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合作是當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之一。本文通過對校企合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分析,詳細闡釋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指導下,從學校和企業兩個維度如何實現協同育人。在學校方面,夯實育人主陣地作用,加強對思政工作的科學統籌;在企業方面,補齊思政育人工作短板,挖掘育人資源;在此基礎上,建立校企合作銜接機制,切實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合力。
關鍵詞:三全育人;校企合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8.044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提出的一項重要要求,是對長遠育人格局、體系、標準的重新建構。
在國家大力推進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逐漸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已成為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校企合作辦學,在課程設置上更加重視實踐動手能力,學生有很多在讀時間在企業度過,企業是校企合作的主體,也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1"校企合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
1.1"學生方面
當前互聯網原住民00后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群體,生活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他們興趣廣泛,可以熟練地使用各種電子產品,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樣、內容更豐富,但也存在著長期過度依賴碎片化閱讀,對事物缺乏持之以恒地鉆研,艱苦奮斗精神不夠等狀況,給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具體表現為:一是對傳統教育方式興趣不夠,通過單一課堂講授、播放視頻等學生習以為常的教學手段,無法做到充分吸引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難將知識入腦入心。二是專注力較差,手機的普及使得很多大學生難以維持較長時間和較高水平的專注力,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思政課抬頭率、點頭率不高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著。三是對艱苦奮斗精神認知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大多00后自小生活在祖輩—父輩共同養育下,物質的富足,安定的社會環境,更強烈的個體意識,使他們對“吃苦”“奮斗”“奉獻”等精神認識不足,導致行動力差,缺乏將思政教育成果轉化為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行動力量。
1.2"學校方面
應用型高校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校企合作可以實現雙方資源互補,與傳統培養模式相比,學生有更多機會直接接觸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水平得以更好地提升,有助于學校更好實現育人目標。目前校企合作模式正在不斷發展完善中。
經調研,有待改進方面主要有:一在選擇合作對象時。校企合作以企業的專業優勢為基礎,學校在選擇合作對象時更關注企業的自身專業條件,未將思政工作開展條件考慮在內,忽視了對思政教育的重視。二在校企合作進行時。學校作為思政教育主陣地,在學生在校就讀期間開設系列思政課程、組織多樣思政活動,配備輔導員、班主任等專門思政工作人員,實現了思政教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學生在企就讀階段,受限于校企地域距離、管理機制等因素,學校對學生思政教育開展少、關注少,造成教育中斷。三是機制方面。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責任人,在制定校企合作方案時,主導作用發揮不到位,將思政教育工作納入方案不足,以制度方式明確企業育人職責不夠;在校企合作開展過程中,缺乏對學生在企階段思政狀況的掌握與了解,未形成全過程教育管理機制。
1.3"企業方面
校企合作大多采用“2+2”“3+1”修讀方式,學生大學期間至少有1年是在企業學習,企業協同育人主體責任責無旁貸。同時,校企合作為企業輸出人才,人才綜合能力直接關系企業未來發展,落實育人工作是利生利企之事。
目前存在不足有:一是企業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經實地查看發現企業宣傳陣地少見思政宣傳內容,經座談了解企業方普遍未認識到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二是企業思政教育人員力量不足,企業未配備專門人員,學生日常接觸最多的企業導師、廠區師傅自身思政知識水平不齊。三是企業對學生思政狀況關注度低,企業的教學以職業技能為主,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主要集中在生產安全方面,尤其是未能及時關注到學生從學校到企業適應階段的思想狀況。四是企業對自身思政教育資源挖掘梳理不夠,校企合作的企業均是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大中型企業,工匠精神等優秀企業文化未轉化為育人資源。
2"“三全育人”視域下校企合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
2.1"學校方面
2.1.1"夯實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針對00后大學生特點,重點從教育方法路徑上尋求突破。一是在思政課程形式上求創新,探索將課堂與實踐結合,利用學校所在地周邊紅色文化、革命教育基地等資源,發揮實踐育人、文化育人作用。二是在多媒體載體運用上求創新,如開通直播平臺,班主任輔導員為學生進行實時思想政治教育和宣傳;利用學生喜歡的抖音、快手等媒體創建喜聞樂見、詼諧幽默的教育宣傳短片或段子,在吸引學生專注的同時進行間接教育。三是重視交流互動作用,建設新媒體平臺“意見箱”,實時掌握學生思想狀況,多方位多層次挖掘和發揮多媒體手段在思政育人中的作用。四是加強艱苦奮斗精神培育,應用型高校校企合作辦學培養的人才多進入生產一線工作,需要在崗位上忠于職守,守得住初心耐得住日復一日與機器打交道的“枯燥”,通過開展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知行合一實踐觀。通過以上對策,最終實現建立從入學到就業,從課堂到宿舍,從學習到生活,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1.2"加強對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學統籌
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下,由于教育載體的變化,由原來的單一學校為主的一元主體向企業—學校協同配合的二元主體轉變,甚至是向學校—企業—家庭多元主體育人格局延伸擴展。構建二元主體育人格局是實現校企合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選擇,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責任人、校企合作的主導者,要切實提高對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學統籌。
一是制定更加全面系統的校企合作方案,以制度的方式明確各主體思政工作職責,規范校企雙方工作重點,形成育人合力。二是提高對校企合作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系統管理,除目前開設的全學年形勢與政策課程外,應針對校企合作大學生發展特點,將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內容融入思政教育;此外,在落實全過程育人方面,要加強對學生在企階段思政狀況的掌握與了解,定期進行思政狀況調查分析,做好教育動態跟蹤。
2.2"企業方面
2.2.1"補齊思政育人工作短板
一是提高對思政教育重要性認識,企業作為社會重要組成部分、校企合作辦學主體,落實育人職責責無旁貸;此外,將思政教育融入企業發展有助于企業提升競爭力,調動員工干事積極性創造性,因此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更高關注水平和層次。二要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基礎保障,在人員配備方面,探索將企業授課教師、廠區師傅納入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人員;在資金支持方面,將思政教育支出按照生均經費列入企業預算;在場地建設方面,將企業宣傳陣地延伸至學生在企學習活動范圍,營造全員全方位育人環境;確保思政教育有人干事、有錢辦事、有處開展。三是加強對學生入企學習至畢業整個學習周期內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做好與在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銜接,特別是要關注學生剛入企階段的思想狀況,引導學生適應新環境,實現全過程育人。
2.2.2"挖掘育人資源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每一件設備凝結著科技創新,每一個崗位也必然有一批工匠精神踐行者,這些都是最好的育人資源,要抓好企業思政育人這個分中心,在企業文化中充分提取和凝練看得見感受得到的育人元素,將思政教育融入生產過程中,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2.3"校企合作銜接機制創新
當前校企合作模式雖然在各地區取得成效,但合作領域更多地集中在專業方面,校企之間就思政教育缺乏有效溝通,尚未形成協同機制,此外,作為不同社會主體,高校學生管理制度與企業員工管理制度有很大區別,這些都給校企合作育人工作帶來了很多困境和問題。經過實地調研,針對學生在企階段,構建一種校方主導下的企業負責制,制度化校企雙方思政教育工作職責,定期進行分析研判,形成考核反饋機制,對企業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時督促改進。通過完善機制,暢通校企雙方在思政教育方面合作,切實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合力。
3"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對校企合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還不夠,學生在企業學習階段思政教育工作出現中斷,破壞了教育的系統性。本文以“三全育人”為切入點,在調研學生、學校、企業三方的基礎上,分析當前教育工作開展情況,提出校企合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1).
[2]趙林衛,査偉大.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
[3]劉基.基于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討[J].中外企業文化,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