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回歸作品:基于情感認知的音樂審美研究

2024-12-31 00:00:00梁瀟月
藝術評鑒 2024年16期
關鍵詞:音樂美學音樂欣賞

【摘 要】哲學是對基本又普遍的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科,具有嚴密的邏輯系統,許多哲學問題沒有定論,但哲學思辨活動不會停止,且有利于讓人們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質。本文主要對音樂欣賞的審美模式進行探討。首先,對審美哲學理論思想進行闡述,包括藝術與音樂、美是什么、審美判斷等相關內容,為音樂欣賞審美哲學探討奠定基礎;其次,重點研究音樂與情感之間的關系,分析了音樂的情感論和音樂的認知論;最后,開展基于情感認知模式的音樂欣賞研究,更加關注音樂作品本身,減少個人主觀情感因素的介入,科學認識音樂欣賞審美能力提升的過程,找到正確的音樂欣賞狀態,并從音樂教育的角度考慮,設定音樂欣賞目標,采取行之有效的音樂欣賞策略,以滿足不同認知水平人們的音樂欣賞審美需求。

【關鍵詞】音樂欣賞" 審美哲學" 音樂美學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4)16-0043-06

音樂欣賞是重要的音樂活動,既包括社會大眾的音樂聆聽,又包括專業領域的音樂鑒賞,它有利于陶冶情操,培養人們的審美能力。然而,如何正確認識音樂欣賞與審美能力之間的關系存在一定難度,需要開展大量的哲學思辨活動,厘清相關概念和關系,從哲學的角度思考音樂欣賞的審美問題,探討事物的本質,客觀對待各種哲學觀點,力求從中汲取營養,為音樂欣賞活動的開展提供理論指導,否則會陷入不斷嘗試的漩渦,無法解決實質問題。

一、審美哲學理論思想闡述

(一)美是什么

美是什么,這是審美哲學研究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自古以來,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答案,每個哲學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柏拉圖說美是理念,蘇格拉底說美是難的,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是生活,這說明對于美的解釋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在許多理論中,美不是一個實體,需要在審美關系中才能存在。有的哲學家認為對美的本質的探討應該轉變為對藝術本性的探討,提出了用藝術哲學取代美學的論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傳統美學的變革。

(二)審美判斷

審美哲學離不開對審美判斷的研究。人們依靠嗅覺、味覺等刺激感受會給出自己的判斷,這是所謂的感官判斷,從邏輯學上講,凡給出一個判斷都要求普遍同意,感官判斷存在較強的個體差異性,所以,嚴格意義講,感官判斷并不是真正的判斷,雖然有客觀依據,但不具有普遍性。而理性判斷是以科學概念為基礎給出的判斷,這是基于特定規范的真實判斷,包含必然性與普遍性,一般存在于自然科學領域。美并不是一個理性概念,離不開感官體驗,雖然審美領域也存在個體差異,但審美判斷并不等于感官判斷。在藝術和審美領域,都是為他人做判斷,并接受一切不同意見的討論。因此,審美判斷應該是感性普遍性質判斷,不是對感性特殊性和個別性的判斷,這是感官判斷的根本所在。否則,如果將審美判斷等同于個人感官判斷,那么審美判斷也就失去意義,審美哲學也就不復存在了。

在音樂審美哲學中,存在著自律論和他律論兩種哲學理論。其中,自律論強調音樂的美來自音樂本身,不依附于任何外在因素,康德的審美自律哲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他的許多哲學著作中,對審美自律相關概念內涵進行了解析。他更注重音樂審美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追求以超然物外的靜觀態度欣賞藝術。

