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分層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是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和創新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體現,遵循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分析蘇州市職業大學生源結構的基礎上,明確高職院校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通過梳理分層教學的理論沿革厘定分層教學的目的,從學校層面給出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對近五年分層教學的實踐數據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以分層教學的順利實施為目標,給出了學校制度革新、師資保障、后勤服務到位等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生源結構;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4) 11-0110-03
新世紀以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日趨完善,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獲得高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大力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1] 2006年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啟動實施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計劃”和2019年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啟動實施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使得高職教育得到了接續的發展,涌現了一批引領職教改革、支撐產業發展、具有中國特色、達到世界水平的高職院校,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2012—2022年,我國職業院校累計為各行各業培養輸送6100萬高素質勞動者,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2]
隨著高職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普遍遇到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生源結構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與生源結構不匹配、用人單位評價毀譽參半、專業特色不鮮明、整體辦學水平提高緩慢。因此,高職院校需要通過研究生源結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深入了解用人單位需求、優化專業設置、爭取社會資源等措施,將學校打造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為區域發展和產業升級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高職院校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2006年教育部發表了指導性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要求各高職院校“深刻認識高等職業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而與之對應的是,高職院校的生源結構卻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生源質量參差不齊。以蘇州市職業大學(下文簡稱“蘇職大”)為例,2020年生源有8種,其他年份最少也有6種之多(見表1)。
由于各類生源之間的教育背景、學習能力、學習目的及長遠職業規劃均具有較大差異,為了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高職院校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分層教學充分挖掘各類生源的特長潛質,實現“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教育目標。
二、分層教學的目的與具體實施策略
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對后世具有深遠的影響,他倡導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強調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因材施教”強調教育要針對學習的人的現有水平和能力等個體情況進行分層次的教育。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3]結合孔子和維果茨基的理論,可以將分層教學的目的厘定為通過因材施教使學生得到遞進式發展。
基于高職院校生源結構多元化的現狀,要實現所有學生都得到遞進式發展的目標,就必須采取與現狀相對應的教學策略。總結蘇職大近5年分層教學的實踐,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可以歸納為以下5個方面。
(一)多元化的分層辦法
以“大學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常見公共課為例。學校在新生入學第1周組織非英語類專業學生統一參加“大學英語”課程入學考試,根據考試成績開設相應層次的大學英語教學班(四級班、A級班、B級班和零起點班)。工科學院開設的《高等數學》課程按照生源結構進行分層,普高生源按高考數學成績(根據不同省市采用的高考數學試卷的難易度進行折算)給出分層建議,其他生源根據自我測評進行選課。“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直接給出四個課程模塊供學生選擇:零起點模塊、計算機一級模塊、計算機二級模塊(選課新生必須已取得一級證書)、微信公眾應用開發技術模塊(選課新生須具備相應的計算機編程基礎)。根據各門課程的特征,分別采用科學的分層辦法,使學生迅速找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然后在課程開設過程中,提供高一層級難度系數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的知識深度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從而實現學有所獲的目標。
(二)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利
由于生源的教育背景、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及長遠職業規劃的差異,必然導致學生的學習目的不盡相同,學校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利。以蘇職大2024年4866名畢業生去向統計表為例,全校就業去向比例為:是單位就業54.42%、專轉本37.01%、自主創業0.66%、自由職業0.02%、暫未明確去向7.89%。其中,體育部畢業生87.7%直接就業、12%通過專轉本考試升到本科院校就讀,而外國語學院畢業生39.84%直接就業、53.21%通過專轉本考試升到本科院校就讀。所以,對選擇通過專轉本考試提高學歷的這部分學生來說“計算機信息技術”(一級模塊)、“大學英語”(四級班)和“高等數學”(A班)是理想班型。而對于無意于專轉本的學生,影響他們選擇的因素則主要是學習興趣和職業規劃。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利,才能讓每個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做到各盡其能、各遂所愿。
