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學校通過細化目標體系、創新課程內容、形成實施策略、開發本土教育資源與課程、完善評價機制,能夠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重要作用,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途徑。由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連續性、階梯性、順序性的特點,在教育實踐中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非常必要,其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2021年12月,大連南金實驗學校與大連大學、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時代小學締結聯盟,形成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聯盟學校(以下簡稱“聯盟?!保B撁诵:w了大學、高中、初中及小學四個學段,依托地域鄰近優勢,校際長期合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共享互學。聯盟校根據大中小學各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探尋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實現路徑,為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
一、細化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目標體系
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針對不同學段思政課程的具體要求: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這種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方式,是引導學生立德成才、立志成才的重要保障,對黨和國家的人才教育至關重要。
2022年11月,聯盟校圍繞“生態文明建設”主題課程,開展了“研生態文明建設課程,促大中小思政一體共建”觀摩及研討交流活動。與會的專家及教師觀摩了四年級“環境友好型學校”和九年級“正視發展挑戰”兩節思政課,授課教師將教育目標有效銜接,幫助學生對生態文明形成循序漸進的認識,促進學生從思想到行為的轉換?;谡n堂實踐,聯盟校成員圍繞生態文明建設主題,構建了不同學段的生態文明建設主題課程矩陣(見表1),既為學生適應下一學段的思政學習做好鋪墊,又加強了不同學段之間的銜接和貫通,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體系。
為了保證中小學思政教育目標的一致性,聯盟校教師在明確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心理特點和學習需求,加強每個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二、創新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核心,包括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觀塑造等方面。在創新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內容體系方面,聯盟校在明確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讓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增強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價值觀塑造。
(一)小學思想政治課程內容注重“四大特性”落實
1.趣味性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需求和認知能力,設計富有創意的教學內容,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思想政治課程通過生動形象的案例、故事、游戲等形式,使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
2.基礎性
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幫助小學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3.生活性
以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切入點,引導小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小學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應用價值,努力使課程內容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4.合作性
重視與父母的對話與合作,共同關注小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同時,通過社會教育,引導小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現象和問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通過家庭和社會的合作,為小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環境。
(二)中學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強化“三組關系”協調
1.時代與現實的關系
緊密結合時代背景,及時更新課程內容,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代發展同步。同時,針對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設計符合他們現實需求的教學內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2.思想與政治的關系
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引導中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法治觀念和公民意識。同時,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中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意識。
3.實踐與體驗的關系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鼓勵中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等活動,使其在實踐中受教育、增長才干。積極營造校園文化氛圍,讓中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關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解決其成長中的困惑,促進其全面發展。
(三)大學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堅持“四個統一”原則
1.思想性、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
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深入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幫助大學生掌握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同時,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法治觀和公民意識。
2.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
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價值引導融入知識傳授中。廣泛開展中國革命傳統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幫助大學生了解國情、民情,增強社會責任感。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各環節。
3.建設性與批判性相統一
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促進大學生積極面對錯誤觀點和思潮,幫助其辯證地進行是非判斷。教師以積極的態度回應學生,解疑釋惑、凝聚共識,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
4.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講授、討論、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引導大學生深入理解理論知識。在課堂外,教師可以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和體驗理論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三、形成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實施策略
目前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過程中存在層次性和連貫性不足的問題,因此,只有積極探尋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有效路徑,才能更好地協調思政課教育資源。
(一)健全和完善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管理體制
各成員學校均建立了以黨委書記和校長為組長的“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領導小組,由校長牽頭組建了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統籌協調、組織推進聯盟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
大連南金實驗學校作為聯盟校牽頭學校,實行黨委書記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由黨委書記和校長擔任“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領導小組的組長,副校長擔任副組長。由課程教學中心、師資培訓中心和學生發展中心成立聯合工作小組,組員包括中小學思政學科教師和班主任。調動中小學教師發揮各學科課程的育人功能,將育人作為教學首要任務,深入挖掘學科教學內容的育人價值,將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培養融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聯盟校積極抓培訓、建體系、搭平臺,影響帶動了一批教師深入思考,全校教師積極參與,營造了良好氛圍,積極推進了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推動學校整體工作邁上新臺階。
