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單元整體為視角,深入探討初中化學項目化學習的有效實施路徑。本研究通過明確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以及優化評價方式,旨在使初中化學項目化學習展現出更強的整合性、遞進性、發展力和深廣度。在“雙減”政策的指引下,項目化學習為初中化學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并為初中化學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徑和實踐方案。
[關鍵詞]單元整體視域;初中化學;項目化學習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29-0069-03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化學教學迎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單元整體視域下的項目化學習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成為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本研究聚焦“單元整體視域下初中化學項目化學習”這一主題,旨在探討如何通過項目化學習,將化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進而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和實踐能力。
一、錨定單元目標,增強項目化學習的整合性
初中化學項目化學習的起點在于錨定單元目標,以強化學習的整合性。項目化學習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著重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初中化學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僅關注單一課時的知識點,而忽視了單元教學的系統性。誠然,教學工作需要依課時展開,但要實現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顯著提升,必須突破課時限制,從單元整體出發,深入分析教學單元的知識脈絡和學習邏輯。唯有如此,才能構建出層次清晰、結構完整、系統連貫的單元教學目標,進而推動學生的化學學習向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入的方向發展,使項目化學習充分發揮其在整合學習資源和優化學習路徑上的優勢[1]。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酸和堿”單元時,教師應首先深入鉆研教材,確保對酸、堿、中和反應、pH等相關知識有精準的掌握。隨后,提煉出單元核心概念,如酸性和堿性的本質、酸堿反應的原理以及pH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的應用。這些核心概念共同構成了“酸和堿”單元的大概念——物質酸堿性的認識與應用。為了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這些核心概念,教師可設計以“常見的酸和堿及其性質”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活動。
在活動中,教師可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和實驗,認識不同酸和堿的性質,如鹽酸的揮發性、氫氧化鈉的腐蝕性等。接著,利用酸堿指示劑的變化,引導學生探究酸堿反應的過程和規律,從而深入理解中和反應。此外,教師還應設計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化學習活動,如測定溶液的pH、探究胃酸過多的原因及治療方法等,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這些項目化學習活動緊密圍繞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展開,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夠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交流合作,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項目化學習,學生的化學學習變得具有關聯性與整體性,而學生也能夠將所學的酸堿知識相互關聯,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初中化學“酸和堿”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學習指明了方向。在此目標的引導下,教師深入分析單元內容,明確單元主題,精心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項目化學習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深化了學生對酸堿知識的理解,還鍛煉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使化學學習更加深入、系統,避免了隨意和膚淺。
二、整合單元內容,強化項目化學習的遞進性
在初中化學項目化學習中,整合單元內容是強化學習遞進性的關鍵。教師須立足單元整體,精心整合單元教學內容,以確保化學知識的呈現既具有層次性,又保持結構性和系統性。在宏觀層面,教師應協助學生構建清晰的單元學習框架;在微觀層面,教師則要深入挖掘并剖析化學核心知識點。通過這樣的整合,可充分發揮單元育人的效能,凸顯其獨特育人價值,引導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循序漸進,逐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形成遞進性的學習路徑[2]。
以“酸和堿”單元為例,該單元內容豐富且層次鮮明,涵蓋酸、堿的基本概念與性質,中和反應以及酸堿指示劑的應用等。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并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教師可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整合單元內容,設計遞進式項目化學習任務:任務一,實驗觀察酸和堿的基本性質;任務二,利用化學方程式分析酸和堿的中和反應;任務三,應用酸堿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三個任務從基礎到應用,由理論到實踐,層層遞進,逐步深入。任務一著重觀察和描述酸和堿的基本性質;任務二旨在深化學生對酸和堿反應機制的理解;任務三重在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這樣的設計使得學生的化學學習既有深度又有廣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
整合單元內容,強化項目化學習的遞進性,不僅有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酸堿知識的理解。
三、擴充單元資源,培育項目化學習的發展力
在實施項目化學習時,擴充單元資源是培育項目化學習發展力的關鍵舉措。項目主題和內容的選定是基礎,而深入理解化學學科知識則是核心追求。因此,為了支持項目化學習在內容、方法和過程上的持續發展,教師需要廣泛搜集和整合各類教學資源與素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材料和資源。這不僅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本學科教材內的資源,還需要教師跨越學科界限,廣泛搜集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素材,挖掘具有實際教學價值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化學學習將得到多樣化、高質量且實用性強的課程資源和素材的支持,進一步拓寬學習視野,提升實踐能力。同時,這些資源和素材應緊密貼合學生的化學學習實際,確保學生的學習過程既富有意義又具備實效性,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項目化學習發展力。
