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互聯網+”時代大學課堂的學習方式日益變革,大學乒乓球課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料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本研究以翻轉課堂進入大學體育乒乓球課應用進行實驗。通過32課時的教學實驗,結果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乒乓球課中的運用可行有效,課堂活躍度、理論知識學習和技術學習均有顯著性提高。建議在翻轉課程中要注重管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授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注重學生的差異化,授課單位也要保障課堂需要的設備完善。
關鍵詞:信息化;翻轉課堂;乒乓球;應用研究
[*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廳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課程思政”融入大學體育數字化教材的路徑研究——以乒乓球課程為例,項目編號:J20231773。
作者簡介:邵穎(1994—),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乒乓球體育教學與訓練。]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in College Table Tennis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zation
SHAO Ying
(Jinzho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Jinzhong 030800, Shanxi, China)
大學體育乒乓球課作為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項目,是中國的常勝優勢運動,具有很強的群眾基礎,在大學校園中也深受熱愛。隨著當今社會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學課堂的學習方式也日益改變,在“互聯網+”的時代,學生們可以主動地從線上獲取源源不斷的知識,線上的教學資源也為當前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和思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自2007年出現于美國至2010年在中國范圍內被重視且推廣,又被學者稱之為“顛倒課堂”。對比傳統課堂中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用課前就讓學生利用信息化的教學視頻等來源,對學習內容進行一部分的掌握,再通過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探討學習,對課程內容進行的深入與補充。在信息化的時代,利用翻轉課堂的模式將互聯網與乒乓球教學有效結合,將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傳統的角色中解放出來,傳統的乒乓球授課形態產生翻轉,為大學體育乒乓球教學的改革創新提供可行性的研究參考。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乒乓球課的應用為研究對象,以晉中信息學院自助式選修乒乓球課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回電子抽簽的方法,抽取1班35名學生為實驗組,2班35名學生為對照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以“翻轉課堂”“乒乓球”“大學體育”等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等數據庫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期刊、碩博論文等共計643篇,對這些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1.2.2" 實驗法
1.2.2.1" 實驗目的
本研究以信息化電子教學視頻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結合為切入點,探求大學體育乒乓球這一高校公共課的有效教學模式,運用課前運動技能掌握和課中運動技能深化的模式,提高大學生在乒乓球課堂上的主動學習興趣、協作探索能力、運用實踐素質等方面,力求發揮課堂效能最大化,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本實驗的應用,也可以進一步推進大學體育乒乓球課的理論研究成果,為推進大學公共體育課的改革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
1.2.2.2" 實驗時間與對象
2023年9月-2023年12月期間,選取晉中信息學院大學體育乒乓球課1班的35名學生和2班的35名學生為實驗研究對象,其中1班的35名學生為實驗組,2班的35名學生為對照組。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的乒乓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的乒乓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1.2.2.3" 實驗控制
(1)兩組學生均為無基礎的非體育專業的學生,未經過任何乒乓球的訓練與專業學習,通過自助選項的形式參與乒乓球課。進行實驗前確保學生對乒乓球的學習興趣和自身乒乓球技能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2)實驗中兩組學生均在晉中信息學院乒乓球館進行教學活動,均進行16周、每周2課時的教學,兩組學生的測試順序相同,測試指標相同。
(3)在測試中由作者及助教團隊共同協作完成測試,本團隊所有人員均有參與相關測試的經驗,測試不會更換人員。
(4)為了確保本次實驗的信度與效度,實驗整體過程采用單盲法,使其在無顧慮的情況下接受教學,不專注于測試結果的提高。
1.2.2.4" 實驗測試指標的選取
根據大學體育乒乓球課的教學大綱教學目標,驗證本研究的實驗效果,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5名學生進行實驗前、后兩次乒乓球成績測試。測試分為理論測試(乒乓球相關理論知識)和乒乓球技術測試(實驗前測正手攻球多球成功率、實驗后測正手攻球對打回合次數),其中理論測試占20%,技術測試占80%。
1.2.2.5" 實驗組教學模式與內容
(1)課前提前籌備,運用信息化手段學習
為了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率,節約每周僅有2課時的課程時間,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當在課前進行充分的籌備。
