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美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文章對美育浸潤行動背景下優化小學音樂體驗式合唱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探討教師如何基于奧爾夫的原本性教育理論優化教學思路,并結合教學案例具體分析教師如何加強合唱教學指導和創新合唱組織形式,期望可以幫助廣大音樂教師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歌唱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核心素養。
關鍵詞:美育浸潤;音樂教學;合唱教學
作者簡介:董琳(1976—),女,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教育教學研究室。
《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于2023年12月發布。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加強學校美育工作、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的重大部署。在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明晰如何通過音樂教育提升學生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學生身心更加愉悅、活力更加彰顯、人格更加健全。在實施美育浸潤行動背景下,教師可以設計小學音樂體驗式合唱教學活動,并基于奧爾夫的原本性教育理念優化合唱教學思路,創新合唱組織形式,科學指導學生分聲部合唱,讓學生在合唱中感受音樂的魅力,享受合唱的和諧之美,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一、基于原本性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思路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演唱是音樂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易于接受并樂于參與的學習形式,對激發音樂興趣、發展核心素養、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等有著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合唱是常見的演唱形式,在練習合唱時,學生不僅可以欣賞音樂、表達情感,還可以鍛煉多方面的能力。教師應當重視并改進合唱教學,讓學生通過合唱真正體會到音樂的魅力。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根據自己的原本性教育理念設計了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這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在音樂教育史上影響深遠。以往一些小學音樂教師由于對合唱的理解比較簡單,認為組織合唱活動只需要將學生聚集在一起唱歌就可以了。這些教師忽略了合唱藝術的深層次價值,使得合唱教學無法充分發揮作用。為了讓美育真正浸潤學生,教師可以基于奧爾夫的原本性教育理念開展合唱教學,鼓勵學生展現自己自然而美妙的聲音,感受音樂的純凈、活潑和協調之美,收獲深刻的藝術體驗和感悟。
(一)注重體驗性
奧爾夫認為音樂必須通過身體來感受。教師在開展音樂教育時,不僅要讓學生在意識上感知音樂,還要鼓勵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去感受音樂。在基于原本性教育理念開展合唱教學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先通過多種方式理解音樂作品,然后在合唱時借助肢體語言展示自己的情感,以強化教學活動的體驗性。
例如,在教學生唱《什么結籽高又高》這首樂曲時,筆者先播放歌劇《劉三姐》的片段,引導學生結合畫面感受這首樂曲蘊含的情感。接下來,筆者一面帶領學生學唱這首樂曲,一面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對樂曲的理解伸展四肢,讓學生通過歌聲和肢體語言表達情感,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依據奧爾夫的原本性教育理論,學生在不受外界過度干預的狀態下,可以更順利地通過聲音和動作展現生命活力。在筆者組織的這一教學活動中,學生完全融入合唱活動,用歌聲和肢體語言詮釋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同時順利吸收新知識。
(二)注重綜合性
奧爾夫認為音樂、律動和語言是一體化的,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綜合理解音樂和文字。在基于原本性教育理念開展合唱教學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一面傾聽音樂旋律,一面分析歌詞描繪的景象。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音樂作品的情感,產生情感共鳴,提升文化理解和審美感知素養。
例如,在教學生唱《春雨蒙蒙地下》這首樂曲時,筆者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現春季小雨落下的景象。獲得視覺、聽覺體驗后,學生對這首樂曲產生了更豐富的情感。筆者隨即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理解這首樂曲描繪的場景,體悟這首樂曲傳達的情感,思考自己如何通過歌唱展現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在交流、討論后,學生決定放慢節奏演唱“春雨蒙蒙地下,啊春雨蒙蒙地下”這一部分,展現春雨綿延到各地的情景。而其他部分,學生則會加快節奏演唱,以展現雨落到河邊的楊柳、村前的杏花上的生機盎然景象。除此之外,學生還創編了一些表演動作,其中平緩的動作表示此時小雨平靜地落在大地上,快節奏的動作則表示此時雨勢變得急促。
(三)注重創造性
根據奧爾夫的原本性教育理論開展合唱教學時,教師還應注重鼓勵學生展現自己的創意,改編合唱形式、合唱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口語表達、肢體語言和打擊樂器等多種表現手段融入合唱活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在合唱中展現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生唱《小雨沙沙沙》這首樂曲時,考慮到這首樂曲比較簡單,筆者在學生能夠合唱這首樂曲后,鼓勵學生使用沙槌和串鈴為自己的合唱伴奏。此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討論如何利用沙槌和串鈴改編樂曲,從而更好地展現春天萬物復蘇的景象,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同時確保樂器的聲音與合唱人聲搭配和諧。
