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出臺的“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初中數學教師應當響應“雙減”政策號召,改變作業形式,解決傳統作業模式過于注重練習和應試、缺乏創新性和啟發性的問題。文章分析了在“雙減”視域下,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嘗試的新樣態數學作業,期望可以幫助廣大教師通過數學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雙減”;新樣態作業
作者簡介:朱坤燕(1982—),女,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外國語學校。
202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兩項政策,均提出了減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量、提高作業質量、注重作業差異化和個性化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應當積極響應“雙減”政策要求,通過新樣態的數學作業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讓作業成為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重要工具,并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逐步發展多方面能力、形成數學核心素養。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讓學生減少對標準答案的依賴,鼓勵學生更多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和實踐應用,幫助學生為未來的數學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
一、設計新樣態作業的原則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新樣態作業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設計新樣態作業的核心是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置多樣化、靈活性強的作業。在設計初中數學新樣態作業時,教師應遵循以下五點原則。
(一)個性化原則
教師在設計新樣態作業時,要遵循個性化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能力、學習風格,為不同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作業,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索中提升。
(二)開放性原則
教師在設計新樣態作業時,還要遵循開放性原則,確保作業具有一定的自由探究空間,學生可以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深入思考、探索和創新,鍛煉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綜合性原則
教師在設計新樣態作業時,還要遵循綜合性原則,將多學科知識融入作業,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跨學科探究能力。
(四)及時反饋原則
教師在設計新樣態作業時,也要遵循及時反饋原則,通過科學、及時的反饋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反思和調整,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五)合作性原則
教師在設計新樣態作業時,還應當遵循合作性原則,鼓勵學生在完成部分難度較大的作業時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順利探究知識的同時逐步形成合作精神、發展溝通交流能力。
二、設計初中數學新樣態作業的策略
(一)基礎型作業:指向概念理解
基礎型作業是重要的作業類型,教師可以借助基礎型作業讓學生深入理解并牢牢記住相關數學概念。在初中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思考數學概念的內涵、搭建科學的數學知識體系。為達到這樣的目標,教師需要布置一定的基礎型作業,引導學生通過數學作業鞏固所學的知識、發展抽象能力,讓學生為后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打下基礎。在設計基礎型作業時,教師應著重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并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初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指導學生一步一步前進。
例如,在教授蘇科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材第2章“有理數”中的“正數與負數”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引入具體的事例,使學生對數學概念形成一定的認識,然后布置基礎型作業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概念。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如何表示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嗎?珠穆朗瑪峰上有很多雪,雪的凝點和沸點又該如何表示呢?”接下來,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思考、討論問題的答案,并將學生的觀點寫在黑板上,然后帶領學生分析這些答案是否正確,讓學生在此過程中了解“正數”和“負數”兩個概念。在學生了解上述概念后,教師就可以布置基礎型隨堂作業,輔助學生深入理解概念。在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應遵循及時反饋原則,引導學生反思他們在完成作業時出現的問題和出現問題的原因,然后帶領學生有針對性地復習相關概念。
由此可見,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基礎型作業,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這些作業,讓學生及時進行復習鞏固和深入探究,以減輕學生的課后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二)拓展型作業:引導深入思考
