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彬 雷和敏
[摘要] 家長教育素養(yǎng)水平是影響我國現行家庭教育質量的關鍵。新時代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內涵是指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為完成對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yǎng)、行為習慣等家庭教育培養(yǎng)任務所應具備的基本品質或條件,包括家庭教育知識、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長教育素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紓解家庭教育困境,弘揚優(yōu)秀家庭家教家風文化。然而,現實的家長教育素養(yǎng)與應然的家長教育素養(yǎng)存在一定差距。新時代背景下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實然窘境表現在:家長的家庭教育知識掌握多元性不足、群體差異大,家庭教育觀念存在結構性缺失,家庭教育方式呈功利取向,家庭教育能力實踐性不足。之所以產生這些問題,與家長教育素養(yǎng)積累的多樣性和過程性、家庭內部因素、外部支持力度有關。為了提升家長教育素養(yǎng),促進家庭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建議家長主動擔責、積極配合家庭教育指導,政府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學校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模式,協同合力提升家長教育素養(yǎng)水平。
[關鍵詞] 家長教育素養(yǎng);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導;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78[支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674 - 6120( 2024)06 - 0104 - 15
教育在國家高質量發(fā)展中具有重要戰(zhàn)略地位,健全家庭育人機制既能促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也能促進國家高質量發(fā)展1]。以家庭建設推動國家發(fā)展是新時代的偉大創(chuàng)舉,創(chuàng)造性地構建了“家庭夢”托舉“中國夢”的偉大藍圖。為此,黨和國家從大局出發(fā),為發(fā)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于2021年10月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基本責任,同時要求國家支持、社會協同,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持和服務,促進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2]。黨的二十大也要求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yǎng)[3]。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新的時代使命,家長扮演著家庭家教家風引領者的角色,引領質量高低無疑與其教育素養(yǎng)有莫大關系。基于此,法律政策等多項規(guī)定中也明確將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放在了重要位置,力促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新時代,家庭教育問題以新的矛盾形態(tài)出現,如部分家長過度使用電子設備,有時即使孩子就在眼前,他們也可以穩(wěn)如泰山地玩手機,甚至達到非不得已不看一眼、不言一語。環(huán)顧當今,此情此景屢見不鮮。到底是什么推開了孩子?淡漠的親子互動、不良的家庭榜樣等似乎都讓人覺得兒童家庭教育狀況糟糕。相關家庭教育報告顯示,在親子溝通方面,超過兩成的學生認為家長的教育表現有待提升[4],從側面說明了部分家長在兒童教育過程中存在較多的不當教育言行,而這與家長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有極大的關系。作為家庭教育的執(zhí)行者,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高低直接影響家庭教育成功與否。新時代對家庭教育質量的新要求與家庭教育者的教育素養(yǎng)不足之間的現實沖突成為家庭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大阻力。直面家庭教育中家長教育素養(yǎng)難題,成為提升新時代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重要前提。
一、新時代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內涵
《家庭教育促進法》第二條規(guī)定:“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yǎng)、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2]家庭教育實施的主要場所是家庭,教育者為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受教育者為未成年人,教育和培養(yǎng)內容包括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yǎng)、行為習慣等;同時,該法將家長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各方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放在了“促進”家庭教育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位置。家長教育素養(yǎng)是家長完成家庭教育任務所具備的素養(yǎng),一方面,家庭教育是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歸屬;另一方面,家長教育素養(yǎng)是家庭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然而,現實中家庭教育者的素養(yǎng)與能有效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的教育者素養(yǎng)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厘清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內涵前,應該對“素養(yǎng)”“素質”的基本內涵有所辨別。心理學與教育學對“素質”與“素養(yǎng)”的認識不同,心理學上強調素質是基礎,教育學上強調素養(yǎng)是后天培養(yǎng)的結果。心理學認為,“素質”是指在個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點基礎上,結合后天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教育學認為,“素質”通常又稱素養(yǎng),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和教育而發(fā)展的綜合品質[5]。