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軍民協同體系,不僅關系到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質量,更是應對外部變化,實現軍民技術創新和資源共享的重要途徑。本文從軍民協同體系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從保障機制完善、創新協調溝通路徑、激發創新主體地位三方面提出了具體改進措施。最后,又闡述了軍民協同體系對提升全民國防意識的促進作用,進一步體現了構建軍民協同體系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軍民協同|問題分析|措施分析|全民國防
著力構建軍民協同體系,踐行軍民融合發展不僅是提升國家戰略體系一體化建設能力的重要路徑,更是貫徹落實新時代強軍目標的必然選擇[1-2]。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軍民協同體系構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若干創新當前軍民協同體系構建的方式與路徑建議,以期為提升軍民協同體系的構建水平,深化全民國防意識,提供理論參考。
一、當前軍民協同體系構建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軍民協同體系構建的保障機制尚不完備
1.頂層設計的統攬性不夠
目前,軍民協同體系建設已有相應歸口部門,從中央到地方也建立了相應的條塊管理模式,但管理機構在涉及宏觀的軍民協同體系的頂層方案設計過程中,仍缺乏一定的系統思維,在設計方案執行過程中,內部職能交叉重疊現象依舊存在,不同程度削弱了設計方案的落地效果;此外,在頂層方案設計過程中,軍民二元分割的現象未徹底避免,導致軍民協同推進過程中尚存在步調不協調、主導思想不統一的現象,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軍民深度融合進程[1,3]。
2.政策制度尚不健全
首先,地方已出臺的部分關于推進軍民協同體系建設的相關制度文件沒有深刻圍繞新時代強軍思想中關于改革強軍、科技興軍等重要思想,制度的站位不夠高;此外,部分制度文件存在彼此重復冗余和交叉重疊的情形,影響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尤其是針對軍民協同體系構建與評價過程中涉及到的指標,有的難以具象化,有的無法量化,給制度的推廣和貫徹落實造成障礙[4]。
(二)軍民協同體系內的縱橫向協調路徑存在阻塞
1.軍民協調機制不同步
由于缺乏一套能夠兩方兼顧的溝通協調機制,導致軍隊和民用領域企業間的協調溝通始終無法同步,有效溝通嚴重不足,軍隊的現實需求無法及時反饋至民用領域企業,民用領域企業的最新成果也無法及時向軍隊呈現,這就導致軍民協同推進過程中,經常性出現步調不一致,進而造成資源錯配,嚴重影響協同體系建設成效[5]。
2.軍民協調路徑不完備
從更加細化的角度看,在軍民協同體系中,軍隊的角色相對單一,而民用領域企業則表現為“多頭”特點,相應的軍民協同體系也表現為“1+N”的格局。由于在同級的民用領域企業間缺乏平級間的相互協調溝通機制,使得大量科技成果無法快速實現落地轉化,大量科技成果被浪費,影響了軍民協同體系的內部流轉效率[2,4]。
(三)軍民協同體系中不同主體的創新作用未發揮
1.軍民協同體系內的特性差異
受傳統系統封閉性特點影響,在與民用領域企業的融合過程中未形成詳實的協同創新范圍和標準,這導致科技型民用領域企業在開展技術研發、技術遷移、技術轉化的過程中無法及時掌握軍隊的真實需求,影響了民用領域企業技術在軍隊中的快速轉換和產品落地進程[6]。
2.人才作為創新主體的載體作用未發揮
考慮到參與軍民協同融合領域的企業,其對人才的限制和要求較多,一定程度上也禁錮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削弱了創新意識;此外,由于軍民協同領域缺乏配套的人才激勵制度,受外部行業的人才“虹吸效應”影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軍民協同領域的人才總體質量。
二、創新軍民協同體系構建方式與路徑的措施分析
(一)針對性加強和完善保障機制,確保軍民協同體系構建高效推進
1.完善軍民協同運行機制
要加強頂層設計的科學性和全局性,頂層設計的底層架構要建立在徹底打破軍民界限藩籬,加速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在軍民協同體系內的流轉通暢性和可達性,確保最核心要素能夠配置在最急需的位置,通過精準對接需求和供給,加快軍民領域的技術、產品的轉化落地。
2.突出政府主管部門主導地位
政府軍民融合主管部門要發揮在軍民協同體系建設中的主導地位,發揮宏觀調控優勢,確保軍民協同體系內各方的利益平衡;主管部門要發揮好軍民協同體系構建過程中的組織保障、資金保障、政策保障等作用,充分發揮政府財政在軍民協同構建過程中的資金保障兜底作用,多角度出臺拓展融資渠道、出臺獎補政策、給予稅費優惠等組合拳[2-3]。
