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月 李海霞
摘要: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階段。數學作為高中的基礎學科,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文章闡述了高中數學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的重要性及原則,然后提出了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的策略,以期為高中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
近年來,教育界對師生互動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強調知識是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中主動建構的,而非被動接受。同時,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教學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此背景下,研究高中數學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而且能推動數學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1? ?高中數學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的重要性
1.1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通過互動,教師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及時解決,這種教學方式能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提升學習效果。而學生在互動中也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從而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實現共同進步。
1.2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而且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小組討論、團隊合作的方式,學生能鍛煉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從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互動中,學生需要學會尊重他人、接納不同觀點以及與他人合作。
1.3促進教師的成長
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有利于教師的成長。通過課堂互動,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如何設計問題,這能促使教師積極更新教學方法。另外,通過觀察學生的互動表現,教師可以從中發現教學的不足,進一步完善教學策略。同時,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分享能拓寬教師的視野,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
1.4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
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有助于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扮演具有一定權威的角色,學生容易產生畏懼心理。通過互動,教師能親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困惑,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他們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 ?高中數學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的原則
2.1目標導向原則
目標導向是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的首要原則。教師設計互動環節時,應始終以教學目標為核心,確保教學活動緊扣主題,避免偏離,還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具體、可操作的教學目標,確保每位學生均能在互動中有所收獲。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難度的問題,使每位學生均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
2.2學生主體原則
學生主體是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的核心原則。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互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互動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互動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2.3教師引導原則
教師引導是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的關鍵原則。教師在互動中應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指導。
2.4評價反饋原則
評價反饋是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的重要原則。教師在評價學生的表現時,應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和問題解決能力,而非局限于結果。同時,教師應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學生自評、互評,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另外,教師還應給予學生反饋,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3? ?高中數學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的策略
3.1實施提綱導學
3.1.1合理制定提綱,促進自主學習
在提綱導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學提綱。提綱應清晰明確,突出重點和難點,以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學習。通過提綱,學生能提前了解課程的主要內容,明確學習目標,做好課前預習。制定提綱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且提綱設計應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意義,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3.1.2加強引導互動,深化課堂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發揮提綱的導學作用,引導學生互動交流,以深化課堂探究。首先,教師可以提問、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提綱內容發表觀點,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予以講解,幫助學生解決疑惑。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小組合作探究,共同探討提綱中的難點問題。通過小組內部交流討論,學生能激發思維活力,培養合作精神。最后,教師還可以在小組間開展競賽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3.1.3及時反饋評價,促進教學相長
實施提綱導學時,教師還需要反饋評價,以促進教學相長。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表現及時評價,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指出不足,并提出改進意見,評價應以鼓勵為主,注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其次,教師需要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了解他們對提綱的認可程度和改進建議。根據學生的反饋,教師可以對提綱予以調整,使其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與其他教師進行研討,分享提綱導學的教學經驗,以提高教學水平。最后,學校可以組織教學觀摩、教學比賽活動,為教師提供展示平臺,促進教師的共同進步。
3.2創設問題情境
一要利用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境。數學源于生活,生活實例能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針對“概率”概念,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抽獎箱和寫有不同獎項的紙條,讓學生抽獎并記錄每個獎項被抽中的概率。通過這種生活情境,學生能直觀理解概率的概念,并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二要利用數學史實創設問題情境。數學史實是數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歷程,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數學史實創設問題情境。針對“三角函數”,教師可以引入三角函數的發展歷程,從古代天文學的運用到現代物理學的應用,三角函數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史實情境,學生能理解三角函數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從而積極學習相關知識。
三要利用開放問題創設問題情境。開放問題能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設置開放問題來創設情境。通過這種開放的問題情境,學生能理解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重視小組合作
第一,教師分組時應考慮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風格和特點,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確保每個小組內成員能互補并共同進步。明確組內成員的分工,使每位學生均能在小組合作中發揮作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定期輪換任務,以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第二,教師設計小組討論的問題時,應選擇具有一定探究意義和開放特征的問題,避免簡單的是非問題。通過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促進他們在討論中主動發表觀點。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對于學生的疑問,教師可以適時給予引導,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觀點,以提出建設意見的方式參與小組討論。
第三,在小組合作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首先,教師應重視過程評價,關注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度、積極性和創造能力,而不是只關注結果。其次,教師可以采用自我評價、組內互評和組間互評的方式,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通過多元評價方式,學生能全面認識自己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從而找到改進的方向。最后,教師還應給予學生反饋,肯定他們在小組合作中的努力和進步,并鼓勵他們繼續發揮優勢。
3.4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3.4.1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
師生之間的溝通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教師應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不僅是在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思想動態。課后,教師可以留出時間解答學生的疑問,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電子郵件與學生保持聯系,為他們提供課外輔導和心理支持。
3.4.2關注學生的個體需求
每位學生均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各自的學習特點和需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需求,采用多元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于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從基礎概念講起,逐步提高難度;對于數學天賦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具有挑戰性的題目和有難度的數學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4.3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
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在協作互動教學實踐中,教師和學生應共同成長。通過共同討論,教師可以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學生也能掌握數學知識。這種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關系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而且有助于建立師生之間的情誼。
綜上所述,通過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學生能提高學習成績、培養綜合素質,教師也能獲得成長的機會。同時,和諧的師生關系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并調動學習積極性。為了構建師生協作互動教學模式,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師生協作互動教學實踐在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郭小飛.高中數學教學中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策略的實踐分析[J].高考,2023(26):102-104.
[2]柯若愚.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協作互動教學策略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23(11):77-79.
[3]董欣琪.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協作互動的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3(22):57-61.
[4]徐成鳳.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協作互動的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4):11-13.
[5]朱會芳.高中數學課堂師生協作互動“五個基于”路徑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31):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