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花 孫琴芬
[摘要] 最近幾年新提出的“三進”目標,是當前思政教育所要落實的重要目標。本文通過探究《讀本》的內涵,掌握其中的“三進”精髓,分析研究如何在教學中落實“三進”目標;探討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將“三進”目標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教學的策略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學習認知,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 思政教育;道德與法治;“三進”目標;解讀內涵
2021年秋季學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以下簡稱《讀本》)被納入全國中小學教材體系,正式走進思政課堂,潤澤每一個學生的心田。如何落實《讀本》教育內涵,發揮其育人效能,是一線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借助“三進”目標突出《讀本》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教學功能,對于改變傳統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價值意義,促使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明白《讀本》的教育意義和教育內涵,從而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促進自身的學業水平。這有助于推動學生素養的發展,促進學生優秀道德品質的培養,也是順應當前教育發展的重要手段。
一、“三進”目標和《讀本》內涵解讀
“三進”目標主要是基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展而來的一種社會性的人文精神,這是一種建立在“全民學習”和“全民參與”基礎上的社會性教育模式,同時也是一種推動我國社會文化發展和建設的重要渠道。其中“三進”主要是指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進教材是前提,進課堂是途徑,進學生頭腦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讀本》注重故事引導,以小故事講大道理,深入淺出。《讀本》配以大量插圖,讓學生學得進、學得懂,提升了實際學習效果。為了優化主題內容,豐富學習形式,開闊學生視野,《讀本》還提供了豐富的支撐材料,包括各種有形和無形資源,其中有基于互聯網的音像視頻資料、紀錄片,以及線下的展覽、博物館等資源。通過專題教育的方式,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系統、集中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內容,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培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二、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落實“三進”目標的措施
(一)理解教材內容,做好進教材的準備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增加《讀本》內涵的解讀,注重“三進”目標的學習和落實,有助于將課程的教學效果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而做好“三進”的前提就是“進教材”。教師需要從現實角度出發,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全面理解教材內容,精準把握教學重點。通過重點布局,建立《讀本》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思政育人“橋梁”,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并為兩者提供一個全新的發展環境和應用空間。在此,借助“三進”目標對其提供保證和支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能在重點布局的基礎上構建一個全新的教學框架,讓學生從現實生活出發,分析所學的知識,探討所學的問題。
教師要從自身出發,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這對于推動“三進”目標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落實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讀本》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基本條件。具體而言,教師要在課前對《讀本》進行深入的探究和解讀,了解《讀本》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契合點和貫通點,然后將之結合在一起,設計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才更有效率,教師的教學難度也會降低。此外,教師還要基于“三進”目標的應用,保證《讀本》能夠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實現“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需求。因而,教師需要將《讀本》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融為一體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并且將兩者作為推動學生思政素養提升的有力工具來使用。最后,教師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研讀《讀本》的內涵,以求加強自身對《讀本》的解讀能力。
(二)做好教學規劃,完善進課堂的途徑
1.重視學科素養的滲透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核心在于推動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讓學生在后續的生活和學習中健康成長,最終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教師在借助《讀本》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將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學科素養體現出來,然后融入《讀本》教學中進行有效應用。
例如,教師可以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學科核心素養設計課堂教學,并將《讀本》教學素材融入其中進行應用。在講解“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一知識的時候,可以將之與《我們是公民》一課結合在一起開展教學,從“國家事權”的角度對學生講解“公民”的概念,從而讓學生明白自己作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都享有什么樣的權利,以及如何應用相關的權利。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將“國家一切權利屬于人民”與“公民意味著什么”“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結合,進行重點教學和講解。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樹立國家公民意識,明白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如何正確地享受公民應有的社會權利,并且讓學生懂得如何通過參與社會活動來完成自己作為公民應盡的義務。此外,教師還可以在不同的教學階段,促使學生將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以此感受生活的美好,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
2.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
