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杰



摘?要: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績效評估存在的薄弱環節,通過引入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MEA)來評估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績效。以嚴重程度(S)、發生概率(O)、可檢測度(D)作為評估指標,剖析了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評估管理流程中的失效模式,最后利用模糊數學得出風險優先指數(RPN),提出針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新風險評估方案。該方案顯示,這種評估方法不僅能夠系統識別潛在的風險點,還能夠通過量化的指標(S、O、D)對這些風險進行優先級排序,進而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措施。這對于推動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為培養更多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模糊數學;應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中圖分類號中圖分類號:G647.38;F249.2
文獻標識碼:A
DOI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402020
英文標題Application of FMEA Method in Fuzzy Risk Assess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Zhang Yingjie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 318000,China)
英文摘要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weak links i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in current Chinese universities,th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i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Using severity (S),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and detectability (D) as evaluation indicato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ilure modes i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Finally,using fuzzy mathematics to calculate the Risk Priority Index (RPN),a new risk assessment plan for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s proposed.This plan demonstrates that this evaluation method can not only systematically identify potential risk points,but also prioritize these risks through a quantitative indicator system (S,O,D),and take targeted management measur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and provides a solid guarantee for cultivating mor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英文關鍵詞Key Words:Universiti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cosystem;Fuzzy Mathematics;FMEA
0?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這些都彰顯了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因此,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構建開放、協同和共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全面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有力的支撐[1]。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設還處于探索階段,其主要是以課程與教學生態為主導,以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2],通過高校、政府、企業等多主體、多要素相互影響和相互聯系而形成的育人系統[3]。國內外學者針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研究主要包括4個方面: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目標。如施廣東[4]指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構建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李娜[5]提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構建的目標是創新育人。②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路徑。如黃兆信等[6]指出,高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必須遵循“知識生產-知識擴散-價值創造” 的閉環演進路徑;王志強等[7]提出,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是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與學校教育、軍事教育、社會教育相融合而成的;李亞員等[8]通過案例分析提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理想狀態是“三系統·十要素”系統結構、“三化”生態特征和“四因”建設經驗。③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環境。朱健[9]提出,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受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并系統剖析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所處的環境。④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設成效。如李亞員等[10]認為,需要著力聚焦“一個前提、兩個基礎、三個主題”,破解制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設的頂層設計、主體協作和體制機制3個核心難題來研究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設成效;成希等[11]從課程與教學生態、組織生態、環境生態3個維度來研究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成效。
綜上所述,關于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領域,而針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失效風險監控和防范的研究較少,仍停留在初期決策建模階段,尚未進一步研究網絡結構的分析、風險因素的擴展與權重分析等決策問題。本研究綜合應用模糊理論,構建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評估模型。目前這些方法的應用僅在醫學領域的風險評估問題上累積了深厚的研究基礎,但在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評估的研究中幾乎空白。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性系統,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供給者、需求者和創新創業環境等領域產生了連結性。因此,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防范需要從系統角度去思考。加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的傳播具有速度快、范圍廣等特點,因此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防范需要厘清關鍵區域與失效模式間的相互影響關系,進而實現整體性與系統性的風險評估,從而達到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的管控。
