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的三方面特點,以及在跨學科理念下設計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的原則,然后結合教學案例討論了組織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采取的整合教學資源、鼓勵參與實踐、鼓勵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反思等教學策略。
【關鍵詞】跨學科;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杜慧慧(1985—),女,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陳俊學校。
傳統的知識和技能傳授方式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需要找到科學的教學思路和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綜合與實踐是小學數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主題活動和項目學習。在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中,學生需要面對現實的背景,從數學的角度發現、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來分析并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基于跨學科理念設計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提升數學核心素養,發展實踐能力。
一、跨學科理念下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的特點
(一)教學情境具有真實性
在設計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時,教師需要創設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中解決實際問題,并在此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和價值。與此同時,具有真實性的教學情境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二)教學內容包含多學科的知識與方法
基于跨學科理念設計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時,教師需要將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合。而在組織主題活動時,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這種跨學科學習有助于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升。
在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中,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鼓勵學生嘗試將自己學過的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踐中,以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這樣的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發現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借此實現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1]。
(三)學生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在參與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時,學生不再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他們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實際操作、實地考察等方式,親身體驗“發現”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這種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形成創新意識,提升實踐能力。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還需要認真分析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和培養目標,并據此重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以推動學生在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中發展核心素養,讓學生逐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二、跨學科理念下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設計原則
在設計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時,教師應該以數學知識為連接點,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融合,并想清楚如何引導學生在現實背景中解決現實問題。根據實踐經驗,筆者認為教師在基于跨學科理念設計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時,應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則。
(一)依據學生情況選擇教學主題
主題是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的核心。在選擇主題時,數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和實際教學內容,確定符合學生思維水平、認知規律的主題,確保學生愿意參與教師組織的主題活動,而且知道如何結合生活經驗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
(二)依據核心素養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的設計需要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在基于跨學科理念設計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時,教師還需要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并且體現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教學目標構思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確定合理的評價方式,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和跨學科思維能力。
(三)重視教學內容的綜合性、趣味性和真實性
首先,教師在整合教學內容時應當重視教學內容的綜合性,以打破學科知識之間的壁壘,引導學生在參與主題活動時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聯系起來,形成科學、完整的知識體系。其次,教師在整合教學內容時也應當重視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學習活動。最后,教師在整合教學內容時還應當重視教學內容的真實性,確保學生在主題活動中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
三、跨學科理念下的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策略
(一)研讀教材,整合教學資源
在深度研讀小學數學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且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確定教學主題,并據此整合各種類型的教學資源。在整合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教師應關注知識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確保整合后的教學內容具有系統性和連貫性。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確保教學內容有一定難度,使學生在活動中成長[2]。
例如,組織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我們認識的數”前,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教材,并據此整合教學資源。在研讀教材后,教師不難發現,教授這部分內容的目標是讓學生初步了解數量關系。在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主題后,教師可以整合其他學科資源、生活資源、社會資源等多種類型的教學資源。
1.其他學科資源
教師可以從語文教材中尋找含有較多量詞的課文,然后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閱讀這些課文,讓學生由此學習量詞,了解“一只”“一本”“一個”分別可以用于形容什么物體。這樣做能夠讓學生發現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關聯,初步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
2.生活資源
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尋找與數量關系相關的問題,如“在超市購物時你會如何計算自己應該付多少錢”“家庭總支出如何計算”“如何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和游戲時間”等問題,讓學生發現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意識到人們會在實際生活中大量運用數學知識,從而產生更強的學習動力。
3.社會資源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科技館,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了解數學史、科技發展史,從而對學習數學知識更感興趣。
(二)設置任務,鼓勵參與實踐
在組織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時,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索舞臺,設置有密切聯系的跨學科任務群,鼓勵學生深入思考、探究,讓他們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提高多方面能力。
例如,組織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一億有多大”時,教師可以設計下面三項實踐操作任務。
1.數據收集與整理
分組收集以億為單位的數據,如全國人口數量、全國的森林面積等,并進行分析。
2.創意設計比賽
組成學習小組,發揮想象力,設計以“億”為主題的創意作品,作品可以是海報、漫畫、短視頻等形式,但要展示學生對億這一單位的理解。
3.模擬小游戲
組成學習小組玩模擬小游戲,在小游戲中進行城市規劃、資源分配,從中體會億這一單位的含義,并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在完成上述跨學科實踐操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可以得到鍛煉,他們還會感受到數字的簡潔、和諧之美,從而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
又如,組織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校園綠地面積”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園中進行實地測量,然后通過測到的數據算出綠地的面積。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親自操作測量工具,然后記錄數據、計算面積。此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綠地的作用,并簡要介紹相關地理知識。
(三)科學分組,鼓勵合作學習
在小組中,學生可以進行充分交流,合作完成復雜的任務,深入探究知識的奧秘。教師在實施跨學科教學時,應該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合作學習機會,讓他們在交流、合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例如,組織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制訂旅行計劃”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科學分組,合作完成復雜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互聯網或圖書館資源了解旅游信息,利用自己學到的語文、科學知識確定旅行的目的地、制訂詳細的行程安排,然后利用所學數學知識完成“旅游預算表”。此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又如,組織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班級聯歡會”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組成不同的“預算管理小組”,思考組織一場精彩的班級聯歡會所需的物資,并分析如何減少支出。在完成這項任務時,學生需要在小組里討論班級聯歡會的流程,確定舉辦班級聯歡會需要用到的物品(包括飲料、獎品、裝飾品等),然后通過在互聯網查詢或者去超市觀察等方式了解不同品牌的物品的價格,再整合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討論,計算得到合理的預算。由此,學生的收集數據能力、分析能力、計算能力都會得到有效鍛煉。而且在確定要選擇的物品時,學生需要討論什么物品性價比更高、更適合班級聯歡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四)及時評價,引導學生反思
在組織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之后,教師還應及時給學生提供評價,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明確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還會明確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方法是否科學、高效。在明確這些內容后,學生會明確改進的方向,有更充足的學習動力[3]。在引導學生反思、評價時,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引導學生。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評價目標。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目標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因此學生在評價時不能只關注自己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情況,還要關注自己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
其次,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評價工具。在參與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后,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評估自己的表現,比如分析自己的調查報告、測試成績等,或者了解同學對于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的評價。
最后,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評價標準。為了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師需要確定靈活、多樣化的評價指標,并讓學生明確評價標準,然后輔助學生對照評價標準合理評價自己的表現。
當然,教師也應及時向學生反饋評價意見,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讓學生了解自己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地方,知道如何調整學習策略以提高學習效果。
結語
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是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活動。在跨學科理念下組織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順利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讓學生形成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王昱洲.探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3(12):37-39.
[2]孫建明.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綜合與實踐”教學現狀與對策[J].數學教學通訊,2024(4):54-56.
[3]陳曉泓.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探索[J].上海教育,2024(4/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