本文的家長教育素養(yǎng)是指特定人群的特殊素養(yǎng),更強調后天教育和學習的成效,因此認為“素養(yǎng)”是指教育學概念上的一種綜合品質。從學理來看,現有研究關于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內涵及其基本構成眾說紛紜,尚無定論。有學者認為,家長教育素養(yǎng)是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應該具有的某種品質和能力,包括教育孩子所需的教育觀念、教育知識、教育方式以及與孩子相處和教育的能力[6]。“家長教育素養(yǎng)是父母為了合格地擔當家庭教育實施者的角色,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應當具備的特殊品質,包括教育知識、教育觀念與教育能力”[7]60。可見,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能力、教育方式等,構成家長教育素質的特殊內涵[8]。
本文結合學理邏輯,基于《家庭教育促進法》,認為家長教育素養(yǎng)是指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為完成對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yǎng)、行為習慣等家庭教育培養(yǎng)任務所應具備的基本品質或條件。《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在孕期和未成年人進入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幼兒園、中小學校等重要時段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2]
《家庭教育促進法》將家庭教育知識、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能力納入了家長應該不斷學習和提升的重要內容。基于此,本文將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識、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能力概括為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基本組成部分。新時代家長教育素養(yǎng)是圍繞完成新時代家庭教育任務而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其家庭教育觀念、家庭教育知識、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能力應圍繞培養(yǎng)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yǎng)、行為習慣等方面而生成。家庭教育觀念是家長所持有的關于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fā)展的現代教育認知與理念,將“民主”“尊重”“個性化”等滲透其中,一般包含現代人才觀、親子觀、兒童觀等基本觀念。家庭教育知識指家長所掌握的圍繞兒童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yǎng)、行為習慣等培養(yǎng)與教育相關的陳述性與程序性知識,一般包括兒童生理發(fā)展、衛(wèi)生保健、心理學、教育學、文化科學、社會生活、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理論知識與操作策略。家庭教育方式指家長在教育、撫養(yǎng)子女的日常活動中表現的促進兒童全面發(fā)展、民主和諧的行為傾向,包括親自養(yǎng)育、共同參與、相機而教、嚴慈相濟、尊重差異、科學引導、有效交流等方式方法。家庭教育能力指家長為解決未成年人教育實踐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促使子女健康發(fā)展的技能、技巧,如平等溝通能力、親子關系構建能力、家庭教育實施能力、家庭教育反思能力、教育機智能力等。新時代家長教育素養(yǎng)應該兼具時代性和引領性,具有以下基本特點或表現:家長圍繞以教育和培養(yǎng)兒童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yǎng)、行為習慣等方面不斷生成新的教育素養(yǎng),逐步在家庭教育觀念與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中滲透尊重未成年人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個體差異;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隱私權和個人信息、合法權益;遵循家庭教育特點,貫徹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等時代要求。同時,新時代背景下,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還要著力于能進行家庭建設、積極健康的家庭文化培育、優(yōu)良家風傳承、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弘揚、文明構建、和睦的家庭關系維系能力的增長,從而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以潛移默化的家庭氛圍達成或實現高質量家庭教育。
家長教育素養(yǎng)是家庭教育的關鍵保障,也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力量,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與提升有賴于“前家長階段”的無意識家庭教育理論知識與觀察經驗的積累,以及“家長階段”的有意識提升和外部支持。現實的家長教育素養(yǎng)距離應然的高度還有一定距離,為縮小差距,未來家庭教育支持體系應該著力于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就是家長通過多途徑、多形式逐步掌握更多的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形成更加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探索更加民主和諧的家庭教育方式,塑造更加多元的家庭教育能力,從而促進家長教育素養(yǎng)達到新高度。
二、新時代背景下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的價值意蘊
《家庭教育促進法》言明,通過立法可以促進家庭進一步發(fā)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促進新時代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于兒童、家庭、社會發(fā)展大有裨益。