課前教師應當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選取或錄制優秀的教學視頻。當前互聯網上已經出現了充足的與大學體育乒乓球課相關的教學視頻或優秀教師錄制的慕課,當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首選可以從互聯網上已有的、公開可借鑒的資源中選取匹配于本節課授課大綱和計劃的教學視頻,當互聯網資源不可公開使用或無法匹配時,教師應使用手機或專業錄像設備進行自主講解并錄制視頻,再對以上的教學資源和視頻進行后期的加工編輯,最終呈現適合本節教學內容的教學視頻,并且利用學習通等線上授課平臺進行上傳。針對學生繁重的課業和業余活動,翻轉課堂模式下也不應該給學生增添過于冗雜的學習內容,因此建議教學資源應當盡量精簡,時長控制在5-10分鐘左右,能夠有明確的針對性和足夠的知識點即可,避免因為教學視頻時間過長而使學生產生疲憊的心理壓力。同時,在籌備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也隱形地提高了教師積極學習信息化技術、制作視頻和PPT、檢索網絡上優質教學資源的能力,這也是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與時俱進自身素質的有效手段。
在課前教師籌備好該節課的教學內容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點給到了學生,要求學生在課前提前觀看教學內容。為了督促學生完成課前學習的要求,本實驗采用了以下三點方法:在學習通設置學習任務點,完成學習才能獲得對應的分數,此分數將與平時成績掛鉤。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設置成簡答題或選擇題,在觀看視頻后答題并判分,此分數亦與平時成績掛鉤,例如:在教學正手拉球這一內容時,授課教師發布教學視頻的同時布置習題:正手拉球的擊球點在球上升期還是下降期?最后,可以發布要求學生錄制學習后的練習動作視頻,組成教學小組,要求小組內進行動作互評等任務,在互相糾正問題的同時檢驗學習效果,加深學習印象。
由于學生觀看視頻、完成作業和練習等都需要抽取一些課余時間,故此本實驗的授課教師均會在課前一周就發布下節課的學習內容,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時間和練習空間。
(2)課中積極互動,采取多元教學手段
課堂作為教學的中心,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中教學時間如何把控與設計,決定著這一教學模式的成敗。為了讓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學習模式中跳出,成為學習的中心角色,激發其更多的課堂參與性,本實驗采取了更多使課堂多彩的教學手段。
在課堂開始,本實驗將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出發,利用課程思政元素和新媒體信息手段進行知識點的導入,采用一些相關的比賽實例、運動故事、優秀運動員具備的特色等方式有效地將新課導出,這樣的導入部分可以較大程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主動吸納知識的狀態和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乒乓球發球規則的內容時,本實驗首先在學習通發布討論題:你印象最深的一場乒乓球比賽,在學生積極回答后教師討論課前發布的教學視頻:倫敦奧運會上中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丁寧在比賽中遭遇裁判有失偏頗的判罰影響比賽狀態導致錯失金牌的案例,通過案例首先利用明星效應吸引學生關注,其次引出公平公正這一品德在體育比賽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講述裁判判罰理由是因為發球犯規,導入本節課教學內容——發球的規則。通過這樣的課程導入,實現了課前學生學習和課中學習的有效銜接,也為后續課程的學習營造較好的開始和氛圍。
隨后進入課程正式內容部分后,可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展示自己在課前學習的效果,例如在正手攻球課程學習時,可以引導學生小組出列展示自己提前學習的成果,如3人小組中,1人負責講解、2人負責示范學習內容,再邀請其余小組對該小組進行“生生互評”作為平時成績。這樣的展示、互動、評價方式可以極大地調動課堂氛圍,給予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和主動學習、善于發現、積極糾錯的能力。
學生展示完成后進入教師輔導環節,學生在課前的學習以及課中的展示并不能替代教師在課程教學階段的技術示范和講解。學生在學習視頻、模仿動作的環節往往和真實現場教學會出現一些偏差,包括技術動作的重點和難點的掌握。故此,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乒乓球運動的技術動作和要領,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經驗和學生示范時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現場進行細節的展示、完整的練習、實戰中的運用,采用多角度的動作示范給學生,如正面、側面、背面、鏡面等,使學生彌補通過觀看視頻學習存在的認識誤區,加深對動作要領的認識和掌握。在隨后的分組練習和自主練習中,教師也要不斷地巡回指導,使全體學生平等地受到老師的教學關注,將每個學生單獨出現的細節問題進行糾錯和指點,同時在指導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加大鼓勵性的評價,用有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成果,有利于促進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經過課中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往往出現體力、注意力等方面的疲勞狀態,此時授課教師應當暫停學生練習,集合隊伍進行探討,鼓勵學生發言和討論,學生自主的發言要比教師填鴨式的指導更讓學生接受。
作為教師,在課的結束部分,教師應當組織學生進行課程總結,采用邀請學生分享學習收獲等方式進行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再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總結,對課程的整體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同時安排課后作業和練習內容,制定一些短期便于完成的小目標,使學生自愿復習本節課的乒乓球教學內容。
1.2.3" 數理統計法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試驗前后的測試數據和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和WPS等軟件對實驗初始數據進行整理和處理統計。
2" 結果與分析
2.1"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測試結果對比和分析
2.1.1" 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對乒乓球運動的學習興趣調查結果和分析
通過表1看出,在實驗前,實驗組對乒乓球運動的學習興趣均值為65.43,標準差為5.9;對照組對乒乓球運動的學習興趣均值為65.41,標準差為6.1;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數據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在實驗前兩個組的受試學生對于乒乓球的學習興趣在同一水平,具備進行試驗的條件。
