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柱
摘 要:政治學科邏輯性和概念性的知識較多,對于學生的背誦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本文嘗試從“優化教學目標”“重構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方式”三個方面,探索高中生政治學科素養培養的路徑,以期提高一線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運用政治理論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人生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路徑
政治是一門涵蓋國家、政府、公民等多方面的學科,也是一門至關重要的學科。它不僅是社會秩序的基礎,也是國家穩定和發展的基石。在高中政治課程中,除了知識的傳授,核心素養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1]。
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養、學習能力素養、社會交往素養、創新創業素養、文化素養等方面。這些素養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未來社會人才的基本要求。思想道德素養是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能力素養則要求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社會交往素養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能夠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良好的素質。創新創業素養要求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能夠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揮創新精神,推動社會進步。文化素養則要求學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具備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夠傳承和弘揚本國文化。在政治學科教育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內容的傳授,更需要加強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他們成為具有高尚道德品質、自主學習能力、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具備更多的國家公民責任感,以及創新創業意識,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本文將對高中生政治學科素養培養的路徑展開探討。
一、優化教學目標,制訂單元式教學目標
為了培養高中生的政治學科素養,教師需要優化教學目標,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單元式教學目標。
首先,針對高中政治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將教學目標具體化和明確化。政治學科是一門涉及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府行為和社會問題等方面的學科,學生需要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相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時培養批判思維和辯證能力[2]。因此,教師可以將單元式教學目標設計為:讓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和背景下,能夠理解政治學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識,能夠應用這些概念和知識進行問題分析、政策評估和解決方案設計,并能夠通過批判思考和論證提出自己的觀點。
其次,為了達到這些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和任務。教師可以在某一單元的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分享對某一政治概念或社會問題的理解和思考。同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文獻查閱和信息收集,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研究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政府機構、社會組織或相關企業,讓學生親身了解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實際情況,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最后,教師還應該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每一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立學習任務和項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提供必要的指導??梢砸髮W生進行一個選題研究,要求他們研究問題、搜集文獻資料、進行調查研究、整理分析數據、撰寫研究報告等。通過這樣的綜合性學習任務,學生不僅能夠系統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還能夠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能力,提高他們的問題解決和綜合分析能力。
二、重構教學內容,構建綜合性學習主題
高中政治學科作為一門涉及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府行為和社會問題等方面的學科,其教學內容應具有綜合性和跨學科性,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方面的基本知識。為了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素養,教師需要重構教學內容,構建具有綜合性學習主題。
首先,教師應該制訂一個以問題為導向的綜合性學習主題。針對當下的社會和政治問題,以學生日常生活中經歷和關注的事件和話題作為教學素材,設計相關的學習任務和項目,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展開各種綜合性和跨學科的研究和探究。教師可以設立學習主題為“生活中的政治”,要求學生從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多個方面來探究生活中的政治,通過了解政治環境、掌握政治知識,分析政治事件對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的影響。這種問題導向的綜合性學習主題,有助于學生形成關于政治的整體認知,培養他們的跨學科思維和創新能力。
其次,教師應該注重知識的互聯互通,打通知識的鴻溝。政治學科涉及領域廣泛,需要合理整合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概念,使學生掌握跨學科思維和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案例,通過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個領域的理論知識,分析某一社會或政治問題。通過研究和討論,幫助學生理解各個學科領域間彼此的聯系,并整合多種知識,形成一個全面、系統、富有內涵的政治知識體系[3]。
再次,教師應該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政治學科是一門涉及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和社會問題等方面的學科,其應用領域廣泛。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社交媒體、網絡調查、采訪和參觀等方式獲取實際案例,并開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取知識,更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
最后,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政治學科是一個充滿情感體驗的學科。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情感共鳴和體驗。例如,通過名人傳記、電影、小說等文藝作品,讓學生感受到政治人物、歷史事件背后的情感,強化學習效果和記憶。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模擬演練、辯論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政治活動、政治運動、政治決策的過程,培養其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等情感體驗[4]。
三、轉變教學方式,指向學科核心素養
(一)創設真實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獲得感
