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背景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是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教師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運用單元整體教學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學生的信息科技素養和應用能力,滿足信息科技快速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單元整體教學;小學信息科技;實施路徑
作者簡介:湯麗娟(1982—),女,江蘇省張家港市合興小學。
單元整體教學是教師以單元為框架,整體規劃教學內容,系統構建層次清晰的教學體系,確保教學有序進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單元整體教學具有主題性、綜合性、實踐性等特點,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信息科技產生整體性認知,并獲得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的能力。教師在開展單元教學時,需要把握單元各部分的內在聯系,注重整體性和連貫性,設計由淺入深的教學活動。本文以“WPS演示”為例,探討單元整體教學法在小學信息科技學科中的應用。
一、小學信息科技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著眼于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巧妙編排,將相關聯的知識點整合成知識網絡。這樣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知識框架,促進他們深入理解各個知識點,并增強記憶知識的效果。通過單元整體教學,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把握知識,從而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
(二)實踐性原則
在編排教學內容時,教師應注重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積極解決實際問題,以理論促實踐、以實踐促理論,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升學習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使學生增強知識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連續性原則
教學活動的設計應確保連續性。教師可以在課時的銜接處設計一系列遞進式教學活動,使其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通過這樣的連續性學習,學生可以將碎片化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拓展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二、小學信息科技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路徑
(一)提煉單元主題,確立教學目標
確立教學目標是單元整體教學的基礎。教師應緊密結合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現狀,精心提煉貼切的教學主題,并以此為線索,貫穿整個教學單元。通過明確而具體的教學目標,學生可以明確學習的方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放矢,進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以“WPS演示”為例。學生需要循序漸進地學習簡單編輯、插入圖片、插入超鏈接、設置動畫效果等WPS演示技能,最終制作完整的幻燈片。教師可以“創作自己的演示文稿”為主題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要求學生創作個性化演示文稿。根據“創作自己的演示文稿”這一主題,教師可以確立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和具體教學目標。單元整體目標:知道“WPS演示”是一種用于展示、匯報的工具軟件,可以簡單使用WPS演示作品來展示學習內容,感受信息科技的魅力和價值。具體目標:學生能夠熟練掌握WPS演示軟件的啟動與退出方法;學生能夠識別并了解WPS演示窗口的各部分名稱及功能;學生能夠創建并編輯幻燈片,包括輸入文字、設置格式、插入圖片、調整布局等;學生能夠設置幻燈片的放映效果,如自動播放、手動切換等。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如認識WPS演示的窗口及其主要功能、制作標題幻燈片、編輯幻燈片文本、編輯圖片、插入超鏈接、自定義播放幻燈片等,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幻燈片制作的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教學,學生可以掌握WPS演示軟件的基本操作,制作出富有創意的演示文稿來展示自己的想法。
由此可見,教師圍繞教學主題有機整合教學內容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系統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設計單元計劃,明晰整體架構
在正式教學前,教師需要設計完整的單元計劃。在制訂每一節課的教學計劃時,教師要全面考慮每一節課中各個環節的內容,并以此為基礎,明晰單元整體架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通過細致研讀教材,可以明晰教學計劃的整體架構。第一,引入階段:通過展示WPS演示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應用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基礎知識學習:詳細講解WPS演示的基本概念、窗口組成及功能,引導學生逐步掌握。第三,技能操作練習: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實踐,讓學生親手操作WPS演示軟件,制作簡單的演示文稿。第四,拓展與創新:鼓勵學生進行創意設計,如添加動畫效果、設置超鏈接,增強演示文稿的吸引力。第五,總結與評價:總結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開展作品展示和互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
可見,教師遵循整體性和持續性原則,精心設計單元教學計劃,將導入、新知講授、實踐操作、總結反思、拓展延伸各環節整合成清晰的教學框架,可以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和技能。
(三)創設單元情境,串聯教學內容
創設單元情境是教學的核心環節,旨在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富有探索性的情境,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成有機整體。情境如同一條主線,引領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觸類旁通、全面調動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提高。
