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教育一直被認為是塑造國家未來的關鍵環節。在中國,高校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意識形態的傳播和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所。然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國際交流的加強,高校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信息自由流動的互聯網時代,大學校園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節點,同時也成為各種思想觀念的交匯地,這使得高校教育輿情管理變得尤為關鍵。鑒于此,本文針對高校教育輿情的監測、預警、干預和引導工作機制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校教育;輿情監測;預警;干預、引導、意識形態安全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65
0"引言
高校作為知識傳承和思想培養的場所,扮演著塑造未來領袖和社會精英的重要角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中國高校教育的戰略目標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加強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性,這些要求表明,大學生輿情工作不僅僅關乎校園穩定,更關乎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1"高校教育輿情意識形態的發展
高校教育在中國社會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承地,更是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場所。然而,隨著信息網絡化時代的來臨,高校教育領域的輿情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早期使用群體之一,其信息獲取和思想表達途徑日益多元化,各種價值觀在校園內交織,傳統的意識形態教育面臨挑戰。大學生對于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不穩定,出現了群體極化和泛道德化的現象,這對高校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2"高校教育輿情工作管理現狀
高校教育輿情管理工作在信息網絡化的時代面臨巨大的挑戰和機遇。信息傳播速度的飛速增加以及多元化信息的涌現使得高校輿情管理的現狀變得更為復雜和緊迫。在這一背景下,高校教育輿情工作的監測、預警、干預和引導機制成為關鍵因素,需要不斷優化和完善。首先,高校教育輿情監測工作已經成為維護校園秩序和學生價值觀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信息網絡化帶來了信息傳播速度的巨大提升,輿情事件的迅速爆發使得高校需要更快速和敏捷的監測機制。了解師生思想動態、監測與學校相關的負面言論,已經變得至關重要。這有助于高校及時采取措施穩定教育教學秩序,確保校園內部的和諧發展。其次,高校教育輿情預警機制的建立為應對信息網絡化時代的挑戰提供了重要支持。通過預警系統,高校能夠提前發現潛在的負面輿情,迅速響應并化解危機。這種預警機制不僅有助于維護校園的輿情監管環境,還能夠有效樹立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確保他們不受錯誤觀點的影響。另外,高校教育輿情管理的干預工作也至關重要。及時處理負面輿情,維護健康的輿情監管環境,有助于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通過數據分析和整理,高校能夠更好地了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需求,制定出更為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確保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后,完善大學生輿情監測安全管理工作機制不僅有助于提高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性,也可以提升高校在信息網絡化時代的綜合競爭力。高校應當滲透意識形態教育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確保意識形態建設的主動權、話語權、知情權和主導權,以便更好地引導和培養未來社會的領導者和決策者。
總而言之,高校教育輿情工作的監測、預警、干預和引導機制在信息網絡化時代變得更為關鍵。它們不僅維護了校園秩序和大學生價值觀的穩定,還有助于塑造未來社會的優秀領導人才,推動高校不斷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實現更高水平的教育質量和社會責任。
3"高校教育輿情的監測、預警、干預和引導工作機制的設置路徑
3.1"建立監測系統
為了有效應對信息網絡化時代的輿情挑戰,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網絡輿情監測系統,這一系統的關鍵任務是實時跟蹤各種信息源,包括社交媒體、新聞網站、學生論壇等多樣化的渠道,以及外部輿情事件對高校的影響。通過建立這樣的監測系統,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當前的輿情態勢,并為預警和干預提供數據支持。高校教育網絡輿情監測系統應具備多源信息采集的能力,不僅包括主流媒體和官方渠道,還包括社交媒體、學生論壇、博客、評論等各種網絡信息渠道,這有助于全面了解高校相關話題在各個社交媒體平臺和網絡空間中的傳播情況。系統應能夠監測與高校教育相關的輿情事件,包括教育政策變化、學生抗議、校園事件等。通過追蹤這些事件的發展,高校可以及時了解潛在的危機和挑戰,采取相應的措施。系統還應設立輿情預警機制,當出現潛在的輿情風險時,能夠及時向高校管理層發出警報,這有助于高校在輿情事件蔓延之前采取積極的措施,保護校園聲譽和穩定校園環境。
3.2"注重信息分類
高校教育網絡輿情管理在當今社會變得日益重要。為了更有效地監測、預警、干預和引導網絡輿情,高校應該采取明確的信息分類策略,這一分類策略允許高校更精確地理解和應對不同類型的網絡輿情信息,確保校園社區的穩定和諧。首先,對網絡輿情信息進行分類至關重要,這些分類可以涵蓋正面報道、負面報道、傳言和謠言等。正面報道包括校內成就、校友成功故事和社會認可,它們有助于提升學校聲譽。負面報道包括不利事件、負面新聞和爭議,這些可能會損害學校聲譽。傳言和謠言則可能導致恐慌和不安,需要及時澄清和干預。通過這種信息分類,高校能夠更準確地識別哪些輿情事件可能對校園意識形態和穩定產生重大影響。正面報道可以用于加強學校的品牌形象和吸引更多學生和投資。負面報道需要緊急處理,減輕潛在負面影響。傳言和謠言需要快速反應,避免信息擴散和惡化情況。高校教育網絡輿情管理應該建立一個綜合工作機制,包括監測網絡輿情、預警潛在問題、干預惡劣情況和引導輿論輿情方向,這個機制應該是持續的,與各個校園部門和利益相關者協作,確保高校的聲譽和穩定不受不利網絡輿情事件的威脅。
3.3"構建警報指標
