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視域下,教育教學不斷創新改革,對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隨之提高。教師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與語言邏輯,還需培養其核心素養,開展全方位教學活動,促進其全面發展。本文闡述了基于核心素養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意義,探究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策略,以期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作者簡介:王鳳,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黃家園小學。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語言邏輯與學習思維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應始終將培養其核心素養作為重要教學任務。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方法較為單一,較難激發剛接觸英語學科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達到教學目標。基于此,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梳理知識結構,為學生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以增強其英語學習興趣,使其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其綜合發展。
一、基于核心素養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基于核心素養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重點不再僅停留在學生知識掌握與學習成果上,而是全面關注其文化素養、情感態度以及學習思維等方面。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增長英語知識,并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重點知識的印象,使其能將英語知識靈活應用在生活中的各類場景中。同時,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思政、美育等知識,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觀念。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體會不同文化的特色,增強文化意識,拓展國際視野,進而實現核心素養發展。
(二)符合教育發展需求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學習能力以及語言能力。英語教師應將聽、說、讀、寫相結合,幫助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深入體會英語國家文化的獨特性,進而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師可定期開展英語交流活動,鼓勵學生深入探索西方文化,了解各國文化的差異性與多樣性,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需要傳授知識,還需要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培養其創新精神與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根據英語課本內容,提出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自由探索,或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問題解答。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進一步培養其創新意識、推理能力和邏輯思維,使其能將重點知識快速吸收掌握,強化自身學科素養,進而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提升教學難度夯實基礎。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優化課堂設計,聚焦核心素養
教師在設計課堂內容時,應充分結合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理念,確保教學方案符合英語核心素養培養要求。
首先,教師應轉變傳統“一言堂”式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預設、小組合作等形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教材內容。同時,教師還需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在活動中靈活運用英語語言知識,強化其學習體驗。
其次,教師應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模式。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通常為被動接受知識的一方,在學習時很難發揮主觀意識。因此,英語教師應幫助學生梳理教材知識,在課堂上將重點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便于其掌握理解,進而增強其英語學習自主性,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其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教學活動,提升學習效果。
最后,教師還需根據教材中的語篇,帶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理解、分析、闡釋、比較、評價等學習環節,幫學生擴大詞匯量、掌握基礎語法知識,為后續英語學習夯實基礎。例如,在開展新單元教學時,教師可帶領學生站在大單元的角度,初步理解單元主題,再引入教學內容,從陌生單詞開始打好教學基礎。隨后引領學生翻譯簡單的語句,加深其對新知識的掌握。在基礎知識教學結束后,可邀請學生對所學語篇進行朗讀,培養其英語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其語感,以此完成英語學科的全方位教學,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發展。
(二)尊重多元文化,端正學習態度
全球化背景下,英語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一門語言,更是學生了解各國不同文化的重要方式。教師應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使其能時刻秉持虛心求學的態度了解多元文化,提高自身社交能力,開拓國際視野。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以正確的心態理解并接受不同文化。端正的學習態度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與語言接受能力,使其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體會到英語學科的獨特魅力,進而提升學習自信心,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不斷追求進步、挑戰自我。
以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1 “Making friends”為例。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簡單的打招呼、自我介紹的句式,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感知文化的多樣性,使其能靈活運用所學單詞句式禮貌得體地向別人介紹自己,進而提升其社交能力。為提升教學效果,在掌握單元基本知識后,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己編創問候語交流,并鼓勵其進行展示。學生可在演練過程中,靈活運用“hello/hi”與他人主動打招呼,并熟練運用“My name is...”句式來介紹自己,掌握交友、溝通的基本禮儀,并在溝通交流中掌握日常問候語的經典句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與夸獎,進而幫助其提升英語學習自信心,使其在學習中感受到成就感,激發其學習動力。
(三)創設教學情境,提升語言能力
英語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單詞、語法,還需要為學生營造教學情境,鍛煉其英語語言表達能力,使其能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實現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英語教師應深入教材,結合重點教學內容開展教學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構建高效課堂,使學生能循序漸進地掌握英語語感。