例如,臨近中秋節的時候,教師可以在第一課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馬上要到中秋節啦,你們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嗎?”接下來,教師可以播放用WPS演示軟件制作的介紹中秋節的作品,說道:“這個作品其實是一個演示文稿,演示文稿可以整合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媒體信息,形成別具特色的多媒體作品。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同學們將跟著老師一起學習并制作這樣精美的幻燈片作品。”由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啟動WPS演示軟件,讓學生初識工具欄的功能,并新建演示文稿“中國傳統節日”。在第二課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新建了演示文稿,如何打開這個文件呢?我們可以通過雙擊‘我的電腦’中的‘中國傳統節日.pptx’文件,也可以在‘WPS演示’下拉窗口中,單擊‘文件’菜單項中的‘打開(O)’命令。但是,一個演示文稿中只有一張幻燈片顯得太單調,應如何豐富演示文稿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如此,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可以自然地銜接。接下來,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幻燈片中除了文字還可以添加哪些內容?”由此引出插入圖片、插入媒體文件、設置背景效果、設置動畫效果等教學內容。
由此可見,學生在單元情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科技的知識,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
(四)設計實踐活動,促進實際應用
信息科技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設計教學活動需要強調實踐操作與體驗,讓學生以小組實驗、項目研究、社會實踐的形式學習并應用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學生能否將知識應用于實踐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學生經歷親手操作、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體會信息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升實踐能力和信息素養。
為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教師可以設計“小小旅行家夢想旅行計劃”這一實踐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WPS演示文稿制作技能,如幻燈片設計、圖片插入、文字排版、動畫效果插入等,制作關于自己的夢想旅行計劃的WPS演示文稿,展現創意與想象力。
首先,教師可以介紹活動主題,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夢想中的旅行目的地是哪里、為什么選擇那里以及希望在那里體驗什么。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興趣自由組合小組,并討論各自在小組中的角色和任務,如資料搜集員、設計師、講解員等。再次,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設計模板和素材,供學生參考和選擇。學生可以發揮創意,使用不同的字體、顏色、圖片、動畫效果,使演示文稿更加生動有趣。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們解決技術難題。最后,教師可以組織一次班級展示會,讓每個小組輪流上臺展示他們的夢想旅行計劃。在展示的過程中,講解員需要清晰、流暢地介紹演示文稿的內容,并回答其他同學或教師的提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投票,評選“最佳創意獎”“最佳設計獎”等獎項,并將優秀作品上傳至班級共享平臺或學校網站,供全校師生欣賞。通過“小小旅行家夢想旅行計劃”這一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鞏固演示文稿制作的知識技能,提高應用能力,還能在準備和展示的過程中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
由此可見,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親身體驗信息科技的魅力,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操作,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重要的是,實踐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將理論知識內化為應用技能。
(五)開展多元化評價,反饋教學成效
多元化評價通過多維度、多層次的評估手段,全面而細致地反饋學生在單元學習過程中的成效。教師應堅持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綜合化,全方位地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建立有效的教學反饋機制。
教師要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通過日常作業、課堂表現(參與度、操作熟練度)、小組討論、項目作業及最終測試等多種形式,收集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數據和信息。在“小小旅行家夢想旅行計劃”的作品展示后,教師要留出足夠的時間,從知識與技能、思維發展與信息素養、團隊協作精神等方面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在知識與技能方面,教師可以關注以下幾點:能否熟練運用WPS演示軟件制作演示文稿;能否根據實際需求,合理選擇和運用不同的元素(文字、圖片、動畫等)設計幻燈片;能否設置幻燈片的放映效果,使演示更加生動有趣。在思維發展與信息素養方面,教師可以關注以下幾點:能否識別、獲取、評價和利用信息,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能否設計出具有創意和美感的演示文稿,具備創新意識和審美能力。在團隊協作精神方面,教師可以關注以下幾點:能否與他人協作完成任務并分享成果,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感;能否認識到信息科技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性;能否積極運用信息科技解決問題。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課堂學習表現和小組合作表現進行評價。
由此觀之,在小學信息科技的單元整體教學中,評價方式已不限于傳統的提問、測試等形式,還包含評價學生的項目作品、研究報告、課堂表現等多樣形式。教師可以利用多維度的評價方式對搜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解讀,以量化的分數、等級以及定性的描述反饋教學成效。
結語
綜上所述,單元整體教學作為新興的教學模式,解決了當前教學中存在的知識碎片化問題,可以為學生構建系統、連貫的學習體系。這一教學模式的持續創新與優化,將不斷推動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的發展,促進學生信息科技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戰輝.整體單元學習在小學信息科技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4(20):55-57.
[2]魏培李.高中信息技術大單元整體教學實例分析與評價[J].高考,2024(19):51-53.
[3]劉蜜.基于項目式教學的小學信息科技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4(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