(一)兒童層面:提升家長教育素養(yǎng)有利于促進少年兒童全面發(fā)展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人們,家長對教育的理性認識對兒童成長影響很大。家長教育素養(yǎng)是一種直接作用于孩子成長的軟環(huán)境,因教育素養(yǎng)不同而引發(fā)的教育言行、教育活動的不同是一種具有代際傳播效應的軟環(huán)境,能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長久、穩(wěn)定的基礎作用。研究證明在家長眾多素養(yǎng)中,教育素養(yǎng)被認為是影響子女發(fā)展最重要的因素[8]。孩子在校表現與家長教育水平相關,提升家長教育水平不僅可以提高優(yōu)等生數量,還可以減少或避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9]。2018年,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明確了家庭和家長在兒童發(fā)展道路上的具體意義:“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0]而家長作為“第一任老師”,要“講好課”“扣好扣”,就必然對其教育素養(yǎng)有高要求。《家庭教育促進法》強調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重要性,明確指出家庭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首要陣地,要求兒童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必須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了解家庭教育知識、掌握科學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少年兒童群體中存在的“盲目追星”“五谷不分”“近視率高”等現象影響了部分未成年人的健康發(fā)展,這與家長缺乏正確、合理的引導有關。因此,只有不斷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才更有可能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二)家庭層面:提升家長教育素養(yǎng)有利于紓解家庭教育困境
新時代,祖國整體繁榮富強的同時教育也在加快發(fā)展,較之“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教育觀念,而今的家庭教育形態(tài)呈現顯著的先進性。然而,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也存在矛盾性,諸如“學而優(yōu)則仕”等教育取向,仍然夾雜在家長的教育焦慮之中。社會環(huán)境日益變化、家庭綜合實力懸殊、社會網絡負面信息冗雜,易使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出現許多新問題,而兒童教育問題往往也因家長教育素養(yǎng)限制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家庭教育向內溯源,也有其盤根錯節(jié)的困境。一方面,從家長自身困境來說,提升教育素養(yǎng)有利于家長自我賦能、紓解自身教育焦慮。有學者對35 162名家長進行實證調查時發(fā)現,66.8%的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處于比較焦慮的水平[11]。家長的教育焦慮一定程度來自對教育科學的認知欠缺、能力欠缺等,因為“無力”“無資”,所以容易在孩子教育問題上表現得過分惶恐。而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恰能彌補家長在教育知識、觀念、方法和能力上的短板,為家長教育焦慮提供紓解之路。另一方面,從家庭教育本身的困境來說,有利于緩解家庭教育難題。有研究認為,新時代中國家庭在親子關系方面較為普遍地存在對孩子的隱私尊重不足、對孩子情緒涵容不足,在了解孩子的興趣、學習、愛好、健康等方面也存在不足12。因此,需要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自我賦能地解決家庭教育存在的難題。
(三)社會層面:提升家長教育素養(yǎng)有利于弘揚優(yōu)良家庭家教家風
優(yōu)良的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有利于塑造個人良好的道德行為,維持和諧的家庭關系和社會文明。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家國一體,“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13],儒家經典辯證地說明了家庭成員自身修養(yǎng)、家庭和諧與國家安定三者之間的嵌套關系。家國之論歷久彌新,“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14]。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是時代安穩(wěn)的重要組成,是生活格局變化的依托。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而家庭成員特別是家長,是家庭的重要支撐,是未成年人傳承優(yōu)良家教家風的引路人,家長的個人修養(yǎng),特別是家庭教育素養(yǎng)維系著家庭家教家風的傳承質量。在全球格局變化莫測、日新月異的今天,家庭家教家風是國家和民族經久不衰、迎頭直上的源泉。而家庭作為優(yōu)秀家教家風傳承、傳播的重要載體,其承載能力依賴于家庭的建設質量和家庭成員在代際傳承中的教育素養(yǎng)。家長作為家庭的中堅力量、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家風的傳承者,其對家庭的認知、家風的理解、家教的施行,能較大地影響未成年人對家庭家教家風的習得。作為家教家風傳承樞紐的家長,如果能不斷提升其在家庭教育中的基本教育素養(yǎng),那么既有利于推進家庭建設,又有利于向同輩和后代弘揚從先輩那里繼承來的優(yōu)良家教家風,凝練更加符合時代需求的家教家風文化,從而促成全社會形成重視家庭教育之風尚,在代際傳承中培養(yǎng)文化自信。
三、新時代背景下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實然窘境
(一)家長的家庭教育知識掌握多元性不足、群體差異大
家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無法使自身教育素養(yǎng)得到根本提升。家長除了需要掌握現代教育科學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了解兒童身心特點,學會怎么教育孩子外,還需要積累能幫助兒童成長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實踐性知識。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新時代家長的教育知識素養(yǎng)雖然在不斷提升,但是在知識多元性上、群體均衡性上結果差強人意。在家庭教育知識內容多元性方面,部分家長存在功利性關注取向,更多關注有利于孩子的學業(yè)發(fā)展和未來成才的知識,忽視如生活技能培養(yǎng)等方面的知識。在群體差異方面,“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存在顯著的職業(yè)差異、學歷差異和收入差異”“不同社會經濟地位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存在顯著差異”[15]8,高水平社會經濟條件的家長整體教育知識儲備會顯示更多積極性。在代際或年齡層差異上,實證調查也發(fā)現,年輕家長的家庭教育知識總體水平良好[16],而祖輩家長的家庭教育知識卻表現為更多經驗性和非系統性[17]。