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正積極探索更高效、更具整合性的教學策略。立足大單元教學理念,深入探討了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并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整體統籌構建知識框架、以核心概念引領深度理解、將生活情境融入教學實踐、以協作學習激發思維火花以及因材施教等。研究結果顯示,基于大單元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大單元;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曹悅(1997—),女,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分校紅太陽小學。
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小學數學教學也在持續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大單元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突出知識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大單元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大單元教學的意義
(一)促進知識的整合與遷移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大單元教學,有助于促進知識的整合與遷移。大單元教學注重知識的整體性和連貫性,能夠將零散的知識點整合為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幫助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關聯和整合,構建知識體系。另外,大單元教學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通過將所學知識應用于不同的實際情境中,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知識的本質和內涵,進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高階思維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層次上的心智活動和認知能力,包括分析、評價、創造等方面的能力。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可以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大單元教學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所學知識,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此外,大單元教學還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強調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和創新平臺,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三)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大單元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具有顯著作用。大單元教學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鼓勵學生在探究和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1]。大單元教學還注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可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學習道路上取得進步。這種個性化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大單元教學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實施大單元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要求教師深入理解和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和內在聯系,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實踐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學習。這一過程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自我發展。其次,為落實大單元教學,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和特點。這種創新需求會推動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最后,大單元教學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師之間需要積極協作,共同設計教學活動和實踐任務,分享教學經驗和資源。同時,教師還需要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效果進行深入反思和總結,以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像這樣的團隊協作和反思活動,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職業發展。
二、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整體統籌、構建知識框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大單元教學策略時,進行整體統籌、構建知識框架是一個重要環節,目的是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為日后深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數學教材,準確把握每個單元的核心知識點及其內在聯系[2]。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單元為例,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熟悉分數的基本概念、性質和運算規則,還需要思考如何將這些知識點進行有效整合,使其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例如,通過思維導圖工具,引導學生繪制單元知識樹,將分數的概念、表示方法、應用場景等要點作為知識樹的分支。這樣,學生在繪制過程中能夠逐步建立對分數知識的整體認知。具體來說,在“分數的概念”部分,學習分數的定義和基本性質;在“分數的表示”部分,學習如何正確讀寫分數以及比較分數的大??;在“分數的應用”部分,將所學的分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如進行物品分配、比例計算等。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呈現這些知識點,比如講述有趣的故事、設計富有挑戰性的游戲或組織實踐活動等,使學生更直觀、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分數知識,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核心概念,引領深度理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核心概念引領學生深度理解,意味著教師在教授某個單元或主題時,要先明確并突出其中的核心概念,確保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這些概念[3]。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圓”單元為例,其核心概念為“圓的基本性質”和“圓的周長與面積計算”。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這些概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如觀察車輪、盤子、硬幣等圓形物體,進而抽象出圓的定義。隨后,教師可設計富有創意的實踐活動,如用繩子和鉛筆自主繪制圓、利用折紙探究圓的性質等,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感受圓的奧秘。接著,教師可系統講解圓的性質、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在講解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例如提出問題:“為什么圓的周長和直徑之比總是一個固定的數(即圓周率)?圓的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可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練習題,如計算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解決與圓相關的實際問題等,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升數學素養。通過這樣的教學策略,學生不僅能夠深刻理解和掌握“圓”這一單元的核心概念,還能在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培養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生活情境,融入教學實踐
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將生活情境融入教學實踐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這種策略注重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情境相結合,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數學,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實際應用能力[4]。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單元為例,教師先為學生展示一個生活場景,如家庭的客廳,客廳內擺放著各種形狀的地毯和家具。接著,教師提問:“要計算客廳的總面積,我們應該怎么做?”這樣的問題能將學生帶入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隨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客廳中的各種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指出這些形狀都是多邊形。在此基礎上,教師簡要介紹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如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以寬,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乘以邊長等。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多邊形面積計算的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實踐活動。例如,讓學生用紙張剪出不同的多邊形,用尺子量出它們的邊長,然后計算面積。這樣的活動不僅能使學生親身體驗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過程,還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學生完成客廳面積計算后,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我們要為客廳更換地毯,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尺寸和形狀?”這樣的問題可促使學生將所學的多邊形面積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通過這種教學策略,學生不僅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多邊形面積的知識,還能學會如何將數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數學素養和生活能力。
(四)協作學習,激發思維火花
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開展協作學習,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教師應精心進行學生分組,確保每個小組內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使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加法和減法”為例,教師可以構建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假設每個小組都是一個探險隊,大家手中有不同分數表示的地圖碎片,需要合作拼湊出完整的探險地圖。”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們需要共同探討分數的運算方法,如通分、約分等。每個學生都可以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與小組成員深入討論,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展示計算過程和結果,其他小組則進行評價、提問。這樣不僅能檢驗答案的正確性,還能使學生進一步拓展思維,激發創意。最后,教師對整個協作過程進行總結,肯定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思維,并引導他們反思,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在后續學習中不斷完善[5]。這種協作學習策略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傾聽、表達、質疑和分享,拓展和鍛煉思維。
(五)因材施教,彰顯個性特色
想要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點,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以滿足他們不同的學習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彰顯他們的個性。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課堂觀察、作業反饋和學生交流等,深入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和空間想象力,并根據這些信息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對于基礎扎實、空間感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具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教學活動。例如,讓學生觀察、測量和計算不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自主發現不同公式間的內在聯系,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空間想象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則需要采取更為直觀和基礎的教學方法。例如,通過具體的教具或動畫演示來幫助學生建立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認識,逐步引導他們掌握基本的計算公式和概念。同時,教師也要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注和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逐步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教師還應注重設計個性化的學習活動,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對于喜歡動手實踐的學生,可以組織他們制作幾何模型;對于喜歡挑戰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拓展性的題目,如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另外,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關注學生在合作、溝通、創新等方面的表現。對于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色的學生,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通過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和興趣,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實現個性化發展和提升。
三、總結
綜上所述,大單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展現了顯著的優勢和良好效果,不僅有利于知識整合和遷移、學生高階思維培養,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這一教學策略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強調實踐性和創新性,緊密契合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和要求。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應用大單元教學策略,并不斷探索和完善相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充分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楊鳳花.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探討[J].智力,2023(16):132-135.
[2]劉娟.大單元視角下小學數學教材整合的教學策略[J].小學數學教育,2021(合刊1):21-23.
[3]張莉莉.基于大單元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1(28):69-70.
[4]陳芳芳.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J].名師在線,2023(5):20-22.
[5]郭金華.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2(1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