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班級德育管理是班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生命解放與舒展。在班級德育管理中,班主任要加強班子建設、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班子建設是班級德育管理的“經線”,制度建設是班級德育管理的“緯線”,而文化建設是班級德育管理的“軸線”。班級德育管理,讓班級行走在教育良性發展的大道上。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德育管理;“經緯軸”
德育管理應當基于學生立場,明晰育人目標。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將班級管理的過程打造成提升學生德育素養的過程。班級德育管理的總目標是促進學生本質力量的全面解放與舒展,促進學生生命的成長。在班級德育管理中,班主任要以“班子建設”為軸、以“制度建設”為緯、以“文化建設”為軸。只有處理好班級德育管理的經、緯、軸,才能讓班級德育管理行走在班級德育的大道上,行走在班級教育良性發展的大道上。
一、班子建設:班級德育管理之“經”
班子建設是班級德育管理首當其沖的“一件事兒”。很多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事必躬親,其結果是事與愿違。學生在班級學習、生活中沒有自主性、自覺性,班級德育效果不盡如人意,而班主任卻是十分疲憊。班子建設,就是要求班主任在班級德育管理過程中,要建立“管理共同體”。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班級有效、高效的德育管理,就取決于班級的班子建設。班子建設,是班級德育管理的“經線”。
班級領導班子是班主任班級德育管理的“中堅力量”“核心支撐”。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變傳統的金字塔型管理為扁平式管理。如筆者所在的班級,先設定一個班長,接下來就設定了各個“共同體”,主要有諸學科管理共同體、少先隊管理共同體、常規管理共同體等。每一個共同體設定一個組長和多個副組長,共同體成員之間、共同體與共同體之間都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班長就負責對各個共同體的管理。這樣的一種“扁平式管理”,有助于共同體之間的互動,能讓管理共同體成員形成一種“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機制。每一個管理共同體,不僅要進行日常的管理工作,同時還要舉辦定期培訓、例會等。作為班主任,要提升班級德育管理共同體的效能,對班級德育管理共同體進行各方面的指導,如溝通指導、學業輔導指導、心理輔導指導、專題閱讀指導、勞動與紀律指導等。在每一個德育管理共同體中,要鼓勵學生勠力同心,形成一種德育管理的合力,減少德育管理的內耗,讓德育管理日常化、常規化、特色化。班級領導班子建設,能增強班級德育管理的向心力、凝聚力。作為教師,要讓德育管理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驛站”。
在班子建設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班子成員眾籌眾謀、群策群力,讓班子內部形成一種“合力”。要盡可能減少班子的內耗,彰顯班子團體的德育管理效能。在班級德育管理中,班主任不僅要將學生引入班子之中,同時還可以邀請部分學生家長代表加入班級德育領導班子,邀請社區部分代表、部分鄉賢等加入班級領導班子。作為班主任,要激活班子的生命活力,讓班級成員積極地、主動地利用“班務工作手冊”“班級管理日志”等做好德育管理記錄,讓德育管理記錄成為學生成長的坐標。
二、制度建設:班級德育管理之“緯”
良好的制度是班級德育管理的基石。班級的規章制度、管理制度,是班級德育管理之“緯線”。在班級制度建設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班級德育目標、德育內容融入、滲透其中,讓班級德育目標、德育內容發揮隱性的功能、作用。作為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生命成長視角,讓制度能解放學生、舒展學生,促進學生的德育素養發展,促進學生的生命生成。
制度是班級德育管理的“根本”,作為教師,在德育管理實踐中要有意識地“強根固本”。要讓班級德育制度能引領、促進學生的德育素養發展。為此,教師在設定德育管理制度時,要始終站在學生立場上,從學生的視角去著眼、著力。如筆者在設定班級德育管理制度時,就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出發,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關愛,將《中小學日常行為規范》融入其中,制定了《班級日常禮儀手冊》《班級學習、活動制度手冊》等。為了細化德育目標,讓德育目標有效落實,筆者在班級德育管理實踐中還細化德育內容,在班級德育制度中著力體現課堂學習、課后十分鐘、大課間、社團活動、勞動、班會、晨會、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等系列性的德育制度內容。讓班級德育制度真正成為體現學生意愿、意志的制度。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設計制度、研發制度,積極主動地踐行制度、評價制度。要將班級德育管理制度交由學生研討、商榷,讓學生一邊積極地踐行制度,一邊積極地完善制度。由此,學生在班級日常學習、生活中,會積極主動地承擔、落實班級德育管理制度。班級德育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彰顯其育人價值。
