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標理念下,大單元教學成為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大單元教學以統一教學為出發點,通過對小學體育課程核心內容的整體理解為目標的教學模式設計,能突出體育內容本質和教學目標的初衷,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此,本文首先歸納了指向素養下的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概念,其次分析了新課標理念下傳統小學體育教學現狀,然后總結了基于小學體育核心素養的大單元教學價值,最后提出指向素養下的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核心素養;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
一、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小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要加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鍛煉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體育意識,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和體育品德,促進學生身體和心理健康全面發展。對此,教師要利用好大單元教學的優勢與特點,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小學體育知識的整合與發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獲得相關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從而促進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的良好發展[1]。
二、概念解讀
(一)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
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的主旨內涵是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開展大觀念、大任務、大問題的教育活動,通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來進一步強化單元教學的教育水準,培養學生的多重素養,提高學生的體育體能。活學活用大單元教學模式,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身體素質和體育品質,更能夠塑造學生的人文素養、合作意識和家國情懷[2]。
(二)體育核心素養
體育核心素養主要包含的內容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體育精神、運動實踐和健康促進。
體育精神是一種具備生命力的精神文化,其主要內涵包括了永不服輸的精神、團結精神、奮斗精神以及挑戰意識和對體育的熱愛等等,這些所組成的體育精神,能夠讓學生時刻處于積極向上的心態之下,并在面對人生挑戰時具備勇氣和實力。
運動實踐則是指有意識的進行體育類的活動,具有優質的鍛煉習慣,且善于運用體育運動來維持身體健康。
最后是健康促進,體育鍛煉能夠有效的塑造健美的體型,也能提高人類對環境的適應性,這是打造強健的體魄的必要方式和手段[3]。
三、新課標理念下傳統小學體育教學現狀
新課標理念對小學體育教育的指導作用是積極的,能夠讓小學體育課堂擺脫了不被重視的局面,也能讓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的設計上獲得了很多的進步。現階段的小學體育教學在教育模式上有了很大的更新,學生的配合度也有所提高。但值得一提的是,仍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教學困難,比如:教育目標模糊、學生缺乏體育自信、知識教育嚴重缺乏、基礎鍛煉壓力繁重等等,都影響了體育教育的有效性。再就是教學活動的多樣性不足,趣味性也有所不足,這都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是評價方式上過于單一,過于依賴考試成績,這讓教師難以發現學生自身的更多閃光點,也讓體育教育變的流于表面。以上問題或多或少都存在,如不加以調整,會讓體育教育淪為雞肋。
四、基于小學體育核心素養的大單元教學價值
(一)立足核心素養的整體性
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的重要價值之一,就是要能夠促進核心素養的整體性培養。核心素養的教育內容是非常豐富的,而大單元教學具備整體性和多樣性的教育方式,不但能夠涵蓋所有的核心素養,也能夠讓學生對體育鍛煉有更加全面的解讀。
(二)體現新課標結構化理念
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的突出特質,就是能夠體現新課標結構化理念?!读x務教育新課標》明確指出,體育教育要體現結構化的教學方式,做到教育內容一體化,且發揮出體育教育的最大動能。而大單元教學正是符合這一特點,大單元教學是以整體概念為方向開展的教育活動,具有一定的教學結構,且教育指向性也非常強,完全能夠滿足新課標結構化教育理念的教學需求。
