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晨
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學領域,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塑造學生早期的政治觀念,而且為學校的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礎。本文探討了家庭教育與高中政治教學之間的互動關系,闡述了從家庭教育視角出發進行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性,包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及提升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本文提出了強化家校協同教育、運用家庭教育資源、培養家庭責任感與公民意識等相關教學策略,以進一步提升高中政治教學成效。
關鍵詞:家庭教育;高中政治教學;協同教育;教學策略;學生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5-0115-03
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學互相滲透,對學生成長成才產生綜合影響。特別是對于高中政治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尤為重要。政治教育不僅涉及知識傳授,還包括價值觀培養和社會責任感激發等方面。本文旨在探討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實施,以建立更為立體和互動的政治教育氛圍,讓學生受到家庭和學校的雙重影響,形成積極的政治態度,為成為合格公民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家庭教育對高中政治學習的影響
家庭作為個人成長過程中最初的社會化場所,在高中生政治學習中具有多重作用。家庭環境中家長的政治態度、價值觀念、討論習慣以及社會行為都在無形中塑造著孩子的政治態度與意識。家庭教育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身教言傳,如共同觀看新聞、討論時事,激發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獲取政治信息的積極性。此外,父母對政治問題的看法也是兒童早期政治觀念養成的重要參照。這表明家庭教育所提供的政治啟蒙對于高中生了解政治課程內容、形成獨立的政治判斷以及參與社會政治生活都有顯著的推動作用。另外,學生從家庭中學到的合作和沖突解決技巧對其校內和校外的政治學習也至關重要。
(二)政治教學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政治教學并不限于學校教室,它的影響會延伸到學生的家庭生活中,并給家庭教育帶來深刻的影響。高中政治課程內容以及老師的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更科學、客觀的家庭政治觀念。比如,通過對不同政治理論與實例的研究,學生在家庭討論時能提出更合理、多元的見解,有利于家庭內民主氛圍的形成。同時,學校政治教育還能教導學生怎樣用適當的方法,將政治觀點與社會觀念展現于家庭中,增進家庭成員間的交流與了解。這種教育互動既強化了家庭內政治文化氛圍,又為學生未來以公民身份參與社會政治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學校政治教學和家庭教育相輔相成,共同支持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高中政治教學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通常注重個性培養與基本生活技能教育,高中政治教學則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能以更系統、深刻的方式理解社會、政治以及經濟現象。這樣的教育不僅與家庭教育的價值觀念相符,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全面而平衡的世界觀。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判斷力和決策能力等都得到鍛煉與提升,這些能力對他們成年后順利融入社會有積極的意義。所以,高中政治教學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通過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判斷力,為學生全人格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家庭教育和高中政治教學的緊密聯系,為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提供了一條理想的途徑。家庭是學生觀察和模仿政治理論應用于實踐的第一個平臺。通過在校學習政治理論,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日常討論中出現的各種社會政治現象,而家庭的實際情況及具體事例有助于他們將抽象的政治概念具象化并加深理解。例如,在家庭中探討環保政策時,學生可將在校學習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與之聯系,并進行深入分析。這種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式,既增強學生對政治知識的吸收和運用,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他們將來以公民身份積極參與社會政治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增強學生的社會參與感
學生通過觀察與參與家庭活動,為政治學習積累了豐富的背景知識與情境體驗,這對其政治學習大有裨益。政治教育重視社會參與、重視公民責任,學生可以把在家庭里觀察到的公民行為與學校所學知識結合起來,進而培養出深刻的社會參與意識。這種認識使學生不僅積極從課堂上學習政治知識,還主動在家庭、社區等環境中踐行,表現出極高的社會責任與參與精神。通過這樣的政治教學有助于學生認識到他們作為社會成員的身份,對他們今后參與社會生活起積極影響。
(一)強化家庭與學校的協同教育
1.建立有效的家校溝通機制
為促進家庭教育和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融合,建立一個順暢的家校溝通機制顯得尤為關鍵。這一機制是應確保信息的雙向流動,使家長與教師能夠在學生學習進度、認知發展及價值觀塑造等方面進行充分溝通。家校溝通可通過定期舉行家長會、家訪、教師咨詢日和在線溝通平臺來實現。透過這些渠道,老師可以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政治課程中的參與度和理解深度,還可以掌握學生在家庭環境中的表現與改進空間。此外,家校合作項目、工作坊和講座等形式的活動都可成為雙方交流的內容,幫助父母學習指導孩子進行政治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在此過程中,家校溝通不應局限于成績通報,而應構建成一個互動討論平臺,使家長參與到政治教育內容與方式的探討中。比如,父母可對家庭所探討的時事政治話題給予反饋,教師則可依據這些信息內容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以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
2.保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
確保家庭教育與學校政治教學的一致性,是提高教育效果的一項重要戰略。學校應在政治教學中考慮到家庭價值觀的多樣性,并努力尋找共通點,以便在不同的教育環境中傳遞相同的核心價值理念和民主理念。教學策略可包括設計涉及家庭的課程任務,鼓勵學生和家人共同探討政治事件或者參加社區服務活動。這樣既能加強課程內容的實踐性,又能促使家庭成員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從而形成家庭與學校教育互相支持、相得益彰的局面。另外,學校還可通過布置家庭作業、項目作業等方式讓父母直接參與政治教學。以家庭訪談項目為例,學生可就特定的政治議題與家庭成員進行面談,并把面談結果帶回到課堂進行分享與討論。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促使父母更主動地參與孩子的政治教育。最后,學校應向父母提供如何有效開展家庭政治教育的指導與資源,如提供時事政治分析工具、探討問題的指導等,即使父母沒有專業政治知識背景,也可以與孩子有效溝通政治話題,確保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連貫性。通過這種協調一致的教育模式,學生的政治素養可以在家庭與學校之間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二)利用家庭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1.家庭文化與政治教育的結合
