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玲
摘要: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表現性評價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首先應明確思維品質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其次,應結合理論和小學生英語教學實際,設計指向思維品質提升的表現性評價策略;最后,應在具體的教學案例中研究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設計和實踐,以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關鍵詞:思維品質;英語教學;表現性評價;教學設計和實踐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強調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其中包括思維品質。思維品質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表現性評價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要探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表現性評價以達到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目標,并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進行實踐探索。
一、指向思維品質提升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表現性評價設計
(一)表現性評價的內涵
表現性評價是指通過觀察學生完成任務的表現,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及發展水平等做出價值判斷,是檢測學生運用知識與思維解決真實問題能力的評價,是融于教學的評價。表現性評價是衡量學生高階思維發展情況的評價方式。高階思維的評價關注批判性思維、推理與決策、問題解決、創造性思維、自我效能感、自我調節學習、同伴支持、反思性評價等行為能力要素,以及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敏捷性等思維品質要素。指向高層級學習目標、基于完成真實情境中的任務或解決復雜問題、聚焦認知能力與情感態度、兼顧學習過程與結果是表現性評價的關鍵特征,與高階思維的發生條件及其在學習活動中的體現高度契合,是評價高階思維發展的適切方式。
(二)表現性評價的設計思路
指向思維品質提升的表現性評價實際上是對學生在具體解決問題過程中高階思維發展的評價。實施表現性評價,一要有學生可執行的表現性任務,二要有用以判斷表現和結果的評價標準。表現性任務和評價標準的設計要緊緊圍繞學生應該達到的學習結果。教師可采用“去哪里、怎么去、到哪兒了”的思路規劃評價活動。首先,教師應結合新課標、教學目標、核心素養內涵等設計一個明確的“去哪里”任務;其次,應設計指向目標的、能引發證據的評價活動,重在過程的學習;最后,應利用評價標準分析評價結果,促進學生二次學習,其中也包括師、生、同伴的評價。
(三)表現性評價的設計原則
一是教、學、評目標一致。堅持“促進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評價理念,評價的內容、形式和標準都應該基于學生的學習,評價應該與“學”和“教”一致,同時應該圍繞學生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三個維度設計評價任務和評價標準。
二是評價活動情境化。教師要關注語言學習評價活動的交際性和項目化,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認知方式、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創設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情境,開展有意義的交流活動并實施評價。
三是評價主體多元化。改變教師評價的單一模式,學生、家長也可以成為評價主體,他們和教師一起共同針對課堂教學和英語學習,進行多維互動的評價活動,形成學生自評、師生互評、家校互評、生生互評等立體化的評價機制。
四是評價標準層次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發展的個體差異,以提升思維品質、激發學習興趣和保持自信心為目的。設計的評價標準要有層次、可浮動,盡力讓教學滿足全體學生的需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二、指向思維品質提升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表現性評價實踐
(一)在觀察、分析文本內容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有理性、有條理、有根據的思維,學生需要借助概念、判斷推理等對事物進行比較、分析、概括。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觀察圖片,通過設置分析文本內容并預測后面會發生什么等遞進式表現性任務來訓練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理解語篇內容、建構結構化知識體系,做到能夠抓住關鍵信息理解,判斷準確,表達清晰、有條理。以PEP版英語教材三年級上冊 Unit 4 We Love Animals中Part C的Story Time 為例,在學習完故事后,教師可設計這樣的表現性任務:仔細觀察,想一想接下來Duck、 Dog、 Pig 和 Zoom 會怎么說,怎么做呢?請續寫這個故事。評價標準設定為學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判斷可以模仿上文,按新的順序續寫口令,能夠準確清晰地表達。
師生對話如下:
T: On the last picture, What does Rabbit say?(見圖1)
S1: Follow Zip. Follow me.
T: Who will say next?
S2: Duck.
T: Why?
S2: Its after Rabbit.
T: What will it say?
S2: Follow Zip. Follow Rabbit. Follow me.
T: How about Dog?
S3: Follow Zip. Follow Rabbit. Follow Duck. Follow ?me.
T: Who can go on?
S4: Follow Zip. Follow Rabbit. Follow Duck. Follow Dog. Follow ?me.
T:How is Zoom? Will he follow them ?
S5: Yes, he will.
T: Why?
S5: They are good friends.
