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摘要】以儋州市東坡書院研學旅行為例,探討利用鄉土研學活動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收集優質鄉土資源,設計有地區特色研學計劃,重視研學過程性評價與互動,關注學生經驗積累。
【關鍵詞】海南鄉土研學;高中地理;東坡書院
2017年12月,海南省教育廳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學校每學年安排不少于一次的研學活動,各中小學要將研學旅行納入到學校教學計劃中,同時要將研學結果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和學分管理體系中。自此海南省中小學研學旅行發展如火如荼,吸引了眾多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的目光,但由于我省各地區自然環境和人文地域差異、各學校辦學條件和資金所限、缺乏經驗和安全顧慮等眾多原因,導致研學旅行形式化現象突出,許多學校流于形式、應付了事,將研學旅行搞成了“春游踏青”,只旅不研、研旅分離比比皆是,因此,開展探索適合地域特色、學校特色、學科特色,以提升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研學旅行迫在眉睫。
近年來,隨著中小學研學活動的日益深入發展,人們愈加發現:地理學科作為一門跨人文和自然科學特性的綜合學科,在中小學研學活動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先天優勢,尤其是鄉土地理蘊含著無數的研學資源,例如學生所在家鄉的地形、河流、天氣、氣候、資源狀況、風俗、農業、工業狀況、生態環境等都可成為研學活動開展的最佳載體,因此,學校在進行研學活動設計時,鄉土地理研學活動應成為當仁不讓的首選。
一、鄉土研學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關系
1.高中鄉土地理研學旅行的內涵
要推動鄉土地理研學活動在高中地理實踐課程中落地生根,前提是要銜接和統合好鄉土地理和研學旅行的內在關聯,只有清晰地了解它們之間的邏輯關聯,才能實現鄉土研學與地理教學的有效統一。
大多數專家認為,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研學資源、學生特點和育人需求,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園的教育集體實踐活動。而所謂鄉土地理教學,就是指在平常的地理教育中以學生的家鄉所蘊含的自然地理、社會人文歷史資源等作為教學案例來實現教學目的。高中階段地理學科內容龐雜,概念繁多,理論知識相對晦澀難懂,以學生最關心最熟悉的家鄉來挖掘優質的地理教學資源和鄉土課程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熱愛家鄉的情感。
本文所論述的高中鄉土地理研學旅行是在高中階段地理學科知識范疇下,依托學生較為熟悉和感興趣的鄉土資源開展的學生校外教育實踐研學活動。
2.鄉土地理研學在培養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效果中的作用
近幾年來,海南高考地理的題型更加重視地理知識的實踐遷移與運用,注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但目前的地理課堂教學方式仍舊以教材講解為中心,教師在課本知識識記與講解上花費較大的精力,一方面是由于教材包含的教學內容、知識點較多且晦澀難懂,而教學時長有限,許多教師每周每班才兩節地理課,趕進度講解完課本已實屬不易,另一方面地理實踐課程資源嚴重不足,大部分地理教師沒有組織地理研學活動的經驗,學校也未能積極支持地理教師開展研學活動。因此,在今后的高中地理教學變革形勢下,積極開展鄉土地理研學旅行既符合新高考趨勢,也有利于地理實踐課程、開放課程的發展和地理教學方式的多元化。
海南是我國唯一的熱帶省份,生態環境名列全國前茅,是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自貿港,也是全國唯一的國際旅游島,還有“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黎苗文化和現代工業及農業文化,這些為我們開展鄉土地理研學旅行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
二、立足鄉土研學實踐活動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
筆者于2023年3月27日,經學校同意,組織了赴儋州東坡書院的研學旅行活動。以此為基礎,設計了鄉土地理研學實踐課活動方案(見表1),經過反復思考,有了四點心得。
表1東坡書院研學活動方案(部分)
1.要收集、精選優質的鄉土地理資源,設計有地區特色的鄉土地理研學案例
盡管鄉土地理資源取材豐富,但仍需地理教師去粗取精,善于收集、整理與教材和課程標準有關的、人們耳熟能詳的、當地典型的人文及自然地理事物來設計充滿地區特色的研學活動方案,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原理的熱情和提升地理實踐力。例如本次活動以儋州人民都熟悉的東坡書院作為研學點,其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鎮,始建于北宋年間,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儋州八大景點之一,對其展開研學活動,學生都興趣盎然,一改傳統課堂“死氣沉沉”的氣氛。許多學生都能主動去觀察發現旅游業的發展對于中和鎮的影響,深刻反思不合理的開發方式對于當地環境的破壞,這些現實存在的鄉土案例無疑顯著有益補充了教學的不足,提升了教學質量。
