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金融學的核心專業課程之一,金融風險管理課程具有鮮明的價值取向和思政內涵。本文基于ADDIE模型設計了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首先,分析授課對象與基本學情,并據此明確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主線與育人目標;其次,圍繞課程內容與主要知識點,深入挖掘金融風險管理的課程思政元素,完成課程思政元素與主要知識點的匹配;再次,圍繞主要的金融風險類型,開發了金融風險管理的案例素材,并分析每一個案例素材所映射的思政元素;爾后,將多種教學方法融入金融風險管理的思政教學,采用互動性和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內化所學知識的人文精神、社會價值和思政涵義;最后,給出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評估與反饋的原則和指標體系構建的標準,以期為金融學其他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ADDIE;思政元素;思政案例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69
0"引言
我國對于課程思政的關注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早期課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關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和部署。2017年,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新局面。2020年5月,教育部正式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在全部高校、全部專業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目前,該綱要已經成為各高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依據。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由此,國家對課程思政的重視可見一斑,課程思政研究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推進課程改革的重點方向。
然而,當前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背景下,在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教學中,還存在思政元素“表面化”“硬融入”“兩張皮”等問題。如何克服這些問題,構建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取得課程思政的實際成效,是專業課程思政教學亟須解決的問題。“金融風險管理”作為金融學的核心專業課程之一,其內容具有鮮明的價值取向,關系到資源優化配置與金融市場平穩運行,關系到經濟與社會穩定,關系到國家戰略與金融安全,這樣的學科特點也決定了其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鑒于此,本項目以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為載體,基于ADDIE模型,從課程思政學情分析與目標確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資源開發、教學方法實施和教學成果評估等方面,探索課程思政實施的規律和方法,設計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以期為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提供依據,為其他相關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1"ADDIE模型
ADDIE模型最早由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教育技術研究中心提出,是重要的教學設計方法論,它按照邏輯順序將教學設計分為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開發(Development)、實施(Implement)和評價(Evaluation)5個環節。分析主要圍繞教學對象,通過分析學情、需求、任務等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是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設計,明確教學內容;開發階段則主要是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發掘各類資源和素材;實施階段是根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內容以及各類資源和素材,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推進和實現教學內容和目標;評估階段則是評價教學活動效果,圍繞教學活動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進行反饋,以不斷改進和完善之前的教學設計方案。這5個環節環環相連,很好地體現了教學設計的全過程,反映了為什么學、學什么、如何學、學得怎么樣等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問題,為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開展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和邏輯嚴謹的方法論。
近年來,ADDIE模型在教學改革,特別是在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設計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王金亮等(2023)進行了“遙感技術與應用”課程ADDIE教學實踐與效果評價。邱迪和孔紅艷(2023)基于ADDIE模型進行了熱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研究。楊美禮(2023)基于ADDIE模型進行了分析化學的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王宏艷(2023)以“創業與企業管理”課程為例,開展了基于ADDIE模型與靈動課堂的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設計。彭習梅(2023)基于ADDIE模型的過程與方法進行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前期相關研究成果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本文結合ADDIE模型,從課程思政教學過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出發,圍繞學情分析與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資源開發、教學方法選擇實施、教學評估反饋5個方面,構建金融風險管理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如下圖所示:
2"基于ADDIE模式的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構建
2.1"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學情分析與教學目標確定(Analysis)
分析環節是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前提,前期分析的合理性會對后期的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環節產生重要影響。本文主要圍繞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的學情進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礎上確定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首先,基于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從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特點和金融專業學生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風情況著手進行學情分析。本門課程的授課對象是三年級或者四年級的金融學專業本科生,已經完成了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宏微觀經濟學、金融學、投資學等相關課程的學習,整體上對于金融市場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金融活動的內在風險屬性有了一定的感知,對于金融行業和金融機構的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為本課程的學習積累了必要的知識儲備。其次,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的自主性和內驅力增強。這一階段學生已經考慮或者確定未來的就業方向,更加關注金融機構和金融行業的崗位情況和工作實踐問題。因此,需要給學生更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素養的引導,以便為未來在金融領域就業和學習打下基礎。
基于以上學情分析,結合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的特點,將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與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從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金融職業素養3個層面梯次推進設計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詳見下表1。