在區(qū)域差距上,農村家長家庭教育知識顯現的問題令人擔憂。農村很多家長基本上沒有看過家庭教育方面的書[18],教育知識掌握水平較低,而城市家長整體較好。總體來說,家長的教育知識素養(yǎng)水平雖然整體在提高,但是群體差異較大,如城鄉(xiāng)、東西部差異。家長教育知識的欠缺,往往會讓家長在應對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時手足無措,不清楚在每一階段該做什么,也不了解每個階段孩子的內心需求、特點和成長煩惱,尤其是新手父母和青春期階段孩子的父母。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和父母之間常常會出現話不投機半句多的現象,一邊孩子情緒沖突大、一邊家長抓狂,這正是家長“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果。家長的教育知識素養(yǎng)狀況會影響家長的其他教育素養(yǎng)維度,因此著力提升家長教育知識素養(yǎng)以實現家長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的改變是必然之舉。
(二)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存在結構性缺失
當今時代,經濟和網絡飛速發(fā)展,家庭教育觀念已然不同往日。雖然大多數家長都已經明白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有關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偏頗。有學者對陜西省少年兒童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調查發(fā)現,較為普遍地存在教育內容重人格教育輕勞動教育、知識教育存在結構性缺失、“學校化”傾向嚴重等問題[19]。同時,由于城市化發(fā)展進程不一致而帶來的教育差距也體現在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上。一些農村地區(qū)的家長存在教育目標不清晰、教育內容偏重應試知識、教育方式方法簡單、缺少理性思考等問題[20];部分家長比較忽視性教育、社會志愿活動、網絡教育、生活實踐、勞動教育、審美教育等內容[21]。可以看出,一些家長教育觀念還停留在“分數論”,企圖以分數“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傳統的“家長制”觀念使許多家長只看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單向輸出作用,往往容易忽視孩子在自我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家長也缺乏對孩子潛能的關注。靜觀周遭,“十指不沾陽春水”“五谷不分”的成年“巨嬰”大有人在。同時,現實的教育資源差距也影響弱勢群體兒童的教育權益,若再不從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著手,教育“鴻溝”可能越拉越大。固有的教育觀念能影響具體的教育行為,那些“虎媽貓爸”式的“雞娃”行為已經讓兒童、青少年教育偏離素質教育軌道。為了培養(yǎng)身心和諧發(fā)展的健康兒童,需要正視家長教育觀念的更新問題,為兒童發(fā)展提供一個健康環(huán)境。
(三)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呈功利取向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理念得到不斷推廣并深入人心,家長的兒童觀、教育觀不斷迭代更新,家長對兒童權益、地位的理解、尊重愈加合理。傳統家庭教育中“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也在發(fā)生轉變,代之以更加民主、尊重、平等的教育方式。然而,隨著個體生存壓力的不斷增長,“為你好”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又以新面貌、新問題出現。重慶市2020年義務教育質量檢測結果顯示,超六成的家長教育方式亟待科學化[22],如家長對自我行為的約束不足、缺乏示范等。此外,現代家庭教育觀還顯出另一個不當之處,即家長教育焦慮呼應下的“密集型家庭教育方式”突出。密集型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家長秉持兒童中心、信賴專家指導、高度情感投入、高時間密集度、高經濟投入等特征促進兒童個性和社會性發(fā)展達致最優(yōu)的一種家庭教育方式[23]。新時代家長教育方式雖然越來越科學,但是也存在“為了取得成功而努力”的功利取向。同時,在一些家庭,“問題解決”成為主要教育方式,即主要通過外在群體壓力、獎懲等方式對兒童進行控制教育的方法[24],而這種較低水平的家長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兒童個性和心理健康發(fā)展。在生產生活條件提升的同時,年輕父母的生存壓力也在教育方式上得以體現,他們往往由于工作時間緊張、經驗不足而在教育方式上呈現較低水平[6]。這更加凸顯助力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的必要性。家長角色是無法重新來過的身份,家長教育素養(yǎng)需要在不斷的教育實踐中總結經驗以及不斷凝練、提升,努力用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教育實踐,使家庭教育從實效上真正實現知行合一。
(四)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實踐性不足
“家庭教育能力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在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識后,運用恰當的教養(yǎng)方式在日常教養(yǎng)實踐中能夠順利實現兒童社會化的心理特質。”[25]58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實踐性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其一,教養(yǎng)實踐能力不足。對學前兒童母親進行家庭教育素養(yǎng)調查,在問到有關教養(yǎng)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時,認為效果“一般”的母親占39.4%、認為“較差”的母親占2.0%,教養(yǎng)效果有待提升[26]。這表明一些家長在實踐過程中仍然缺乏對理論與實踐的整合能力,在具體教養(yǎng)行為落實過程中難以把握和解決具體問題。其二,自我約束能力不足。雖然許多家長比較認同現代家庭教育觀中的尊重兒童、平等相處等理念,但是親子互動中強調家長權威、讓子女服從自己的命令、缺少陪伴、重言教輕身教等現象還是比較嚴重[27]。也有部分家長表示總是在家庭教育實踐中很難調整或改變自己的教育言行。家長從根本上缺乏對自己傳統家庭教育認知與理念的調整,進而難以約束自己的具體教育行為[21]。其三,反思能力欠缺。一些父母往往缺乏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和角色身份的反思。他們情緒控制能力差,一遇到孩子“不聽話”等行為就容易大吼大叫,無形中將孩子推到自己的對立面,在處理孩子教育問題時缺乏角色“溫度”,使教育質量大打折扣。部分家長習慣性地“以己度人”,不換位思考兒童身心特點和現實需求,往往以“一刀切”的方式否認孩子的合理訴求,這也是缺乏反思的表現。同時,忽視“后喻力量”,看不到兒童也在成長中逐步擁有更加科學合理的認知和行為,家長教育能力非一朝一夕就能提升,而是伴隨兒童成長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更新知識和觀念,在實踐中養(yǎng)成。因此,只有整體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才能實現家庭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四、新時代家長教育素養(yǎng)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家長教育素養(yǎng)積累的多樣性、過程性所致