教師不僅可以利用作業帶領學生及時進行復習鞏固,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中靈活應用所學知識,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為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需要設計有較強實踐性的拓展型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讓學生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授蘇科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材第2章“有理數”中的“有理數與無理數”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學生熟悉基礎的概念之后,布置難度更大的拓展型作業,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在教授本課時,教師可以出示這些數:-2、-1/2、0、1、2/3、3.5、π、e,然后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辨析這些數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在完成這個作業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回顧“正數”“負數”“有理數”“無理數”等概念,還需要綜合分析這些概念,并據此辨析教師給出的數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學生會由此意識到,有理數是可以用分數或整數來表示的數,而無理數則是無法用有限的小數或分數表示的數。在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解釋自己劃分有理數和無理數的依據,并與同學進行討論。這樣的討論不僅可以使學生理清思路、加深對有理數與無理數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充分交流、互動。
要完成拓展型作業,學生不但需要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還需要掌握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技巧[2]。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在學生熟悉數學概念后布置拓展型作業,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一定的挑戰機會,用略有難度的作業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實踐型作業:發展解決問題能力
在學生逐步熟悉數學知識,并掌握一定的運用所學數學知識的技巧之后,教師應當適時布置實踐型作業,引導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傳統的書面作業相比,實踐型作業具有顯著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實踐型作業解決傳統數學作業重復度高、缺乏創新性和實踐性等問題。在完成實踐型作業時,學生需要主動參與實踐操作,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會由此得到有效培養。
例如,在教授蘇科版數學九年級上冊教材第5章“二次函數”中的“用二次函數解決問題”一課時,教師可以在通過講解、布置基礎型作業讓學生熟悉與二次函數相關的知識以及通過布置拓展型作業讓學生對二次函數形成深入的認識后,布置實踐型作業,讓學生真正掌握運用二次函數解決問題的思路、具體方法。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課后作業:王大叔打算用16米長的柵欄圍一個長方形飼養區,以飼養小兔子,請問王大叔怎么做可以讓兔子的活動范圍最大?請使用棉棒、塑料小棍等學具進行操作,圍出飼養區的大致形狀,并列出二次函數、求解,幫助王大叔解決問題。在完成作業時,學生需要先進行動手操作,通過擺放棉棒、塑料小棍明確怎么做能使飼養區面積最大。為了讓實踐型作業充分發揮作用,教師不應給學生提供過多引導,以確保學生可以進行充分思索和探究。在實踐操作后,學生會發現這是經典的二次函數問題,學生可以設長方形飼養區的長為x m、面積為 y m2,則長方形飼養區的寬為(8-x) m,由此學生便可以順利列出函數表達式:y = x (8- x)。教師在評講作業時,既要肯定學生的耐心探索和認真思考,也要肯定學生活學活用的精神,讓學生更加愿意完成實踐作業。
在設計初中數學作業時,教師也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實踐型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并通過深入探究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的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形成探究精神和應用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
(四)合作型作業:培養合作意識
合作型作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識。而且在小組內,學生可以了解同學的學習思路、發現同學的長處,并由此優化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3]。因此,教師在設計初中數學作業時,也應當重視合作型作業。
例如,在教授蘇科版數學八年級下冊教材第7章“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中的“普查與抽樣調查”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講解相關概念后,布置小組合作作業,要求學生合作完成一份調查報告,分析全班學生對文學社、英語社、合唱社、生物社和動漫社等社團的滿意程度。教師可以提醒學生,他們既可以開展普查,也可以開展抽樣調查,但在調查前學生需要設計一份書面調查問卷,在調查后學生需要結合問卷內容進行分析并形成一份分析報告。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匯報自己小組的調查結果和分析結論,并鼓勵其他小組的學生據此提出完善分析報告的建議。
由此可見,合作型初中數學作業既可以讓學生與同學進行更加充分的交流,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識;也可以讓學生發現同學的長處,知道如何取長補短、提高學習效率。
結語
總之,在“雙減”視域下,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新樣態的作業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解決傳統數學作業存在的機械性計算過多、缺乏探究性和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夠等問題。為了有效利用新樣態作業,教師需要遵循個性化、開放性、綜合性、及時反饋、合作性等原則設計作業,還要逐步提高作業難度,讓學生先通過完成基礎型作業記住相關數學概念,再通過完成拓展型作業進行深入思考、通過完成實踐型作業切實發展解決問題能力,并通過完成合作型作業形成合作意識。
【參考文獻】
[1]高華.初中數學課后作業設計優化探究[J].文理導航(中旬),2024(1):55-57.
[2]杜莉.“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后作業設計策略[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23):38-40.
[3]張華平.“雙減”政策下數學精準分層作業設計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3(3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