二、音樂欣賞審美哲學模式探究

(一)音樂欣賞

基于審美哲學模式的音樂欣賞研究,首先要明確音樂是什么,這個基礎性問題關系到音樂美學的其他一系列相關問題。通俗來講,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和文化活動,其媒介是按時組織的、有規律的聲波,包括音色、調性、強弱、時長等基本要素。然后,由這些基本要素組合成節奏、曲調、和聲等形式要素,在不同的時代,音樂的定義、形式、表現、類型、意義都有所不同。隨著時代的發展,音樂的內涵越來越豐富。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關于音樂的本質,朗格提出自己的觀點,即它是一種可聽而不可見的形式運動,表明了可聽對于音樂的重要性。人們不需要借助其他感覺經驗就可以感受音樂,表明音樂的純粹性。朗格的音樂可聽理論中蘊含兩種聽,即實際的聽和內在的聽。實際的聽就是對聲音的實際聽覺體驗,屬于感官上的聽,具有直接性、被動性、非整體性等特點。其中,直接性、被動性都很好理解,人們通過感覺器官可以直接聆聽當下的實際聲音,包括各種音樂元素,但實際的聽存在著一定的被動性,因為聲音主要來源于外界,具有較強的侵略性,不能像視覺那樣可以通過閉眼、閃躲等方式不看。雖然人們捂耳朵的動作能夠減少外部聲音,但無法完全阻止聲音入侵,而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至于非整體性,由于受感官的局限性和外部環境影響,一般情況下,人們并不能完全把握音樂的所有元素,每次聆聽都有遺漏,所以存在著常聽常新的現象。當然,這種現象也與其他因素相關。而內在的聽屬于精神層面的聽,它不是通過耳朵感知到的聲音,而是存在于想象中的聲音,體現出想象性、非確定性、整體性等特點。與實際的聽相比,內在的聽更加具有模糊性,能夠通過整體思維把握音樂元素,因此體現出一定的整體性特征。從某種程度講,實際的聽和內在的聽存在著一定的互補關系。音樂欣賞是讓人們通過聽覺感受音樂,可能同時存在實際的聽和內在的聽,這兩種方式相互融合,共同為人們構成一個完整的音樂世界。這也是音樂審美的基礎,不過隨著音樂藝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音樂形式對純粹依靠聽覺的音樂欣賞提出挑戰。

(二)音樂與情感

根據上述審美哲學理論分析可知,審美判斷是一種感性的普遍性判斷,從判斷普遍性的角度而言,屬于客觀性判斷,但它是感性的。對于個人而言,依然離不開情感的調動,在音樂欣賞過程中,人們通過聽覺和想象作出相應的情感變化,并判斷音樂作品的審美價值,也就是說個人的情感體驗是音樂欣賞審美差異化的重要因素,情感體驗成為衡量審美價值的重要標尺。通過音樂如何產生情感并形成審美判斷,需要理順音樂與情感的關系。這個問題存在較大的哲學爭論,通過分析二者之間的聯系,能夠更好地打通音樂與情感之間的通道,有利于實現音樂審美價值的最大化。

1.音樂的情感論

在音樂美學歷史上,音樂的情感論和音樂的認知論是兩個相互對立的主流觀點,前者更偏重于人們的主觀感受,后者更加注重音樂本身的客觀分析。持音樂情感論觀點的人認為,人們欣賞音樂時,會被音樂喚起某種情感,從大眾經驗來講,情感是人類的主觀感受,無論是音樂創作,還是音樂欣賞,都會調動這些主觀情感因素。在這個過程中,音樂被視為主觀情感的載體,能夠促使人類產生情感。音樂情感論觀點得到了許多哲學家的認同,更符合某種經驗感受,但存在含糊不清的情況,容易產生一些錯覺,相對于文學、繪畫等藝術品類,音樂的情感表達更加困難。許多時候,音樂作品表達某種情感的地方并沒有創作者相對應的情感融入,作者想要在某個部分表達特定的情感可能也并不成功。作品與創作者情感之間沒有必然聯系,人們依靠聽覺來欣賞音樂,而聽覺又沒有那么直觀,可以說音樂與情感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能否輕而易舉地喚起值得懷疑。同時,欣賞者在欣賞某段歡樂的音樂時,也可能會產生個體悲傷情感,這種情況屬于某種特定情況下的移情,甚至會演變成主觀經驗,在日后聽到這首曲目時也會產生悲傷情緒。所以,即便不能否認音樂能夠喚起人類情感,但在許多時候人類具體情感變化似乎與音樂本身的表現力無關。正所謂,一百個人聽同一首曲子可能會聽出一百種情感,這種多樣化的情感更多取決于音樂欣賞者的狀態,并沒有關注音樂作品本身。由于人們自帶的主觀情感或者受其他人影響產生了審美判斷錯覺,此時音樂成了情感宣泄的工具,這并非音樂欣賞的意義所在。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大多數情感都可以被喚起,這種喚起存在著具體原因,比如,因吃到美食而開心,因失去親人而悲傷等,而音樂對人類情感的喚起就完全不同,無法用概念、邏輯來解釋清楚,也就是說要區分普通情感和音樂情感,因此,音樂喚起情感的論斷飽受爭議。

