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下,中職教育工作的落實要跟隨社會發展的進程進行轉變。因此,只有認清職業教育的出發點,才能使人才培育工作的開展可以為社會提供相應的人才。作為培育技術專業人才的重要場所和主陣地,中職院校以產教融合為基礎,完成計算機課程教學的調整,是迎合時代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旨在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使學生的專業水平得到增強。通過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調整,保證在創新的過程中,使教學體系的構建符合中職教育工作落實的要求,才能將產教融合與計算機教學科學地融合到一起,并以此培育出技術能力過硬、專業能力扎實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中職教育;計算機教學;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4)08-0192-03
引言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我國社會已經步入了信息化時代,而計算機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工具,同時社會對計算機相關人才的需求總量變得更多。作為培育技術型人才的重要場所,中職院校針對計算機課程進行教學模式的調整,使產教融合充分體現在計算機教學中,不僅能強化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也可以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有效培育,這能為學生專業知識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也可以使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變得更好。
一、新時代下中職教育產教融合的出發點
(一)適應經濟的“新常態”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高,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我國當前已經正式走入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當前“新常態”的概念逐漸融入了不同領域中,在“新常態”的引領下,經濟的發展方向已經發生了改變,而且國家在產業集群化調整的過程中,加速了企業的優化轉型,這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快速發展。在信息時代下,信息技術、智能化、大數據、計算機等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代名詞,企業在人才的需求上也已經發生了變化。針對技術型人才,不再只需要具備著良好的實踐能力,而是要有著良好的創新、應用意識與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計算機專業仍然是當前社會中的熱門專業,并且社會中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總量也在不斷增加[1]。在“新常態”下,只有確保職業教育也以“新常態”為導向,進行人才培育,從而構建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這時中職院校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生產方式,滿足產業升級對人才的需要,保證人才的培養才有利于向社會輸出對應的人才。中職院校只有不斷深化職業教育的改革,對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方式進行調整,進而才能在“新常態”的引領下,使職業教育的全過程展現出產教融合,并以此保證人才培育工作的落實,可以為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提供良好的復合型技能人才輸出保障。
(二)滿足科技創新人才培育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為確保中職院校能夠為社會輸出滿足社會需求的復合型專業技能型人才,就要認清人才的培育需要保證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高。尤其在實踐教育中,只有保證中等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更加科學,真正使學生零距離體驗工作,才能在實踐教學中確保學生可以對職業發展的前景有一定的認知,同時在探索的過程中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形成更好的職業眼光,以此才能為學生未來的從業提供良好的保障。在信息時代下,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綜合性教育活動的落實進行開展,并且創新精神的培育也需要通過良好的氛圍進行深化[2]。對此,中職院校在教育教學工作落實上,可以結合不同專業方向使計算機教學變得更加全面。
(三)形成人才培育命運共同體
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明確的解釋,而且也為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從現在到以后,我國經濟發展必然會受“新常態”帶來的影響,只有實現對供給和需求這兩側內容進行調整,解決矛盾問題,才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在我國的一些行業以及產業中,存有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而且我國的一些核心技術、關鍵裝備等還需要通過進口來解決,只有對這些結構性問題進行有效處理,才有利于我國的長期發展。通過對供給側發力進行調整,實現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使我國的供給能力充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這樣才能通過解放社會的生產力,以改革進行推進,減少低端和無效供給,使中高端供給得到擴大,以此才能使全要素生產率得到提高。針對這一情況,我國的所有產業鏈必然會面臨著重新調整或重組的問題[3]。因此,中職院校人才培育工作的開展,必然需要通過全新的培養形式來貼合市場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比如,通過形成人才培育的共同體,保證學校與企業進行充分結合,使產學得到有效融合,使人才培育工作可以通過協同化處理,使中職學生的計算機職業素養得到增強,技能得到發展,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除此以外,通過此種辦法也能對人才培養的周期進行壓縮,使人才的輸出質量和效率更高。
二、產教融合下中職計算機教學的落腳點