(二)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項目研究
2022年6月,聯盟校組建“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研究”項目小組,開展課題研究,并生成了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實踐研究流程(如圖1)。經過區級選拔,已成功申報了大連市規劃辦課題。聯盟校以課題為牽動,推進各校在思政課程、學科滲透、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多個方面進行研究,建立橫向各課程銜接、縱向各學段遞進、不同形式互相協調、相互促進的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三)創設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主題德育活動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聯盟校以此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通過營造校園氛圍,創設具有整體性、層次性與遞進性的主題德育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由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統籌協調、組織推進聯盟校開展五個階段的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第一階段,基礎認知。通過課堂教學、參觀博物館、舉辦紅色文化講座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地理等基礎知識,形成對國家的基本認識。第二階段,情感培養。引導學生感受國家的偉大成就和民族精神,如組織觀看愛國主義電影、閱讀愛國主義書籍、舉辦主題班會等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第三階段,實踐體驗。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志愿者服務、社區活動等,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組織文藝表演,如詩歌朗誦、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等,讓學生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第四階段,深入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寫作、研究,開展主題征文活動,讓學生用文字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望,引導他們深入思考愛國主義的意義和價值。第五階段,行動表達。鼓勵學生將愛國主義轉化為實際行動,如參與環?;顒印㈥P心國家發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讓他們在行動中展現愛國情懷。
在主題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學校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水平,合理安排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逐步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同時,要注重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達到更好的德育實效。
四、開發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本土教育資源與實踐課程
根據本土教育資源和學生的需求,設計符合本地區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能最大化利用各種資源,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體驗。
(一)深入挖掘本土教育資源
聯盟校結合本市自然、歷史、文化等資源,挖掘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用于開展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大連是一座海洋城市,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海洋文化。學校利用當地的海洋資源,開設了海洋教育相關課程,讓學生了解海洋知識,接受海洋環境保護、海洋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培養海洋意識。其次,大連的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多樣,革命歷史遺址、革命文物、革命人物等都是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這些具有本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和認識本土文化和價值觀,從而增強對地方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從而更好地接受和認同教育內容。
(二)開發多元思政主題實踐課程
本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來源于生活和實踐,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使其更加貼近實際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在思政主題實踐課程開發過程中,聯盟校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責任感和綜合素質,開展了多元化的主題實踐活動。
在愛國主義情感培育方面,聯盟校組織全體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到莊河花園口民俗博物館、大連大學紅色基因館等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發揮了地方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此外,還開展了“唱紅色經典,獻禮建黨百年”合唱比賽,“弘揚五四精神,奉獻火熱青春”讀書分享活動,“繼承紅色傳統,培養國防意識”國防安全教育等形式多樣、主題鮮明的活動。
在社會責任感培育方面,聯盟校開展了“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共建和諧文明校園”“弘揚雷鋒精神”“垃圾分類凈校園”“奉獻愛心,托起希望”等主題志愿活動,還開展了“守法讓社會和諧”“弘揚傳統美德”“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知識競賽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此外,聯盟校還注重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拓展思政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提高育人效果。例如,小學學段開設“紅領巾”廣播站,通過百首歌曲唱青春、百篇故事講勵志、百萬黨員大宣講等活動,滋養心靈,讓紅色文化在小學生的心田扎根。高中學段在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之際,在學校公眾號開設“慶祝建團百年之100個團史故事”“慶祝建團百年之100個青年英模”兩個欄目,帶領學生了解百年團史,追尋信仰之光,勇擔青春使命。
五、完善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評價機制
完善大中小學一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機制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環節。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可以了解教育內容的實施情況,發現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及時調整教育目標和內容,改進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在制定一體化評價指標時,聯盟校綜合考慮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成長需求,從目標評價、教育過程評價和教育效果評價三方面,建立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評價體系(見表2)。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聯盟校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觀察、訪談、問卷調查等,了解學生在課堂內外的表現和行為特點、思想、情感和心理狀態,以及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認知與評價。
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將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因此,開展針對性、實效性強的思想政治教育,確保教育的連貫性、系統性,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適應新時期發展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2]胡新峰,陳麒.新時代背景下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4).
[3]楊曉慧,弓昭民.新時代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1).
[4]宋艷麗.實踐聯盟: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研究[J].遼寧教育,2023(14).
(責任編輯:趙昆倫)
作者簡介:杜春華,大連南金實驗學校高級教師。李金明,大連南金實驗學校一級教師。
課題項目:本文系大連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立項課題“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ND20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