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校學生干部承擔著學習和工作的雙重壓力,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甚至誘發心理危機。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法對湖南省某高校學生干部的壓力和抗逆力水平進行調查,發現學生干部在學業壓力維度上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學生干部的抗逆力水平顯著優于非學生干部。基于此,可通過關注積極品質,更新培養理念;關注外部因素,拓寬培養路徑;關注技能方法,設計實施方案等方式提升高校學生干部抗逆力水平。
[關鍵詞]高校;學生干部;抗逆力;調查;培養策略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7.031
高校學生干部是大學生的優秀代表,具有學生和干部雙重身份,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媒介與橋梁,是輔導員、班導師及任課教師的得力助手[1]。抗逆力(Resilience)也稱“心理彈性”,即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快速恢復的能力。本研究通過對湖南某高校學生干部的壓力和抗逆力水平進行調查研究,以期了解高校學生干部壓力和抗逆力的現狀,探討學生干部抗逆力提升的培養策略。
一、被試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分層隨機取樣的方式,從湖南省某高校選取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際發放問卷9445份,有效回收問卷9409份,有效回收率99%。
(二)調查工具
大學生壓力量表,包括學習壓力、個人壓力和消極生活事件三個因子維度,共30個項目;量表選項為4級計分,“沒有壓力”記0分,“很大壓力”記3分。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數為0.958。
心理彈性量表,包括堅韌、自強和樂觀三個因子維度,共25個項目,Likert五級評分法。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數為0.983。
(三)數據分析
采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SPSS26.0進行統計處理。
二、研究結果
(一)心理壓力差異檢驗
心理壓力及各因子維度在不同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檢驗結果見表1,在學業壓力因子上,學生干部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P<0.001);在消極生活事件因子上,非學生干部顯著高于學生干部(P<0.001)。學生干部的心理壓力及其各因子得分在專業這一人口學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P<0.01),經事后檢驗,結果表明:心理壓力總分,理工科>文科>醫科>藝體;個人壓力,理工科>文科>藝體,醫科>藝體;學業壓力,醫科>理工科>文科>藝體;消極生活事件,醫科>理工科>文科>藝體。
(二)心理韌性差異檢驗
心理韌性及各因子維度在不同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檢驗結果見表2,在心理韌性及各因子維度上,學生干部都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P<0.001);不同專業的學生干部在心理韌性及各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P<0.001)。經事后檢驗,結果表明:心理韌性,文科、醫科、藝體>理工科;堅韌性,文科、醫科、藝體>理工科;自強性,文科、醫科、藝體>理工科;樂觀性,文科、醫科>理工科。
(三)心理韌性與壓力的相關分析
對大學生心理韌性及各因子得分與心理壓力及各因子得分進行皮爾遜相關分析,結果見表3:大學生的心理韌性總分和堅韌、自強、樂觀三個因子與心理壓力和個人壓力、學業壓力、消極生活事件三個因子均呈現顯著的負相關(P<0.01)。
三、分析討論
(一)學生干部心理壓力狀況分析
學生干部的學業壓力顯著高于非學生干部,但考試不及格等消極生活事件卻顯著低于非學生干部,這可能是因為學生干部自身非常優秀、對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值高,當他們需要在學習與工作之間進行平衡時會因為擔心學業會受到影響而產生的壓力。這與前期的一些研究結果一致,如葉彤認為學生干部的主要壓力源為“工作與學習的矛盾”。[2]不同專業的學生干部感受到的心理壓力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其中理工科學生干部的心理壓力總分及個人壓力、學業壓力得分均最高;醫科學生干部在學業壓力和消極生活事件壓力上較高;文科學生干部的心理壓力總分及學業壓力得分高于藝體專業;藝體專業學生干部的各類壓力水平相對較低。這可能與不同學科專業的性質、學習難度和要求不同有關,這也與一些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如萬英發現理工科學生比文科學生面臨的學習心理壓力更大。[3]
(二)學生干部心理韌性狀況分析
