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高中政治是一門活學活用的學科,在高考時以開卷的方式進行測評,表面看是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其實深層次分析之后,筆者認為開卷考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答題的難度,因為開卷的題型會讓學生找不到答案的關鍵點,從而降低答題的正確率。所以,面對新高考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創新教學方法,關注學生學習的差異化,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引領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促進教與學和諧發展。
關鍵詞:高中政治;思維導圖;板書;復習思路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在高中政治解題過程中,對于一些題型總是找不到解題方法,當讀完題面對問題時,好像什么都會點兒但又抓不住重點,這樣的狀態會嚴重影響學生在考試中答題的速度與質量;還有的學生在面對比較明確的問題時,比如相關的概念,在答題時總是“丟三落四”,或者丟掉了關鍵詞,或者改變了大意,這樣不應該丟分的部分卻丟了分,直接影響到了綜合成績。面對這些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是擺在廣大高中政治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思維導圖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筆者通過創新思維導圖教學來幫助學生解決在思政課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1]。
一、思維導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思維導圖教學為一種可視化教學模式,在很多年前就在課堂上被廣泛應用,并且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主要是因為思維導圖可以把復雜、零散的知識匯集起來,可以較為直觀展示思維過程,引領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2]。在課堂上,思維導圖既是教師教的工具,也可以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思維導圖可以全方面調動人的大腦思維,呈現出立體式的知識全貌,可以說是“見樹又見林”,它和普通的點或者線性思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以最大限度地開拓人的思維,激發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思維導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從教師“教”的層面來看
1.有助于構建高中政治知識教學框架
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模式常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雖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做簡單的總結與概括,但是由于高中政治知識需要學生學習和記憶的知識較多且雜,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一梳理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很難對每個單元和章節總結到位,學生也較難在零散的知識片段中進行內化。盡管一些教師在梳理知識時也會用到思維導圖,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在使用思維導圖時只是做簡單的歸納和整理,思維導圖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且缺乏應用創新,使得思維導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出現了形式化、單一化,無法充分發揮出思維導圖的最大價值[3]。而經過創新之后的思維導圖形成了“雙導四環”教學模式,將傳統的思維導圖進行拓展,以導學圖和導學案為基礎,進行知識框架梳理,厘清知識脈絡,提高教學效率。
2.有助于優化課堂教學板書
傳統的思維導圖板書常常采用綱目式,呈現出來的知識非常詳細,這在較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師的思維模式。因為綱目式思維導圖屬于線性思維,具有單向的特點,雖然表面上看內容較為詳細,但是無法突出知識的重點,呈現方式較為分散。創新和優化后的思維導圖可以豐富教師的板書形式,其優勢可以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可以突出重點,明確主題。創新后的思維導圖凸顯出了一個主線,主線上會圍繞一個主要關鍵點展開輻射,這一關鍵點會清晰呈現在黑板的正中間位置,比較醒目,可以隨時提醒學生要圍繞這一主關鍵點去發散思維,這一主關鍵點就形成了這個思維導圖的核心主題,在這一主題下的其他知識都可以通過顏色各異、形狀多樣的輻射線呈現出來,這些零散的知識點既獨立存在,又與其他知識點形成聯系。這樣呈現出來的板書既完整又主題明確、突出。
二是可以發散思維。在寫板書時所用的創新型思維導圖方式,是將核心主題內容進行多方向發散的過程,學生在抄寫板書時可以和教師一起尋找同一主題下其他的知識點,并尋找合適的構圖方式形成思維導圖,拓展學生思維。而傳統的直線思維導圖模式,形成的是一條知識單行線,學生在聽課時會只顧著抄寫板書,而較少有時間和精力去自主思考。
三是可以凸顯出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傳統板書會把所講的知識進行排列,學生進行逐個記憶,無法顯示出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創新型思維導圖通過豐富的線條將不同的知識點進行關聯,形成多向和分級鏈接,促進學生多向和系統化地學習知識[4]。
(二)從學生“學”的層面來看
1.有利于提高學生識記能力
識記是學生智力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通過識記來進行系統化知識積累,從而形成一定的能力。高中政治知識中很多知識是需要學生進行“死記”的部分,可以說識記是學生學好政治的根本。由于政治在高考時進行了開卷考試,很多學生就忽視了識記的重要性,認為只要多讀幾遍就可以了,所以做題時出現了模棱兩可的現象,所以識記是學好政治必不可少的步驟。而思維導圖是輔助學生識記的有效工具,當學生在用思維導圖識記政治知識時,會在大腦中形成一個知識脈絡,并快速將知識信息儲存在大腦中,形成牢固的記憶。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力