2.1.2" 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測試結果和分析
在實驗前,對兩個組的學生進行了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的正手攻球多球成功率的測試,每個學生進行20個球的測試,每次成功擊上球臺計0.5分。結果如表2所示,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正手攻球多球成功率不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正手攻球這一技術上的差異較小。
2.2"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測試結果對比和分析
2.2.1"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理論測試成績結果和分析
由表3知,實驗組的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受試學生在理論測試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通過信息化的視頻等學習資料加持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組的學生在教學實踐中學習效果對比實驗組明顯較好,對乒乓球項目的理論知識掌握有顯著提高。
2.2.2"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正手攻球對打測試成績結果和分析
由表4知,實驗組學生的對打回合均值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的學生對正手攻球的技術掌握、動作的穩定程度、協調和靈敏能力的配合等方面都顯著高于對照組。經過一學期的乒乓球技術學習和練習;教師對學生對打回合次數、動作標準度、落點的控制、身體素質的發展等方面進行評價給出綜合評定分數,本實驗采用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優于常規的教學模式,實驗組對學生對乒乓球技術和相關知識的掌握產生了更為積極的影響。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基于本研究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媒介進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乒乓球體育課的實驗與傳統的乒乓球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將課前線上學習與討論延伸至線下課堂,提升了課堂的活躍度,有效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1.2" 基于本研究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媒介進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在理論知識的掌握方面更加深入透徹,能夠對乒乓球相關理論知識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顯著提高了學生在學習目標中的認知及情感體驗等方面的收獲。
3.1.3" 基于本研究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媒介進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與傳統的乒乓球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學生與教師之間教與學雙向聯動,互相促進,課堂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更良性,顯著提高了運動技能和技評達標,深受學生歡迎。
3.2" 建議
3.2.1"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要注重學生自我學習的管理
正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除技術水平外也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通過多手段的激勵促使學生能夠完成課前的學習和準備,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溝通促進,培養其合作學習的能力,使該教學模式的效果達到要求。
3.2.2" 授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包括專業水平與時俱進的提高、信息化授課手段的提高、電子化教學視頻創作能力的提高等,利用信息化的網絡平臺和資源不斷豐富授課手段。在課后也要針對不同班級進行反饋和反思,對班級的差異化做出對應的調整,探索該班級在各種教學模式中最適合的額教學方法。
3.2.3"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要注重學生的差異化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教師應當有節點地進行乒乓球課程的跟蹤和監控。對學生的課前學習要進行掌握,設置師生溝通渠道和交流答疑時間,用言簡意賅的點評反饋給每個學生其現有的學習效果,客觀、準確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3.2.4"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要保障教學設備
信息化時代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需要一定的電子化設備,這要求學校、授課單位等給予一定的支持,如在球館設置投影儀進行課中視頻講解;購買一些優秀慕課和網絡資源的使用權限等。
參考文獻
[1]張彥秋,韓冰,錢寶山,等.“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模式應用于高等體育院校的可行性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9,37(4):74-78.
[2]劉珺.MO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驗研究——以高校武術選項課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6,36(2):121-123.
[3]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1(9):15-19.
[4]景懷國,龔建林.新工科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1,41(5):121-124.
[5]丁穎,洪晨璐,吳飛.中國乒乓球近30年知識圖譜與熱點趨勢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1,
37(3):111-118.
[6]柴立森,張銳.價值耦合:體育課程思政的學理內蘊與實踐路徑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22,5(6):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