2.音樂的認知論

與音樂情感喚起理論相對應,音樂的認知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同樣用來闡述音樂與情感的哲學問題,認知主義并不否認情感術語可以描述音樂,但重點在于對音樂喚起情感理論的反駁。其中的情感不是移情產生的主觀情感,他們認為情感是音樂的知覺屬性,本來就屬于音樂,具有表現人類情感的性質。彼得·基維是音樂情感認知主義的典型代表,他從輪廓理論開始,從相似論的視角,提出人類情感表現行為和音樂被感知為情感時的表現特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音樂的結構形式會呈現出相應的情感特征。這種特征是客觀存在的,比如,悲傷的人與曲調低沉緩慢的音樂都具有悲傷的客觀屬性。然后,通過一步一步深入研究,使自己的音樂美學研究思想不斷完善和延伸,并對音樂情感論和認知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和,給出音樂的情感與認知并不完全沖突的論斷,認為情感與音樂之間屬于從屬關系,情感是音樂的客觀知覺屬性,而且音樂的表現力是由音樂輪廓和人類慣例共同作用的結果。人們在欣賞音樂時,不能單純從一支樂曲中判斷創作者的情感狀態,獲取的情感體驗也不是主要受創作者情感狀態的影響,而應該是從音樂中獲取的音樂表現屬性。至于音樂作品本身具有的情感屬性又是如何存在的,這成為需要論證的重要問題,其中有一個例子可以從某種程度上進行解釋,人們看到紅色會產生興奮的感覺,但紅色并不是讓人們興奮的原因,而是因為興奮就是紅色的知覺屬性,人們只是捕捉到這種知覺屬性。情感認知主義利用這個例子說明紅色與興奮類似于音樂和情感之間的關系。

關于音樂與情感關系雖然存在哲學爭論,但音樂的情感論和音樂的認知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融合,隨著新的理論發展,會以新的方式和術語繼續呈現。因此,通過研究音樂欣賞與情感產生之間的關聯,有利于更好地開展音樂欣賞活動,貼合不同情感狀態和認知水平聽眾實際情況,達到不同層次的審美要求,這對于音樂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基于情感認知模式的音樂欣賞

基于音樂與情感的關系哲學,在音樂欣賞時也存在著不同的體驗模式。其中,情感認知模式是一種折中但有偏向的模式,情感術語可以描述音樂,但這種情感因素是音樂的表現屬性,要警惕個人主觀情感因素的過多介入,那樣會影響音樂作品本身的審美價值。而認知是人們的日常經驗和知識積累,將情感與認知相結合,二者共同影響音樂欣賞審美判斷。當認知與情感有效連接時,就實現了有效的音樂欣賞審美體驗。

1.音樂欣賞過程

音樂欣賞到底欣賞的是什么,對于不同音樂審美水平的人是不同的,這是在一定認知水準下開展的專業思考。不同音樂素養的欣賞者從同一部音樂作品中獲得的感受不同,但是欣賞體驗音樂的過程是相似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進程。

