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林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從傳統單一的“知識教學”或“技能培養”向“核心素養培養”轉變,在此時代背景下,如何精準“狙擊”這一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研究和思考的重點.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整合碎片化、散亂化的知識,為學生呈現出系統化的知識網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落實核心素養培養.文章首先從串聯知識結構、整改教學思路、促進遷移理解三方面分析核心素養培養導向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價值,隨后針對性提出凸顯核心素養培養,制訂整體教學目標;縱向知識延伸拓展,串聯單元前后知識;橫向知識結構關聯,提煉單元核心概念;強調結構對比教學,凸顯數學概念本質;重視單元復習總結,完善單元知識結構五點教學設計及實踐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
引 言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了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為“核心素養培養”,而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依托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探究活動實現.同時,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思路和方式方法,促進教學改革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基于此,國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提出單元整體教學,該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單課時教學桎梏,有效整合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活動,重視知識的內在聯系,注重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與發展,是核心素養培養導向下值得應用的教學方法之一.
一、核心素養培養導向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價值
(一)串聯知識結構,構建知識整體
單元整體教學與常規教學模式有著本質的不同,該教學模式旨在突破單課時教學的局限性,并且以教材內容為主線,將知識內容進行打亂重組,減少冗余重復的課程,為學生預留出更多深度學習的時間.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數學內容本身具有抽象性、邏輯性等特征,以往傳統的單課時教學模式為學生呈現的知識內容過于碎片化、散亂化,學生無法構建結構化的知識網絡,導致出現學習斷層.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過程中,《新課標》也指出此問題,多次強調小學數學教學需要為學生呈現出整體化、結構化、系統化的知識網絡,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構造整體性知識.
(二)整改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效率
受到教育體制的影響,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教學思路的研究過于故步自封,慣用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式,而對于單元整體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模式僅在公開課或者較大的教育活動上做出呈現,此種教學呈現方式過于形式化,教學效率往往不盡如人意.而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創新教學思路和方式方法,積極為小學生提供符合其認知結構特征的教學模式,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而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作為契合小學生認知結構特征、數學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代表,在小學數學中廣泛應用不僅能夠整合散亂、碎片的知識點,還能夠帶給小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促進遷移理解,實現素養培養
結合《新課標》的指示,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發揮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勇氣,積極探索新型的、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例如,項目式學習、深度教學等教學模式均得以廣泛應用,而此類教學模式與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導向相同,均以圍繞“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開展教學工作.《新課標》中立足小學數學教育階段,從數感、量感、運算能力、推理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等方面劃分出核心素養維度,并且要求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而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數學教育階段能夠契合《新課標》的指示與要求,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呈現在同一個或同一類教學活動之中,避免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活動繁多復雜且效能低下的問題出現.
二、核心素養培養導向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與實踐
(一)凸顯核心素養培養,制訂整體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也是對教學效果的預判.由于單元整體教學與常規教學有著本質的不同,所以該教學模式教學目標的設計應當有所區分,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兩方面構思:第一,保證目標的統整性;第二,保證目標的層次性.統整性教學目標除了需要強調《新課標》中所指出的“三維”目標外,還承載著核心素養及數學能力發展等高階目標,以此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融合;層次性教學目標是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另一特征,利用具有層次化的特征引導教師開展層次化教學活動.
以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第二單元“游覽北京———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整體教學為例,該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可作出相應制訂(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該教學目標模板中設置了“3+1”目標類別,“3”涵蓋了“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指示;“1”則強調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除此之外,不同類別目標設計了不同梯度的目標內容,便于教師開展層遞性教學活動.
(二)縱向知識延伸拓展,串聯單元前后知識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個體的學習活動具有連續性,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而形成的.對于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原有的知識認知關系直接影響到新的知識認知.基于此,在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通過“溫故而知新”保證知識經驗的連貫性,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應用.
仍以“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整體教學為例,在一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等單元內容的學習,此類單元屬于“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前沿關系知識,所以在“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強調此類知識點的聯系.如在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之前大家學習過100以內數的認識,那么思考一下比100大且比10000小的數,其組成和讀寫方法是否可以借用100以內數的方法?”等引導語,啟發學生的學習意識,煥活學生對“100以內數的認識”的知識結構.同理,學習完“萬以內數的認識”后,當接觸萬以上的數字學習時,學生能夠通過類比快速聯想到“五位數就是比四位數多一位數,把多的數位上的數加上即可”.此類教學方式能夠聯系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推導出萬以內數的認讀要素.