家長教育素養(yǎng)既是家長這一群體的特殊素養(yǎng),也是個體終生發(fā)展的心理品質。一方面,家庭教育知識范圍牽涉甚廣。在不同時代,家庭教育相關知識、理念和要求也因時而變;同時,未成年人的身心發(fā)展特征也具有時代性。眾多的“變”,導致家長在家庭教育素養(yǎng)積累方面與外在要求、兒童需求同步性產生困難。如果要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就需要家長在家庭教育知識、家庭教育能力的積累上廣泛涉獵,而人的時間、精力、學習能力有限,進一步導致高水平家長教育素養(yǎng)在達成上的困難。另一方面,家長教育素養(yǎng)是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品質,需要依靠實踐和時間的支撐。家庭教育是一個持續(xù)、生成的過程,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積累也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家庭教育知識,通過教育實踐、反思、升華才能達到更高水平。加之傳統家庭教育觀的根深蒂固,使新時代部分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未受到全面撼動,容易受到素養(yǎng)積累本身的過程性、多樣性所裹挾。
(三)家庭內部因素影響家長教育素養(yǎng)
1.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的意識與行動力不足
隨著國家的引導、教育科學的宣傳,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然而部分家長對自身教育素養(yǎng)提升意識不足,缺乏應有的需求及動機,很難在行動上積極配合外部家庭教育指導,如多數農村家長極少主動購買家庭教育指導資料、很少主動學習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難以意識到應該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來影響孩子成長[28]。部分家長學習教育知識的意愿低。還有一些家長在解決孩子教育的實際困難中過分依賴學校或教師,往往忽視了自己在孩子成長中的自我賦能。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意愿不足成為其教育素養(yǎng)不足的重要影響因素。
2.家庭條件所限
家長自身的學歷、職業(yè)、收入、工作時長、養(yǎng)育年限等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影響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調查研究發(fā)現,在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家庭教育知識儲備、家庭暴力行為、親子陪伴等教育觀念和行為上,因家長不同的職業(yè)、學歷、收入等而呈現顯著差異,高社會經濟水平群體家長在教育整體素養(yǎng)上表現更多優(yōu)勢15]。可見,家長的一些客觀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如高收入家庭更容易在家長成長中增加教育投入,不斷學習教育知識和教育方式提升自身教育素養(yǎng)。工作之余的閑暇時間也是個體成長的重要條件,現代生存壓力下年輕家長的工作時間占據了較大比重,特別是低收入家庭,繁雜的家務勞動也讓工作之余的父母無法抽身學習、自我提高。高學歷背后整體潛藏著個體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由知識帶來的成功體驗,因此家長學歷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自身的學習意愿,影響其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另外,家長的養(yǎng)育年限和實踐經驗也會影響其教育素養(yǎng)水平。前文提到,許多父母在教育理念與方式上缺乏整合能力,這一定程度與家長的教育經驗不足有關。家長的成長也需要過程的積淀,家長自身的因素也是影響其家庭教育素養(yǎng)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外部支持力度影響家長教育素養(yǎng)
國家、社會支持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保障,各級各類相關部門主管下的家庭教育指導體系的完善程度影響著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
1.政府層面的家庭教育指導治理體系不完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然國家在宏觀上逐步通過立法和各種規(guī)章制度保障家長接受家庭教育指導,但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還是存在“怎么做”的難題。如在治理層面上,存在主管部門不明確、多部門協同機制不完善、監(jiān)管評價制度不全面、資金保障不充分、師資隊伍人員緊張等家長教育操作體系粗放問題,這些都會使家長接受家庭教育指導的權益得不到充分保障,進而影響其教育素養(yǎng)水平的提升。一些家長明確表示想參加親職教育培訓,卻不知道怎么參與此類活動,“大多數家長更表示,自己根本沒遇到過相關的親職教育培訓”[29]。特別是在一些鄉(xiāng)村地區(qū),就近的社區(qū)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形同虛設或長期懸而未決,并未真正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家長教育素養(yǎng)未見提質增效。
2.社會層面的服務供給機構數量和質量不足
不論是第三方家庭教育指導機構,還是社區(qū)、學校的非營利性家長學校的發(fā)展都存在較大的問題。較少的服務供給機構數量和低質量服務都會影響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在質量上,即便如上海這種大城市的家庭教育指導也存在指導途徑不靈活、指導內容不全面、指導對象缺乏針對性和指導工作未落實等問題。家長培訓服務供給機構對家長成長關注不足、支持不夠、服務質量不佳,影響了家長教育素養(yǎng)水平的提升。在數量上,家長學校辦學覆蓋率和參與率低,家長學校建設“規(guī)范化水平”亟待提高[31]。雖然家長希望接受家庭教育指導,但是家長教育機構數量少、服務質量低成了制約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因素。
3.專業(yè)技術層面的家長教育課程質量有待提高
