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國家發展一樣,教育現代化發展進程也在逐步推進。青年強,則國家強,在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來武裝青年的頭腦,進而發揮思政教育的育人使命,跟隨中國走向新時代新征程。思政教育是意識形態的教育、價值取向的教育,新時代背景下,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取向,重視學生思想引導,尤其是在意識形態多元化的環境氛圍下,思政教育有著更重要的使命,服務社會發展,服務國家建設,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而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關鍵詞: 中國式現代化;思政教育;新形態
中圖分類號: D6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9052(2024)06-0013-03
引言
黨的二十大對中國式現代化擘畫了宏偉藍圖,我們應領悟二十大精神,分析在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下思政教育的新要求和新形態,分析應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中國式現代化[1]。同時,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引導,發揮思政教育優勢,以思想為引導,從意識形態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實踐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問題[2]。并且,在中國的發展進程中,教育的重要性愈發明顯,應深度分析學生全面發展需求,根據中國的教育特色和國家發展需求、社會發展需求,精準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理論和價值取向,采取合理科學符合實際需求的思政教育方式,賦能思政教育更好的發展。
一、思政教育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動力
(一)增強學生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認同
思政教育是從學生的意識形態入手開展教育活動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發展思政教育承擔著增強學生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認同感的使命。在新時代背景下,思政教育應與時俱進,融入與國情、社會現象、世界發展有關的內容,通過各種內容的教學活動開展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進行解釋和宣傳,并將相應的理論內容以不同的形式詮釋,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其中的內涵,深入理解和踐行相應的理論。此外,思政教育還應通過系統的教育體系,將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進行闡述,賦予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新的內涵、生命力,將其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使學生能夠從意識形態了解中國的國情,以及中國目前所遇到的發展矛盾,有規律、正確地認識中國的發展需求,以正確的方式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打破片面認知,進而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3]。
(二)引導學生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事業
分析多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可以發現走什么樣的道路,迎來什么樣的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意味著中國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選擇,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結合中國的國情,在發展進程中客觀條件存在促使中國的社會制度、理論引導都需按照國家發展規律進行,思政教育應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和要求,宣傳理論,促進學生深入內化,使學生以堅定的信念走好每一步,并結合社會號召力,引導學生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事業中,擘畫國家嶄新模樣[4]。同時,在思政教育中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方向,使學生從意識形態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選擇是明智的,進而帶領中國人民共同富裕,增強人民幸福感,保障人與自然、人與世界和諧共生,共同發展,這是契合人民群眾價值取向的,督促學生朝著更鮮亮的方向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之路,促進學生有堅定的實踐方向,讓所有人都能夠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推動國家更好的發展。
二、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下思政教育新要求
(一)依照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制度展開
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下的思政教育,為保障教育內容的契合性和科學性,在日常思政教育活動開展期間所植入的內容應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以正確的方式、正向的理論進入學生的意識形態領域,使學生以客觀的思維正確地判斷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堅定信念,樹立良好的理論認同感。在此期間應結合相應的制度,構建思政教育機制和評價體系,以完整的思政教育體系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同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導,貫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在科學的制度引導下,堅定自己的立場,思想不動搖。
(二)體現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勢
“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為人民服務”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將全國人民凝聚到一起,帶領全國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5]。同時,在思政教育中應采用合理科學的理論指導體現中國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中國式現代化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追求,有著共同的理想方向和堅定信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立場。并且,在思政教育中要闡明國家治理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是歷史實踐的總結、是事實證明,圍繞人民的核心需求,以及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是富有中國特色的道路。另外,國家的建設要依靠人民,人民的關鍵地位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成效,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認識國家制度的重要選擇,以及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
(三)重視系統性、整體性和綜合性
思政教育是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關鍵的精神動力,有著明顯的思想引導育人功能,進而應意識到思政教育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并發揮其作用,重視思政教育活動開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和綜合性。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方向以此作為思政教育方向,發展目標作為思政教育目標,尋找到中國式現代化與思政教育之間最關鍵的聯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認識[6]。并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共同富裕的價值追求,促使學生須樹立核心價值觀,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要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放在關鍵位置,使學生在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等軌道上成人成才。
三、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下思政教育新形態
(一)更新思政教育內容
教育作為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活動作為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而內容才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靈魂,在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下思政教育承擔著新形態育人功能。需要及時更新內容以適應時代變化。中國式現代化讓思政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場域,通過更新內容來引導學生能夠接受中國式現代化主題的教育,促使他們思想和行動發生變化。首先,理論教學內容。在原有的思政教學內容中增加中國式現代化的相關理論,更替不適合新時代的部分,形成一個完整的內容體系。通過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方式,逐步成為螺旋上升的方式講授給學生,讓學生從認識中國式現代化開始,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相應的內容內化于心,以行動踐行。其次,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將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內容學以致用,在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容的基礎上,對理論進行深入分析,找準時間契合點,在教學設計期間強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實踐活動開展,推動學生知行合一,提高思政教育質量。如設計中國式現代化主題活動,包括問卷調研、中國式現代化專題分析等。在此期間教師要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識到教育現代化視角下活動形式更多元,利用其優勢,讓各類實踐活動開展更高效,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內涵,進而在活動中分析、體會、思考,讓思想更豐富的同時在行動上也能夠認同中國式現代化[7]。