很多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會對某一問題感到詫異:這個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講過,當時自己在課堂上也已經聽懂了,但是這道題好像又和教師講的題不太一樣,這樣學生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其實只是題型稍微變化了一下,問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一樣的,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在課堂上聽課的時候沒有真正理解透徹相關知識點。當學生采用思維導圖聽課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點分析,不理解的部分可以在導圖上標注出來,方便做有針對性的深入學習,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力,促進知識的遷移、轉化。
3.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評價能力
當學生用思維導圖進行高中思想政治學習時,思維導圖形成的知識結構比較系統化,在復習或者預習時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對整個大單元知識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并形成全新的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轉化能力。同時,政治學科的德育屬性也會在學生對政治材料或者現象的分析過程中產生自我看法,形成自我思維,提升清晰、正確的判斷能力。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創新應用方法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時很多教師受到了局限,大都是用來梳理知識脈絡時采用,比如復習、預習時,其實思維導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努力突破學科局限,將思維導圖的優勢最大化。筆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思維導圖教學應用實驗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體從以下方面展開:
(一)用思維導圖架構導學案
導學案是每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務,通過編寫導學案來設計教學內容,導入新課。傳統的導學案設計教師常常采用簡單情境導入的方式,知識內容銜接不恰當,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在高中政治教與學的初期階段,教師要強化示范引領,構建“雙導”(導學圖、導學案)課堂,用思維導圖強化導學案的設計,掌握學生之間的差異化,高效導學。在同化認知的教與學的新模式下,教師需要清楚掌握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情況,有效地運用思維導圖來構建導學案,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例如:在教學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中的《制度: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一課時,在導學課上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工具,構建以下知識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引導學生先對整節課的知識體系有個簡單的框架認識,并把舊知識與新知識進行有效銜接和過渡,提高學生的理解力。
導學課作為高效課堂的重要部分,能起到銜接新舊知識聯系的作用,利用思維導圖設計導學案,組織導學課,并采用說明式架構來進行知識呈現,借助線條和色彩突出知識內容的位置和重要性,一方面可以突出知識的整體性和關聯性,另一方面可以強化這節課教學的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能動性,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二)用思維導圖設計板書
課堂板書是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知識碰撞和思維架構的互動方式,教師單一地講,無法將知識清晰呈現,所以需要借助板書來統領課堂脈絡。因此課堂教學時,高中政治教師需要“邊講邊寫邊畫”,用清晰的思維導圖作為課堂板書的主要形式,將復雜的知識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學習與過渡,構建符合課堂教學需要的知識結構體系。
例如:在教學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時,為了讓學生能了解這一單元的學習任務,厘清學習脈絡,我用了一堂課的時間通過邊繪制思維導圖邊將這一單元下的三個小節進行串聯,以板書的形式形成統領的大單元學習框架。在板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一起合作來完成整個單元的板書繪制。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實現了師生互動與交流,學生學習本單元知識的積極性被充分地帶動了起來,課堂注意力和專注度提升,在良好的課堂互動中構建大單元知識體系,并在教師思維引導下不斷深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不斷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科認同感[5]。
(三)用思維導圖指引思路
在課堂上,教師講課的過程就是對知識信息進行不斷加工、處理和輸出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加工、吸收,吸收的效率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要想保證學生在課堂上高吸收率,只憑教師簡單的知識輸出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借助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對材料進行再加工、處理、完善和深化,用表層的知識牽引出深層的、更多的知識內容,建構知識脈絡。由于高中政治中的知識點比較零散,但是不同知識點之間又存在內在聯系,所以在學習時學生容易思路混亂,這時就需要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厘清思路,用思維導圖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入知識內部,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