首先,堅持辯證唯物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做到尊重客觀事實、尊重金融市場實際、尊重金融風險的發展變化規律,并將所學的金融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工作實踐中。堅持唯物辯證法,堅持將對立統一相結合,因果關系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對于金融活動和金融市場中的現象,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市場的變化和錯綜復雜的風險因素,需要厘清金融風險的發展變化規律,掌握各類金融風險內在特點和屬性。其次,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引導學生樹立愛國愛黨,堅定“四個自信”,工作兢兢業業、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自覺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金融穩定,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再次,培養以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行為、職業意識為主要內容的金融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從業者將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職業活動相結合所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一是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對于金融風險及其發展變化規律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能夠掌握金融風險的識別、度量和應對方法,具備金融風險管理的專業知識儲備和隨時學習新技能的能力;二是誠實守信,遵守職業道德,增強職業責任感,具有迎難而上克服困難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勇氣;三是在從業過程中具備團隊合作精神,要遵紀守法,合規盡職,具有法律底線;四是要熱愛自己的職業,在工作中培養服務意識、風險意識、規則意識、安全意識、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底線意識和大局意識。
2.2"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設計(Design)
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設計是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設計是在思政教學目標確定的基礎上,圍繞思政教學目標,提取和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想價值和人文精神。而課程中的思想價值和人文精神無法直接呈現在課程內容之中,需要通過教學設計,結合課程的價值取向和學科特點進行總結提煉,升華隱藏的思政元素,才能完成課程思政教學的內容構建,從而達到思政課程育人的實際效果。為此,結合金融風險管理的課程教學大綱,歸納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的主要內容和關鍵知識點,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想價值和思政元素,結合前面的課程思政元素和思政育人目標,將二者進行匹配,構建關鍵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的映射關系。詳見表2。
2.3"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資源開發(Development)
開發環節是在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環節的基礎上,完成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及其相關材料的發掘和制作,是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重點環節。案例資源的使用主要目的是支撐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在輔助學生理解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給學生以潤物無聲的思想政治教育啟發。根據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的主要內容和教學大綱安排,本文圍繞主要的金融風險類型,即證券價格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搜集相關經典案例,為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提供案例支撐。在案例的學習和分析過程中,提取挖掘主要的思政元素,將案例教學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在搜集案例的基礎上,可建立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在教學過程中逐步積累和豐富案例素材,實現案例素材的循環使用和日益完善。
2.4"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方法選擇與實施(Implement)
課程思政教學方法選擇與實施是金融風險管理思政教學體系得以落實的關鍵步驟。在網絡和大數據時代,可通過多種媒介和平臺向學生傳遞課程思政的理念和內容,充分利用學習通、微課、云課堂等多種載體,構建融合多種媒體技術手段和海量案例素材的多元化課程思政教學平臺,為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為此,本部分采用“課前—課中—課后”三段式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融合互動、體驗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構建三段式思政教學實施方式。在課前,將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相結合,通過學習通線上發布預習知識點,安排學生提前搜集相關案例,使得學生能夠提前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以及案例發生的背景和過程;在課中,通過小組討論、課堂互動、翻轉課堂等手段帶動學生參與到案例討論分析之中,對于案例中涉及的知識點和思政元素進行提煉,通過情景重現、現場演繹等方式加深學生對案例所蘊含的知識點和思政元素的理解。在課后,對課堂內容進行延伸,通過布置作業,組織實習、實踐等方式,使得課程思政育人實現從認知認同、情感內化到行為轉變,真正達到思政育人的初衷。
2.5"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評估與反饋(Evaluation)
課程思政教學評估與反饋是以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和內容為依據,綜合評價課程思政教學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等方面效果的重要環節。
金融風險管理的課程思政評價,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性化與規范化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將教學評價聚焦在學生的學習成果上,強調學習成果的內涵和個人的學習進步,重視教學評價結果促進教學質量持續改進。結合本校的教學評價系統,將思政元素納入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形成“評價標準—評價方法—評價機制—評價反思”的綜合化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成果評價體系。在評價的基礎上,對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實施手段進行反思,及時發現并糾正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設計存在的問題。另外,在數字經濟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還可以充分利用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手段,為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提供技術支撐。在進行課程思政評價時,可首先通過傳統評價方式進行初步人工價值判斷,再依據機器數據感知模塊驗證和調整初步價值判斷結果,最后實施人機協同診斷,形成課程思政評價結果,并據此生成干預策略。
3"結束語
本文基于ADDIE模型,遵循課程思政教學需求分析—內容設計—資源開發—教學方法實施—評估反饋的思路系統設計了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首先,分析了授課對象和基本學情,明確了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其次,圍繞課程內容和主要知識點,深入挖掘金融風險管理的課程思政元素,完成了課程思政元素與主要知識點的匹配;再次,圍繞主要的金融風險類型,開發了金融風險管理的案例素材,并分析每一個案例素材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爾后,將多種教學方法融入金融風險管理的思政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主動思考所學知識背后的人文精神、社會價值和思政意義;最后,從評估標準、評估指標等角度,分析了金融風險管理課程思政教學評估與反饋的原則和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課程思政則是在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回答了以上問題。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順利實施涉及授課師生、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教學資源、平臺支撐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將這些因素充分調動并有效整合,才能形成合力與協同效應,真正將課程思政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105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李逢慶.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9):1824.
[3]王金亮,趙麗紅,郭熙,等.“遙感技術與應用”課程ADDIE教學實踐與效果評價[J].教育教學論壇,2023,(49):129132.
[4]邱迪,孔紅艷.基于ADDIE模型的熱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研究[J].物理通報,2023,(12):8994+100.
[5]楊美禮.基于ADDIE模型的分析化學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3,44(22):4151.
[6]王宏艷.基于ADDIE與靈動課堂的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設計——以“創業與企業管理”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3,(25):136139.
[7]彭習梅.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基于ADDIE模型的過程與方法[J].教育導刊,2023,(11):6169.
[8]蔣乃平.職業素養訓練是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特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7883.
[9]林曉鋒.“三主線雙循環”課程思政體系建設與創新——以城市軌道交通概論課程為例[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22,24(03):2229+60.
[10]謝幼如,邱藝,章銳,等.數字化轉型賦能高校課程思政的實施進路與評價創新[J].中國電化教育,2022,(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