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
【摘 要】本文著重探討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加強小學生誠信教育的意義,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誠信教育實施策略,讓誠信教育在小學教育中遍地開花。
【關鍵詞】小學教育 誠信教育 傳統(tǒng)美德 教育策略
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誠信教育是其中比較基礎的一項教育工作,它強調(diào)的是教師要以“誠信”為核心,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誠信,體會誠信在生活中的意義,使其形成良好的誠信意識,將誠信付諸實際行動之中,讓學生成長為誠實守信之人。小學階段是學生心靈成長的初級時期,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真正形成,正是教師對他們進行誠信教育的好時機。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的認知學習特點,探索科學的教育方法,讓誠信教育獲得理想的成效。
一、小學生誠信教育的實際意義
1.誠信教育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誠信一般是指人們真誠的內(nèi)在道德品質(zhì),體現(xiàn)在“內(nèi)誠于心”“外信于人”兩大方面。若一個人具備良好的誠信品質(zhì),我們通常可將其視為內(nèi)外兼?zhèn)洹⑵返赂呱兄恕U\信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良好行為規(guī)范與道德修養(yǎng),教師開展小學誠信教育,其目的是讓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誠信觀,待人真誠、言而有信,使其成為傳統(tǒng)美德的弘揚者和傳承者,從而營造良好的道德風氣。從德育角度來看,誠信教育無疑是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讓小學生在以德為先的教育環(huán)境下提升德育素養(yǎng)。
2.誠信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個體的健康成長。
小學生要做到守信,就要學會忠于事物的原本面貌,在交流想法時不隱藏個人的真實思想和情感,不言欺瞞之語,不行作假之事,敢于承擔自己應盡的義務,遵守自己給予他人的承諾,做到以誠實守信為榮。教師在引導學生領悟誠信的內(nèi)涵時,要讓學生在與他人真誠的互動交流中提升心理品質(zhì),懂得通過自我約束、自我管控,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與情感。“人無信而不立。”在學生未來的成長途中,誠信可以贏得他人的尊重,讓他們能夠擁有足夠的自信與底氣,維系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有效處理遇到的問題,一路突破障礙,健康成長。
二、小學生誠信教育的實施策略
1.以故事為載體,開展趣味性的誠信教育。
很多故事向讀者傳遞了誠信的道理,教師可以積極開發(fā)故事類的誠信教育資源,將其融入到誠信教育中,讓學生在了解趣味故事的過程中,深入領悟“誠信”相關的知識,引導學生樹立誠信觀念,將誠信精神傳遞下去,帶動身邊的人做一個誠信之人。
教師在執(zhí)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說話要算數(shù)”這一課時,可以組織一個“故事會”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分享一個關于誠信的故事。這可驅動學生自主搜集與誠信相關的故事,增強學生在誠信教育中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率先給學生講述“立木為信”的歷史故事,營造一個趣味氛圍,將誠信的精神內(nèi)涵傳遞給學生,然后鼓勵學生將自己閱讀的誠信故事描述出來,并說說這個故事給自己帶來的啟發(fā)。有的學生了解了不少與誠信相關的成語,以故事形式說明了成語的來歷,包括一言九鼎、言而有信、一諾千金、食言而肥等成語,并闡述了每個成語的誠信內(nèi)涵,還給出了生活例子,啟示每個人都要做到說話算數(shù)。有的學生則講述了“曾子殺豬”“狼來了”等寓言故事,從正面和反面兩個角度分析了誠信的重要性。
2.提出熱點問題,引導學生辯論誠信本質(zhì)。
社會生活中出現(xiàn)了許多失信現(xiàn)象,引發(fā)了公民對失信案例的大討論,逐漸演變成社會熱點問題。教師可以圍繞某個社會熱點問題來導入誠信教育內(nèi)容,然后組織一個辯論活動,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誠信的理解展開辯論交流,挖掘誠信的本質(zhì)。在執(zhí)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買東西的學問”一課中,教師可以圍繞社會生活中商家虛假廣告、賣偽劣產(chǎn)品的社會失信熱點問題,引發(fā)學生的頭腦風暴:“一個人不誠實真的無關緊要嗎?一群人不誠實又會給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我很誠實”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回憶自己曾經(jīng)是否有說過謊,身邊的人是否說過謊,探討一個人的誠實品質(zhì)對自己的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然后從“一個人的謊言”延伸到“一群人的謊言”這個層面,讓學生展開辯論:“有的人認為做老實人吃虧,你們贊同這個觀點嗎?人們在什么情況下會選擇說謊?說謊帶來的后果是怎樣的?”學生在辯論過程中,可以自主分析各種謊言背后之人的心理特征,探討他們說謊的原因,然后用自己的道德標準來展開判斷,提出各自的觀點,與持有不同觀點的同學進行思辨,論證自己的觀點。學生在活躍的思維活動中,會層層分析“誠實”與“說謊”的本質(zhì),探討它們分別對個人生活、社會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觀點提煉出來,引導學生系統(tǒng)總結誠信的內(nèi)涵、誠信的價值,讓學生圍繞“講誠實,講信用”這個主題來展開簡短的即興演講,闡述自己的思想感悟,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
3.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形成誠信意識。
學校是學生誠信教育的主陣地,對學生誠信品德的養(yǎng)成起著引領和示范作用。因此我們要把誠信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營造濃厚的誠信文化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誠信文化的熏陶,激發(fā)并形成由內(nèi)而外的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
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在校園中設置誠信文化墻,在校園公告欄、班級黑板報中設置誠信專欄,定時更新誠信故事、誠信名言警句;教學樓走廊的墻上是學生的誠信手抄報、誠信兒童畫、誠信書簽、誠信書法作品的展示區(qū);學校廣播室每天晨、午間播放“誠信小故事”專題節(jié)目;少先隊大隊部定期評選校園“誠信之星”,尋找身邊的誠信小達人;組織開展誠信演講比賽、誠信讀書活動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帶動學生讀誠信經(jīng)典,品誠信文化,真正達到啟智的育人目標。班級管理方面,每個教室門口的班牌上有班名、班級特色、班風、班訓等。在班名和班訓中體現(xiàn)誠信內(nèi)容,如“言信班”“有信班”“踐行班”“守信班”等班名,“用心做事,誠信為人”“誠實先誠言,誠信先誠心”“誠信心中立,美德校園傳”等班訓;各班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本班實際情況制訂“班級誠信公約”,并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實施誠信積分記錄,讓學生在你追我趕的積分比賽中,養(yǎng)成良好的誠信習慣;開展誠信教育主題班隊會,通過誠信情景劇、辯論賽等多種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潛移默化地浸潤學生的心靈。
綜上可知,誠信教育在小學教育工作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及作用,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誠信發(fā)展現(xiàn)狀,深刻認識到學生的誠信素質(zhì)水平對個體與國家未來前途命運產(chǎn)生的影響,且對他們開展有效的誠信教育。教師可以將誠信教育與小學學科教學有機融合,或者以誠信為主題開展系統(tǒng)的立德樹人教育,讓小學生從多角度提升自己的誠信意識,保障誠信教育的質(zhì)量,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導學生向上、向善。
(作者單位:福建省古田縣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念育琛)
信息
本文系寧德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22年度課題“新時代背景下小學生誠信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批準號:FJNDKY22-1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馬曉寧.講誠信,做真人——小學生誠信養(yǎng)成教育研究[J].讀與寫,2021,18(20):48-49.
[2]董春風.談小學德育中誠信教育的實施策略[J].華夏教師,2020(14):84-85.
[3]劉黃珍.小學生誠信教育方法的探究與實踐[J].考試周刊,2020(4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