首先是審美直覺階段。當人們與音樂初步接觸時,需要依靠自己的直覺進行音樂欣賞。這種體驗是整體性的,無法從局部細節中感知到更多東西。在哲學理論中,許多觀點認為直覺不具備理性特征,非常具有神秘性。蘇珊·朗格則將直覺視為一種基本理性活動,是邏輯的開端和結尾,這種將直覺與理性有效聯系的思考模式具有一定的意義。他在其著作《藝術問題》中,提出直覺與真和假無關,只與事物外觀呈現有關,直覺是對各種各樣形式的洞察,通過直覺能夠認識藝術符號的意味。這是不同于科學的理論分析與邏輯推理的,是一種與理性相交融的直覺。其次是審美體驗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們獲得了審美經驗,具備了一定的音樂認知能力,對音樂作品更感興趣,在欣賞音樂時,不但可以通過直覺進行整體性判斷,而且可以品味出局部細節的巧妙構思,達到不同程度的專業審美水準,甚至能夠實現與音樂創作者的隔空對話交流,開展音樂方面的專業探討,并引導人們積極參與到其他音樂活動中。最后是審美升華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們能夠更加深刻體會音樂審美的最高境界,衍生出更多的精神內涵。這是一個相對寬泛的領域,是一種復雜感性與理性深度交融的狀態,但不是漫無邊際、毫無根據的遐想,而是基于音樂作品的藝術神思與遨游,達到這種境界需要具備較高的哲學和藝術修養。

2.音樂欣賞狀態

音樂欣賞是分階段的,音樂欣賞審美水準是分層次、分等級的,而具體的音樂欣賞狀態會對音樂欣賞結果產生直接影響。蘇珊·朗格列舉了音樂欣賞的兩種狀態,一種被稱為真正欣賞音樂,另一種被稱為根本不會欣賞。當然,這兩種狀態之間還存在一種中間狀態,就像是白日的夢境,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開展主觀化的自由想象。這是為大眾津津樂道的音樂欣賞狀態,它能夠讓人們放松身心,給人一種較好的滿足感。但是,從審美哲學的角度考慮,除了真正欣賞音樂的狀態,其他的音樂欣賞狀態都是不對的,沒有真正以音樂作品為中心,難以品味音樂審美價值。根據相關實踐表明,隨意、主觀的自由想象有利于幫助普通聽眾建立經驗、培養認知,這種經驗和認知是沒有經過確認的,可能存在較大偏差。而對于具備一定審美能力的欣賞者而言,同樣存在風險隱患,可能會讓自己的認知水平停滯不前,甚至形成偏頗思維,產生畫地為牢的效果。聯想想象是游離于作品之外的存在。有些欣賞者以自我為中心,凡是符合自己需求的聯想就保留,凡是不符合自己需求的聯想就放棄。久而久之,音樂欣賞變成一種情感發泄,離開了音樂本身,導致欣賞者沉浸于虛無縹緲的世界中,不斷積累審美錯覺,始終無法達到正確的認知和感受。從審美哲學上講,這實際上是對音樂欣賞主體和客體的把控,對于脫離客觀對象的音樂活動,理論上已經失去了審美哲學探討的意義。蘇珊·朗格認為,只要有利于音樂的理解,無論哪種欣賞方式都是可以的,不能抹殺欣賞者的個性需求,可以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欣賞方式,但并不意味著能脫離音樂作品的制約。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音樂的傳播方式發生改變。這種發展趨勢對真正的音樂欣賞狀態產生沖擊,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廣播等媒介收聽音樂。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音樂傳播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音樂欣賞更具廣度,不再依賴于某個具體的載體和途徑,可以說這種傳播方式降低了音樂欣賞門檻,對于普通大眾音樂欣賞審美直覺的培養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傳播方式的改變也會產生較大的消極影響,在人們工作生活間隙,音樂淪為徹底的伴奏品、調味劑,成為各種活動的背景,不利于音樂欣賞的深度開展。從音樂審美哲學的角度出發,這是根本不會欣賞音樂的方式,人們更加喜歡一些簡單、激烈、節奏感強的音樂品類。對于一些具備較高審美價值的作品,反而沒有辨識能力,存在著淺嘗輒止的社會審美現象,在科學的審美道路上漸行漸遠,不利于音樂藝術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面對這種無法扭轉的局面,更需要堅持音樂欣賞審美哲學思考,積極實踐不同的音樂欣賞形式,在擴展音樂欣賞廣度的同時,力求找準發力點,在某些領域進行深耕,起到一定的社會引導作用。