(二)創新軍民協同體系內的多向協調溝通路徑
1.主管部門與軍民協同體系間的協調溝通路徑創新
代表政府行使軍民協同體系建設協調推進工作的軍民融合辦應著力解決軍民協調機制不同步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溝通協調方案,確保軍隊的現實需求可及時反饋至民用領域企業,民用領域企業的最新成果也能夠及時向軍隊呈現,通過優化溝通協調路徑,縮短軍民內部的溝通鏈條。主管部門與軍民協同體系間的協調溝通路徑示意如圖1所示。

2.軍民協同體系中不同民用領域企業間的協調溝通路徑創新
為確保“1+N”格局下的溝通協調路徑的通達性和溝通效率,針對平級間民用領域企業間的溝通,應重點加強信息共享、資源優化配置、聯合攻關、需求整合等方面的溝通協調工作[4]。軍民協同體系中不同民用領域企業間的協調溝通路徑示意如圖2所示。

(三)多舉措激發軍民協同體系中不同對象的創新主體地位
1.在軍隊和民用領域企業內部培育濃厚創新氛圍
結合軍隊和民用領域企業自身運行特點,針對性采取措施培育創新氛圍。首先,具備軍民融合協同條件的企業領導層要率先垂范,帶頭樹立創新發展觀念,將軍民協同創新納入企業戰略目標考核要點;此外,可選取軍民融合創新發展典型案例,通過宣教、訪談等方式向軍民融合企業宣傳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強化人才在軍民協同體系建設中的創新載體作用
加強軍民協同體系中專業人才的保密教育,扎牢保密工作“防火墻”,確保專業人才在落實保密工作的前提下,解放思想,打破對人才的限制和要求,加強不同專業技術人才間的交流分享,打造一支具有專業、開放特點的軍民協同科技創新智庫平臺。同時,要加大力度引進高水平人才,擴大軍民協同體系中的高端人才覆蓋比例,組建專業組成和年齡構成合理的人才梯隊[6]。
三、軍民協同體系對全民國防意識提升的作用
首先,通過軍民協同體系構建,將大規模拓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國民經濟間的契合點,進而實現“以點帶面”的形式,有效提升國防教育的宣傳效果,并通過持續的宣傳和鞏固,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新的國防教育宣傳“橋頭堡”。此外,通過軍民協同體系建設這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為國防教育的落地生根提供了良好土壤,隨著軍民協同體系規模的擴大,所輻射的人群將快速增長,國防教育不僅更加深入人心,而且通過協同體系搭建的平臺,注定使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國防建設實踐中來,國防意識也將在實踐中得到普及和升華。
四、結語
深入推進軍民協同體系建設,是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國民經濟間協同發展、相互融合、資源共享的必由之路。本文在深入分析軍民協同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后,重點從保障機制、協調溝通路徑、創新主體地位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改進完善措施,對優化當前的軍民協同體系建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田菁.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的構建[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21(02):54-58.
[2]付珍.江西省軍民融合企業協同創新能力評價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22.
[3]張麗巖,楊欣月,馬健.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構建策略研究[J].中國軍轉民,2023(20):74-75.
[4]趙璇,白樹全,馬志民.內蒙古自治區區域軍民協同發展淺析[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23(09):20-24.
[5]黃斯婷,王俊,李瑩.構建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的實踐——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J].中國軍轉民,2024(11):26-28.
[6]薛小彬.軍民深度融合協調體系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0.
(作者簡介:劉慧,法學碩士學位,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總體國家安全觀、基層治理等;作者單位:中共臨汾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