陳創銘
摘 要:新課程標準提出了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培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大單元整合課程內容、設計學習方案、制定多維評價標準,可以將分散的知識點系統化,有利于學生抓住單元的關鍵點,通過構建物理模型,提高思維能力,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文章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運動和力”為例,探討大單元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進行系統化學習,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物理;大單元整合;模型構建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堅持核心素養導向,注重以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構建目標明確、主體多元、方式多樣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課程評價體系”,提出要“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其中的“課程目標”部分將物理核心素養分成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維度,每個維度下面包含3—4個要素。
新的教學模式應該更在意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知識、對知識進行辯證吸納的能力與探索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將知識存在關聯性、遞進性的內容進行整合,使之更加整體、更加系統,以便于知識的應用與遷移。
一、基于核心素養,確定單元教學內容
確定大單元的內容,應該考慮教材內容的邏輯結構,將知識存在緊密聯系、內容學習具有一致性和遞進性的知識點進行整合,確定本單元的核心概念或者關鍵核心素養,從而確定一個單元的結構組成。在確定了大單元的內容后,依據學科核心素養的有關要求,一個單元應該至少對接一個核心素養,圍繞這一核心素養,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習評價的擬定等。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的第7章“力”和第8章“運動和力”,二者無論是在內容的一致性還是知識的承接性,都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因此在進行大單元教學設計時,可以將這兩部分整合為一個大單元進行授課,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系統化。另外將這兩章的內容放在整個初中物理的學習乃至整個物理終身學習的維度去看,會發現在后續的學習評價過程中,始終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節點是“受力分析”,因此我們將本單元核心任務定為“培養學生受力分析的能力”。而初中學生受力分析時容易犯的錯誤是憑感覺分析,未能充分考慮“物體的運動狀態”與“物體受力情況”之間的內在聯系,所以,本單元要落實的核心素養便確定為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新課授課時,要落實“運動狀態→受力情況”的逆向思維模型,幫助學生建立起“根據運動狀態分析受力情況”的物理思維模型,突破本單元的學習難點,為后續的力學學習奠定基礎。
二、落實核心素養,設計單元學習方案
明確了單元的關鍵核心素養后,就應該圍繞落實核心素養,設計單元學習方案。
1. 規劃單元學習內容,確定單元核心素養目標。單元課時安排包括單元的內容分節、時間安排兩個部分。一個整合后的大單元雖然只有一兩個核心問題,但是圍繞這一核心問題可能涉及許多的物理概念、物理方法、物理公式等外圍問題需要解決,所以應該有一個時間先后的安排。比如“運動和力”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必須先讓學生掌握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分類等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再安排“力與運動的關系”才能達到循序漸進、穩扎穩打的學習效果。如本單元設計的兩章內容,在教材的安排中其對應的目標要求如下表:
通過梳理教材的教學節點及內容安排,我們看到按照這一順序進行授課時知識之間聯系不明顯、比較散亂。例如在測量重力時,學生沒有“二力平衡”的知識作為基礎,認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是物體的重力,而彈簧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等于物體自身重力是建立在“二力平衡”的基礎上才得出的結論;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學生還沒有學過摩擦力;最后,按照這一編排,無法凸顯“運動狀態→受力情況”這一模型的地位,學生很容易在“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中,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出錯頻率更高的“二力平衡”“摩擦力”等。大多數學生沒有構建起科學的思維模型,教師往往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通過很多的課后訓練才能逐漸建立起這一解題模型,這是課堂教學順序及知識點間聯系沒有梳理清楚而引起的不良后果,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2. 合理安排時間節點,落實單元核心素養目標。為了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經過重新編排,將本單元的教學過程規劃如下(見下頁表):
通過整合,新的教學方案知識間前后承接過渡更加順暢,提前消除了一些學習過程中容易阻礙學生思維的知識盲點,如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的分析、物體的微小形變、運動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的區分等,方便學生更容易聚焦本單元的核心素養。另外還增加了新課標的要求: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增加了單元整合的內容。使教學體系更加完整、將關鍵核心素養放到統領全局的地位,學生能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構建“運動狀態→受力情況”的思維模型,促進核心素養的提高,進一步提升知識遷移的能力。
3. 科學設計單元評價,檢驗核心素養落實情況。課程評價,作為檢驗課堂學習效果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重評價的導向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同時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發展和教學策略的改進。本單元作為力學學習的第一個單元,承載著為后續力學學習奠基的任務,而理解“運動狀態”與“受力情況”之間的關系,運用“運動狀態→受力情況”模型分析解決問題是本單元的核心素養目標,因此在單元評價中,應該注重對這一模型的檢驗,通過例題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通過精講,進一步加深理解。
開展大單元教學,可以突出核心素養的統領地位,讓整個單元在結構上更加統一、內容排列上更加科學有序,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然而大單元教學將教學側重點放在知識系統化、知識遷移能力提高上,這對于中高層次學生來說,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有利于思維的發展,但是對于一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而言,如何在系統學習的同時,更加有效提高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落實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崔允漷.學科核心素養呼喚大單元教學設計[J].上海教育科研,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