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春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實施,英語教學不再只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掌握情況,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是指個體在思維活動中的智力特征,包括思維邏輯、批判和創造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文章旨在探討新課標背景下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以期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英語教學;思維品質;培養策略
新課標背景下,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不僅包括傳授語言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科核心素養。尤其是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因此,新課標對于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1?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性
1.1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需要接觸大量的英語文本,如課文、聽力材料,這些文本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及思維方式,它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寶貴資源。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剖析文本的主題、語言和結構,能培養他們準確理解英語語言的能力,同時能使他們學會用英語表達觀點。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而且能促使他們形成英語思維習慣,從而提升語言交流能力。
1.2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
新課標背景下的英語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即要求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結合閱讀、寫作和口語訓練,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多角度分析,并鼓勵他們發表見解,并對不同的觀點進行批判性思考。這樣能幫助學生形成不盲目接受信息、不人云亦云的批判性思維習慣,從而為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應對復雜問題打好基礎。
1.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而培養創新思維是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項目式學習等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環境和真實的語言實踐機會。在這些學習活動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運用創新思維尋找解決方法。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英語角、戲劇表演等活動,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并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使學生提高英語水平,還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1.4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進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布置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以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
2?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原則
2.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要求教師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意味著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任務。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符合學生水平的材料,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并表達觀點,還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2.2注重跨學科整合與知識遷移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與其他學科存在密切聯系。因此,教師應注重跨學科整合,促進知識遷移,可以將英語與歷史、地理、科學等學科相結合。同時,通過主題式學習或項目式學習,學生可在探究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這種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還能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
語言學習需要真實的語境和情境。教師應努力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環境和情境,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模擬對話、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語境中運用英語交流。這種方式能幫助學生運用語言,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3?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
3.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背景下,英語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掌握情況,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觀察能力作為思維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有積極影響。同時,觀察能力是學生獲取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在英語學習中,學生需要關注語言的特點、語法的規則以及單詞的變化,這些均離不開細致的觀察。具備觀察力的學生能發現語言的規律,提高學習效率。
第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要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激發他們的觀察興趣。教師可以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在學習新的單詞時,教師可以準備與單詞相關的實物或圖片,讓學生在直觀的情境中觀察單詞的特點,以加深他們的記憶。
第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觀察能力。培養觀察能力不能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還需要在實踐中進行鍛煉。因此,教師可以設計融入觀察任務的英語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觀察能力。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觀看英語電影,然后記錄電影中出現的短語、生詞,并分析這些語言現象的特點和用法。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模擬的語境中觀察和模仿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能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并通過自我調整和改進提高觀察的準確度。
第三,教授科學的觀察方法。要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除了激發興趣和提供實踐機會外,還需要教授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教師應教導學生如何觀察,包括如何確定觀察目標、如何記錄和分析觀察到的信息、如何總結規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整體結構入手,分析文章的段落安排、句子間的邏輯關系,以便幫助學生發現文章的主題和思想。
3.2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不再只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掌握能力,更強調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比較能力作為思維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及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要通過比較詞匯培養學生的細微差別意識。英語詞匯中有很多近義詞、同義詞或具有相似意義的詞匯,這些詞匯雖然意義相近,但用法、語境和情感色彩存在細微差別。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詞匯進行比較,讓學生理解它們的異同點,從而培養學生的細微差別意識。通過比較學習,學生能準確使用詞匯,并提高語言運用的準確度。
二要通過對比分析句型來強化學生的語法邏輯思維能力。英語句型結構復雜,語法規則繁多,教師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型,引導學生對比分析,讓學生理解不同句型的結構和意義。通過比較相似句型或結構的異同點,學生可以掌握語法規則,提高語言運用的規范性。
三要通過比較文本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在英語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兩部分。為了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教師可以選取相似的文本內容,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并讓學生比較不同文本的主題、結構和語言表達方式。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比較自己的作品與其他優秀作品的異同點。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習,學生能理解文本內容,并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同時能借鑒他人的優點,最終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3.3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首先,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分析能力的基礎,只有善于發現問題,才能進一步分析和解決問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審視課文,從中發現問題,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尋找答案。在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主題、結構和語言特點進行思考,同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并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這樣能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分析能力。
其次,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思維是分析能力的核心。學生只有具備批判性思維,才能對事物進行分析和準確判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觀點、論證予以深度分析,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見解。
最后,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實踐操作是分析能力的體現,只有通過實踐操作才能掌握分析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語言實踐、閱讀實踐和寫作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分析能力。在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不同場景和語境完成對話練習,并讓學生在交流中鍛煉分析能力;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實踐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在實踐寫作中掌握分析方法,這樣能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4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心是激發發散性思維的重要動力。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教授新單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想與之相關的其他單詞,或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獨立設計對話或者短文,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促使他們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
其次,要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發散性思維的重要特征就是能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跳出傳統思維模式,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闡述觀點,或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時態和人稱敘述事件,這樣的訓練能幫助學生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進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
最后,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是發散性思維的高級表現形式,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和聯想創作英語短文或對話,或者讓學生通過表演英語短劇展示自己的創意。
綜上所述,新課標背景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培養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可在英語學習中收獲更多。所以,教師應秉持新課標的理念,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將培養思維品質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參考文獻:
[1]殷康梅.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探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12):43-44.
[2]陳文敏.新課標視域下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J].中學生英語,2023(46):55-56.
[3]潘宥辰.基于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初中英語分層閱讀教學[J].校園英語,2023(48):151-153.
[4]高雨屏.在英語繪本故事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以《小學英語閱讀新視野》五年級(上冊)Pigs cant fly!繪本教學為例[J].閱讀,2023(87):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