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業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助力。當前的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存在目標缺乏差異性、設計路徑單一、類型單一、評價缺失這四大問題。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采用有針對性的策略改進現有問題,增強小學數學作業的分層效果,實現數學教學的提質增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策略
作者簡介:管響響(1994—),女,江蘇省淮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
數學作業是檢驗學生數學學習效率、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工具[1]。在“雙減”之前,部分教師忽視學生的差異性,只憑借自身的經驗設計書面類數學作業。這打擊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加重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負擔。如今,“雙減”政策要求教師分層設計作業,在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的前提下發揮作業的功能,提高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內涵
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是指教師以“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為宗旨,以學生的差異為依據,設計差異化作業目標,拓展作業設計的路徑,豐富作業的類型與內容,融入多元的作業評價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2]。
二、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問題
第一,作業目標缺乏差異性。作業目標是教師分層設計數學作業的方向,應當具有差異性。部分教師將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重點放在內容上,下功夫設計難度不同的作業內容,卻忽視作業目標的差異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很容易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迷失方向,出現“新瓶裝舊酒”的問題。
第二,作業設計路徑單一。作業設計路徑包括自編、改編、選編三種[3]。部分教師分層設計數學作業時,習慣采用自編這一路徑。在他們看來,自編的數學作業更加地貼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自編作業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極高的要求。教師可能會因為需要自編作業而承受過重的教學負擔,很容易出現力不從心的問題,影響作業的質量。
第三,作業類型單一。“雙減”政策要求教師豐富作業類型。然而,部分教師將數學分層作業與數學書面作業畫上等號,機械地分層設計書面類作業。這樣的數學作業不但很難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而且可能阻礙學生的發展。
第四,作業評價缺失。作業評價本應是數學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檢驗作業目標達成情況的作用。在進行數學作業分層設計時,部分教師直接忽視作業評價,引發一些問題。
三、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
(一)設計差異化作業目標
作業目標包括“是什么”“如何達成”“完成作業所得”三大維度。一般情況下,教師需要依據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差異,分層設計作業目標,為學生指明作業方向。
以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觀察物體”的教學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學生的認知情況具有差異,有的學生能從同一個角度觀察簡單的幾何組合體,有的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些復雜的幾何組合體,還有的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各種幾何組合體。基于此,筆者設計差異化作業目標。
目標一: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些幾何組合體。
目標二: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些復雜的幾何組合體。
目標三: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各種幾何組合體,并能根據示意拼搭幾何組合體。
這些目標在契合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具有拔高作用,便于每個層級的學生獲得進一步發展,實現“跳一跳,摘到桃”。
(二)拓寬作業設計路徑
1.改編作業
改編作業指教師在“雙減”政策的指引下,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學習差異,選取優質的數學作業題目,并對其進行改編,確保題目契合學生實際情況。改編作業的形式有很多,如調整作業類型、更換題目中的問題情境、改變作業的完成形式等。
以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認識方向”的教學為例。筆者登錄國家中小學教育智慧平臺搜集基礎性題目加以改編(如圖1所示)。
筆者將題目中的插圖改為學校附近的街景圖,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基于街景圖,筆者設計難度不同的題目。
(1)學校在醫院的()面,學校在圖書館的()面。
(2)超市的南面有一家面包店,北面有一家書店,東面有一家藝術培訓中心。請據此補充街景圖內容。
(3)試著說一說你從學校到家的路線圖。
三道題目的難度逐層增加,學生完成題目(1)可以鞏固基礎知識;完成題目(2)可以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鍛煉空間想象能力;完成題目(3)可以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增強思維的靈活性、開放性,提高空間想象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
2.選編作業
選編作業指教師利用多樣的途徑搜集優質的作業內容,選取契合學生學情和差異的題目,將其組合成一份新的作業。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各級各類學校組織教師開展作業設計比賽,或組織教師合作編寫作業練習冊,其中有不少資源是值得借鑒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選編作業并不意味著照抄照搬,而是要選取類型豐富、難度不同的題目進行重新組合。
(三)豐富作業類型
1.設計閱讀類作業
閱讀是學生建構數學認知的直接途徑,也是一件輕松、有趣的事,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需要依據教學內容分層設計閱讀類作業。
以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教學為例。數學教材、數學繪本、網絡資源可以為學生的閱讀提供支持。因此,筆者圍繞百分數的概念,分層設計閱讀類作業。
(1)自讀教材內容,想一想什么是百分數?百分數有什么特點?