鑒于此,文章引入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方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擬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預警模式,通過提供可操作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預警方法,有效防范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提高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性。
1?理論基礎
FMEA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安全工程領域的主動性、預測性和有組織的風險評估方法[12]。該方法通過分析系統運行可能發生的潛在失效模式,并按照失效模式的發生概率(O)、嚴重程度(S)、可探測度(D)判定失效模式類型,確定失效模式所造成的影響[13],并利用計算風險順序數(Risk Priority Number,RPN)來識別風險程度[14],進而尋找風險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關鍵因素,開展風險來臨前的預防與應對。
該方法被廣泛應用于醫療、工業生產等領域的風險管理,能夠識別項目所有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并分析這些風險因素可能導致的失效模式,盡可能在現有技術基礎上提出風險預警,控制風險發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實現既定目標。FMEA的基本原理如圖1,首先是失效模式進行識別,然后對各種失效模式所對應的風險嚴重程度、風險的發生率以及風險的防控措施進行打分評估,確定該方法下風險的可探測度[15],進而評估該風險是否處于可接受的范圍內(RPN),從而給決策者提供可操作性強的風險防控措施。
FMEA主要要素包括風險發生概率、嚴重程度和可探測度等,其中風險發生概率(Occurrence)是指風險發生的幾率,總分10分,其中1分代表風險發生率極低,風險發生率越高分值越高,最高為10分。嚴重程度(Severity)是指潛在風險對用戶造成嚴重后果的程度,分為1-10級,按照風險嚴重程度等級遞增,其中1分代表風險不太嚴重,10分代表風險高度嚴重。可探測度(Detection)是指風險發生后被檢測到的可能性,分為1-10級,其中1分指風險發生后極易被檢測到,越難被檢測,分值越高,10分指風險發生后不易被檢測到。風險發生概率(O)可以通過風險優化、防范,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嚴重程度(S)降低風險的可能性較小,只能通過過程設計優化來,預防和應對風險,從而降低風險的嚴重等級。可探測度(D)可以通過先進管理機制提出檢測方法,提高檢測水平。風險順序數RPN(Risk Priority Number)是指應對各種潛在風險模式的風險程度,是風險發生概率、嚴重程度和可探測度這三者的乘積,即:
RPN(Risk Priority Number)=嚴重程度(S)×頻度(O)×探測度(D)
RPN數值越大,表明潛在的風險就越高,需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來降低關鍵環節的風險;RPN數值越小,說明現階段潛在的風險越低,可以跟蹤失效模式,得到評估效果。
2?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識別
2.1?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供給者存在的風險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以學校內外部相關政策、師資、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為主要環節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供給者是創新創業指導教師,他們可以是學校內部的教師,也可以是企業的管理者。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指導、教學和考核,組織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等行為,來滿足學生的創新創業需求。
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很多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對創新創業教育不夠重視,沒有真正意義上做到培養大學生創客的教育目標。創新創業指導教師無疑是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主體。在指導、教學、組織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和考核過程中,創新創業指導教師一方面通過課堂教學、創業沙龍、創新創業研討會等來達到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不斷組織創新創業實踐來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當前部分高校創新創業師資群體主要是以學工線教師為主導,這部分教師平時工作量很大,在做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創新創業,致使服務質量相對較差,難以滿足創業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需求[16];在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時,要吸引名師名企參與其中,通過組建不同層次的創新創業指導教師隊伍,使校內師資和校外師資等師資隊伍之間相互配合,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教師的教學水平。然而,有些校外企業與投資機構精英等參與的師資隊伍精力有限,指導創新創業學生時間分散、不夠合理,這一問題的出現不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意識的培養。與此同時,處于創新創業不同階段的大學生創客對創新創業知識的需求不一樣,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很難做到針對創新創業不同階段的學生提供相應的知識。這些均影響創新創業指導教師能否對大學生創客因材施教提供知識服務。
2.2?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需求者存在的風險
在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大學生創客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者。部分大學生創客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不足,有些大學生創客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和職業規劃一樣,甚至認為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對自己沒有太大用處。并且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創客對知識服務需求、接受和理解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部分大學生創客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創新創業教育還涉及一定的實踐,少數的大學生創客對此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興趣不高,少數的大學生創客不積極參與甚至不愿參與的態度,導致很多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
2.3?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環境存在的風險
在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政府是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也是創新創業政策的頒布者,往往通過制定各類創新創業政策、加大財政撥款以及人才支持力度等形式來影響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而政府在制定各類創新創業政策時,可能存在政策不夠完善,不能真正滿足大學生創新創業需求的問題。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信息服務平臺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實際情況,宣傳各地區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優惠政策,從而吸引更多的優秀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而信息服務平臺存在發布創新創業項目需求信息不及時,或缺乏與政府、人才和企業之間的溝通、發布的信息脫離高校畢業生實際,沒有做到資源共享等問題。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點見表2。