為了培養高中學生的政治學科素養,教師創設“真實可感情境”,可以通過引入真實的案例和事件、組織模擬政治活動、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及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等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獲得感[5]。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引入真實的案例和事件,創設真實可感的情境。政治學科是關注現實政治問題的學科,教師可以使用近期的政治事件、社會熱點等作為學習素材,讓學生從中了解和分析政治決策、政治運作的真實過程,將理論聯系到實際中去。例如,教師可以討論國家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通過相關報刊、新聞報道、政府文件等進行解讀和分析,讓學生感受到政治行為對于社會、個人的影響,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激發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愿。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模擬政治活動,創設真實可感的情境。政治是一個充滿沖突和爭議的領域,教師可以通過模擬辯論、模擬選舉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政治活動和決策過程。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成不同的政黨或團體,模擬選舉和競爭,讓學生體驗政治角色的權力、責任和決策壓力,提高他們對政治活動的理解和涵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再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創設真實可感的情境。政治學科是關注社會問題的學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志愿者活動等,使學生親身感受社會問題的存在和解決的困難,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關注并參與環境保護、公益慈善等活動,通過實際行動改變社會、改變政治,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政治行動對社會的影響和價值。
最后,教師可以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創設真實可感的情境。政治學科是一個涉及政治制度、政策、思想和人物等多個方面的學科,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來創設真實可感的情境。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政治類報刊、電視節目、網絡資源等,讓學生觀看或讀取政治漫畫、歷史原始資料、政治影片等,在情境中感知政治學科的內涵和現實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政府機關、博物館、文化遺址等,親身接觸政治實踐和現象,讓學生感受到政治對社會發展和個人生活的影響。
(二)通過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促進深度學習
為了培養高中學生的政治學科素養,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來促進深度學習。這種評價體系可以包括綜合評價、思考和分析能力的評估、團隊合作和社會責任感的考查,以及實時個性化的反饋等。
首先,教師可以采用綜合評價的方式,包括考試成績、課堂表現、小組討論、研究報告等多個方面的評估指標。這樣可以更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避免單一評價體系帶來的片面性和失真性。
其次,教師可以注重學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評價,鼓勵他們進行政治學科的深入思考和研究。評價指標可以包括學生的研究論文、專題研討、政治實踐等,以及對政治文獻和經典著作的深入解讀和批判。這樣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探究政治問題,培養他們的思辨和創新能力。
最后,教師可以注重學生的團隊合作和社會責任感。政治學科與社會密切相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項目、社區調研等,讓他們從社會實踐中感受政治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合作和領導能力,以及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責任感。評價指標可以包括團隊合作能力評估、社會參與項目報告等,強調學生在團隊合作和社會參與中的貢獻和影響。
(三)注重單元反思總結,生成高階政治學科素養
政治學科是一門高度復雜、具有深遠意義的學科,需要學生通過反思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注重單元反思總結,生成高階政治學科素養。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任務型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實踐能力,建立起知識到實踐的橋梁。在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單獨或小組完成任務反思總結。學生可以回答這些問題:我學到了什么?我認為哪些地方需要加強?我該如何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思考知識和實踐的聯系,形成全面的認知[6]。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反思總結中歸納出共性、規律和原則,培養他們的理論把握能力。政治學科是強調理論研究的學科,學生需要在反思和總結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反思任務的結果,更需要從中歸納總結出普遍規律和核心原則。學生需要思考這些問題:任務中的問題有哪些共性和規律?這些共性和規律說明了什么?真正理解貫穿單元原則的體驗或找到貫穿單元的線索是什么?在下一個單元中,我將如何運用這些規律和原則來指導自己的思考和實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政治學科的核心理論。
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反思總結中尋求新的問題和挑戰,培養他們的創新和探究能力。政治學科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學生需要在反思總結的過程中發掘問題、提出疑問和挑戰,開展探究活動,探索政治學科的未知領域。學生需要思考這些問題:任務中我遇到了哪些問題?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否需要開展研究?我可以如何對學術前沿進行探究?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并解決實際問題,探索和創新政治學科的發展。
(四)強化問題解決能力,提升實踐應用素養
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素養,教師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實際意義和現實背景的問題和案例來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和實際情境相關的問題,如環境保護、交通擁堵、惡劣天氣對農作物的影響等。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這些問題的背景和相關知識,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和解決方案的提出。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并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方案。
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實驗,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方案的驗證。例如,對于環境保護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去考察當地的環境問題,并且采取一些行動,如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等來解決問題。對于交通擁堵問題,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通調查,并提出一些改善交通狀況的方案,如增設公共交通、鼓勵共享出行等。
通過這種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中,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數據分析、提出解決方案并實施,這些過程都需要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有效學習源于學習者的主動性,一旦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自主性,真正的學習才會開始,也才有可能產生更高階的“深度學習”。高中政治教學通過優化教學目標、統整教學內容和圍繞真問題與真情境,以問題驅動學習任務,著眼于知識的實踐遷移,最終實現知識的活化運用。通過轉變教學方式,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了學生的內驅力,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體系,提升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嘉樂.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政治單元教學探索:以統編版必修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文摘版)教育,2022(7):3.
[2]劉征.積極探索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17(3):30.
[3]孫世文.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大單元教學實施策略探析[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3(15):114-116.
[4]鐘倩.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大學,2019.
[5]黃思敏.滋能力生長沃土,引思維走向深處:關注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思想政治反思課教學[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6):116-119,110.
[6]周統標.淺談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政治教學創新探索[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1(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