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聚焦小學高段語文教學,分析大單元教學設計的特征,并結合教學實例提出幾點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段語文 大單元教學 教學設計 實踐策略
新課改理念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各學科教師不僅要在課內對教材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還要以此為基礎,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以期激活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在師生、生生的有效互動中構建高效課堂。大單元教學以其綜合教學的優勢為廣大教師關注,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教師結合大單元教學理念重置教學計劃,致力于提高學生知識理解能力、思維品質、文化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其在深度閱讀、多元實踐中實現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一、小學高段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的特征
(一)碎片化教學轉向體系化教學
在傳統的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往往被分割成若干個碎片化的知識點,教師通常按照課本章節或課時逐一講解,導致學生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大單元教學設計則強調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將相關知識點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知識網絡。在此基礎上展開深度教學,學生既能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學習知識、參與實踐活動,又能真正明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多角度出發對大單元主題進行解讀,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二)知識輸出教學轉為任務教學
傳統的小學高段語文教學往往以知識輸出為主,即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則通過記憶和模仿來掌握知識。這種教學方式雖能保證基礎教學效率,但是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其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等發展受限,不利于他們后續核心素養的發展。大單元教學主張以情境為引、以任務為載體,教師通過設計一系列具有挑戰性、實踐性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主探索、發現與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小學高段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實踐策略
(一)課前分析,積極整合教學內容
在正式開展大單元教學前,教師需要細致解析教材,從對每篇課文的多角度、深層次分析中,提取大單元主題。以此為基礎,增強授課內容的關聯性和整體性,由此保證教學的高效性,促使學生綜合發展。在實際備課中,教師應該積極整合教學內容,不僅是對多篇課文按照主題、知識點進行歸類,更重要的是找出課文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進而將知識點串聯成一個有機整體,以此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化基礎認知,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以便后續對其進行充分應用。此外,教師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情,即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知識水平、個性特征等,從而選擇當前階段最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通過調整教學難度,采取多樣化手段制訂教學計劃,以期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提高自身的學習效果。
(二)學情探索,制訂整體教學目標
為保證教師制訂的大單元教學計劃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學習需求,教師需要通過多元化方式探知學生的學習情況,如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習慣、學習困難與學習偏好,明確其學習狀態以及實際需求,或者借助課后的一對一互動、問卷調查等,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明確他們的知識水平與實踐能力,為教學目標的制訂提供量化依據。
在學情探索的基礎上,教師應制訂整體教學目標,這些目標應體現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同時,大單元教學目標的制訂還應體現出遞進性特征,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發展水平,并借助難度適宜、任務有趣的課堂教學,轉變學生的語文學習態度,使其在樂學、好學的狀態下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例如,在制訂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目標時,教師先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包括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的發展情況、日常學習中展現出的創造能力等,再據此確定大單元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課文,深化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讓學生明白自己所應擔當的責任,同時激發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興趣,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2.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提出獨特的見解和創意,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通過這些目標的設定,教師可以確保大單元教學計劃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和學習需求,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三)情境引導,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情境創設是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的重點任務,教師在明確大單元主題的前提下,應積極創設與主題緊密相關的學習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引導他們自主探索和深入學習。教師應深入理解大單元主題,根據主題內容設計具體情境。這情境可以是真實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借助信息技術還原的歷史情境、童話情境,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進入虛擬世界。在引發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后,教師可布置問題分析、故事解讀、生活分析等任務,激發學生探究欲與表達欲,使其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大單元學習活動,在自主學習中提升綜合素質。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時,教師可結合《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以及《我的戰友邱少云》等幾篇課文,創設信息化情境。教師可以先將相關主題的視頻素材進行整合,按照時間順序制作一條三分鐘左右的視頻,從而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沉浸式體驗,走進那段特殊的歷史歲月。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每篇課文中的主人公都有哪些精神品質,分析他們身上的共同點。學生在情境中會認真閱讀并發言,通過相互交流,促進對大單元主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多樣實踐,全面感知深層學習
只有在真正去想、去做的過程中,學生才能讀出隱藏在課文語言文字背后的思想與情感,從而實現深層學習。一般情況下,大單元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組織口語表達、模擬表演、讀寫結合、文化探索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涵,在實踐感知中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大單元實踐活動一定要兼具啟發性與挑戰性,教師要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或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和解決問題,不斷激活學生對單元內容的探究欲望,同時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創新精神,達成理想化教育目標。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時,教師可結合《匆匆》和《那個星期天》展開綜合教學。教師可以組織讀寫結合活動,要求學生在閱讀完兩篇課文后分享自己的讀后感受,讓學生對時間有更深刻的認知。同時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融入真實情感創編故事、詩篇,全面理解大單元主題思想,在實踐中提高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實現綜合發展。
(五)創新訓練,主題延伸綜合學習
在小學高段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中,創新訓練和主題延伸綜合學習是深化學生學習體驗、拓寬學生學習視野的重要策略。因此,教師要基于大單元教學理念設置創新思維訓練任務。如綜合多篇課文內容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單元主題的理解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趣味探索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大單元教學延續至課后,組織多種形式的主題實踐訓練活動。例如,可以組織課外閱讀活動、寫作訓練,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可以組織跨學科實踐活動,如繪畫創作、模擬科學實驗等,增強學生綜合素養、創新能力。還可以基于大單元主題,組織一些環境保護宣傳、文化傳承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中,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高段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正逐漸展現出其獨特的價值。通過對實際教學案例的深入分析和對實踐應用的不斷探索,教師逐漸明確大單元教學設計在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等方面的顯著優勢。
參考文獻
[1]劉曉慶.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的研究[J]. 山西教育(教學),2024(04):21-22.
[2]顧益梅.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的策略與思考[J]. 山西教育(教學),2024(04):55-56.
[3]趙彥.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J]. 教育,2024(10):93-96.
[4]馮素芳.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的有效策略[J]. 語文世界,2024(1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