以“酸和堿”單元為例,該單元涵蓋了常見的酸和堿、酸和堿的中和反應以及溶液酸堿性的檢驗等核心內容。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點,教師應首先明確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即深化學生對物質酸堿性的認識并培養其應用能力,隨后圍繞這一目標,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教學資源,以支持學生的項目化學習。
例如,在教學“常見的酸和堿”這一章節時,教師為學生準備酸堿實物樣本,如濃硫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并感知酸堿物質的色澤、形態和氣味,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起對酸堿性質的直觀認識。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教師還為學生準備了用于檢驗的酸堿指示劑,如酚酞、pH試紙等,幫助他們深入理解酸堿反應的本質,并讓他們通過親手操作掌握酸堿度的檢驗方法。
又如,在“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的實操中,學生親身體驗并觀察實驗前后的現象變化,借此機會深入理解酸堿中和反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如他們能通過實驗認識到“當胃酸過多時,可用氫氧化鋁或氫氧化鎂中和以緩解不適”“在農業生產中,可利用熟石灰調節土壤的酸堿性”“戶外活動時若被蚊蟲叮咬,可以涂抹肥皂水以減輕癢感”。這樣的學習體驗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培養了他們將化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意識。
在實施項目化學習時,提供豐富的單元教學資源至關重要。這些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操作素材,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通過項目化學習,學生能夠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并提升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應采用鏈接、滲透的教學策略,巧妙地將相關教學資源和素材整合到學生的項目化學習中,以確保學生能夠在綜合實踐中獲得全面而深入的學習體驗。這種整合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具層次性、結構性和系統性,有助于他們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四、優化單元評價,拓展項目化學習的深廣度
在實施初中化學項目化學習時,優化單元評價對拓展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至關重要。教師需要在教學目標設定、活動內容安排和資源整合上付出努力,但更為重要的是緊密關注并精心評價學生的項目化學習過程與成果,以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全面提升。對學生而言,教師的評價是自我反思和成長的重要參考。評價的目的并非僅僅是區分優劣,而是作為推動學生學習、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這種評價應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為他們后續的化學學習做好準備。
在單元整體視域下的化學項目化學習中,評價應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確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全面、持續的跟蹤和評估。評價內容應包括學習成果和學習過程,既要評估學生的化學知識掌握情況,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評價方式上,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并結合教師的專業評價,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通過不斷完善初中化學項目化學習的評價體系,能夠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使他們的學習更具延展性。
以“酸和堿”單元教學為例,為了拓展學生項目化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教師需要優化單元評價,以實現“教—學—評”一體化。通過精心設計實驗任務和評價機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項目化學習,并關注學生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及時給予多維度評價,即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實驗結果,也要關注他們的實驗過程、合作能力、創新思維等。通過評價,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他們的項目化學習成效。為了優化單元評價,教師可采取以下策略:
1.自我評價:引導學生個性化反思自己的項目化學習過程,總結收獲與不足,培養自我監控與自我調節能力。
2.學生互評:通過互評,學生相互發現學習中的優點與不足,從而促進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3.教師評價:教師應對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提供反饋和建議。評價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促進化學知識體系的自主建構和創新。
通過優化單元評價,教師可以有效拓展學生項目化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使他們深入理解“酸和堿”單元內容,并在實踐中靈活應用所學知識。這種評價還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中,單元整體視域下的項目化學習不僅深化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而且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化學原理,同時增強了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此外,項目化學習還激發了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為他們未來的學術探索和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之,這一學習模式為初中化學教學開辟了新路徑,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周群.初中化學項目化學習路徑建構[J].中學教學參考,2023(32):72-74.
[2] "莊敏,曹育紅,陳晨.大概念視域下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探析:以“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3(29):58-60,69.
(責任編輯 羅 "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