以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 “Shopping”為例。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于帶領學生掌握與購物相關的句型與詞匯,如“Can I help you?”“How much is it?”“I'd like to buy...”等。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西方購物文化,使其能尊重多元文化,進而提升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為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掌握重點句式,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重點句式進行交流。隨后,教師可為學生創設超市購物情境,教師扮演顧客,與扮演營業員的學生進行口語交流。教師可運用“How much is the ball?”“How much is the cup?”等問題引導學生回答。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鞏固重點知識,還能進一步提升其語言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其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滿足核心素養培養要求。
(四)基于英語教材,培養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傳授學習方法、培養正確學習習慣上,為后續學科難度提升奠定基礎。教師應幫助學生梳理課程結構,運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培養其英語學習習慣,使其能憑借學習經驗,在接觸新知識新單元時,精準定位單元學習重點,以降低學習難度,進一步提升其英語綜合素養。
以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3 “At the zoo”為例。本單元教學內容由動物園中的動物展開,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thin、fat、short、tall四個形容詞的用法。教學前,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動物園是學生所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可運用互聯網、圖書等資源,提前了解本單元涉及的動物名稱,以此提高課堂效率。通過預習,學生可養成自主探索、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學伊始,教師可為學生播放與動物園相關的英語小視頻,學生可在觀看過程中,沉浸在生動的語境,訓練聽力能力。學生在鍛煉聽力能力的同時,還會對視頻中的語調、語速進行模仿,從而循序漸進地提高口語表達的標準性。教學結束后,教師可為學生推薦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課外閱讀文章,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此外,教師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寫一篇與動物園相關的作文,以“My favorite animal”“A day in the zoo”等為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而培養其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五)立足英語學科,加強思政教育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始終秉持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適當滲透思政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其品格、引導其健康成長。
例如,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的教學重點在于帶領學生掌握各種顏色的名稱,并將其熟練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五星紅旗作為重點教學案例。五星紅旗以紅色(red)為主,鑲嵌五顆黃色五角星圖案。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點詞匯的印象,還能借此為學生講述五星紅旗兩種顏色的寓意,對其進行愛國教育。再如,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5 “Dinner's ready”的教學重點在于了解中華飲食與西方飲食的區別,學習各種餐具的名稱,如spoon、bowl、chopsticks、fork、knife等。教師可與學生一同探索,在過各種傳統節日的時候會準備哪些特色食品。如,春節會吃餃子(dumplings),中秋節會吃月餅(moon cake)等。這樣不僅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知,還能提升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探索興趣。學生會在課后主動探索中西方文化差異,逐漸形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識。
(六)注重分層教學,促進個性發展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學理念也在不斷創新。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學習規劃,找到有助于提升自身英語水平的學習方法。教師應開展分層教學,以此保證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能夠得到針對性學習指導,進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例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課堂表現、學科成績等因素,綜合評定學生的等級,可分為A、B、C三個層級。A層學生為英語基礎好、課堂表現佳、成績突出的學生。針對此類學生,教師應著重提升其英語學科整體學習水平,在基礎練習基礎上,為其提供更具挑戰性的習題,幫助其不斷突破自我,培養其高階思維。B層學生為學科知識基本掌握、創新能力不足、成績穩定且起伏較小的學生。針對此類學生,教師應幫助其梳理知識結構,并設定學習目標,幫助其提升學習動力,同時,提升其自我反思能力,使其精準定位自身不足,便于及時調整學習規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科素養。C層學生為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興趣較低的學生。針對此類學生,教師可將教學重點放在提升其學習興趣上。適當調整教學策略,在布置作業時,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如英語連環畫、手抄報等形式,摒棄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加強對基礎知識的鞏固練習,并在其學科成績進步時及時給予表揚,幫助其重拾學習信心,為后續鞏固提升教學難度夯實基礎。此外,學生層級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動態調整,避免出現重復練習,影響教學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應在傳統教學基礎上,踐行創新教學理念。通過創設多元化教學情境、加強思政教育等,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英語綜合水平,使其能將所學的英語知識靈活應用于實際生活中的各類情境,促進其核心素養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王麗娜.學科核心素養下中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索[J].中學生英語,2024(32):155-156.
[2]王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核心素養課堂構建[J].環球慈善,2024(6):262-264.
[3]師霞.聚焦核心素養,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J].天津教育,2023(4):111-112.
[4]李秋菊.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英語課堂的實施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教育科學,2024(2):97-100.
[5]袁海燕.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探究[J].英語教師,2023(13):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