(三)橫向知識結構關聯,提煉單元核心概念
在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核心概念是將橫縱交織的單元知識連接的“樞紐”,其不僅凸顯出單元知識的完整性,同時為構造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提供了依據.因此,在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提煉單元核心概念,用核心概念建立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設計與知識點相關聯的課時活動和學習活動.
仍以“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整體教學為例,該單元設計了“認識計數單位‘千‘萬”“萬以內數的認識”“整百、整千數加減法運算”等板塊內容,通過梳理各個板塊的教學內容(如表2所示),能夠清晰發現“計數單位”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的核心概念,所有板塊內容均圍繞“計數單位”開展.
(四)強調結構對比教學,凸顯數學概念本質
立足于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不難發現,小學數學知識難度呈螺旋上升式,雖然各個教材版本存在細微差異,但是均圍繞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結構特征、數學思維特征所設計.在此教材編排思路之下,學生先完成一個階段知識內容的學習,為高階層次的學習提供準備,隨后在高階層次的學習中深化思維,逐漸加深對復雜概念的認知.然而由于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特征,容易導致學生對數學概念類等知識產生混淆的情況.因此,教師在實施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可開展結構對比教學,凸顯數學概念的核心與本質,將此類知識有機整合,進而幫助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形成概念性理解后達到融會貫通的水平.
仍以“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為例,針對“感知計數單位”這一知識點,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展示了算盤、計數器等內容引導學生完成對數的感知,但是此種知識呈現方式過于生硬、死板,學生無法利用實踐操作對數產生深入感知.基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數的表達方式”.在此活動中,部分小組結合“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提出“畫格子”的方式,而部分小組則提出“畫數軸”的方式.此種方式融合了小學一年級所學的知識點,實現了新舊知識的遷移和類比,同時發散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啟發了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決思路,達到了舉一反三,鋪墊后續教學的目的.
(五)重視單元復習總結,完善單元知識結構
對于單元整體教學而言,該教學模式與常規教學模式有著本質的不同,該教學模式更加強調教學的整體性,所以教師需要將整體意識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復習總結作為教學的最終階段,也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發散思維的關鍵階段,更是幫助學生查漏補缺的重要階段,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的復習總結階段需要緊扣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特征,將分散的單元知識歸類,為學生呈現出系統的單元知識結構網絡,從而開展復習總結工作.
以“萬以內數的認識”復習總結課為例,教師可設計“我的收獲—我的疑惑—復習任務單”三個復習總結流程,其中“我的收獲”主要要求學生回顧本單元所學,對本單元內容進行回顧,梳理“認識計數單位‘千‘萬”“萬以內數的認識”“整百、整千數加減法運算”等板塊內容的知識結構,完成對“萬以內數的認識”知識網絡的建構.在此環節,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等方式做出整理(如圖1所示).在“我的疑惑”環節,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思維導圖提出自己尚未解決的問題,發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復習任務單”中,教師可發布“萬以內數的認識”復習任務單,引導學生深化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提高數學技能.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復習任務單的設計中可設計基礎題型、拓展練習等,其中基礎題型可包含讀寫萬以內的數字、數的大小比較等;而在拓展練習中則可設置思維發散性題目,不僅可幫助學生拓展數學思維,更能夠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興趣,例如以下題目:
1.用2,4,6,9組成四位數,你能組出多少組數字?請按照大小順序排列.
2.一個三位數介于500與700之間,數字百位與個位相同,且該數字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為14,你能寫出這個三位數嗎?
結 語
小學數學教師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積極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整合了破碎化的知識,為學生構建出系統化的知識網絡,更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認知.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正視該教學模式的價值,在教學實踐中結合教情和學情思考單元整體教學思路.
【參考文獻】
[1]王紅梅,陳瑜,胡渝魚,等.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關鍵要素分析的策略探析[J].教學與管理,2023(32):54-59.
[2]孟范舉,劉曉玲.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結構化教學實踐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3,39(10):1-7.
[3]周宏明,吳京霖.2017~2022年國內中小學數學學科大概念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25(3):26-34.
[4]吳英慧.促進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3,24(8):93-95.
[5]林巧蓮.聚焦“一致性”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23(1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