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翡 孫際惠
[摘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化,英語翻譯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目前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仍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本文從課程、教師和學生三個層面分析了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師資建設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以期推進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改革。學改革。
[關鍵詞]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續譯教學;問題與對策;翻轉課堂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6.033
引言
黨的二十大指出,“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提高中華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翻譯作為用一種語言來表達另一種語言意思的認知活動,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梁,是中國和世界共創未來的紐帶。培養能夠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的翻譯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職責和職能,而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應用型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本文將探討分析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和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問題
經過深入調查和研究,發現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涉及多個層面。本部分將從課程設計、教師能力以及學生學習情況這三個核心維度出發,剖析當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深入挖掘這些問題的根源,希望能夠為提升教學質量和成效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
(一)課程層面
1.教學地位
與閱讀、聽力、寫作教學相比,應用型高校對英語翻譯教學的重視度不夠,主要表現為:翻譯教學的課時占比偏少,翻譯知識和技能講授不足,翻譯考評在課程總評中占比偏低等。其原因為:首先,四六級被公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然而翻譯部分僅占試卷總分的15%,閱讀和聽力各占35%,因此廣大師生普遍認為教學重點應集中在提升閱讀和聽力技能方面;其次,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傾向于借助翻譯軟件而忽略自身翻譯能力的發展,過度依賴翻譯軟件卻會影響學生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限制對文化的感知力和理解力,阻礙語言運用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2.教學目標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對翻譯技能教學提出了基礎、提高、發展三個目標,對翻譯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具體要求[1]。翻譯教學應當以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為核心教學目標,然而不少大學英語課堂開展的仍是“教學翻譯”而非“翻譯教學”,即把翻譯作為外語教學的工具,用來檢驗學習者對語言點的理解程度[2],其目標是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而非掌握雙語轉換能力。
3.教學內容
應用型高校普遍采用的大學英語教材是由讀寫教程和聽說教程構成,讀寫教程的單元練習中常設有句子或段落翻譯,但是缺乏翻譯理論的介紹和翻譯方法的闡釋,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掌握單元新單詞、短語、句法結構等語言知識點的使用。此外,課本翻譯習題的主題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無直接聯系,這對于提升學生專業性翻譯能力并無實質性幫助。簡言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內容局限于課文內容的漢譯和課本的翻譯練習,缺乏對翻譯知識的系統性講解和翻譯技能的專業實踐。
4.教學方法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通常以課文理解和翻譯練習為核心內容。在課文理解上,教師傾向于采用語法翻譯教學法:先分析長難句的語法結構,闡釋單詞和短語的含義,然后翻譯原句,再提供參考譯文;然而,這種教學方法缺乏對翻譯方法的針對性分析,很少涉及對譯文的鑒賞和對翻譯難點的解析。在課本翻譯上,教師通常多用直譯的方法講解,或讓學生直接參考標準譯文來修改,但這種方式無助于學生對翻譯技巧的深入領會和翻譯實踐能力的切實提升。此外,由于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有限,技術與教學內容的融合不充分等問題,混合式的翻譯教學在應用型高校很少實質開展。
5.教學評價
大學英語課程評價一般是由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構成。終結性評價是期末綜合測試,其試題設計多以大學英語四級試題為模板,翻譯分值占比不高。而過程性評價由出勤、作業、測試、課堂表現等部分組成,作業多以單詞、短語和句型練習為主;測試多圍繞語言知識點開展,填空題和選擇題居多;課堂表現多以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來定。整體來看,無論是終結性評價還是過程性評價,翻譯能力考核占比都偏低,大學英語課程的考核內容和方式對翻譯教學產生的正向反撥效應并不明顯。
(二)教師層面
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背景大多集中于外國語言文學和應用語言學領域。人們往往認為擁有較高的雙語能力就直接等同于具備優秀的翻譯能力,只要能夠出色地教授聽說讀寫就自然能夠教好翻譯,但事實上這種觀念并不準確。國內專家認為翻譯能力的構成分為三大塊:雙語知識和能力、翻譯知識和技能、通識教育[3]。專業的翻譯教學需要教師具備翻譯理論知識、翻譯能力、翻譯實踐經驗和翻譯教學能力,然而盡管大學英語教師擁有扎實的雙語基礎,但在翻譯教學領域卻缺乏專業能力和知識素養。由于這些限制,教師在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和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等方面容易感到力不從心,影響了對學生翻譯能力的有效培養。
(三)學生層面