“家長教育課程建設是制約家長培訓的主要問題”[32]14,不論線上還是線下,家長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一定程度都會影響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雖然中國兒童中心及許多省份都已推出許多線上線下家長教育課程,以供家長學習,但是由于宣傳不足、課程覆蓋面不夠廣泛等問題,這些課程未能充分發(fā)揮作用。家長教育課程有自身的基本定位、設計思路,其專業(yè)性、專門性、系統性是一個需要長期關注的問題。而現行的培訓課程、教材良莠不齊,甚至“學無一用”,不能幫助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可見,家長教育課程建設不足也會制約家長教育素養(yǎng)發(fā)展。
五、新時代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策略
在多元化的信息時代,家長對家庭教育知識需求的內容和形式凸顯強烈的個性化特征。家長、政府部門及學校通力合作,營造個性化的教育素養(yǎng)提升環(huán)境、打通教育素養(yǎng)提升的多元學習途徑迫在眉睫。
(一)家長主動擔責,積極配合家庭教育指導
作為新時代家長,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保持與時俱進的能力是時代賦予的機會與使命。從選擇成為家長開始,就有了其角色的功能與使命,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也是為了更好地履行家長職責。作為家長,應該轉變觀念,看到自己教育素養(yǎng)提升對孩子的重要影響并在教育實踐過程中付諸行動。雖然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會受限于家長客觀條件,但是時代的紅利是全民共享的。
1.走向“互聯網+教育”
“終身學習是教育現代化的核心理念。”[33]104家長學習,自我賦能,就是緊跟教育現代化的引領。有多少未成年兒童,就有多少家庭教育難題。每個家庭特色各異、問題不一,因此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的側重面就有所不同。作為新時代的家長,網絡自然也可以成為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的載體。國家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年齡結構上,20歲到39歲網民占全體網民的37.7%。20歲到39歲這個年齡段正是多數未成年兒童父母年齡段,從父母對互聯網的使用情況來看,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的互聯網途徑已經具備廣大年輕用戶基礎。后疫情時代,互聯網更是成為教育必不可少的載體。黨的二十大強調,“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3]。家長在線學習,是“十四五”數字經濟騰飛的成果共享,是踐行終身教育理念的時代例證,也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家長為了滿足個性化需求,可以通過互聯網在各大家庭教育網站、短視頻、微博等平臺自主搜索、主動學習符合自我成長的教育知識,實現教育素養(yǎng)提升,在互聯網時代共同譜寫“十四五”數字資源新篇章。
2.積極配合家庭教育指導
為了實現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國家從各個層面要求各基層組織通過多種形式落實對家長家庭教育的指導,以提升其教育素養(yǎng)。在學校教育中,推動中小學、幼兒園普遍建立家長學校,具體落實每學期至少組織兩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在社區(qū)教育中,社區(qū)組織要依托城鄉(xiāng)社區(qū)綜合服務設施、文明實踐所站、婦女兒童之家等普遍建立家長學校或服務點,落實每年至少組織4次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國家為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保駕護航,推動“十四五”時期家庭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家長要抓住時代機遇,珍惜、配合每一次接受社區(qū)或學校提供的教育指導服務,主動咨詢、交流經驗、積極反饋,做到真正站在“巨人肩膀上”實現個人成長。
3.在實踐中反思
“實踐不是一種僅僅在認識結論(理論)支配下的機械操作,而是人以信念、情感、認識、智慧和力量投入的具有豐富創(chuàng)造性的行動”[36]135。這意味著家庭教育實踐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科學知識,還需要家庭教育實踐者以智慧進行創(chuàng)造性實踐,而在實踐中反思正是將理論與實踐貫通的關鍵。反思性實踐是教育者依托其在具體情境中高度能動地思考、判斷和選擇的能力對哲學知識和原理知識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使其充分情境化,從而產生實踐效能的過程[37]。家庭教育也是教育實踐的過程,要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遇到的具體教育問題,需要家長對自身教育素養(yǎng)的挖掘,通過反思,看到自身教育實踐的現實狀況,在困境中激發(fā)自我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動機。總之,為更高效地解決家庭教育問題、提升家長教育素養(yǎng),家長要善于在教育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積極反思、承認不足,在自我審視中不斷優(yōu)化個體教育實踐。家長在實踐中反思,關鍵在于突破習慣性教育思維,正確看待自己的角色作用,正確看待孩子作為獨特的、獨立的、發(fā)展中的個體的意義,學會在日常教育言行中冷靜分析、理性思考,不斷提升教育素養(yǎng)。
(二)政府支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
《家庭教育促進法》第二十七、二十八條規(guī)定,“縣級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組織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專業(yè)隊伍,加強對專業(yè)人員的培養(yǎng)”“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確定家庭教育指導機構”[2]。因此,各部門要協同建設家庭教育指導機構和服務站點,將家庭教育指導作為城鄉(xiāng)公共服務內容,積極構建普惠性服務體系,從而保障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
1.細化制度