(2)自讀數學繪本,跟著數學家一起探究百分數,了解什么是百分數?百分數有什么特點?百分數有哪些用處?
(3)自主從網絡上搜集有關百分數的內容,認真閱讀。
三項作業難度不同,學生可以依據自身情況選擇某一項或兩項作業。在閱讀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可以鞏固課堂知識,有的學生可以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拓寬視野。
2.設計實踐類作業
實踐是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直接方式[4]。生活是學生學、用數學的廣闊天地。教師需要抓住數學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契合點,分層設計實踐類作業。
以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千克和克”的教學為例。學生需要稱量、了解不同物體的重量,認知千克和克。在生活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各種重量的物體。因此,筆者設計以下實踐類作業。
實踐活動名稱:有多重。
實踐一:稱一稱,我的體重是()。
實踐二: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下列物品,了解它們有多重(物品包裝袋上標有凈含量,凈含量是指除去包裝后的實際重量),并掂一掂,感受物品的重量。
實踐三:在家長的幫助下,稱一稱下列物品有多重。
一個雞蛋大約重(),()個雞蛋大約重
1千克。
一本數學書大約重(),()本數學課本大約重1千克。
()粒大豆大約重1克,()粒大米大約重1克。
實踐四:在生活中找一找大約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將它們寫下來。
實踐一要求全體學生必須完成;實踐二和實踐三要求中等生和學優生必須完成,學困生選做;實踐四要求學優生必須完成,其他學生選做。這樣,每個層級的學生都可以獲得實踐的機會,在稱、掂等過程中直觀地認知千克和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設計繪制類作業
繪制是一項跨學科活動,也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學生在體驗繪制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5]。此外,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繪制的過程正是其展現個性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設計繪制類作業,給予每個學生彰顯個性的機會。
以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厘米和米”的教學為例,筆者設計“小貓釣魚日記”作業。
周末這一天艷陽高照,小貓和小伙伴到池塘邊釣魚。請同學們想一想小貓釣魚的場景。在你想象的場景中都有哪些物品呢?這些物品的長度分別是多少呢?請將你腦海想象的場景畫下來,標注出不同物品的長度。
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大膽想象,圍繞不同的場景描述物品的長度,既可以鞏固課堂所學內容,又可以鍛煉想象能力、數學應用能力。
(四)融入作業評價
作業評價是作業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監測、激勵、促進的作用,應當受到教師的關注。在教學評價改革深入發展的過程中,作業評價更強調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提倡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標準層次化[6]。教師需要在設計作業的同時,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提升作業設計的效果。
以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教學為例。筆者根據以下作業內容,設計作業評價標準(如表3所示)。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圓滿結束。在此次冬奧會中,我國運動健兒收獲15枚獎牌,包括9枚金牌、4枚銀牌以及2枚銅牌。其中,冰上項目收獲4枚金牌、1枚銀牌以及1枚銅牌,雪上項目收獲5枚金牌、3枚銀牌以及1枚銅牌。你能根據這些數據完成表2嗎?
我得了( )顆星星。
自我評價: 。教師評價: 。
在完成作業后,學生可自主參照評價標準進行反思,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筆者則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評價情況了解教學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計劃,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結語
總而言之,分層設計數學作業可以在優化傳統作業設計的同時,讓學生在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獲得良好發展。小學數學教師要在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精心實施數學作業分層設計,提高數學作業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謝晉.“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3(7):89-91.
[2]李志剛.“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有效性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3(1):
4-6.
[3]吳純.試論“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2):85-87.
[4]張繼強.“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探索與研究[J].新課程,2022(32):34-35.
[5]李仁文.設計“獨具匠心”,效果“立竿見影”:例談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優勢作用及實施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4):66-67.
[6]李業翠.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分析[J].小學生(下旬刊),2021(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