例如:在給學生解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政治知識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各個層級之間的關系,可以以“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為主思路,然后再結合教材中的知識促進學生對這一制度的吸收和轉化,比如延伸到“人民代表大會是制定法律的機構,在這里人民的意愿可以上升為國家意志”;還可以延伸到“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了行政、審判、檢察的作用,這是行使國家權力的地方”,教師邊講邊用PPT一步步呈現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厘清了學習思路,方便學生更好地記憶。
(四)用思維導圖打開探究路徑
新高考更加強調探究式學習模式,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任務和目標上做出了相應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參與知識學習活動過程中所涉及的探究路徑的設置和探究方法的使用,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不斷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遇到問題時能主動思考和探究的習慣。就像魏書生老師在管理教學時強調的“新時期的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方式應打造課堂學習活動化和學習探究式,讓學生主動起來”,而用思維導圖構建的探究學習方式可以充分體現出活動化和探究式的兩大特征,比較符合新時代教育教學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如何用思維導圖打開學生主動探究路徑可以從以下方面
入手:
首先,用思維導圖設置探究路徑時要找到材料信息與教材知識的關聯點,設置梯度問題,注重細節導入,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課本知識引入到材料分析中,強化運用。其次,思維導圖打開學生主動探究路徑還可以應用到具體時事政治上。時事政治分析是高中政治探究類題型的主要形式,常規解決時事政治類探究問題學生常常會采用生搬硬套的方式,而采用思維導圖可以將時事政治分析內容簡化,找到重點,建立聯系,根據時事發生的時間、事件、主題與意義、聯系點四個方面建構起可視化的思維導圖,提高學生探究的效率。最后,要找到材料組織分化的漸進思路,從材料中的具體事例轉化到一般性的政治概念中,通過歸納教學的方式,明確材料中所涉及的知識體系,并以案例為線索,通過解決實例中出現的問題來鞏固和強化知識。
例如:分析以下案例材料
2008年9月16日,質檢總局通報全國嬰幼兒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檢結果,伊利、蒙牛、光明、圣元、雅士利等22個廠家69批次產品中檢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12月24日,三鹿集團證實,已收到石家莊中院受理破產清算申請民事裁定書。三鹿破產清算拍賣還債,有代理商估計,三鹿負債接近20億元。
通過對這一材料的分析,可以繪制以下思維導圖,如圖2所示。通過繪制的思維導圖能清晰地把握材料中需要考查的知識脈絡,探究案例隱藏的知識,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形成連續性的思路,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
(五)用思維導圖排除解題干擾
在做高中政治一些題型時,題中給出的很多材料具有干擾作用,會直接影響學生在解題時的判斷,而用思維導圖在解決這類干擾項目較多的問題時,學生就可以輕松排除干擾因素,從而更準確地判斷考查知識的重點,提高解題效率。如下面例題:
很多農民在種地時形成了“跟風”現象,通過判斷去年市場哪一種農作物價格貴且緊俏,今年就選擇種什么,結果卻事與愿違。這些農民之所以不能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主要是因為市場調節具有(" ")
A.開放性 B.競爭性 C.自發性 D.滯后性
構建思維導圖分析,通過讀題可以確定這一題型考查的是市場調節的缺陷,市場調節的缺陷有三點,分別為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所以可以排除掉選項A和B,然后在選項C和D中進行分析。這屬于第一層的思維導圖鏈接,分析C和D選項屬于第二層的思維導圖,其中自發性缺陷,體現為自發追求經濟利益,有時不擇手段,顯然和所給的題型不相符;而D選項滯后性缺陷體現出了事后調節,比較符合材料中“跟風種地,并不能取得預期效益”,因此可以確定正確答案為D。構建如圖3的思維導圖:
(六)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記筆記
思維導圖不僅是教師高效教學的輔助工具,而且是學生快速學習的有效方法和工具,它突出了高中生放射性思維能力和多感官學習的特點。記筆記是很多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常用的學習方法,會記筆記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傳統的學生記筆記的方式常常用線性思維去記,筆記呈現比較零散,沒有發揮筆記的效用。而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記筆記,學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符號、字體等將知識記錄下來,可以讓自己的筆記更豐富多彩,當學生查看筆記上的知識時可以一目了然,其可視度更高,在復習和運用筆記上的知識時利用率更高。有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在高中政治學習過程中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記筆記要比線性筆記方式節約一半以上的時間,在總復習時可以節省90%左右的時間,由此可見用思維導圖記筆記的方式效率很高。
結束語
總之,思維導圖在高中政治教與學各個環節的應用都有深遠的實踐意義,作為新時代高中政治教師要根據政治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思維導圖來輔助教學,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習,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實現知識和能力的同步增長。
參考文獻
[1]魏巍.思維導圖在高中政治課堂應用中的現狀及對策初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6):275-276.
[2]閆守軒.思維導圖:優化課堂教學的新路徑[J].教育科學,2016(3):5.
[3]高莉蘋.思維導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中的應用價值探討:以人教版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6(2):140-142.
[4]陳文娟.巧用思維導圖助力高中政治教學[J].中國教育學刊,2019(1):105.
[5]黃婉瑜.借助思維導圖 提高教學效率[J].新課程(上),2017(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