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兒童哲學的小學“智趣”語文,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充分發掘語文教材中的哲學元素,運用師生對話、生生問對及合作探究等方式,多維對話,生成智慧,建構“智趣共生、言意兼得”的智趣課堂,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開展深度閱讀、哲學閱讀、批判閱讀與創新閱讀,不斷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兒童哲學;“智趣”語文;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4)07-0085-05
“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1]3,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探究欲、同理心,具有獨特的哲學觀,建構了屬于自己的兒童哲學?;趦和軐W的小學“智趣”語文,充分挖掘語文課程中的“哲思因子”,構建“智趣共生、言意兼得”的語文學習活動,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在探究共同體與多種思維的碰撞中建構模型并自成意義,以期實現兒童哲學理念下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優化。
一、基于兒童哲學的小學“智趣”語文內涵
(一)兒童哲學
“兒童哲學”是自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風靡全球的教育改革項目[2],由哲學家李普曼創立。它關注兒童思維發展與訓練,旨在“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不同階段的認知能力,以師生平等‘對話’為主要教學活動”[3],帶領兒童在集體探究的過程中發現身邊的哲學,以此對兒童進行思維能力訓練,從而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以及關懷性思維,提升其邏輯推理能力。
(二)“智趣”語文
“智趣”語文指的是智慧與趣味并存的語文課堂。“智”是語文學科本體思維性與深刻性的體現,“趣”是語文學科教法及內容多樣性與靈活性的外顯。“智趣”語文就是立足學情,以靈活多樣的教法、豐富有趣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活化思維、啟迪智慧,讓語文學習呈現哲思與情趣齊飛的樣態。
(三)基于兒童哲學的小學“智趣”語文
基于兒童哲學的小學“智趣”語文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充分發掘語文教材中的“哲學元素”,運用師生對話、生生問對及合作探究等方式,多維對話,生成智慧,從而建構“智趣共生、言意兼得”的“智趣”課堂,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開展深度閱讀、哲學閱讀、批判閱讀與創新閱讀,不斷發展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從“有意思”到“有效果”,從而“有意義”,實現由“知”到“智”的飛躍。
二、基于兒童哲學的小學“智趣”語文價值
(一)契合課標要求,指向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樂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維方法,辯證地思考問題,有理有據、負責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態度。”[4]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兒童哲學關注學生思維發展與訓練,與新課程標準中語文核心素養內涵的思維能力有著相通之處,兒童哲學與核心素養體系的交匯點,“主要在科學精神中的‘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2]。因為有哲學思辨,課堂變得“有意思”,兒童的學習情趣盎然,樂此不疲;因為“有效果”,將兒童哲學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有意義”。
(二)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問題意識
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理論,首要就是“解放頭腦,使之能想”。創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趦和軐W的“智趣”語文教學,就是要突破傳統教學僅僅重視聽說讀寫的現狀,把哲學的思維方式帶給兒童,培養兒童的推理、創新、歸納、反思等能力。“智趣”課堂創造了合適的環境,學生的問題意識、思維發展一定會萌芽、開花、結果。
(三)拓展教師思維,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相長,兒童哲學觀視域下的語文教學,會促進教師不斷挖掘文本的價值和意義,打破以“零散設問、平面推進”為導向的語文教學模式,積極構建“智趣”課堂?!叭ぁ睘椤爸恰钡纳L、豐盈、超越能帶來動力,“智”為“趣”的激發、維持、升華能提供支撐。
三、基于兒童哲學的小學“智趣”語文實施路徑
基于兒童哲學的小學“智趣”語文借助兒童哲學對話、追問、激勵、共同探究的理論,從語文的聽說讀寫出發,輔之以多樣游戲、情境設置、創意活動等教學方式,讓“智”與“趣”齊飛,“情”與“理”共融。
(一)教學內容:整合文本,融會貫通
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資源,可根據文本的體裁,選擇有利于學生提升思維力的主題,與兒童哲學融合,對文本進行開發和整合,讓思維貫穿兒童的整個學習過程。
1.基于文本要素,構建主題課型
根據文本的類型、體裁、主要內容以及思維形式進行歸類,可以構建出“小說+兒童哲學”“寓言+兒童哲學”“文言文+兒童哲學”“散文+兒童哲學”“歷史故事+兒童哲學”五種“語文+兒童哲學”主題課型。
2.挖掘哲學元素,明確問題指向