(三)利于創設遞進教學情境
依托大單元教學模式開展體育教育活動,有利于創設遞進教學情境,促進教學成效成倍增長。將該教學手段運用于體育大單元教學當中,不但能夠豐富學生們的學習體驗感,也能夠遞進式的完成能力提升,讓學生不斷的探索新的知識,完成新的學習目標。這種遞進式教學情境,既符合體育教育的最終目標,也容易讓學生始終處于新鮮感狀態,集中精力完成學習任務??傮w來看,具備激活課堂氛圍,體現課堂效率的重要作用。
五、指向素養下的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
(一)制訂單元教學目標,建立學生體育自信
開展體育大單元教學,首要的教育方式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指向性,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完善教學過程,也能夠讓學生在完成目標后建立體育方面的自信。而教學目標的設計,一定要遵循以下幾個要求:
首先,目標一定要足夠實際,能夠貼合大單元整體的教學內容。
其次,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目標難度不能過高,要符合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要。
最后,目標的設計要符合核心素養的教育需求,綜合性的提升學生的體育素質。
只有符合以上三個要求,才能給學生建立體育自信,完善學生的體育素養。
例如:在進行“體操”大單元教學時,所需要涉及到的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基礎性目標就是要掌握隊形隊列的排列過程,能夠完成左右轉并進行行進間分隊和并隊走。這個目標的設計是遵從基礎性的能力培養需求,結合了體育團結精神的培養和身體素質方面的培養目標。
其次,進階目標則是要完成徒手操,也就是小學生廣播體操的學習,能夠跟隨音樂順暢的完成動作,整齊劃一。這一目標既包含了體育精神的培養,也包含了運動實踐能力的培養,且非常尊重該階段學生的身體素質。
最終目標則設定為能夠運用輕器械完成體操動作,要求學生的動作要具有協調性和美感以及控制能力。這一目標的設計主要是遵從核心素養綜合性的教育目標,同時也要完成本單元所有的體操教育要求。
可以說,三個目標的攻克,不但能夠讓學生建立好的身體素質和協調能力,更能夠幫助學生建立體育方面的自信,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單元知識有效整合,促進學生掌握技能
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是涵蓋面非常廣的,一個單元的主題化教育內容之下還會有各個分點的教育內容,這些點與點之間實際上是互為關聯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形成有效的知識整合,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充分的掌握技能,靈活的進行技能運用。
為此,在單元知識整合方面應該具備以下條件:
首先,是要對知識之間的關聯進行聯動,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
其次,是要增加拓展,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借此激發潛能。
最后,是要進行能力考察,對大單元綜合知識進行系統的考量,以判斷學習成果。
根據以上三個方向進行有效整合,就可以讓學生掌握體育技能,完善自身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開展“田徑”單元的體育教學時,需要把田徑所需要學到的相關知識進行系統性的整合和聯動。該單元所涉及到的內容包括快速跑能力、耐力跑能力以及跳躍能力、投擲能力等。為此在教育教學的內容整合方面,應該設計多元化的關聯項目,以增加學習難度和學習趣味性。比如:在初始教育階段,要強化學生的快速跑能力和耐力跑能力,然后在完成了跑步練習之后,要進行跳高跳遠練習,中間也要穿插一定的快速跑活動,以增加身體協調能力和趣味性。最后是投擲項目的鍛煉,要借助跑步時的動勢和跳躍時的力量感來進行投擲,以加深身體力量的綜合運用。三者相輔相成、共同鍛煉,不但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也能夠讓學生在技能使用上更熟練,更全面,更能激發學生的運動天賦。最后再輔以小考,就能明確學生的能力掌握情況了。這符合核心素養的教育要求,也能夠著力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三)促進學生合作探究,培育學生鍛煉習慣
體育教育絕不只是單打獨斗,必然是具有團體特征的,一些有趣的團體合作類項目,不但能夠促進體育精神的萌發,也能夠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具備默契和協調性,培養優質的鍛煉習慣和體育情感。因此,在合作教育方面應該多開展團結性活動,讓學生們通過互相配合來完成體育鍛煉,進一步提高鍛煉習慣的養成成效。
例如:在進行“小球類”單元知識學習時,需要學到的是小足球、小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的這類小球的基礎知識和運用方式。這類內容具備靈活性,也具備趣味性,可以適當的通過開放團體活動的方式來加以引導教學。教師首先讓學生們就自己感興趣的球類進行組隊,然后進行小組間的對抗。在完成了基礎知識的學習之后,各小組成員就可以預備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對抗比賽了,這個過程中非常考驗小組成員之間的默契,同時也能夠提高各個成員之間的配合能力。比如:小籃球投擲游戲,需要同組的成員相互配合,盡量投球準確,于是他們就可以商量戰術,探討更優質的投擲方法,最終通過小組的默契配合,完成比賽游戲的勝利。這樣的團體協作,不但能夠讓學生養成優質的鍛煉習慣,也能夠培養學生協調合作的優質能力。