2.重視鄉土地理研學過程性評價與互動,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相對于傳統地理教學方式重知識講授和試卷評測、輕實踐,鄉土地理研學活動更加重視地理課堂的開放性、互動性和實踐性。研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地理知識,不能滿堂灌,走入傳統課堂的誤區。本次研學活動中,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了東坡書院景區建設帶來的利與弊,從經濟、社會、環境等三方面分析對比中和古鎮發展東坡文化旅游業前后的變化及其帶來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提出了如何合理地開發和保護東坡書院等問題,并以自評、互評的方式展開了互動、評選出了開發東坡書院的最佳方案,不再是以往課堂中常態的對錯式和結果評價,學生在游覽東坡書院的真實研學過程中開展思考,充分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意愿與能力。
3.重視鄉土地理研學成果展示,關注情感教育與積累研學經驗教訓
一個成功的鄉土地理研學活動,必然重視研學活動的成果展示和情感教育,旅行成果直接反映了學生在研學過程中的所思、所學、所感,是展示學生對教材知識理解程度、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地理實踐力的最佳載體,一般可分為小論文、板報、日記、讀書心得等多種形式。本次研學活動大部分學生都寫了感悟小論文,總結本次研學活動的收獲,這種收獲不僅僅體現在幫助學生能做對地理題,有利于地理考試,而且體現在學生能夠在鄉土地理研學中得到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教育。筆者認為對高中生有效開展地理情感教育,是培養學生地理興趣和核心素養的關鍵因素之一,但由于缺乏案例參考,導致本次研學活動所涉及的地理情感教育存在不足,大多數學生仍舊是以地理知識的學習為目的,忽視了對學生人地協調觀和生態觀等地理情感的建立。今后在組織類似的研學活動中要及時反思不足,不斷積累研學經驗教訓,最終形成凸顯地區特色的、關注情感教育和成果展示的研學方案。
4.重視跨學科教學,整合多學科資源,推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
鄉土研學作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之一,具備跨學科性強、綜合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僅靠地理學科無法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系統的研學體驗和情感教育,往往需要多學科資源和方法參與。例如本次研學活動中,筆者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從高中語文角度讓學生讀東坡詩詞、品東坡文化,從歷史角度讓學生了解北宋文化和東坡書院的歷史變遷。實踐證明,跨學科教學在此次鄉土地理研學活動中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多學科知識視野,更能深化學生對地理原理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提升學生實踐力等核心素養,讓學生在對家鄉海南的實地研學中感受地理環境的變化以及歷史與文化的傳承。因此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應當在今后探索更多具有海南鄉土地域特色的研學地點和資源,整合多學科資源,以地理為主導的跨學科教學為手段,將地理學知識與歷史、文化、藝術等多學科知識進行有機融合,使學生在鄉土地理研學活動中、探究地理現象的過程中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自然、人文因素,從而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鄉土地理研學作為一種全新的地理教學方式和手段,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教學實踐,也是地理開放課程的實踐需要。本文所涉及的鄉土地理研學旅行案例是筆者親自參與設計與實施的,雖然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仍需在不斷的地理研學實踐中進行完善。今后希望更多的高中地理教師能結合實際情況選取相關的鄉土資源材料,建立不同類型的鄉土研學情境,積極開展豐富的鄉土研學活動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實現地理教學方式的多元化。
【參考文獻】
[1]魏亞利.中學鄉土地理野外教學資源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4.
[2]劉健玲.基于鄉土地理資源培養“地理眼”—“廣州市南沙區濱海研學旅行”為例[J].地理教育,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