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教學目標,尋找思維點,設計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讓任務驅動性問題引領教學,尋求提升學科素養與發展思維的結合點。如教學《跳水》可采用“小說+兒童哲學”課型,根據蘊含的哲學元素設計問題:在那個危急時刻,船長是怎么想的?他的辦法好在哪里?還有別的辦法嗎?思維點指向邏輯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教學《將相和》可采用“歷史故事+兒童哲學”課型,問題設計為:想想廉頗和藺相如各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并合作表演。思維點指向創造性思維。教學《兩小兒辯日》可采用“文言文+兒童哲學”課型,圍繞“太陽是早上還是中午時離人近”展開辯論賽。思維點指向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教學《落花生》可采用“散文+兒童哲學”課型,作者許地山借父親之口指出,做人要像花生一樣,默默無聞、甘于奉獻,而不要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外表光鮮,高高在上。那么,桃子、石榴、蘋果那樣真的就不好了嗎?思維點指向批判性思維。
(二)教學策略:智趣共生,言意兼得
對話是兒童哲學的核心。語文教學是一個對話的過程,以師生的平等對話、生生的自由問對、學生的自我對話為主要活動。教師應營造一種氛圍,讓課堂氤氳民主、開放、靈活。這樣,學生身心得以解放,激情得以喚醒,思維得以點燃,變得勇于表達、樂于表達、善于表達。筆者通過進行開放性對話、設計連續性問題、體驗角色型游戲展開教學,以期達到“智趣共生,言意兼得”之境界。
1.開放性對話,以智啟智
在語文教學中,把封閉式問題轉化為開放性對話,能提升兒童的思辨能力。依據對象的不同,筆者設計了師生對話、生生問對、學生自問三種形式。
(1)師生對話。語文教學中,師生以文本為載體,進行平等、民主、互動對話。教師應善于轉化問題,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教學《田忌賽馬》,“田忌的馬出場順序是怎樣的”就是一個封閉式問題,只要讀過一遍課文的同學都知道。但如果教師問:“孫臏為什么要讓田忌這樣安排馬的出場順序?還有別的方法嗎?”學生就會發現,孫臏先認真觀察分析,再選擇合適的策略達成目標;就會揣摩孫臏的內心想法,推想其思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分析、比較、判斷、評價等思維過程。
(2)生生問對。語言是思維的外顯,思維讓語言更加完善。生生自由問對可讓學生的語言與思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學習《跳水》時,教師鼓勵小組合作發現、提出并選擇問題。有的小組就提煉出這樣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在那個緊迫關頭,船長是如何想的?”并圍繞這個主題展開交流,梳理出船長的思路。有的小組這樣交流道:“船長在想,此時此刻,孩子心驚膽戰地站在橫木上,而下面是堅硬的甲板,一不小心掉下去必死無疑;海面上風平浪靜,水手們都在甲板上,只有讓孩子跳進水里,才會有生的可能,我還是用槍逼他跳水吧?!庇械男〗M提出:“除了船長的辦法,還有別的辦法嗎?”學生發散思維,想到了各種不同的辦法來救孩子:“在甲板上鋪棉被”“讓水手用漁網來接住孩子”“在船上放一個充氣墊之類的東西”“飛機救援”……之后,有的學生發現并總結:“所有的辦法中,只有船長的辦法最快,最能確保孩子的安全。”這種生生問對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學會高質量地提問和思考。
(3)學生自問。語文學習的趣味就在于將個體生命融入不同的文本,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和挑戰。教學《窮人》,教師讓學生化身為桑娜:“在自身已經難以度日的困境中,你還會向別人伸出援助之手嗎?”以此引發學生的內心碰撞和價值思考。
2.連續性設問,以趣激趣
課堂上的問題是圍繞兒童的思維展開的。連續性問題的設置,通過提問、追問、對話,引導學生向思維更深處漫溯。
(1)結構性問題。文本不是語文要素的疊加,行文具有邏輯性和序列性。在教學時,設計結構性問題,不斷追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如教學《跳水》,筆者設計了五個結構性問題:①在那個緊迫關頭,船長是如何想的?②他的辦法好在哪?③除了這個辦法,還有別的辦法嗎?④但是船長為什么不采用這些方法呢?⑤你認為船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的結構性問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不僅有助于學生把握文章整體內容,深化對人物的認識,更能幫助學生在寫作中形成邏輯,使思維真實可見。
(2)比較性問題。進入小學高年級,更多的學生開始喜歡閱讀有情節的小說。矛盾沖突是小說的靈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筆者采用“小說+兒童哲學”課型,緊扣矛盾沖突設置問題:面對同一首小詩,母親和父親為什么給予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學生從不同角色的角度分析比較,直抵文章主旨:父母兩個極端的評價都是給予巴德的愛。
(3)留白性問題。統編教材有許多留白之處,給學生發揮想象的空間,抓住留白設計問題,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書戴嵩畫?!分校盘幨俊昂脮嫛?,教師引導學生想象:他會有什么表現?“處士笑而然之”時,他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這些留白性問題的設計可以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3.體驗性游戲,智趣交融
基于兒童哲學開展的體驗型游戲讓學生帶著問題全身心參與,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從而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文本。