信息技術作為當下各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的手段,在教育教學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教師在基于“三進”目標,開展《讀本》教學的時候也需要將信息技術靈活應用起來,通過將信息技術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有機結合,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環境,拓展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空間。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教學《讀本》“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結合“國家事權”的教學需求,結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人民代表為人民》這一課內容,運用“學習強國”軟件中的短視頻,對學生相對陌生的概念進行解讀和分析,以此讓學生了解什么是“人大代表”、每年召開“人大會議”的目的和意義。在短視頻生動的畫面、輕松的氛圍、寓教于樂的主旨下,學生了解到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所受到的來自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以及來自社會的關心和服務,都是建立在“人民需求”基礎上的,同時這也是一條彰顯國家為人民服務本質的有效路徑。可以說,信息技術的融合將小學道德與法治《讀本》教學變得信息化、科學化、創新化,同時兼具科技性和時代性。
3.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教師通過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真正體現了“進教材、進課堂和進頭腦”的價值旨歸。特別是教師將《讀本》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聯系起來對學生進行國家事權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每一個知識點都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每一個教學場景都源自學生的現實生活。因此,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很有益處。
教師在教學《讀本》中的“統一是歷史大勢”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結合“國家事權”的內容為學生設計社會實踐采訪活動,采訪的內容和形式要充分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例如,讓學生在校園采訪或者社會采訪中了解人們對國家統一的意愿,以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理解。同時,還可以與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一課進行融合。如此,學生了解到國家土地神圣不可侵犯,同時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內涵,這樣的教學對于提升學生對“國家事權”的認知能力和解讀能力具有促進作用。
(三)明確教學主旨,完善學習保障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能力
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教師要著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此為抓手來促進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為此,教師要借助《讀本》落實“三進”目標,在保證《讀本》“進入道德與法治教材、進入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同時,促使《讀本》能夠進入學生的內心。
例如,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在對《讀本》中“法律是治國之重器”這部分內容進行講解時,將之與《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一課結合在一起開展教學。教師從小游戲出發,讓學生體會規矩的重要;呈現關于獬豸的故事,加深學生對法律的理解;引出“為什么生活離不開法律”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悟出,要想生活得更好,就需要法律為我們提供保障。這樣的教學層層遞進,各種激趣手段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法律的權威,還能讓學生明白自己如何在將來的生活和學習中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如何借助法律來保護自己。
2.強化組織保障,實現全員參與
作為推動“三進”目標進課堂的第一人,道德與法治教師的責任重大。同時,這一工作的落實也要從學校教育整體出發,建立思政教育跨學科教學研師資隊伍,強化組織保障,實現全員參與。
例如,教師在借助《讀本》落實“三進”目標時,要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需求出發,嘗試開發新的教學研體系,這對于提升教師個人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具有不小的意義。這是因為,教師在開發新體系的過程中了解到個人在現實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從而結合他人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問題進行糾正。此外,這一方法的應用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讓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說,推動教師隊伍建設既是促進學校教學研一體化的有效手段,又是學校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全新的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時代發展需求,以及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路徑和模式,這是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讀本》教學的有效開展既實現了《讀本》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深度融合,又滿足了《讀本》“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現實需求。可以說,這一實踐符合當前“大思政”教育的發展需求,落實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馬向東,孫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在藝術院校的實現路徑[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03).
[2]張金鳳,袁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路徑思考[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1,38(06).
[3]池騁,李晶晶.基礎教育階段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工作:學理、維度與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23,43(04).
[4]張惠娟.思政課教師理論自信:推進新思想“三進”的關鍵點[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1,39(03).
[5]王彩莉.“三牛精神”進校園 “三全三進”育童心——銀川市興慶區唐徠回民小學“三全育人”德育項目試驗工作探索[J].寧夏教育,2021(06).
[6]董前程,王雪.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路徑研究——以堅持問題導向為視角[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21,44(03).
[7]魯劍鋒.把讀本課上出“思政味”[J].中小學班主任,2023(08).
余春花 孫琴芬? ?江蘇省無錫市前洲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