家長所在的區(qū)縣或社區(qū)需要有完備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制度和評估制度,以保障基層組織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落實到位。明確各部門的具體責任,鼓勵、引導家長所在的工作單位或基層單位提供有質量的家庭教育培訓服務等;同時,規(guī)范家長教育機構和師資準入門檻,政府相關行政職能部門要切實履責,行使管理和監(jiān)督職權。 2.資金保障 資金投入便于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活動的開展。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鼓勵基層單位或公益團體組織開展社區(qū)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活動。 j.宣傳引導 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知識和途徑的宣傳,廣泛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知識和教育方式,營造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的尚學風尚;同時,宣揚成功的家庭教育典型案例,樹立良好的榜樣。 4.完善家長教育課程 一方面,聯合家庭教育專家、指導師力量和網絡技術人員,共同打造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線上課程,豐富各年齡段、各特殊群體兒童家長需求課程,不斷拓展網上家長學校服務內容。另一方面,規(guī)范線下家長成長類培訓課程和教材,使家長能選擇并體驗到有“含金量”的課程服務。有課程保障的家庭教育指導體系是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支持。
(三)學校協同: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模式
未成年兒童,除了O~3歲嬰幼兒還未接受正式的學校教育外,其余兒童基本上都在校園之內,因此學校就成了和家庭接觸最密切的基層組織之一,學校幫助家長提升教育素養(yǎng)是法定義務。根據《家庭教育促進法》社會協同部分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根據家長的需求,邀請有關人員傳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促進家庭與學校共同教育”[2]。學校屬于正規(guī)的育人組織,制度體系、設施設備相對完備,有一定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經費,組織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具備優(yōu)勢。另外,學校教師的整體教育素養(yǎng)較高,具備一定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這也為家長選擇提供了可能。家長對自身教育素養(yǎng)提升有很大需求且傾向于向學校獲得支持[38]。學校具有先天的家庭教育指導條件,應該創(chuàng)新家校合作模式,更高質量地指導和促進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
1.結合傳統指導方式和現代信息媒介方式
一是保留傳統的家訪、家長會方式,實現對有個性化需求家庭的個別指導和有共性需求的集中指導。二是結合現代媒介的優(yōu)勢,通過班級微信群、學校網頁、公眾號等實時發(fā)布和分享先進的教育理念、成功的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等,從而實現方便、快捷的家校互動和交流。
2.健全家長學校
完善相應的家長學校組織管理制度,定期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社會資源、教育行政部門資源開展家長講堂、專家講堂、交流會等,鼓勵有成功教育經驗的家長和邀請教育專家現身說法,幫助其他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
3.提升教師家庭教育指導素養(yǎng)
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也是家長接受教育的過程,而家長家庭教育質量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就是指導師素養(yǎng)。一個成功的家庭教育指導師應該具有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知識、觀念和能力。學校應給予教師足夠的成長空間,提供一定的時間、經費和環(huán)境幫助教師參與進一步的培訓和學習,提高其家庭教育指導素養(yǎng),從而促進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
六、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家長教育素養(yǎng)攸關教育事業(yè)立德樹人目標的達成,高水平家長教育素養(yǎng)大到能為國家高質量發(fā)展培育后備力量提供支持,小到能為兒童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然而,部分家長教育素養(yǎng)還不足,不同地區(qū)、代際、年齡、社會經濟地位的家長教育素養(yǎng)不同,這也使新時代家庭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影響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的因素主要包括家長教育素養(yǎng)積累的長期性、家庭內部因素、社會支持等。為了有效保障家庭教育質量,家庭、家長、政府、社會應當各自擔責,合眾合力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水平。
參考文獻:
[1]閔維方,教育在促進高質量發(fā)展中的戰(zhàn)略作用 [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3(2):1- 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N].人民日 報,2021 - 10 - 25 (13).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 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 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EB/OL]. (2022 - 10 - 25)[ 2023 - 05 - 28].ht- tp://www. gov. cn/xinwen/2022 - 10/25/content_ 5721685.htm.
[4]《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發(fā)布[J]. 教育學報,2018(5):101.
[5]張紅霞,侯小妮,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yǎng)辨析 [J].上海教育科研,2020(5):15 - 19.
[6]周一樨,城市初中生家長教育素養(yǎng)調查研究 [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7]吳小葉,家長教育素養(yǎng):現狀、問題及其原因分 析[J].成人教育,2015(7):60 - 62.
[8]關穎.家長的教育素質及指導:獨生子女人格 調查引發(fā)的思考[J].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 版),1998(5):33 - 39.
[9]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新時期家庭教 育的特點、理念、方法研究》課題組.我國家庭 教育的現狀、問題和政策建議[J].人民教育, 2012(1):6- 11.
