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根據專業核心課程特點,結合大數據技術對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新要求,對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思政體系進行教學設計,通過統籌協調各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側重點、校企合作,采用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構建課堂內外、線上線下、校企聯動的“三全育人”體系。采用案例研究法,深挖會計電算化實務課程的責任擔當、誠信實法、精技創新等思政元素,開展教學設計與實踐,并進行反思,以期為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和教學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數據與會計;教學設計
0引言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日益深入應用,促使會計行業不斷變革。會計專業的育人目標具有鮮明的職業特點,除了讓學生具備過硬的會計核算技能,還應使其具備誠實守信、堅持準則的會計職業道德,更應培養其責任擔當意識、勇于探索大數據財務應用的創新精神。
1會計專業課程思政設計理念
依據《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及《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結合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核心課程特點,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貫徹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同向同行、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協同育人[1],全員共育、全程融入、全面覆蓋,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融共進,培育社會責任感強、知法守法、堅持準則、誠實守信、會計專業技能過硬、服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會計人才。
2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思路
會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堅持“三全育人”理念,堅持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同頻共振的理念,全員共育、全程融入、全面覆蓋,實現三位一體。
2.1專業核心課程相互協同
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課、專業技能課、專業實踐實習課等,各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有共性,但也有個性,以協同的視角來構建以專業課為依托的基于專業課程群的課程思政格局,對于有效發揮和增強專業課之間的課程思政協同效應十分有必要[2-3]。根據各個核心課程的特點,確定不同側重點的思政元素,構建以“理想擔當、誠信守法、嚴謹創新”為主線的課程思政體系。例如,會計信息系統操作類課程,培養學生勤學苦練、精準操作的工匠精神,以及學習業財融合、Python大數據財務應用等新技術的創新探索精神;財務會計類課程,培養學生堅持會計準則、客觀公正,公允地進行會計核算與信息披露作風;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類課程,側重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樹立企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共贏的理念;稅法財經法規類課程,開展誠信納稅、多勞多得、納稅光榮、知法守法、不做假賬的法治教育。同時,促使專業實訓類課程與政府、企業深入合作,全員共育。
2.2發揮主渠道作用全程育人
課堂教學主渠道是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成效的主要“陣地”。高校專業課課時設置占在校學習總課時的70%以上,無論是以財務理論為主的財務會計、稅法課程,還是以實訓實操為主的會計電算化、大數據財務分析、會計綜合實訓課程,均可借助會計智慧教室、虛擬仿真教學平臺、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等信息化教學手段[4]。建設思政案例教學資源庫,如財經新聞、會計文化、警示案例、會計準則、財稅法規等,通過法規小測、主題討論等形式,融入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全過程。
2.3校企合作全面滲透