學生干部的心理韌性及各因子得分都顯著優于非學生干部,這提示學生干部在工作鍛煉中可能提升了應對壓力的能力。在專業方面,理工科學生干部的心理韌性水平較低,在堅韌性、自強性和樂觀性等方面均顯著低于文科、醫科和藝體專業;這可能是因為不同學科的培養目標不同,理工科專業往往更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文科、醫科和藝體專業則更側重人文素養、人際交往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三)學生干部心理韌性與心理壓力的關系分析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心理韌性及各因子維度與心理壓力及其各因子維度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結果表明心理韌性越高的個體,其感受到的心理壓力越低。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例如耿立卿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學畢業生的心理彈性與就業壓力存在負相關關系[4]。
四、培養策略
不斷提升學生干部抗逆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干部積極人格的養成,在學生中起帶頭示范作用。培養高校學生干部抗逆力可從更新理念、拓寬路徑和實踐應用三個方面入手:
(一)關注積極品質,更新培養理念
1.提升認知力,塑造堅韌品格。培養學生干部理性認知、彈性認知和積極認知的能力,積極看待來自生活和學習中的種種不如意,正視這些挫折和困難,在危機中尋找成長的機會。
2.提升行動力,塑造自強品格。鼓勵學生干部不僅停留在思考的層面,更需要積極行動、高效行動,在行動中發現問題、細化問題并有效地解決問題,增強自我效能感。
3.提升自知力,塑造樂觀品格。培養學生干部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悅納自我的能力,既要善于發現自已的優勢,又要接納自已的不足,揚長避短、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二)關注外部因素,拓寬培養路徑
1.從家庭角度而言,家庭作為學生干部獲得心理支持力量的重要一環,家長應及時加強與孩子的互動與交流,當其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應及時給予安慰、支持和鼓勵,并配合做好家校溝通工作。
2.從學校角度而言,要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優秀的教師榜樣,這些來自于校園不同方面的積極力量都將促進學生干部心理韌性的改善。
3.從社會實踐的角度而言,要提供機會、促進參與,高校可建立起更多的校內外實踐基地,讓學生干部在實踐中鍛煉、模擬社會角色、承擔基地的經營、管理和其它事務,在實踐中應對可能的挫折和挑戰。
(三)關注技能方法,設計實施方案
1.課程教學。在必修課、選修課和專題培訓中可引入一些關于心理韌性的內容和案例,教授學生干部應對挫折和失敗,培養積極心態;同時鼓勵合作、互助和分享,提升在團隊中的領導、管理和溝通能力。
2.團體心理輔導。可針對學生干部學業壓力大的實際情況,開展學習策略提升、時間管理、自信心提升和領導力提升等主題團體心理輔導,增強抗壓能力。
3.個體咨詢。針對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可通過個體心理咨詢與學生干部共同分析問題的成因和可能解決的方案,增強心理韌性和應對能力。
五、結語
總的來說,提升高校學生干部抗逆力水平的關鍵在于要以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并將其應用于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促進學生干部抗逆力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個人持續的努力,更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協同,助力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成山,石貺晨.因型施教 揚長避短 提高學生干部的心理素質[J].教育藝術,1999(8):10-11.
[2]葉彤,鐘小川,賴昭華.當代高校學生干部心理壓力及應對策略的調查與分析[J].社會科學前沿,2021,10(5):1344-1355.
[3]萬英.理工科大學生學習心理壓力及影響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81-184.
[4]耿立卿,張野,王倩.大學畢業生心理彈性及其與就業壓力關系的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3(2):21-25.
基金項目:2021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資助項目,項目名稱:表達藝術團體心理輔導提升高校學生干部抗逆力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1F04)
作者簡介:
余潔(1974.4-),女,漢族,湖南益陽人,碩士,主任/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盧健(1993.12-),男,漢族,山東聊城人,碩士,科員/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余淦鵬(1998.7-),男,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心理學;
劉佳怡(1995.8-),女,漢族,湖南冷水江人,碩士,科員/助教,研究方向:人格與社會性發展、健康心理學;
劉智勇(1994.6-),男,漢族,湖南南縣人,碩士,主任/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