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秘彥
摘? 要:在當今快速變革的社會中,核心素養作為重要的能力和涵養體系,被要求應用于教育領域。與此同時,美術作為一門專業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學科,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還需要致力于促進學生以核心素養為階段目標并培養學生與之相關的各項能力,從而實現較為全面的發展。2022年,新課標提出藝術核心素養為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四個方面,而中學美術課堂作為一個充滿創造性和想象力,且操作性較強的學習空間,為學生提供了培養各項能力的機會和展示個性與表達情感的機會。因此,中學美術課堂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重要場所。文章對核心素養在中學美術課堂中的培養路徑展開探討,旨在為讀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美術課堂;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變革,核心素養作為一種重要的能力和涵養體系,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備受關注。中學美術課堂作為一個充滿創造性和想象力的學習空間,不僅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的場所,更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重要場所。近年來,教育界針對中學美術課堂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教育形勢和不斷更新的教學理念,對中學美術課堂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的策略和路徑仍有待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美術作品深剖析:審美感知與藝術表現新策略
(一)創設情境,審美感知促問題提出
美術課堂中,在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觀察、思考并提出有深度的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和審美能力。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提出關于美術作品主題的問題。學生可以思考美術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藝術家通過何種方式將主題傳達給觀眾,美術作品背后有何深意。例如,當學生欣賞一件抽象美術作品時,他們可以思考美術作品中所表現的抽象概念或情感,以及藝術家使用的形式和符號是怎么來傳遞這些概念或情感的。有些畫面中的特點專業性較強,學生無法即刻感知到關鍵知識點時,可以進一步剖析,比如采用類似畫面對比欣賞的手法,教師舉例中國紅的作品與馬蒂斯的《紅色的和諧》,同樣是紅色,在對比欣賞的情境下,學生能有一定的感知和體會,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反饋,從而引導出更深入的欣賞感知內容。
其次,學生可以提出與美術作品表達方式相關的問題。他們可以思考藝術家選擇使用的具體材料、色彩、構圖等藝術元素,以及這些元素如何影響美術作品的表達效果和觀眾的感受。例如,當學生觀看一幅繪畫作品時,他們可以思考藝術家選擇使用的色彩對作品情感和意義的影響,或者藝術家運用的線條和形狀如何傳達作品的主題和意圖。此外,學生還可以提出關于藝術家創作意圖和創作背景的問題。讓他們思考藝術家為何選擇創作這樣的作品,以及藝術家的文化背景、社會環境或個人經歷如何影響其作品的創作過程和意義。通過提出這些問題,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藝術作品的內涵和背后的故事,形成對作品的批判性思考和解讀能力。
(二)多元表現,欣賞剖析助藝術創新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欣賞藝術作品同樣如此。在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美術作品的大小、比例、形狀等,進一步探究藝術家在繪畫形式上的選擇和運用。例如,學生可以思考藝術家選擇使用的繪畫媒介,如油畫、水彩、素描等,以及這些媒介對美術作品形式和表現效果的影響,比如同樣是單色的作品,為何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選用黑白油畫創作,而王式廓的《血衣》是素描作品,這兩種不同的繪畫形式成就了什么樣的藝術效果,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考分析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可以運用語言、文字或其他相關的表現形式進行表達。
其次,學生可以分析美術作品的視覺結構、元素布局以及物體之間的關系。通過深入研究美術作品的構圖方式,學生可以了解藝術家是如何運用線條、形狀、空間等元素來傳達主題和情感的。例如,學生可以思考美術作品中的對比、重復、均衡等構圖原則,以及這些原則對美術作品整體效果的影響。此外,學生可以分析美術作品所使用的色彩種類、明暗對比以及色彩的飽和度等方面。通過分析美術作品的色彩運用,學生可以了解藝術家如何通過色彩來表達情感和意義。
例如,學生可以思考美術作品中的色彩搭配、色彩的明暗變化以及色彩對觀眾情感產生的心理聯想,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欣賞觀察出來的結論,進行類似技法的表現,看看會有怎樣的效果。不同的學生面對同樣的美術作品,他們的感知、所想以及所想要表達的內容是各不相同的。通過深入剖析美術作品的形式、構圖、色彩運用等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理解能力和審美判斷能力,且引導學生將自己在欣賞作品的所想、所感,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口頭描述、書面表現,或者進行類似創作等。
二、課堂創意實踐:創新思維培養之策
(一)開放任務,啟迪創新思維
通過課堂教學設計特定情境,引導學生在一定的主題或框架下完成有自由發揮空間的創作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主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完成藝術核心素養中的創意實踐素養的學習。
例如,在人教版美術教材《色彩的魅力》這節課的學習中,完成色彩基礎知識教學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作色塊人物作品,引導學生以身邊的人物為創作題材,概括人物造型,將人物的外形特點、性格特點、生活愛好等信息用色彩對比的手法表現出來。首先,開放性的創作任務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師可以給出一個主題或一個寬泛的創作框架,鼓勵學生自由選擇表達方式和創作媒介。這樣的任務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意和想象力,使他們能夠展示個人風格和獨特的創作思路。其次,開放性的創作任務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面對開放性任務時,學生需要獨立思考如何表達主題,選擇適合的創作方法和媒介,并解決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的任務設計促使學生發展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培養了他們在面對復雜問題時的創新和解決能力。
(二)多樣表現,拓寬創作實踐路徑
通過引導學生在創作中嘗試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材料,如素描、水粉、雕塑等,可以拓寬他們的思維邊界,培養他們靈活運用不同工具和材料的能力。首先,多樣的表現形式和材料提供了豐富的創作可能性。學生可以嘗試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例如素描、水粉、雕塑、裝置藝術等。每種表現形式都具有獨特的語言和特點,通過嘗試不同的表現形式,從而培養了學生多元化的藝術觀念和創新的表現方式。其次,多樣的材料擴展了學生的創作視野。通過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如油畫顏料、水彩、鉛筆、陶土等,他們可以體驗到不同材料帶來的質感、表現力和形態變化。這樣的創作體驗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了解和掌握多種材料的特點和運用方式,培養靈活運用不同材料的能力。