(1)融入性扮演。教學完《將相和》之“負荊請罪”內容之后,筆者讓學生將其改編成課本劇,分組排練,豐滿人物形象。學生帶著“廉頗和藺相如各有怎樣的性格特點”這個問題,在觀察同伴與自身思考中辨析人物特點:廉頗勇于改過,藺相如胸懷大局。接下來進行節目展演,并從角色扮演是否與原作吻合、道具的選擇是否符合人物特點等方面評選出優秀節目。學生在游戲中學會了換位思考,提高了辨析能力,發展了想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2)對立性辯論。辯論是哲學思辨的重要形式,對立性辯論更加挑戰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勝心。教學《兩小兒辯日》時,筆者先播放辯論賽視頻,營造辯論的氛圍;再引導學生深讀課文,掌握辯論的方法(先亮觀點,再說理由);最后讓學生展開精彩的辯論。一時間,唇槍舌劍、雄辯滔滔。觀點的闡述、語言的交鋒、思想的碰撞……學生于妙語中窺巧思,于微言中悟大義。這樣的教學情趣盎然,智慧彰顯,思維擴展。基于兒童哲學的智趣語文教學不是給出或讓學生尋找到標準答案,而是讓學生在比較、質疑、反思中,學會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三)教學組織:合作探究,相得益彰
“兒童哲學教學模式的核心是‘探究共同體’。”[1]121經驗告訴我們,建立合作式探究共同體的學習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完成“較難達成的”認知過程(如對抽象概念、不易解釋的想象等的理解)。在合作式探究共同體的觀念下實施語文教學,更加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關懷性思維、協作性思維、創造性思維。
1.合作式探究共同體的組織形式
學生為著共同的學習目標而組成一個探究共同體。合作式探究共同體從規模大小來劃分,可以是三四個人的小團隊,也可以是七八個人的中等團隊,甚至可以是以整個班級為單位的大團隊。從學習任務來劃分,有主題研究團隊、情境體驗團隊、“做中學”探究團隊等。從成員組成來劃分,有教師參與的師生共同體,有全部由學生參與的探究共同體,還有家長參與的家校共同體。探究共同體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根據探究活動的需要和兒童的發展水平差異,可以進行適當調整,是一個相對靜態的動態團體。
2.合作式探究共同體的活動方式
合作式探究共同體活動的理念是:每位學生在這個群體中都能獲得自由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其活動程序有“啟動—閱讀—討論—總結”等基本環節,其中討論方式有自由討論式、主題討論式、論辯討論式、主講討論式、交流討論式等。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善提問、會傾聽、樂思考,學會聆聽不同聲音,學會接納他人,從而自我矯正,形成自己的認識,并學會負責任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教學評價:多元激勵,培養自信
慧評是催化劑,適時適當的激勵性評價不僅能促進探究共同體之間的和諧,更能讓學生認識自我,培養自信,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1.學生互評促學
“學生是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要發揮相互評價的作用,更要突出其自我評價的自省作用,以培養學生獨立自覺的學習能力?!盵5]“語文課堂上,不但要有教師的評價,更要注重學生自評、生生之間互評?!盵6]同伴間的肯定和贊賞對于個體成長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在學習活動中,要關注自己和同伴的學習表現和結果;在討論活動中,要先回顧階段性成果,注重一點一滴的進步,再有針對性地互相贊賞、互相肯定。
2.教師慧評鼓勵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智慧化的評價包括課堂理答、體態語言等?!盵7]教師要永遠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用寬容的心態對學生,做到“臉上有笑,眼中有光,心中有愛”[7]。當學生猶豫迷茫、偏離方向時,要善于捕捉,適當點撥,不吝贊美,正面引導,讓每位學生如沐甘露,身心舒暢。要根據現象推斷學生的思維過程及方法,關注學生的思維提升能力。評價不僅要有鼓勵性、引導性,更要有針對性、完整性。
3.多元立體贊賞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拉近了學校、班級和家長的距離。教師可以利用學習通、微信、釘釘、班級博客等軟件,邀請家長通過五星好評、留言評論、加星點贊、投票表決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這種評價多元立體,可以拓展更多的學習渠道,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總之,基于兒童哲學的小學“智趣”語文創造性地將兒童哲學理論運用于語文教學中,以智啟智、以哲思促深思,讓學生學會智慧閱讀、深度閱讀,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推理能力,發展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高振宇.兒童哲學導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2]高振宇.基于核心素養的兒童哲學課程規劃與設計[J].教育視界(管理版),2022(9):30-34.
[3]賴艷梅.兒童哲學視野下語文教學中思維啟蒙研究[J].教育評論,2019(1):41-4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6.
[5]薛法根.理性思維:做負責任的表達者[J].語文建設,2022(4):4-9.
[6]賴艷梅.立足素養,探索語文學科評價新思路[J].語文建設,2022(6):55-58.
[7]李萍.教、學、評一體化:小學語文智趣課堂的創設[J].小學語文教學,2021(11):6-10.
責任編輯:丁偉紅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鄉村教師專項重點課題“基于‘兒童哲學’的小學‘智趣’語文教學實踐研究”(XC-b/2021/16)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4-01-20
作者簡介:楊香朵,徐州市銅山區茅村鎮趙莊小學,高級教師,徐州市帶頭優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