(三)科學的評價機制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樹立科學成才觀念、完善學生評價體系、堅持面向人人、實施因材施教措施成為高職院校當前的任務。蘇職大通過深入梳理課程標準,引導教師上好每一節課、關愛每一個學生,堅持分類評價,在考核評價體系中不斷提高過程考核的占比,遵循教育規律、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以“經濟學”課程為例,根據不同的專業落實不同難度的教學計劃,從低到高分為“經濟學基礎B”“經濟學基礎A”“經濟學原理”等3類。同時對應的新版課程標準也直接將過程考核占比從原來的30%提高到50%,而期末考試成績占比則從原來的70%下降到50%。使得教師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學生在知識接收方面也更容易,從而使學生得到遞進式發展。
(四)正向的激勵機制
為了激勵學生走出舒適區、進入成長區,學校應制定正向的激勵機制。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蘇職大在課程成績和獎學金評審兩個方向給予正向激勵。學校印發的《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實施辦法》中“考試與評價”部分明確規定:課程成績中平時成績占60%,省級以上統考成績占40%(CET4成績合格或同時通過A級和英語口語得40分、通過A級或英語口語得30分、通過B級得20分)。《蘇州市職業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評審辦法》第七條規定:非英語專業CET4優秀或CET6合格、英語專業CET6優秀或TEM4合格可申請“學業突出獎學金”。英國經濟學家哈耶克認為“制度重于人性”,學校在教學制度設計時,要充分運用激勵反應原理,激勵在行為決定中的作用是重要的,大部分學生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五)有效的校內協調機制
分層教學的實施涉及學生選課、師資配備、教學計劃、教室分配等工作,學校管理部門要研究分層教學給常規教學管理帶來的諸多問題。[4]學工處、信息中心、教務處、總務處以及各二級學院等部門要建立聯動機制,多方面協調行動,統籌安排,確保分層教學的順利實施。在學生選課過程中,容易出現漏選、錯選、多選等多種情況,教務處、學工處和各二級學院要做好選課指導工作并建立特殊情況發生后的糾錯機制;在師資配備方面容易出現,師資不足或過剩兩種完全相反的情況,各二級學院在教學任務分派中要根據現有師資特點合理分配,不足部分要積極吸納社會資源,過剩部分要分步、合理優化;在教學計劃制定過程中,要根據分層后的班級特點和學生的水平進行分層次落實;在教室分配時,教務處、信息中心和總務處要三部門聯動,確保不出紕漏。
三、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成效
蘇職大自2017年起對“大學英語”“計算機信息技術”“高等數學”等多門課程開展分層教學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五年分層教學的實踐數據表明,分層教學初步實現了“人人盡展其才”的教育目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應屆畢業率。
根據數據可以發現(見表2):一是通過實施英語課程的分層教學,我校CET4的通過率得到了明顯提高;二是通過實施公共課程的分層教學與改進教育評價方法,公共課程及格率得到了提高,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應屆畢業率的上升。
實踐表明,分層教學驗證了“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有效性,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得到了遞進式發展,貼合了高職院校的發展需求。同類高職院校可以通過不斷實踐,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考評體系、配套相應激勵等改進措施,實現高職院校的跨越式發展。
四、分層教學的反思及建議
分層教學的特點在于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與學生客觀實際相符,分層教學的實施有利于學生均衡全面發展。基于我國高職院校當前的生源特點,分層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促進相關課程教學的不斷發展。
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高度,開展分層策略研究,分層教學研究既要借鑒前人的經驗,又要與時俱進。要想通過組織分層教學來實現學生人人成才的目標,就必須有多方面的支持與保障。
(一)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要明確
新版《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分制實施辦法》明確規定“以學分績點來衡量學習質量,以取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總學分作為學生畢業的主要標準”。同時,教務處與學生工作處要充分協調,在學生評獎、評優方面配套相應的辦法,用于激勵每一位學生在校期間努力學習,實現人人有出彩機會的良好教育局面。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方案要反復推敲
職能部門要與課程所屬學院基層教學組織進行充分探討。在每一次分層教學組織實踐后,要根據實踐后的情況進行總結,在總結的基礎上給出優化后的課程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三)分層教學師資要有保障
不能因為沒有合適的師資就放棄某一個層級的教學組織,要積極吸納各類人才進入師資隊伍,形成良性的師資互動平臺。[5] 要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分層教學的積極性,鼓勵教師通過分層教學提升自己的教學組織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
(四)后勤服務要到位
分層教學必然會打破原來行政班教學的基礎,客觀上造成教學資源使用頻次的增加,后勤服務一定要緊跟教學進度安排,不能因后勤無法保障導致分層教學的效果打折扣。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激勵職教系統勇毅前行[N].中國教育報,2024-09-17(1) .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2012—202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13.
[3]王文靜.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對我國教學改革的啟示[J].心理學探新,2000(2):17-20.
[4]王海燕.高職課程分層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職教通訊,2014(3):61-63.
[5]王春模,周榮虎,張林龍.高職院校實施分類培養分層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6(4):103-105.
(責任編輯:孟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