3.音樂欣賞目標

社會大眾的音樂欣賞呈現出普遍化、娛樂化、主觀化等特點,這不符合音樂美學上對音樂欣賞的要求,而且存在許多不可控因素。因此,音樂教育成為實踐音樂美學的重要途徑。基于教育活動的音樂欣賞,首先要明確功能目標,然后以具體目標為指導,展開不同形式的音樂欣賞活動。審美是音樂欣賞的基本目標,能夠達到以美育人的效果,在欣賞主體與音樂客體之間,需要構建信息交流渠道,形成良好的體驗效果。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審美效應目標應該分為個人審美目標和社會審美目標,其中,個人審美目標相對單純,更多的是從個人音樂經驗和認知能力的提升著手,更加關注人與音樂的審美關系,有利于促進個性化發展。喜怒哀樂是人的基本情感,由情感認知哲學理論可知,可以將情感視為音樂的知覺屬性。通過音樂欣賞,人們感知到這種知覺屬性,從而產生感性判斷。這種音樂情感是非概念性的、非邏輯性的,是源自人類共同擁有的天然情感,但人畢竟具有社會屬性,許多優秀音樂作品表現的主題是愛情、友情、民族情感、愛國情感。這些情感不是簡單的喜怒哀樂,不是人類自然擁有的情感,更具有社會屬性。這些具有社會屬性的情感能否也認為是音樂的客觀知覺屬性顯然是存疑的,但既然是音樂教育活動,就必然會有組織層面的目的性,基于社會發展、國家治理、群體和諧的角度,需要滿足對人們進行教化的目的。從某種角度來講,音樂欣賞教育是單純音樂審美哲學的社會性拓展,并不能完全適用于情感認知哲學模式,但并不意味著情感認知模式的失效。音樂欣賞教育活動的目的性影響了審美的純粹性,需要采取合適的音樂欣賞形式,滿足審美與教育的多重需求。

4.音樂欣賞策略

基于情感認知模式的音樂欣賞教育,更多的是從提升欣賞者音樂經驗和認知能力的角度出發,能夠與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屬性產生共鳴,從而實現音樂欣賞的審美目標。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從感官層面獲取的情感是淺層次的,如果想要獲取更高層次的情感,需要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理解和欣賞的程度成正比例關系,理解的程度取決于欣賞者的音樂知識、經驗、實踐,以及文化背景等諸多因素。因此,面對不同音樂能力的欣賞者,需要采取不同的音樂欣賞策略。

