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能力的重要路徑,其既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與視野,又能夠鍛煉學生的語用能力和審美能力。闡述了課外閱讀與語文核心素養的關系,分析了核心素養理念下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課外閱讀教學的原則,并對核心素養理念下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課外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深入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農村小規模學校;課外閱讀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核心素養下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閱讀推廣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2]GHB0439)成果。
作者簡介:連軍學(1977—),男,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會川學區。
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僅通過教材文章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圍繞各階段教育培養目標與學生認知特點,對課外閱讀教學活動進行精心設計,讓更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開展課外閱讀學習。對于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學生來講,這樣的教學既可以豐富他們的閱讀學習體驗,讓他們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又能夠促進他們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課外閱讀和語文核心素養的關系
閱讀能力是學生在每個階段的語文學習中都應具備的一種核心素養。在基礎教育階段,閱讀教學主要分為課外閱讀教學、課內閱讀教學兩個部分,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相輔相成關系。學生通過課內閱讀學習,可鞏固課堂所學知識,而通過課外閱讀學習,則能拓展認知視野,擺脫教材、課堂的限制,進入一個更廣闊的語文世界中,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在課外閱讀中,學生能接觸各種各樣的文章,積累各種各樣的知識,從而形成更好的文學素養。這能為學生之后構建自己的文化體系提供支持,同時這也是課外閱讀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時具有的優勢,簡單來講,課外閱讀能夠為學生語文素養能力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1]。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課外閱讀教學原則
擇優閱讀原則。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師要想在課外閱讀教學指導上取得理想成效,就要在優化課外閱讀方式的過程中,聯系實際情況,為學生推薦更優質、更適合的課外讀物。對于辨別能力有待提升的農村小學生來說,在面對種類繁多的課外讀物時,他們很難做出合理的選擇。由此可見,要想促進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教師就要遵循擇優閱讀原則。
趣味性原則。對于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學生來講,興趣對其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來推薦讀物、組織課外閱讀活動,以此提升課外閱讀活動的趣味性,為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創造條件[2]。
有序性原則。教師要結合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的認知特點,整合現有資源,優化課外閱讀活動設計,并在此基礎上注重課內外閱讀內容的密切聯系,以保證各項活動的有序開展。
時效性原則。教師要結合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的語文基礎、思維發展情況以及核心素養培養需求,對課外閱讀質量、速度進行合理控制,以使更多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三、核心素養理念下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課外閱讀教學策略
(一)合理選擇課外閱讀內容,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思想行為習慣
教師選擇的課外閱讀文本對學生素養能力的培養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作為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課外閱讀對學生思想、行為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就要科學合理地選擇課外閱讀內容。
結合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教師可以推薦與授課內容有一定聯系的書籍給學生。例如,在教學《祖父的園子》《蟋蟀的住宅》這些課文時,可以分別給學生推薦《城南舊事》《昆蟲記》等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課外文本;在教學《丑小鴨》之后,可推薦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同時,教師可將符合農村學生年齡、認知特點的書籍推薦給學生,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年齡特點來選擇合理的課外文本,以此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比如,對于識字量、評價能力已經得到進一步提升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十萬個為什么》《格林童話》等書籍,這樣不僅能增強課內外閱讀教學的聯系,還能促使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學習,進而獲得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3]。除此之外,在為學生推薦書籍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要規定每個學生都購買相關的書籍,可以讓學生互相借閱、互相幫助。
(二)積極營造課外閱讀氛圍,幫助學生積累閱讀素材
良好的學習氛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習成效。一方面,教師可以在教室中設置圖書角,并放置一些學生喜歡的不同類型的讀物,同時鼓勵學生將自己閱讀過的優秀書籍拿來放到圖書角和大家分享,這樣既可以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還能多維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4]。一般來說,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育經費不夠充足,教學設施比較落后,學生的家庭情況也較為復雜,部分學生可能無法為班級其他學生提供相應的書籍。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提前為學生準備一些合適的書籍,以供學生閱讀。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每節課課前,為學生提供幾分鐘時間,讓他們分享自己喜歡的書籍或說一說自己最近的課外閱讀體會。這樣既可以給其他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習帶來一定的幫助,又能促進良好閱讀氛圍的營造。此外,教師也可定期組織類似“讀書之星”的評比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通過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類課外閱讀活動中,為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創造條件。