(四)情境為鏈串聯任務,強化學生的學練賽
情境化教學在大單元教育領域中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在體育這一專研課程方面,卻很少有運用。因此現階段需要通過情境串聯任務的方式完成體育教學,這樣就能夠提高學生的可塑性,培養綜合性體育人才了。為此,可以以核心素養為教育目標開展學練賽,通過設置不同的場景來完成不同的體育學習任務,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值得注意的是,情境串聯式的任務教學,必須要控制各個情境的互動時間,完成任務的同時也要盡量減少學生的壓力,促進學生對體育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武術”大單元教學過程當中,可以以有趣的情境化任務來完成能力練習。
首先第一個情境是過河的情景,主要是針對基本的武術步法進行鍛煉。這一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掌握武術基本步型,明確腿部動作在武術當中的重要性。這一情境下,學生們仿佛成為了過河的大俠,根據基本的步型開始了前進,過程中偏移了河面上的木樁,就會掉落到河中。這是一種闖關模式的游戲情景,既鍛煉了學生們的腿部力量,也提高了學生們的武術技巧。
而第二個情景則是要進行基本功串聯,也就是要掌握基礎動作的部分,需要的是全身的相互協調和把控動作節奏。因此這一關的情境設置為音樂節拍比賽情景,要求跟著武術音樂來完成各個基本動作,節奏準確、動作準確的則為獲勝。
第三個情境則設置為少年拳展示活動,要求學生們能夠全面的展示少年拳的擊打步驟,展示自身的武術才華。
這三個情境的相互串聯,不但能夠讓本單元的知識有系統的鍛煉,同時也能強化學生的學練賽水平,真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五)展開單元評價活動,促進學生多元發展
大單元教學需要多樣性的教育方式,同樣也需要優質的評價來進行指導和改造。只有運用優勢的評價活動來強化單元整體的教育成果,才能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助力學生在體育方面取得更多的進步。而評價活動的開展所需要具備的多元化,不光是要引入多種不同的評價內容,還要運用不同的評價角度來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才更科學、更準確,更能夠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評價活動也要更具有互動性,這樣的評價才會具有全面的涵蓋作用和豐富的指導意義。
例如:在學習低單杠單元內容時,可以就低單杠相關環節設計不同的評價活動。當進行垂懸能力練習的時候,教師可以開展趣味的比拼式評價活動,考察學生的垂懸時長和臂力。而在進行支撐跳躍能力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就支撐跳躍的基礎能力進行打分,來考察其能力。多元評價重在評價角度,可以是學生之間的互評,也可以是學生個人的自評,教師的評價也要納入其中,三方共同的分數才是最終的評價結論。而在評價內容涉及方面,一定要豐富、全面且科學,比如:低單杠考驗的內容比較多,低單杠是借助運動器械來完成能力訓練的活動,因此在評價過程中,要考察學生的上法、擺動效果、屈伸程度、轉體效果以及下法等等,這些內容都要作為評價內容進行考察。還有就是要考察學生動作的準確度以及合作表現,進一步了解學生的體育精神發展情況和身體控制能力。這樣的評價內容會更準確、更豐富,也更符合核心素養的教育需求。
六、結語
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提高學生的鍛煉能力,更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育精神和實踐素質。運用好大單元教學不但能夠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更能夠培養更加優秀的體育人才。對此,結合現階段新課標理念下傳統小學體育教學現狀,教師可以從制訂單元教學目標、單元知識有效整合、促進學生合作探究、情境為鏈串聯任務、展開單元評價活動等措施,推動小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杰.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價值、構成及優化路徑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3(18):117-119.
[2]王國永.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研究[J].智力,2023(18):5-8.
[3]曹雨.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體育大單元設計[J].教育界,2020(38):73-74.
[4]周玉偉.小學體育大單元教學初探[J].基礎教育論壇,2023(17):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