高校教育機構一直在努力適應快速變化的信息時代,其中網絡輿情監測和預警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為了更早地發現潛在的輿情問題,高校可以考慮制定網絡輿情警報指標和建立一套觸發警報的標準,這一舉措將有助于高校更有效地管理和引導輿情,以維護聲譽、保持穩定、提升教育質量。網絡輿情警報指標的制定應考慮多方面因素。首先,監測輿情事件的傳播速度至關重要,快速傳播可能導致問題擴大化,損害高校聲譽。其次,影響范圍也是一個重要指標,輿情事件若波及廣泛可能對校園生活和教育環境帶來更大影響。輿論熱度可以衡量事件的受關注程度,有助于判斷其潛在影響力。當這些指標達到一定閾值時,警報系統將自動觸發,通知相關部門采取行動,這一機制的目的是提供即時的反饋,以便高校能夠快速做出反應,減少輿情事件對校園社區的不利影響。行動可以包括輿情事件的有效管理、及時的信息發布、危機公關和與相關方的溝通。
3.4"完善預防機制
高校教育網絡輿情預防機制的完善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預防在這一機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實現,如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培養信息素養等方式,這些預防措施有助于防止不良輿情的發生,維護校園的意識形態安全。高校還應與社會各界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努力應對網絡輿情挑戰。首先,高校可以通過加強思想教育來預防不良輿情的發生。在課堂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中,高校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多樣性,減少潛在的沖突和爭議。其次,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是預防不良輿情的另一個關鍵方面。高校可以為學生提供網絡安全教育,教導他們辨別虛假信息、避免參與網絡暴力和仇恨言論,保護個人隱私,這樣的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互聯網資源,同時避免因不慎言辭而引發輿情事件。
培養信息素養也是高校應該重視的方面。高校可以為學生提供信息素養培訓,使他們具備分析和評估信息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參與社會話題,有助于減少誤解和誤導,降低不良輿情的風險。最后,高校應該積極與社會各界建立合作關系,共同維護校園的意識形態安全,這種合作可以包括與政府部門、媒體機構、社會團體和其他高校之間的合作,共同制定輿情管理策略,分享信息和資源,更好地應對可能出現的輿情危機。
3.5"設立干預機制
高校教育網絡輿情干預機制的確立是確保高校能夠有效地處理和引導不良輿情事件的關鍵步驟。當面臨不良輿情事件時,高校必須積極應對,防止事件進一步惡化,這一機制涉及監測、預警、干預和引導工作,旨在維護高校聲譽和社會穩定。首先,監測是高校教育網絡輿情干預機制的基礎。高校需要建立先進的監測系統,迅速發現潛在的輿情風險,包括對社交媒體、新聞報道、學生和教職員工的言論等進行實時監測,及時了解任何潛在問題。其次,預警是機制的第二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旦監測到不良輿情的跡象,高校應該迅速發出警報,通知相關部門和領導層,這可以幫助高校做好準備,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干預是應對不良輿情的關鍵環節。高校應該建立一支專業的輿情干預團隊,他們具備危機處理和輿情引導的能力,這個團隊可以快速制定行動計劃,包括發布官方聲明,組織輿情引導活動,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等。他們的目標是盡早控制輿情,減少負面影響。最后,引導是機制的最終目標。高校應該通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提供準確信息、改進問題領域等方式,引導輿情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包括與輿論互動,建立對話渠道,以及采取措施解決引發輿情事件的根本問題。
4"信息網絡化影響下高校教育輿情的管理要點
高校教育輿情意識形態引導建設是一個日益重要的工作領域,尤其在信息網絡化影響下,其重要性更加凸顯。高校應該采取一系列措施確保輿情引導工作的有效性和成功性。首先,高校需要奠定輿情引導環境基礎,包括創造一個積極的思想引導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實踐,這可以通過推動課程改革,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內容,以及組織思想教育活動來實現。通過這些措施,高校可以為學生提供有利于思想成長的氛圍,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高校應該掌握輿情引導主動權,包括發布高質量的輿論文章、參與網絡討論、回應社會關切等。通過積極參與輿情引導,高校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在輿情事件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塑造正面形象。最后,高校應該強化大數據技術支撐。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高校更好地監測、分析和預測輿情。高校應該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數據分析平臺,以更準確地了解輿情態勢,制定更科學的輿情引導策略,這將有助于高校更好地應對信息網絡化帶來的挑戰,保持對教育輿情的掌控。
5"結束語
綜合而言,高校教育輿情監測、預警、干預和引導工作機制的研究是為了應對多元文化和信息時代的挑戰,確保高校教育教學秩序的穩定,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效果,塑造更加健康和有活力的大學環境。這一工作機制的建立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是高校管理和教育的現代化要求。通過以上措施,高校可以更好地適應信息網絡化時代的輿情挑戰,建立更有效的輿情管理機制,保護學生的思想安全,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與發展。高校教育輿情管理的不斷改進將有助于確保高校教育在新時代保持其積極向上的導向。
參考文獻
[1]葉鑫.高校網絡輿情引導與思政教育協同模式研究[J].大學,2023,(24):1822.
[2]任銀梅,趙云海,冀里萃,等.微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探究[J].晉中學院學報,2023,40(04):68.
[3]楊樹.自媒體背景下教育輿情傳播動因及對策研究——以江西胡某宇失蹤事件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2):7577.
[4]楊金輝,李洋,曹立明,等.思想政治教育疏導機制在高校網絡輿情管理中的應用探析[J].領導科學論壇,2023,(06):143146.
[5]劉喆.網絡輿情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3,(0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