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芹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高高中數學教學實效性的具體策略,如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挖掘生活資源、開展生活化教學,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重視滲透數學思想、激活學生的思維,優化教學評價方式、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等,以期能夠為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高中數學;存在的問題;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4)15-0017-03
高中數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學科,也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果.在新高考背景下,數學學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等,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實效性就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 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
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教學觀念陳舊,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師講解、學生被動聽講或練習的單一教學方法.在整個數學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不重視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往往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有關數學知識,學生則被動地接受知識,整個課堂缺乏趣味性和啟發性.這種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1.2 忽視生活化教學,數學應用意識缺乏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但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往往以理論為主,缺乏與實際社會生產、生活的聯系,學生難以理解數學的實用價值.加之,不少教師通常采用傳統的講授方式,缺乏生活化的教學實例和情境,導致學生難以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同時,高中數學教學往往注重對學生解題技巧的訓練,而對數學的實際操作和實踐不夠重視,導致學生缺乏數學應用意識,難以真正理解和應用有關數學知識,使得數學變得更加抽象和難懂.
1.3 部分學生基礎薄弱,缺乏學習動力
與初中數學相比,高中數學難度有較大的提升,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學生在初中或小學階段的數學基礎不夠扎實,可能沒有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導致在高中數學學習時跟不上課堂節奏,覺得數學學習比較吃力.長此以往,容易讓部分學生產生自卑、焦慮、反感或排斥等心理,導致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無法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
2 提高高中數學教學實際效果的策略
2.1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關系之一,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啟迪學生的思維,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更加順暢、有效.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認真學習和領會教育新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做學生數學學習的引導者和平等對話者,把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主體作用充分激發出來[1].
其次,教師要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個性特點、興趣愛好、數學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具體學情,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傾聽學生的思考和看法,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和解題思路,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縮短師生之間心理上的距離.
再次,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更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受到重視,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和挑戰,培養其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同時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最后,教師要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尊重個體差異,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加以改進,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培養其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2.2 挖掘生活資源,開展生活化教學
生活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知識的最終歸宿,這是現代素質教育理念倡導“生活化”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因.數學來源于生活,與人們的實際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價值.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來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激發其探究欲望,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課堂上,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教師還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實例,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產、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體悟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例如,在講解函數這一部分內容時,結合銀行利率、投資理財等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函數的概念,進而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又如在講解概率時,可以結合天氣預報、彩票等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建立學生數學學習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幫助其更好地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應用.
2.3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圖象、聲音、視頻等形式,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生動的體驗,以此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 [2].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導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
(1)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講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數學知識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增加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講解函數的概念時,教師可以通過動畫演示函數圖象的生成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函數的概念和性質.
(2)利用幾何畫板進行動態演示.幾何畫板是一種專門用于幾何教學的軟件,可以通過拖拽、旋轉等操作來動態演示幾何圖形的變化過程.例如,在講解圓錐曲線的定義時,教師可以使用幾何畫板來演示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的生成過程,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曲線的定義和性質.
(3)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教學.對于一些需要實驗的數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教學.例如,在講解概率時,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模擬隨機事件的發生過程,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4)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平臺,例如數學學習網站、在線題庫等.學生可以在這些平臺上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并練習和交流,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2.4 重視滲透數學思想,激活學生的思維
數學思想是數學知識的精髓和核心,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方法論,是數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高考背景下,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傳授和實踐,指導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促進其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方式,培養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思維能力[3].
2.4.1 深度挖掘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思想
教師要對高中數學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充分挖掘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并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引入和滲透數學思想.
在教學中,教師特別要重視概念教學,因為概念是數學思想的重要載體,要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有關數學概念,體會其中的數學思想.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探究性問題或小課題,讓學生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完成.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發現和解決問題,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等步驟,發現其中的數學規律和思想,讓學生在實際探究過程中體驗數學思想的應用.
2.4.2 開展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體驗數學思想的應用
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以下數學活動來滲透數學思想:
第一,開展數學建模活動.通過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能夠了解數學建模的方法和過程,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二,組織數學競賽活動.指導學生參加數學競賽活動,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面和思維視野,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和競爭意識.
第三,開展數學文化活動.通過開展數學文化活動,學生可以更充分地了解數學的歷史、發展和應用等方面的知識,培養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
2.5 優化教學評價方式,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能夠促使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進行反思,也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與實際需求,及時發現問題,并對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調整,有利于教師不斷提升自己,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有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還有些教師雖然對教學過程比較重視,卻忽視評價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重視對教學評價方式的優化,把教學評價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教師要落實以生為本的理念,改變以往把數學考試作為唯一評價方式的做法.采用課堂觀察、考試評價、口頭測驗、活動報告、作品展示、課后訪談等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既要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也要評價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和學習態度.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思考習慣、參與程度、合作能力等,以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態,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從而對數學學習的策略和方法作出調整,提升學習效率.
在教學中,把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等多元化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方式,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教師的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和質量.
3 結束語
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是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的教育追求.教師要認真學習并深刻領會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重視對高中數學教學的探索和實踐,讓每一節數學課都盡可能地發揮出最大的價值;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真正主人,全面培養其數學素養和思維能力,最終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的實效性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任春花.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思考[J].智力,2020(36):126-127.
[2] 陳小武,高霞.“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2(23):170-172.
[3] 林慧芬.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高考,2023(15):18-20.
[責任編輯: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