聆聽是最基本的音樂欣賞形式之一,但對于認知水平較低的欣賞者而言,必須找到合適的抓手,否則會產生較大偏差。首先是在音樂作品類型選取方面,純音樂是音樂欣賞審美哲學研究的基礎類型,彼得·基維的情感認知理論也更多的是從純音樂體驗模式著手研究,而純音樂欣賞具有較大難度。在一首純音樂作品中,很多都沒有特定的情感指向,《哥德堡變奏曲》的部分章節中存在著相互對立主題并行的樂曲,一個主題跳躍靈動,另一個主題遲緩猶豫,形成較大的反差,那么欣賞者從中能夠得到快樂還是憂傷,這是沒有定論的,也容易造成審美困惑,自然無法對純音樂進行深度理解。因此,普通聽眾欣賞絕對音樂的能力有限,僅憑自身感覺和經驗不能實現高水準的審美,認知水平限制是客觀存在的。如果選擇帶歌詞的音樂作品,那么更有利于進行音樂解讀,相當于降低了音樂欣賞的審美門檻,等到具有一定積累后,再去欣賞純音樂更為合適,這符合循序漸進的審美過程。其次是在音樂欣賞組織形式方面,需要創造良好的音樂欣賞環境,減少外界因素干擾,為真正欣賞音樂提供條件。同時,為了避免欣賞者陷入個人情感漩渦中,忽視對音樂作品本身的審美,可以采用合作欣賞模式,通過不同個體之間的交流碰撞,查找自身認知偏差,更好地聚焦于音樂本身,還可以開展體驗式音樂欣賞活動。由于樂器演奏存在一定的專業性,可能會產生認知偏差,在傾聽的基礎上,讓欣賞者體驗各種樂器操作,更好地掌握音樂基礎知識,比較適用于結構規整、節拍鮮明、節奏強烈的音樂作品。另外,還要開展音樂欣賞評價活動,對于不同欣賞者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評價,給予正確的引導,防止出現畫地為牢、越走越遠的情況,有效糾正錯誤經驗和認知。

三、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欣賞是一種精神活動,主要通過聽覺感知藝術魅力,獲得情感滿足。而美學是哲學的重要分支學科,需要研究美是什么、審美判斷等基本問題。通過音樂欣賞與審美哲學的有效融合,能夠更好地發揮音樂作品的審美作用。情感認知主義是在音樂認知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將情感與認知進行一定程度的融合,認為情感是音樂的客觀知覺屬性。如果人們的認知水平能夠辨識出這種知覺屬性,就可以獲得情感共鳴,實現審美體驗。因此,基于情感認知模式的音樂欣賞活動需要采用循序漸進的策略,逐漸實現更高水準的音樂作品鑒賞。

參考文獻:

[1]李彩霞,王磊.音樂欣賞審美哲學模式探究[J].音樂生活,2023(10):69-72.

[2]杜燕.關于音樂教育中的審美哲學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2(03):235-237.

[3]程龍.從音樂之和談音樂的適配性——尊重音樂審美選擇下的音樂情感多樣性[J].戲劇之家,2022(20):54-56.

[4]曾永成.音樂本體與“美學之謎”——從馬克思提出的審美本體特性之例出發的探究[J].中國美學研究,2023(01):187-205.

[5]孫涵,王鴻俊.現代美學思想啟示下的聲樂藝術:基于音樂分析美學和邁爾“期待——風格”美學思想的思考[J].文藝評論,2023(04):114-120.

猜你喜歡
音樂美學音樂欣賞
感性的體悟 理性的傳達
藝海(2016年12期)2017-01-13 07:32:35
不可復制的貝多芬
藝術評鑒(2016年19期)2016-12-24 09:09:24
音樂現象理解探究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57:04
格拉斯《沙灘上的愛因斯坦》的音樂美學探討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54:51
陶冶情操,培養審美
考試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4:06:06
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興趣的方法
考試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1:32:47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及其價值的解讀分析
戲劇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49:08
巧用圖譜 事半功倍
南北橋(2016年10期)2016-11-10 17:35:23
談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
南北橋(2016年10期)2016-11-10 16:52:47
音樂欣賞中的審美心理定勢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国福利一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午夜啪啪福利|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99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网在线|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视频|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日b视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99视频只有精品| 亚洲综合香蕉|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91精品视频播放|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国产色婷婷| 高清色本在线www|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aa视频|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99视频只有精品| 97狠狠操|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就去色综合| 91在线播放国产|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免费高清毛片|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无码久看视频| 欧美日本不卡|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不卡视频国产| 任我操在线视频|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国产欧美另类|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国产久草视频|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 91|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色亚洲成人|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