二、加強合唱教學指導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建議教師“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積極創設條件開展全員參與的班級合唱”,并提示教師“運用模唱、手勢輔助、聲部疊加、音程構唱等方法培養學生的多聲部聽覺感知能力和合唱能力”,同時“在合唱中培養集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鑒于小學生在剛接觸合唱時,面臨音準、節奏、發聲等方面的挑戰,因此教師還應加強合唱指導,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
(一)巧用樂器
為了幫助學生逐漸學會按節奏演唱,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一些打擊樂器。打擊樂器具有小巧便攜、種類繁多、音色獨特且易于學習等特點,備受學生喜愛。除此之外,小學音樂教材中的許多樂曲適合使用打擊樂器伴奏。因此,教師可以巧用樂器指導學生掌握合唱技巧,同時讓音樂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例如,在教學生唱《牧童》《數鴨子》等樂曲前,筆者先教學生使用三角鐵和雙響筒這兩種打擊樂器演奏樂曲。在學生學會按照節奏擊打樂器和演唱后,筆者帶領學生一面合唱《牧童》《數鴨子》等樂曲,一面保持節奏擊打樂器。
(二)控制訓練
由于身體發育尚未完全,小學生在演唱時對聲音和呼吸的控制力不足,容易出現走音現象。在訓練學生合唱時,教師可以利用有針對性的訓練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聲音和呼吸,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合唱能力。
例如,在教學生唱《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樂曲前,筆者先教學生識別換氣記號,然后帶領學生參與單一樂句的演唱訓練,嘗試控制自己演唱時的聲音和呼吸。在學生逐步掌握控制技巧后,筆者開始教學生合唱《蝸牛與黃鸝鳥》,并提醒學生盡可能地用聲音和節奏變化展現這首樂曲歡快的氛圍。
三、創新合唱教學組織形式
在組織合唱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通過增加領唱、創新對唱和融入舞蹈等方法提升合唱教學的效果。這樣做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唱歌技巧和表演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藝術核心素養。
(一)增加領唱,將課堂交給學生
為了防止學生的合唱變成單純的齊唱,教師在組織合唱活動時可以適當增加領唱段落,并提議一名或幾名學生擔任領唱。這種做法不僅能避免學生將合唱簡化為齊唱,還能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推動學生自主思考以完善合唱,從而提高音樂演出的整體質量。
例如,在教學生唱《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樂曲時,筆者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了澎湖灣的美麗景色,然后播放音樂家演唱《外婆的澎湖灣》的視頻,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接下來,筆者指導學生學唱這首歌曲,并提醒學生注意控制演唱時的氣息。在學生基本會唱這首樂曲后,筆者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學生選出一名或幾名學生擔任領唱,并共同思考合作演唱這首樂曲的思路。選出一位音色洪亮的領唱后,學生明確了領唱負責演唱“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澎湖灣,澎湖灣,外婆的澎湖灣”等部分,其他人則負責合唱這首樂曲的剩余部分。
(二)創新對唱,鼓勵表達情感
在合唱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對唱,讓學生展現多樣的音色、音域,從而更順利地表達情感。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男女對唱或者分聲部對唱,讓學生由此理解合唱、獨唱與對唱的區別。
例如,在教學生唱《小白船》這首樂曲時,筆者先教會學生演唱樂曲,然后帶領學生分析這首樂曲的歌詞。此后,筆者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行組成合唱小組,然后嘗試采用男女對唱的形式合作演唱這首樂曲。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筆者及時根據學生的音色和音域,給學生提供專業的演唱指導,確保學生的表演和諧、情感表達明確。
(三)歌舞融合,展現自身創意
教師還可以將舞蹈表演融入合唱教學,這種做法不僅能夠點燃學生學習樂曲的熱情,加深他們對音樂的理解,還能讓有不同特長的學生展現自己的個性。
例如,在教學生唱《大海啊,故鄉》這首樂曲時,筆者講述了有關這首樂曲的故事,幫助學生體會樂曲蘊含的情感。接下來,筆者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家鄉的情感,并由此理解《大海啊,故鄉》這首樂曲的歌詞。在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后,筆者開始帶領學生合唱樂曲,并教授學生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在學生基本會唱這首樂曲后,筆者鼓勵學生組成合唱小組,嘗試將更多舞蹈動作融入合唱表演。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可以基于奧爾夫的原本性教育理論開展合唱教學,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純真之美、靈動之美及和諧之美,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加強合唱教學指導、創新合唱教學組織形式,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合唱技巧,同時保障學生有發揮想象力改編樂曲、表演樂曲的空間。由此,教師可以更好地在實施美育浸潤行動背景下開展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推動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彪.回顧與展望:對《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頒布后學校音樂教育的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19(8):45-48.
[2]劉曉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模式探析[J].北方音樂,2020(7):194-195.
[3]鄭娟欽.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7):18.
[4]高楊.小學音樂課堂中實施有效合唱教學實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5):56-57.
[5]劉蘭金.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探究與實踐研究[J].求知導刊,2021(1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