落實班級德育管理制度,我們還加強對班級德育管理制度落實的評價。通過評價,一方面樹立班級德育管理制度落實的典型;另一方面讓班級德育管理制度處于動態的修正、完善之中,讓班級德育管理制度能全面關照學生的學習、生活諸方面,讓班級的德育管理制度能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實踐證明,有了班級德育管理制度,學生的學習、生活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諸如學生變得更有禮貌,學生變得更注重自己的儀表,更注重自己的行為,班級的風氣有了很大的改善。
三、文化建設:班級德育管理之“軸”
文化是班級德育管理的靈魂。文化建設是班級德育管理的“軸線”,應當貫穿于班級德育管理的始終。無論是班級的班子建設還是班級的制度建設,都必須有文化的支撐、支持。班級德育文化是班級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班級德育管理文化是班級德育管理目標、愿景、方向、特色、精神等的集中體現。文化往往是無形的,但卻可以感受到、觸摸到。班級德育管理文化體現在班級德育的方方面面。作為教師,要在班級德育管理實踐過程中彰顯、弘揚文化,從而更好地發揮班級德育管理文化的影響力。
班級的德育管理文化應當體現班集體成員的共識,應當體現班集體成員的生命實踐智慧。在班級德育管理中,班主任要用文化去影響人、引導人、塑造人,正所謂“以文化人”。通過班級德育管理的文化建設,提升學生的文化自覺,增進學生的文化自信,讓文化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彰顯其育人價值。文化是班級德育的重要載體,它猶如一根綿綿紅線,牽引著班級德育的各個方面。作為班主任,班級德育文化是班級的“軟實力”,班主任要致力于發展、提升這種軟實力,致力于良好的班級輿論、班級風氣的形成。如筆者作為一名班主任,在班級德育管理中,就將地域性的特色文化、校本特色文化等融入其中,諸如“絲綢文化”“太極文化”“繩藝文化”等。班級文化是班級德育管理的總基調,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自能成長。班級德育文化應當束縛人、鉗制人,而應當解放人、舒展人。有了班級德育管理文化,學生就會有充分的發展時空。班級德育文化不僅僅是寫在紙面上的東西,更體現在學生的一言一行之中,體現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的細微行為之中。班級德育管理文化,應當體現在學生的一言一行之中,體現在班級日常學習生活的“不經意之處”。在班級德育管理文化建設中,班主任一方面要注重傳承班級的優良傳統,從而讓學生的班級學習、生活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歷史;另一方面要注重發揚、創新文化,讓班級德育管理文化處于動態的管理、生成之中。班級德育管理文化建設,要注重培育學生的審美情趣,注重學生文化素養的生成。
班級德育管理不僅僅是一門“教育的科學”,更是一門“教育的藝術”。作為班主任,要明晰班級的德育管理目標和教育目標,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建設德育文化,并將班級德育管理的目標、愿景等融入其中,著力體現班級文化的藝術性。在班級德育文化管理中,班主任要緊緊依靠班級全體學生、團結全體學生,引導班級德育管理乘風破浪、揚帆起航、砥礪前行,為實現班級德育管理活動目標不斷奮斗、持續奮斗。如此,班級德育管理文化能讓班級德育管理變得“鮮活起來”“敞亮開來”。
班級德育管理不是被動性、盲目性的管理,而是主動性、方向性的管理。在班級德育管理實踐中,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加強班子建設、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班子建設是基礎、制度建設是關鍵,而文化建設是核心、靈魂。在班級德育管理中,班主任要引導學生“搭班子”,引導學生“定調子”,引導學生“找路子”,引導學生“照鏡子”。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班級德育管理的效能,讓班級的德育管理為學生的生命成長奠基!
【參考文獻】
[1]張茜.基于立德樹人的班級德育管理創新實踐[J].新課程研究,2022(02).
[2]尤瑋.小學德育管理班主任角色定位探微[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22(04).
[3]李文梅.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新探[J].新課程研究,2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