3?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預警
本文從供給者、需求者和環境分別存在的風險挖掘出8類潛在風險。為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源進行實時預警,結合FMEA 法的3個維度構建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各級風險層級結構體系,確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預警的范圍,并經過專家對嚴重度、發生度、檢測度進行打分,計算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順序數RPN 。在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矩陣中,依據風險可能發生幾率與嚴重性等級的不同,在創新創業教育供給者、需求者及環境分別展示相應預警或風險等級,其通常依靠專家主觀經驗確定各預警等級程度,最終得到預警矩陣。
從表3可知,創業指導教師實訓能力較低會造成創業實踐相關培訓不到位,缺乏針對性和科學性、培訓內容過于單一等后果,嚴重度定為9,發生的概率為80%,此類風險可以被探測到,可探測度定為3,RPN 為216,風險順序數最高。為了降低此類風險,高校應加強創業導師能力培養的頂層制度設計,實行導師“準入制度”;創業導師通過到企業進修或掛職學習,豐富自身的創業理論知識、專業知識以及創業實踐技能,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思維以及創新創業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仍停留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吸引力,嚴重度定為8,發生的概率為80%,此類風險可以被探測到,可探測度定為3,RPN 為193,風險順序數較高。為了降低教學模式單一、重理論輕實踐的風險,創業導師應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和方法,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對于不同創業階段的大學生實施差異化教學,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到專業教育中,建立多學科融合的知識體系,從而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創業實踐平臺專業化程度較低,受資金、人力等因素制約,提供的服務種類較單一,不能滿足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嚴重度定為9,發生的概率為70%,此類風險可以被探測到,可探測度定為3,RPN 為189,風險順序數比較高。為了降低此類風險,高校應充分整合資源,搭建服務內容多元化的“互聯網+實戰創業平臺”;建立分層次、全開放式的大學生創業實戰平臺,通過平臺既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核心課程訓練,使其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技能,也可以承接真實有效的創新創業項目,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4?結論與展望
4.1?研究結論
本研究從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防控角度出發,以實踐應用為標準,構建新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評估方法,并進行實證分析,確保相關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過為決策者提供應用工具,實現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管控體系的數字化管理,從而更好地應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未來可能發生的重大風險。
4.2?研究不足與展望
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預警尚處于理論研究階段,設計符合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預警方法與構建合理的評估方法還需要進一步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本文研究結果為后續研究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預警相關問題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未來的研究可以圍繞以下兩方面展開:①針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具體情況,未來可重點應用模糊、粗糙和多準則決策等理論方法,解決 FMEA 在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權重及風險順序數等不確定性問題,以構建統一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風險評估方法;②結合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優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風險預警工作流程。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李鳳林.從分散到共生:韓國創業教育生態系統[J].外國教育研究,2021,48(1):17-34.
[2]?段薇靜.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微創業意愿的影響機制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24,37(1):70-76.
[3]?杜函芮.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J].教育學術月刊,2023(2):43-52.
[4]?施廣東.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的案例研究及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22(9):53-55.
[5]?李娜.“創新驅動”戰略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以MIT為例[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5):149-154.
[6]?黃兆信,王志強.高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路徑研究[J].教育研究,2017,38(4):37-42.
[7]?王志強,朱黎雨.以色列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及其啟示——以以色列理工學院為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0,22(1):105-118.
[8]?李亞員,劉海濱,孔潔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設的理想樣態——基于4個國家8所典型高校的跨案例比較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2):32-46.
[9]?朱健.高校創業教育應著力構建創業生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5(17):14-17.
[10]?李亞員,牛亞飛,李暢.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設研究的成效與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4):115-124.
[11]?成希,李世勇.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指標構建與權重分析[J].大學教育科學,2020(1):99-106.
[12]?魏莉.FMEA模式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8(17):47-48.
[13]?肖承學,郭健.基于區間猶豫模糊TODIM的改進風險評估方法[J].計算機科學,2020,47(6):225-229.
[14]?劉抗英.大數據背景下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風險估計[J].現代電子技術,2020,43(11):79-82.
[15]?劉振亞,李紅亮,王樂.基于FMEA方法的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預警模式研究[J].經濟問題,2020(2):58-66.
[16]?唐朝永,師永志.高校創業失敗教育:概念解析、價值意蘊與路徑設計[J].科技創業月刊,2024,37(1):161-165.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李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