[10]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 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EB/OL]. (2018 - 09 - 10)[2023 -5- 10]. http://www. moe. gov. cn/jyb_ xwfb/s6052/moe-838/201809/t20180910 348145.htⅡl1.
[11]丁亞東,薛海平.家長教育焦慮的現狀、特征及影響因素:基于35 162名家長的實證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145—156,188.
[12]武海英,趙蕾蕾.新時期家庭教育的內涵、現 狀與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 版),2022(3):133一l40.
[13]曾參,子思.大學·中庸[M].嚴亞珍,譯.北京: 北京聯合出版社,2015:2.
[14]關于家庭、家教、家風,習總書記這么說[EB/OL].(2016—12一l3)[2023—11—20].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6/12—13/8092629.shm11.
[15]蘇鴻.區(qū)隔與融合:城市家長家庭教育素養(yǎng)的 階層分化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16(6):5—10,118.
[16]黃靜,年輕家長家庭教育知識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18.
[17]倪星.O~6歲兒童祖輩家長的教育素質現狀 及提升策略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019.
[18]米亞會,崔光佐,黃月,傳播學視角下農村家 庭教育發(fā)展研究:以保定市高陽農村地區(qū)為 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19— 21.
[19]陳秋珠,向璐瑤.陜西省0~18歲兒童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基于13 094份問卷的分析[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20(8):45—54.
[20]孟繁慧,鄧紅紅,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村幼兒家庭 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 學院學報,2021(1):100—102.
[21]霍雨佳,李一,李育倩,等.2022年中國家長教 育素養(yǎng)狀況及提升策略[J].中華家教,2023 (3):10一22.
[22]匡麗娜,張凌漪.重慶2020年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 測結果發(fā)布[N].重慶日報,2021 - 12 - 01(9).
[23]易歡歡,密集型家庭教育方式的現實弊端與改進策略[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2.
[24]郭方濤.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方式問題及轉變 [J].教育評論,2017(10):25 - 29.
[25]葉強.家庭教育立法應重視“提升家庭教育能力”[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1(3):55 - 63.
[26]朱莎,夏如波,母親參與學前兒童家庭教養(yǎng)的 現狀及改進建議[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 然科學版),2021(3):271- 276.
[27]熊潔瓊.外來農民工隨遷子女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為例[D].寧波:寧波大學,2020.
[28]趙沛沛,家校合作提升農村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D].青島:山東師范大學,2016.
[29]李慶慶.我國親職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X市工業(yè)區(qū)新生代農民工為例[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8:38.
[30]吳艷,吳穎婷.上海市小學家庭教育指導的現狀調查[J].教育學術月刊,2021(1):50 - 56.
[31]羅宇希.義務教育階段家長學校建設的調查 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22.
[32]洪明,學校家長教育課程建設的基本構想[J].中國教育學刊,2021(3):14 - 18,44.
[33]韓民,教育現代化與終身學習體系建設[J]. 教育與教學研究,2020(8):100 - 109.
[34]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 [EB/OL]. (2021 - 09 - 25)[ 2023 - 11 - 20]. ht- tps: //cit. buct. edu. cn/2021/0925/c795la157922/ page.htm.
[35]王海磬。全國婦聯、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fā)《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guī)劃( 2021-2025年)》[N].光明日報,2022 - 04 - 13(3).
[36]茍順明,王艷玲.論教師成為“反思性實踐者”[J].學術探索,2013(4):135 - 139.
[37]季托,金林南.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反思性實 踐[J].思想教育研究,2022(1):35 - 40.
[38]謝賢英.小學校提升家長教育能力的個案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2.
(責任編輯:茍亞春)
Research on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the New Era
ZENG Bin LEI Hemi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China)
Abstract : The level of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is a ke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current quality of family educationm our country . The connotation of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in the new era refers to the fundamental qualities or condi-tions that parents or other guardians posses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tasks of family education training for minors, such asmoral qualities, physical fitness , life skills, cultural cultivation , behavior habits , and other aspects , including family educa-tional knowledge, family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family educational approaches, and family educational capabilities. En-hancing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is conducive to nurturing well-rounded individuals for the contemporary era, alleviat-ing the dilemma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culture of exemplary family education and values. However, thereis a certain gap between the actual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and the ideal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Under the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real dilemma of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is manifested in: parents' lack of diversity ofmastery of family education knowledge, significant variation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structural deficiencies of family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the utilitarian orient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al approaches, and insufficient practical capabilities offamily education. The reason why these problems arise is related to the diversity and process of the accumulation of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the intemal factors of the family, and the strength of extemal support. To improve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amily educ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parents take proactive re-sponsibility and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 Moreover, it is advised that the govemment establishesa sound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service system, and schools innovate the home-school co-education model to work intandem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Key words : parental educational literacy; family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