(三)審美觀察,構筑創意實踐基石
創作的前提是欣賞,在創作的過程中,學生容易將自己的創作方向往自己的審美方向靠攏,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學習特點,通過拓寬學生的審美范圍,引導學生觀察和感知周圍的事物和細節,提升他們的審美水平,更細致的觀察力和更敏銳的感知能力,同時這拓寬他們創作實踐的邊界。
首先,鼓勵學生運用想象力,從不同的角度和視角思考問題,可以激發他們將自己的創新思維和獨特的創意表達方式實踐在自己的美術作品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和感知周圍的事物和細節。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觀察繪畫、實地考察等活動,引導學生觀察事物的形狀、顏色、紋理等方面的細節。這樣的觀察訓練能夠提高學生對細微變化的敏感性,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其次,鼓勵學生運用想象力是通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視角思考問題。教師可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和視角解答,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動物的角度來描繪風景,或者想象自己成了某個藝術家并創作一幅美術作品。這樣的想象訓練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獨特的創意表達方式,從而更好地提升創意實踐素養。
三、文化理解素養:溝通協作與文化涵養共育之策
(一)交流合作,奠定文化理解基石
組織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例如小組討論、合作創作等,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共同學習和創作的平臺,促進彼此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若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成員間在審美和實踐上無法互相理解,則很難完成共同合作的學習的任務。
因此,首先在教學中提高文化理解素養且多提供給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合作的機會可以促進他們相互傾聽和理解,從而更加順利地達到合作學習的效果。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創作,學生有機會傾聽他人的觀點和想法,了解不同的觀點和見解。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互相交流和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理解他人的觀點,并達成共識。這樣的交流與合作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技巧和傾聽能力,提高他們與他人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其次,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能夠鍛煉協作能力。在小組討論和合作創作中,學生需要相互協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藝術項目。通過與他人合作,學生能夠學會尊重和包容他人的意見,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共同解決問題和實現目標。這樣的合作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協調能力,使他們具備在團隊中協作與合作的能力。
(二)多元文化,拓寬藝術理解視野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美術作品和觀點,學生可以擴展自己的視野,提升跨文化理解和欣賞的能力。同時,通過討論和分享,學生可對不同文化的觀點和體驗進行交流,提升其溝通能力和文化素養。
首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術作品呈現出了獨特的審美觀念、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通過學習和欣賞多元文化的美術作品,學生可以了解和體驗不同文化的藝術表達方式和思維模式,擴展自己的審美觀點和認知。這樣的視野拓展有助于學生跳出狹窄的視角,開闊思維,增進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其次,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展示分享等形式,表達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與他人交流自己的觀點和體驗。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了解他人的觀點和看法,還可以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藝術經驗。這樣的交流與分享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多元文化的美術作品,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價值觀、信仰、傳統和習俗。這樣的文化素養培養有助于推動學生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文化包容性的公民,能夠在跨文化的環境中適應和交流。
文化理解素養要求學生間互相理解、不同文化間互相理解,同時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能夠拓寬學生的審美,引導他們理解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藝術風格、不同社會背景之間的審美差異,明白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且發現美的眼睛和理解更多美的認知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學美術課堂不僅關乎學生在藝術領域的發展,更是為他們未來終身學習和個人成長打下基礎。美術課堂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為階段目標,而核心素養各項能力的培養也為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提供了重要基礎。這些能力將伴隨學生終身,并為他們面對未來挑戰時提供強大的支持。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中學美術課堂對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更多創新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機會,以激發學生的潛力,培養他們全面發展所需的綜合素養。中學美術課堂的精心設計和實施,能夠為學生打造一個富有創造力、思維深度和文化包容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藝術中感悟生活、提升素養,并為未來的成就鋪就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清珊.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學美術教學探究[A]∥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國際院士聯合體工作委員會. 2023年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學術研究論壇論文集:二[C]. 福建省詔安縣四都中學,2023:700-703.
[2]劉慶昶. 論核心素養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美術教育研究,2022(20):173-175.
[3]王夢露. 核心素養視角下中學美術課堂的教學研究[J]. 家長,2021(23):133-134.
[4]張蔓蔓. 核心素養下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 藝術大觀,2021(06):100-101.
[5]陳慧云. 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對策[J]. 知識窗:教師版,2022(04):84-86.
(責任編輯:石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