教學團隊積極與財政部門、稅務機構、金融機構、會計協會、企事業單位、學生社團等溝通,建立校企合作關系[5]。關注財政部門和稅務部門的官方網站,了解最新的財稅政策;到證券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市民提供咨詢服務;邀請會計領軍人物進校園講座,學習優秀會計人員的責任擔當;為合作的小微企業提供財務服務;參加學生社團組織的志愿者活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思政育人全面滲透到會計專業教學活動中。
3會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本文以會計專業核心技能課程會計電算化實務為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
3.1課程定位
調研企事業單位,適應業財融合、財務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會計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接本課程精準操作會計軟件的崗位需求,與企業合作開發仿真工作任務,選用新形態工作手冊式教材,依托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融入誠信守則、精準操作、求知創新等思政元素,確定本課程教學目標:掌握會計軟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依法依規,合理嚴謹地創建賬套,日常系統維護,借助會計軟件精準、高效地處理總賬、應收應付往來、報表、固定資產、薪資會計業務;培育具備責任擔當、愛企愛國、誠實守信、堅持準則、精準操作、嚴謹創新的會計信息化人才。
本課程授課對象為會計專業大二學生,他們已掌握經濟業務基本會計核算方法,需要了解會計職業道德。通過問卷調查和前期學習行為的觀察,發現學生未意識到會計人的社會擔當;對守誠信的會計職業道德不堅定;缺乏會計崗位精準操作、嚴謹創新的工匠精神。由此,本課程教學重點為依法依規、客觀公正、精準快速地對會計業務進行信息化處理,采用操作演示、思政案例、指導答疑、技巧歸納虛擬平臺強化訓練等教學方法突破難點。
3.2“三心”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
根據課程定位和會計工作流程,挖掘本課程思政元素,將教學內容整合為三大模塊,分別為系統管理、收入成本和總賬報表。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課前在線上學習財經法規、企業會計準則,以及會計信息系統管理與財務業務的操作流程方法;課堂中討論思政案例、財經要聞、會計信息系統操作體驗;課后在線下,訓練和鞏固操作技能,撰寫項目實驗報告。教學的全過程融入三大思政主題:責任擔當、愛企愛國的愛心;堅持準則、誠實守信的誠心;嚴謹細致、精技創新的匠心(見圖1)。
(1)系統管理模塊,主要認知會計軟件,創建與管理賬套,設置用戶操作員并賦予職責權限,根據企業特點設置機構人員檔案、客戶供應商信息、會計科目體系與收付結算信息等。根據教學內容,可分別設計思政案例融入。例如,“認知會計軟件”教學中介紹自主研發、全球領先的用友會計信息技術;“職責權限”部分引入會計領軍人才社會回饋事跡,培養社會責任擔當意識;“收付結算”中引入移動支付,感受科技創新。思政育人目標主要為愛國愛企、責任擔當、技術創新等。
(2)收入成本模塊,包括銷售與應收款項目、采購與應付款項目、固定資產管理項目及薪資管理項目,分別設計思政案例融入。例如,“應收應付項目”可引入規范招投標、銷售回扣等會計法規;“調撥固定資產的會計業務”可融入三一重工調集挖掘機馳援方艙醫院建設案例;“工資成本核算”可導入《人民的名義》虛增工資成本片斷,警示教育。思政育人目標主要有堅持準則、誠實守信、廉潔奉公、產業報國等。
(3)總賬報表模塊,涉及總賬管理系統、用友報表管理系統。記賬憑證的填制、審核、記賬等教學,可將內控審核不嚴引發做假賬的案例融入;查詢賬表教學可觀看西漢“絲綢之路”的絲綢賬簿,追溯會計文化起源;“會計報表的編制與財務分析”可拓展了解財務機器人最新報表生成技術,以及Python大數據財務分析。思政育人目標主要有精湛技能、學習新技術、參與企業管理等。
3.3教學策略與組織實施
借助用友新道虛擬教考平臺、極域多媒體教學平臺、超星學習通平臺、新道1+X業財融合平臺等多個信息化教學平臺,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依托課前學理論,課后析案例、解難點、做中學、享收獲,課后精技能6個教學環節開展教學活動,全程融入愛心、誠心、匠心思政元素。采用任務驅動法、體驗法、案例法,緊跟時政熱點,校企合作開發仿真工作任務,學生分組實操體驗,組內協作互助,組間技能比武,誠信監督。借助教學平臺實時監控評價,差異化教學,建立思政案例資源庫,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愛企愛國、誠實守信、精湛技能的價值追求傳遞給學生。本文以薪資管理系統中的系統初始化設置任務為例,介紹教學實施方案。
3.3.1課前預熱,學理論
學習薪資會計準則、勞動法社保法等,觀看操作錄頻,完成課前測試和問卷調查。例如,在對“上級授意中秋節物資違規處理怎么辦”的討論中發現47%的學生對誠信執行會計準則的立場不堅定。此外,40%的學生對社保法的政策理解不準確,38%的學生對IF多層嵌套函數使用不當,由此確定本次課程的教學重點為快速建立薪資賬套、準確設置初始參數、合理增加工資項目,難點為依據會計法、社保法、個稅法,利用IF多層嵌套函數客觀、公正地設計工資計算公式。
