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
【摘 要】小學英語復習課是教學中一種重要的課型,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整合所學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小學英語復習課大情境的創設與實施,圍繞教材,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情境為依托展開教學。大情境的創設與實施,讓教學內容環環相扣,貼近現實生活,使課堂富有整體性和深度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 復習課 教學情境 大情境
小學英語復習課以教師主導、學生做練習為主,課堂呈現“低趣化”,存在著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單一化、學習主體被動和學習情境缺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忽視了知識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不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教學實踐發現,大情境的創設與實施可以有效優化小學英語復習課。
“大情境”相較于一般的教學情境,其重要特征在于情境的“大”。“大”,指的是復習內容的整體性,它是區別于零散的、沒有內在邏輯聯系的、各自獨立的碎片化的小情境而言的。“大情境”,即在一節英語復習課當中,明確教學目標,緊扣一條主線,創設貫穿整節課的完整情境。在小學英語復習課中創設與實施大情境,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緊扣教學內容,體現有效性
教學情境的設置應緊密聯系教學內容,它是為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并且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服務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所設置的教學情境與教學內容并沒有實質上的聯系,只是給看似熱鬧的課堂加了一層美麗的外衣。學生看似非常開心,課堂投入也充滿了熱情,師生互動頻繁,但實際上學生真正能學到的知識卻很少。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時,要像語篇教學一樣給出特定的主題,分清主次關系。在進行復習時,教師必須明確本節課的復習目標,如果沒有目標盲目地進行復習,最后的復習結果可想而知。所以在進入整體復習之前,教師必須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將整個單元的重點詞匯、句型以及課文的各個板塊緊密聯系在一起,創設一個大情境。情境的設置應緊扣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體現科學性和有效性,不可為了創設而創設。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復習課當中,教師設置了“Fruit paradise”的教學情境,通過“水果樂園”這個大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的好奇心,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起來,在不斷尋找水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運用了本單元的重點單詞和句型,在大情境的引導下一步步地主動去完成學習目標。通過自主體驗和感悟,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這比教師單方面總結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串聯教學環節,體現整體性
教學情境不是一個單獨的教學環節,它是與整堂課緊密相連的。教師不能為了讓學生掌握單詞和句型而牽強地創設出與本單元話題毫無關聯的情境,這些情境只能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表層作用,卻不能把學生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識緊密聯合成一個知識網,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比較混亂,學習效率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師教學復習課時應該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既要考慮課堂的有效性,又要注重課堂的整體性。將整堂課設置成一個整體的大情境,在這個大情境下再創設各個有效且合理的教學環節來將知識點串聯起來,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置都是為大情境服務的,同時它們又緊密聯系、環環相扣。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復習課中,教師在課堂的開始以“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為導入話題,迅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吸引其注意力,讓學生有話可說。接著,教師借著“購物”這個大情境,給學生推薦了一家寵物網店,并通過展示不同動物的彩色照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有效地復習本單元重點詞匯,同時也拓展了一些大部分學生不大會拼讀的課外單詞,如hamster、tortoise。學生通過猜測哪種動物是銷量冠軍,很好地復習了重點句型“It has...”以及“Does...have...?”等。為什么倉鼠會是銷量冠軍呢?因為它有一個吸引人的銷售文案!教師接著開展評選“最佳寫手”的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激發了其表達自我的愿望,在范文以及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一種寵物,并獨立完成了一篇美文。學生在分享美文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這節復習課中,教師以“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為切入點,以寵物網店為依托,通過“最佳寫手”的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環節緊密聯系、過渡自然,教學流程連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課堂效率明顯得到了提升。
三、貼近現實生活,體現真實性
語言作為交際工具,最終的目的是要走向運用和交流。因此,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加強課本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創設出更加真實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
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還不成熟,生活經驗較少,但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創設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情境,營造出有利于學生投入學習的真實氛圍,從而實現真實有效的語言輸入和輸出。這樣貼近生活的情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并將所學知識延伸至課堂之外的實際生活。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從而真正地讓英語成為自己的交際工具,終身受益。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的復習課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餐館上崗體驗的大情境,利用多媒體在課件上展示學生熟悉并喜愛的各種食物,如rice、cake、noodles、salad、fries、fish、sandwich、juice、milk,然后設計一個可愛的卡通版Menu,并分為Food和Drinks兩大類,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組內分配好服務員和顧客的角色,大家各司其職,模擬真正的點餐。餐館點餐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而上崗當服務員卻是大部分學生沒有體驗過的事情,但這些都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因此,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都非常積極且充滿熱情,真正地投入了這個大情境當中,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掌握了 “What would you like?”“What about...?”“Anything else?”“Id like...”等句型,學會用英語提供服務和點餐。通過創設這樣的真實情境,學生的學習激情被充分激發,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不知不覺中收獲了知識。
四、關注思維品質,體現深度性
英語課堂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更要培養其思維品質。然而,在目前的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大多把課堂注意力放在語言習得和技能的訓練上,很少去關注甚至是直接忽略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復習課往往是整個單元的最后一個課時,一節課中知識點較多,且比較瑣碎。由于對知識已經比較熟悉,很多學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總覺得自己什么都會了,很難保持像上新授課時那樣的熱情。這就要求教師深度挖掘文本,進行一定的拓展延伸,設計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培養其思維品質。如在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8 How are you?的復習課中,考慮到本單元出現了很多疾病類的單詞,且每種不同的疾病都有著特定的特征和表現狀態,教師設置了“一起來治病”這個大情境。課堂伊始,教師就拋出問題“What are we going to review in this unit?”,先讓學生深入思考本節課的復習目標是什么,以探索者的心態進入復習課堂,開啟思維之旅。接著在詞匯復習環節,教師設置了限時競賽游戲,分男女生PK,在課件中插入倒計時器,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合作和競爭的意識。學生在討論、回憶、限時快速表達中,不僅復習了書本上的疾病類單詞,還拓展了一些課外的單詞,培養了思維的發散性,提高了復習效率。鑒于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句型比較簡單,詢問他人身體狀況的句子僅有“Whats the matter?”“How are you?”,教師在拓展環節中超越文本,適當補充新鮮的語言,逐步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展示一則微信朋友圈:“It is a fine day today. I want to play in the park,but...”,并對好友們的留言進行“馬賽克”處理,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情境和上下文推測出主人公發生了什么,以及好友們會如何留言。學生由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總結出了“Whats up?”“Drink some warm water.”“You can take some pills and have a rest.”等一系列相關句型,在情境交際中碰撞出了思維的火花,培養了綜合語言應用能力。
小學階段的英語復習課不僅是幫助學生重新梳理英語知識的關鍵環節,更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要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以文本為依托,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靈活巧妙地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科學合理地安排好每一節課,將學生帶入一定的大情境當中,在習得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從而讓學生真正發自內心地愛上英語課堂,促進其更好地使用英語這一語言交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