(二)創新思政教育方式
在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下所開展的思政教育,應認真分析新時代背景下實踐教育可應用的教育教學方式,為培養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教師應發揮引導者和組織者的重要作用,優化教學質量,讓中國式現代化專題教育質量更高,學生吸收和轉化更快,從而創新思政教育方式。首先,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根據中國式現代化不同專題下的具體教學內容,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在明確具體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制定教學目標,以目標為導向采取案例教學法、比較鑒別法等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讓中國式現代化專題教學更生動和靈活。在教學方法選擇期間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性,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理解能力,寬泛的知識面向不同學生會有著不同的理解,如針對相關中國式現代化指導思想闡明時,要按照不同學生的需求,有針對地植入更多內容進行拓展和豐富,促進全體學生理解。其次,豐富思政教育理論詮釋方式。深奧抽象的理論內容若采用單一的講解方式,一方面學生無法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相應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面還會影響學生參與思政知識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應按照學生所喜歡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因材施教,寓教于樂,重視語言藝術的應用,讓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介入學生的思想發展中,促進學生感知其理論中的深意。通過這種方式也利于學生將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轉述,學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傳播者和踐行者,學生的理解程度是中國式現代化思政教育質量的直接體現。而且教師應重視將抽象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現實生活相銜接,創設生活化情境,列舉生活化案例,結合時事新聞等方式讓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體現教學藝術性的同時,突出中國式現代化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使學生能夠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在新時代下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必然離不開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下的思政教育亦是如此,利用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分析學生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以此為數據依據支撐思政教學活動,向更好的方向開展。同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壁壘,提高思政教學的有效性,并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夠學習到中國式現代化相關的知識內容。除此以外,互聯網渠道的思想政治陣地教育也是非常關鍵的,可以利用學校的宣傳平臺,學生常用的社交平臺,強化中國式現代化宣傳,潛移默化地滲透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關的內容,進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使學生能夠全方位地接受思政教育,推動學校思政工作開展質量,推動思政教育發展。
(三)完善思政教育機制
中國式現代化思政專題教育要長效發展,需完善思政教育機制,貫徹黨和國家對思政教育的要求,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構建長效發展機制。首先,重視高層領導機制。思政教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應強化高層領導,應重視思政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發揮其引領作用,帶領各教師貫徹落實實踐教育任務,構建相應的制 度宣傳和教育,中國式現代化理念要讓各思政教師及學生都能引起重視。同時強化對教師的思想引導,教師堅定的信念和科學的教學方式,是提高思政教育質量途徑之一,學生會直接受到教師的影響,進而應引導教師不斷學習、交流、接受培訓提升思政教育專業能力和教育技能,帶動學校的思政教育發展。其次,完善教學機制。思政教育所存在的特殊屬性意味著思政教育不僅在思政課堂上進行,而是要從全方位、縱觀全局的角度去開展思政教育,中國式現代化知識內容的教學需根據不同學段制定統一的、全方位的、整體性的教育教學計劃實施課程思政,各課程深度挖掘與思政有關的內容,潛移默化地滲透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全方位地接受思政教育。同時也要根據不同的環境構建不同的教學體系,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下的思政教育有更新的模樣,除滲透核心價值觀以外,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強化說服與溝通的利用,深入學生工作開展中,發揮思政作用,促進學生更全面的發展。最后,構建良好的評價機制,即發揮出榜樣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思政教育承擔著滿足學生精神需求責任,通過評價的激勵作用,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在中國式現代化下的成就感,提升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認同。同時,通過評價的鞭策作用,引導學生能夠在思政學習過程中不斷對自我或其他內容進行評價,使其形成正確的評價標準和客觀的事件認知。
(四)優化思政教育生態
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下的思政教育是對學生的認知進行培訓,而學生的認知影響因素不僅僅會受到思政教育課堂的影響,還會受到環境、人為因素的影響,因此,想要發揮思政教育的功能作用優化思政教育生態是必然需求。首先,構建良好的人文環境,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對教育教學環境進行監測。在思想意識領域出現的價值取向不良因素內容,對不良的理念傳播內容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制止,重視輿論風向引導以中國式現代化價值取向為基準,構建全方位育人格局,推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另外,應強化中國式現代化專題活動開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其次,共享各方教育資源。中國式現代化思政教育是整個國家各級教育的使命,打造思政教育資源共享平臺,融入學生、家長、教師構建多方位育人生態,為學生學習相關的內容構建良好環境,以思想為引領,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相關理論知識學習中,以此為中國式現代化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保障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推進,同時拔高思政教育的格局,打破其局限性,在社會穩定中發揮其重要作用。
結語
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下思政教育需認識到重要性,并結合相關理論制度展開,重視系統性、整體性和綜合性,從全方位的角度分析思政教育新形態,有計劃地更新思政教育內容、創新思政教育方式、完善思政教育機制、優化思政教育生態,推動思政教育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吉莉.在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N].中國藝術報,2023-05-31(5).
[2]張偉.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3(13):108-110,113.
[3]潘東霞.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引領思政教育[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44):112.
[4]李文星.基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的思政教育創新[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48):101.
[5]李轉.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思政教育創新實踐——評《思政教育與高教發展》[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1):240.
[6]張文聞.基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政教育創新[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38):92.
[7]常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思政教育結合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6):75+88.
作者簡介:王蘭亭(1980.12— ),女,漢族,江蘇省南京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20江蘇省教育廳項目“基于易班平臺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項目編號:KZ20200);
2021年江蘇省教育廳“‘大思政課視角下大學生歷史使命感培養研究”(項目編號:KZ20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