3.3.2課中升溫,4步法
(1)析案例。觀看新聞,組織討論,感受疫情期間社保法減免政策對穩企業、穩就業的積極作用,堅定擁護、執行國家法規政策(該政策是設置“五險一金”等公式的依據)。
(2)解難點。針對課前測解析難點,在財政部網站學習最新社保政策,收看稅務機關查賬辦案新聞,樹立堅持準則、不做假賬觀念;繪制社保基數上下限區間圖、組間個稅計算游戲PK賽、會計信息系統操作演示化解薪資公式設置的難點。
(3)做中學。結合時政熱點發布工作任務,以免費向抗疫醫務人員提供快餐的武漢餐館為核算對象,為其薪資系統進行初始化設置。在設置加班工資、個稅公式時,巧妙融入勞動光榮、誠信納稅的社會責任;學生分組實操,組內協作互助,組間技能比武,誠信監督;教師利用極域多媒體教學平臺實時監控、巡堂指導;學生利用新道虛擬教考平臺,對照評分標準能正確操作,但速度慢,精準操作的能力有待提升。
(4)享總結。歸納初始化設置對日常薪資業務的內控與監督作用,以某會計人員偽造工資的反面警示新聞,強調內控和誠信守法的重要性。利用超星學習通在線課程平臺的討論功能,討論總結IF函數設置缺勤扣款、病假扣款的要點,融入勞動紀律教育。
3.3.3課后升華,精技能
開放用友新道虛擬教學平臺,推送速錄能手苦練技能視頻,激勵學生課后勤學苦練、精準操作。絕大多數學生主動放棄課間休息,甚至課余時間加班訓練,比照企業評分標準,最終能快速精準地完成實操任務。此外,教師在線指導,學生在1+X業財融合平臺嘗試操作,自主學習企業最新的薪資處理信息技術。
3.4考核評價
根據教學目標,構建了融入匠心、誠心、愛心的全方位評價體系。借助多個教學平臺對操作技能、學習行為定量評價;通過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對實訓報告定性評價?!叭摹比谌朐u價指標,以匠心評價為主,以個人誠信、責任擔當評價為輔,見表1。
4教學成效
“三全育人”課程思政理念實施于會計專業核心專業課程的教學后,學生的會計專業技能與理想信念價值追求相輔相成、相融共進。課程思政的融入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會計專業技能,學生的專業課平均成績、優秀率、及格率都有所提高,在湖南省會計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針對會計法、稅法等加強財經法治教育,通過樹立榜樣鼓勵學生刻苦訓練,通過技能比武爭優創先;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企業實踐,在德清基金、企事業單位做志愿者,提供財務服務。此外,教研教改團隊在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教學資源庫、優秀教學團隊、人才培養方案等專業建設方面均取得了優異成績。
5結語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構建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課程思政體系,并對會計電算化實務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為案例進行研究,形成的主要觀點包括:第一,統籌協調專業課程的思政側重點,形成完整的會計專業思政育人體系;第二,合理利用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全程育人;第三,校企合作全面滲透,促使責任擔當與技能提升相融共進。
參考文獻
[1]蘇梅,林蕊.“大思政”教育觀視域下“大數據財務分析”課程思政建設實踐探索[J].財務管理研究,2023(10):151-155.
[2]汪妍,樓宏強.基于“仁”文化的高職醫護專業思政德育體系構建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26):72-76.
[3]殷俊明,張興亮.會計學“專業思政”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財會通訊,2020(15):163-166,176.
[4]郭雙雙,王丹.財務共享服務趨勢下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2(20):9-11.
[5]寧靖華,郁松.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踐行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2(11):175-177.
收稿日期:2023-11-28
作者簡介:
寧靖華,女,1978年生,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會計信息系統、職業教育教學。
謝宗梅,女,1981年生,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職業教育。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數智化背景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思政‘一線三堂’混合教學模式研究”(XJK22CDY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