應用型高校學生的英語根基不夠扎實穩固,文化背景知識儲備不足,翻譯能力普遍偏弱。在翻譯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英語語法基礎薄弱,致使讀不懂原文,寫不出譯文;二是英文詞匯量有限,難以精確呈現其雙語含義;三是雙語轉換能力薄弱,即便雙語語料都學過,也無法在語境下準確地翻譯,常出現轉換卡殼、轉換失誤、無法輸出、錯誤輸出等問題;四是只會硬譯,無法采用合適的翻譯策略、方法和技巧;五是不考慮雙語詞匯和句法的對等、忽略語境和文化差異,無法準確表達原文的表層意思和深層涵義,不乏出現“中式英語”“英式漢語”等問題。
二、改進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對策
(一)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
應用型高校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應以培養翻譯能力為教學目標,不能把“翻譯教學”等同于“教學翻譯”,更不能簡化成“翻譯練習”。應參照《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對翻譯能力培養提出的要求,結合教學情境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建議包括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兩部分:翻譯理論涵蓋了廣泛的宏觀理論闡述,例如功能對等理論、目的論、關聯理論、生態翻譯理論、美學理論等,同時也包括微觀的翻譯技能講解,例如翻譯策略(歸化、異化)、翻譯方法(直譯、異譯、音譯、仿譯、改譯、創譯)、翻譯技巧(增譯、減譯、分譯、合譯、轉換)等;翻譯實踐是指英漢雙語翻譯任務,翻譯文本可選擇與學生專業相關的文章、中華文化經典、時事新聞、世界名著等,這將有助于學生專業性翻譯能力的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增強以及人文素養的提升。
(二)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
翻譯教學方法豐富多樣,包括續譯教學法、過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內容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4][5]。其中,王初明教授提出的續譯教學實用且高效,續譯是將“續”介入翻譯的“高水平理解”和“低水平產出”之間,連接語言的理解和產出,引發的拉平效應,提高翻譯學習效率[6]。
另外,針對學生翻譯能力現存的問題,還需把教學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和翻譯實踐能力上。為此,建議采用基于“續譯”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其具體步驟為:課前,學生通過微課、課件、講義等電子材料開展自學,提前完成翻譯理論和翻譯方法等陳述性知識的學習;課中,教師提供過程性的指導,學生通過深層次地學習和創造性地模仿名家譯文來開展續譯實踐;課后,學生反思翻譯過程、總結翻譯方法、鞏固翻譯知識、背誦翻譯語料,教師針對學生的翻譯質量、翻譯方法和翻譯能力等方面給予詳盡的教學反饋。
(三)完善評價體系,正向反撥教學
在教學評價方面,建議構建一個多元且全面的評價體系,即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將翻譯實踐作為課程形成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按一定比例計入課程總成績,可在課前、課中、課后靈活開展,內容可涵蓋續譯翻譯練習、小組合作翻譯、文化對比翻譯、專業主題翻譯等多種形式。形成性評價不僅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其學習優勢和不足,從而開展個性化教學;也能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效果,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在終結性評價(期末考試)中也應提高翻譯測試的分值占比。增加翻譯實踐和翻譯測試在大學英語課程評價的權重能有效提升學生對翻譯學習的積極性和重視度,對翻譯教學將起到正向的反撥作用。
(四)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教學能力
大學英語教師除了要保持出色的雙語能力,精湛的教學能力,還需不斷提升翻譯能力,首先應加強對翻譯史、翻譯理論、翻譯策略、方法和技巧等專業知識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其次可借助研究及仿效著名譯者的翻譯技藝,以提高自身的翻譯實踐水平,從而更好地理解續譯的促學原理,提升翻譯教學水平;最后還應堅持閱讀翻譯教學類的書籍,積極參加翻譯教學培訓班和學術研討會,不斷提升翻譯教學能力。總之,唯有堅持不懈地學習,大學英語教師才能充分地適應翻譯教學的各項需求,為學生提供專業且高效的教學指導,進而培養出具備合格翻譯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三、結語
綜上所述,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狀面臨諸多問題。為提升翻譯教學效果和質量,應明確教學目標、優化和更新教學內容、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同時,教師需保持專業學習、提升翻譯教學能力,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學與探究,從而提升其翻譯實踐能力,更好地滿足國家戰略、學業深造、工作就業等方面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羅選民.中國的翻譯教學:問題與前景[J].中國翻譯,2002(4):58-60.
[3]劉和平.翻譯能力發展的階段性及其教學法研究[J].中國翻譯,2011,32(1):37-45.
[4]劉和平.論本科翻譯教學的原則與方法[J].中國翻譯,2009,30(6):34-41+92-93.
[5]王文彬.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狀與對策[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4):464-468.
[6]王初明.續譯——提高翻譯水平的有效方法[J].中國翻譯,2018,39(2):36-39.
基金項目: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名稱:讀后續譯對大學英語翻譯學習的促學作用研究(項目編號:19WLH03)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項目名稱: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綜合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研究(項目編號:XJK20CGD054)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名稱:財經類專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續譯運用及成效研究(項目編號:HNJG-20231394)
作者簡介:
王翡(1983.8-),女,漢族,江西萍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翻譯學;
孫際惠(1977.6-),女,漢族,湖南常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