(三)優化課外閱讀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學習的指導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诖?,為了幫助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提升課外閱讀學習效果,培養其語文核心素養,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幫助學生優化課外閱讀方式。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部分農村學生平時都是跟家里的祖輩一起生活的,難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在課外閱讀這一方面[5]。對此,教師要圍繞授課需求、學生興趣愛好和語文基礎,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訂更完善的課外閱讀教學計劃。在教學指導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先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來閱讀,再引導學生閱讀與教材文章有關的文本。另一方面,教師要傳授適合學生的閱讀方法。小學語文新課標提出,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漸學會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式。由此可見,要想進一步優化課外閱讀教學模式,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發展,教師就不能忽視閱讀方法的指導。針對普及類型的讀物,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略讀法閱讀,而對于和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有聯系的書籍,則可指導學生運用精讀法閱讀,以此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文本的理解。同時,在學生摘抄語句、記錄心得時,教師也要提供恰當的指導,讓學生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找到的精華內容摘錄下來,并反復閱讀,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教師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6]。
以《海底世界》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教學指導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多種工具來查找相關的課外讀物,然后精讀并找出與海底有關的內容,以此加深學生對海底奧秘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四)引入信息技術設備,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農村教育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引入農村課堂的技術手段也在不斷增加,這為農村教育事業的改革與創新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為了有效提升農村小規模學校課外閱讀教學成效,教師應重視信息技術設備的運用,讓學生借助網絡來開展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對于身處圖書館較小、課外閱讀學習資源有限的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學生來講,這是一種有效的閱讀學習方式,其能夠為農村小規模學校課外閱讀教學注入新活力,使更多學生愛上閱讀,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基礎[7]。
以《陶罐和鐵罐》一課為例。在結束這一課的講解后,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設備展示相關的圖片、視頻,以此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調動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閱讀體驗。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教師要把握時機,將《鹿角和鹿腿》《攸里西斯的伙伴》等閱讀文本推薦給學生,讓學生積極閱讀這些文本。但要注意的是,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不能以一種放任不管的態度去對待,要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課外時間,同時圍繞相關課外閱讀內容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以此來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在信息技術設備的助力下,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可以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獲得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8]。
(五)豐富課外閱讀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讓更多學生將閱讀視為自己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此,教師應組織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幫助學生突破語文課堂、教材的局限,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對所讀文本內容形成深刻印象,真正喜歡上閱讀,有效吸收文本的精華,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9]。
以《草船借箭》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形式,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教師可讓學生對相關名著中的其他故事進行閱讀,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等。在農村小規模學校中,教育設施相對來說還不夠完善。對此,教師可鼓勵學生圍繞課文內容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創編、演繹相應的舞臺劇。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嘗試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融入舞臺劇中,以此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10]?;蛘?,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我來朗誦”活動,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自由地朗誦一些課外文本內容。這些豐富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相關內容,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感悟,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
結語
總而言之,課外閱讀學習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路徑。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類資源,豐富課外閱讀素材與方式,以此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使更多學生可以在課外閱讀學習中獲得更好的體驗和成長,能夠更好地展現自我。這樣的課外閱讀教學能夠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陳巧芳.優化農村小學課外閱讀 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天津教育,2023(24):4-6.
[2]朱靜怡.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23.
[3]陳海蓉.優化農村高中課外閱讀 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新課程,2021(49):14.
[4]廖倩文.基于核心素養的農村小學低段寫話教學策略研究:以××市為例[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21.
[5]周秀梅.核心素養視野下農村小學生多元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的策略研究[J].小學時代,2019(28):7-8.
[6]段維學.學會閱讀是提高農村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的法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9):206.
[7]黃晨.核心素養視閾下農村初中生語文課外閱讀研究:以夏邑縣車站鎮兩所初中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8]秦梅珍.優化農村小學課外閱讀 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華夏教師,2018(21):13.
[9]周愛英.課外閱讀,提升農村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2):60.
[10]張立斌.優化農村小學課外閱讀 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