對于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學生來說,創設情境讓他們去重復一些簡單的口令既能有效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又能增強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根據語篇內容了解按排隊順序依次表達,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觀察、理解、分析,最后解決問題,訓練和提升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二)在歸納、總結知識和方法中培養學生辯證思維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是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關鍵,因為辯證思維需要對知識進行全面深入理解,從而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以閩教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5 Daily Activities為例,本單元學習目標的重難點是掌握句型“When do you...? ”以及第三人稱單數動詞的表達形式。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第三人稱單詞動詞的變化,教師可在課前設計以下三個任務:一是以填空形式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的所有人稱代詞進行歸納總結,為新知識點的學習打好基礎;二是設計小情境,幫助學生復習學過的特殊疑問句,為新句型的學習作鋪墊;三是利用英語學習APP試讀新詞及對話,要求家長評價和學生自評。相應的評價標準如下:1.能夠準確地說出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代詞,并能區分單、復數;2.能夠在具體的語境中應用特殊疑問句進行表達;3.能夠準確朗讀新詞;4.能夠在課本內容上拓展,并靈活應用更多詞語。
在執行預習任務前,教師向學生解讀評價標準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學生能夠明確自己預習的目標和要求,同時通過評價要求,也可以明白“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學生在完成這次任務的過程中,對所有的人稱代詞進行梳理和整合,不僅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還學會了從個別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的思考方法,這有助于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三) 在批判與創新中擴寫故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表現性評價的重要目標之一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教師在設計評價任務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學習語言和提升語用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向發散思維、邏輯思維等多元思維過渡是教師在實施表現性評價時應該關注的重點。以PEP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下冊Unit 3 Weather 中Part B Lets learn這個環節為例,教師可以為本課創設以下情境導入正文內容:“Johns dad will have a world basketball tour. He will go to five cities. They are about Sydney, London, Moscow, Singapore and Beijing. Johns dad needs to know where these cities are?”通過 Johns dad 要去五個城市進行世界籃球巡回賽的情境創設引入,教師在本課的教學環節中主要設計了四個表現性任務。
1.Lets think. 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在世界地圖上標注這五個城市的位置。
2.Pair work. 兩人角色扮演對話,John 在得知不同城市的天氣后給爸爸提出一些關心的建議。
3.Lets write. 爸爸給 John 寄明信片,讓學生幫忙完成書寫的活動。
4.Lets say. John的爸爸下周回中國后要去國內的另外五個城市旅游,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微信上與爸爸聊天,并適當地給爸爸提出建議。
以上四個任務的評價標準是:1.學生能夠準確標注并說出各城市名稱;2.能夠在適當的情境中,正確運用新詞匯表達,所提建議實用可操作;3.書寫正確,符合英語國家問候習慣;4.富有想象力,有創意;5.團隊合作良好。
學生角色扮演展示:
John: Dad, will you come back on Sunday?
Dad: No, I will go home on Tuesday.
John: Oh, thats too bad. I want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you. I also want to listen to your stories. I miss you.
Dad: Im sorry. I will visit another cities in China.
John: Really? ?Which cities?
Dad: Shanghai, Xian, Hangzhou, Shenzhen and Xiamen.
John: Thats great!Look, Dad, I think you can go to Shenzhen and Xiamen, then,you can visit Hangzhou and Shanghai, at last,you will fly to Xian.
Dad: Sounds good.
新課標倡導“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以及“引導學生在遷移創新類活動中聯系個人實際,運用所學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判斷”。在以上評價任務中,教師創設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情境,創編對話,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而且培養學生在知識遷移中思維的創新性。
(四)在拓展學習中提升思維的廣度、深度和關聯度
在基于主題語境的教學目標引導下,教師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開展形式多樣、維度多元的評價活動,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在設計評價任務時,要確保評價內容不僅與教學目標保持一致,還要有層次性,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評價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下冊 Unit 8 How are you? 的Story Time為例,在第三課時拓展練習環節,教師可設計以下分層次的寫作活動。
基礎性練習:仿寫,假設你自己生病了,模仿課文,寫一段你向老師請假的對話。
提高性練習:改寫Story Time對話,用第三人稱向同學們描述Yang Ling的經歷。
拓展性練習:采訪一位你的朋友,寫下Ta在工作或學習中請假的經歷,要說明請假原因、怎么請假、最后結果及個人感受等。
本次評價活動分為小組評價、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見表1)。要求學生撰寫初稿,由小組根據評價要點初評,學生結合小組評語總結優缺點,修改初稿,最后教師查閱初稿及評價要點提出評價意見,學生結合意見完成終稿。
以上寫作評價要素中不僅關注學生語言技能發展水平,如語言、詞匯等,還關注學生寫作過程中反映出來的思維認知,目的是幫助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也要思考如何謀篇布局,做到語篇邏輯連貫,這正是學生思維由低階向高階、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通過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目標多維的動態立體評價,培養積極的評價態度和靈活的評價策略。在評價中促進思維可視化、深入化和高階化,使學習評價與思維品質成為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整體。
總之,思維品質的提升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三個維度的具體實踐。合理設置評價任務、多元化評價主體和分層次評價任務等措施,對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具有顯著效果。當然,思維品質的提升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指向思維品質提升的表現性評價設計與實踐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任務,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完善。此外,教師還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進一步深化對思維品質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使之更具科學性和實用性;其次,加強評價工具的開發與創新,提高評價的效度和信度;最后,注重評價結果的反饋與運用,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針對性指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周文葉,陳銘洲.指向核心素養的表現性評價[J].課程·教材·教法,2017(9).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