為豐富高中政治教學的內容并使其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可在教學計劃中融入家庭文化教育資源。每一個家庭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背景,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教育資源,如家族傳統、社會觀念和宗教信仰等,這些均能與政治教育相結合,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在實施策略上,教師可鼓勵學生收集與分享家庭中的政治或歷史故事。例如,在講解國家法律制度的過程中,教師可請同學了解家中長輩對歷史上重大法律變革的親身經歷及感受,并將這些個人歷史與課程中的法律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家庭視角理解法律發展及其影響。同時,教師可設計一些和家庭文化有關的課堂活動,例如模擬家庭會議討論,將家族歷史和國家歷史聯系起來進行學習等,這類活動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政治學科知識的了解和興趣,同時探索自身家庭文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以家庭文化為切入點,對政治制度、公民權利、公共政策進行討論與分析,以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利用家庭生活中的政治教育實例
高中政治教育應關注家庭生活中的政治實例,并將其作為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并理解政治的實際意義。家庭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政治元素,如討論社會新聞、選舉投票、家庭成員的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等,都可以成為政治教學的切入點。在策略上,教師可指導學生觀察并記錄家庭成員對社會熱點事件的觀點和反應,并于課堂上分享和分析。例如,在討論民主和法治問題時,學生可分享家里關于當前政治事件或法律變更的討論作為課堂案例。另外,教師還可通過布置家庭作業等方式,要求學生在家開展一些小范圍的社會調查,如搜集家庭成員對某一項社會政策的意見,并且把調查結果帶回到學校對比和分析,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也教會了他們如何用政治知識來分析和解讀實際問題。教師也可利用家庭生活中的真實事例,如稅收、社會保障、教育及其他主題,講授有關政策的發展與執行,并指導學生了解政治決策在個人生活中的作用,使政治學科的學習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并加深他們對政治實踐意識及公民身份的認同。這樣一來,政治教育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更容易被學生所理解并投入感情。
(三)培養高中生的家庭責任感
1.家庭責任與公民意識的培養
在培養家庭責任感的過程中,教育者要精心設計策略,把家庭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培養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履行家庭職責的同時,增強其作為社會成員的意識和參與度。具體策略包括:教師可透過政治課程呈現探討議題,例如探討社會公共事務和家庭責任之間的聯系,并指導學生思考家庭內的責任行為是如何反映到公民行為上的。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開展家庭案例研究,分析家庭成員參與社會事件的行為模式及責任承擔的情況,幫助學生認識到責任的多維度特點。更進一步來說,教師還可以激勵學生參與家庭決策過程,如家庭預算規劃和家務任務分配等,這些活動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家庭責任與國家和社會資源管理的相似之處。通過這類課程設計,可以使學生把家庭責任感延伸至社會公民層面,為將來樹立正確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打下基礎。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社區服務或者家庭志愿活動等課外實踐,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社會責任的存在。參加這類活動,可以使學生直觀感受個人行為對社會的影響,并從家庭和社會兩個層面提升他們的責任感。
2.家庭教育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
高中階段的家庭教育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塑造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教育工作者需要制定策略,將家庭教育中的道德和法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公民素養。教師可利用高中政治教材上的實例來引導學生如何使家庭道德規范與國家法律協調。比如,在講解個人權利和社會責任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探討家庭內的相互尊重、誠實守信、公平公正等道德規范以及法律上有關個人權利保護的內容。教育者還可通過分享家庭故事,使學生領會家庭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及其與社會法律法規的關聯。學生可通過分享家庭成員遵守規則或違反法律的真實案例,進一步了解法律對個人及家庭的重要意義。教師還可以設計模擬法庭等互動性強的家庭場景,使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權衡個人利益和家庭責任,感受道德和法律之間的界限和聯系。這些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學到法律知識,還可以讓他們在家庭環境中踐行道德和法治原則。實施這些戰略最終會加強家庭教育在道德和法治方面的功能,使學生養成尊重法律和遵守法律的習慣,為他們成為守法公民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緊密結合家庭教育,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構建有效的家校溝通機制、確保教學內容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挖掘家庭教育資源等措施,能夠顯著增強政治教學的效果。實施這些策略旨在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為其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謝蓓)
[1]張貴福.高中政治課程與家庭教育的融合模式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3,(16):56-58.
[2]林晨曦.談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23,(22):130-132.
[3]俞永蘭.高中政治教學改進路徑探索[ J ] .高考,2022,(36):84-86.
[4]孔和和.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分析[J].高考,2020,(35):84+86.
[5]高建平.家庭教育指導核心理念在高中政治中的滲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0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