(一)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在中等職業院校中,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得到了廣泛應用,也成了中職教育改革的一種新的方向。在全新的形勢下,通過響應國家的號召,以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為基礎,使中職院校發揮職業教育的特色,可以保證人才培育的專業性,使計算機人才的供應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這時就能通過人才供給鏈的打造,有效解決當前社會計算機一線人才短缺的現象。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能只從學生身上入手,也要從教師的專業素養入手。畢竟,中職院校的學生年齡較小,教師的專業素養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習慣、行動以及態度等。在教育改革工作落實上,想要使產教融合提高計算機教學工作的實效,發展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就要從教師的專業素養入手。只有通過組建高素質的教師團隊,由教師帶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再通過科學的引導使培育工作的開展更健全,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化成長。中職學校要針對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制定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專業素養培育方案,也要對教師進行考核,并以激勵機制的打造,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使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開展中,可以充分服務于學生[4]。只有當教師的專業素養得到提高后,才能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打下良性的基礎,保證學生計算機專業技能的操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構建校企實訓基地
通過開展校企合作,使中職院校與企業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可以通過雙主體的打造,實現共同育人。這樣不僅能使學校培育出更為全面的計算機專業復合型技術人才,也可以通過企業給予的幫助,實現訂單式培育,直接將人才應用于企業中。學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與知識,并有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直接在一線中消化理論知識,發展自身的實踐能力。同時,想要提高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知識儲備,并發展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的計算機潛能得到有效激活,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校企之間的有效合作,將學校的資源與企業的資源共同使用,從而打造新型平臺,以保證學生有豐富的資源得到成長[5]。通過實踐基地的有效打造,不僅能使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有效使用自身的專業知識進行實踐,也可以使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實際應用產生明確的認知,更能為企業培育出高質量專業化的計算機復合型技能人才,這樣就可以實現人才培育與企業需求同步。此外,通過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共同打造實訓基地,也能幫助學生對相關企業有明確的認知,使學生可以在實踐過程中對相關企業的企業文化進行學習,明確不同崗位的實際需求,在實踐中對自我的不足進行調整,減少自身在專業上的短板,使學生可以在從業前就形成更加合理的規劃,使學生的職業生涯更順暢,同時保證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三)豐富教學內容與活動
在教產融合下,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工作的開展要注重對專業知識內容進行調整,以拓展的形式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與全面性。只有使計算機課程的設計具備合理性,才能在教學深化中使中職計算機教學工作開展的質量提高。在基本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按照企業的要求對教學標準進行調整,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使學生的崗位技能得到有效發展,同時對教學知識內容進行升華,以此使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得到提升。通過與企業加強聯系,緊跟時代步伐進行創新,打造全新的計算機專業教材體系,能以時代發展為基礎,確保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可以與社會要求相一致,可以與企業崗位需求相吻合,這時人才培育的準確度才能變高。值得注意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使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充滿興趣,并對操作充滿實踐的想法,這樣不斷拓展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使學生形成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專業創新能力,培育出具備創造力的中職計算機技術人才。通過產教融合理念的有效應用,使計算機課程的開設得到優化,并對教學模式進行拓寬,可以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完成對知識的鞏固,也可以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運用。在與企業進行合作時,通過交流活動的開展,幫助企業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強化學生對計算機崗位的認知,更能使學生了解一線所使用的技術。
三、產教融合下中職計算機教學實踐分析
(一)重構人才培育的模式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工作開展中,產教融合的理念在使用時要保證中職院校可以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只有適應學生的發展,并以服務企業為目標,這樣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以真實的情境作為基礎,使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有效發展,突出學生崗位技能的提升,最終指向培育出復合型的人才。比如,針對學校部分需要根據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具體學習內容進行劃分,從而打造綜合模塊,通過項目的引入完成專項能力的發展,在實訓過程中進行深化學習,提高學生對基礎理念的掌握,并在實踐中發展學生的計算機能力。而企業則需要做好頂崗實習的保障,使教產融合能夠得到有效落實,直指學生職業綜合素養的發展。在教學實習中,專項能力的培育,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強化基礎能力的發展,使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與基本素質得到共同提升。這種方式可以根據全新的課程標準,以崗位能力的發展為基礎構建教育主線,并以項目課程為核心,以模塊化的方式完成課程體系的優化,這樣既有學的部分也有做的部分,將產和教融合到一起,使學生在良好的人才培育體系下逐步適應計算機職業崗位的需要,并形成相應的職業能力。通過此舉將企業的實踐和學校的教育聯合到一起,既能完成實踐教學,也完成理論知識的深化,以此就能在融合的過程中,保證學生專業能力的發展。在企業中進行見習,可以使學生職業素養的發展得到提升,并且通過訂立全新的評價標準,也能使人才培育的質量提高。
(二)調整課程內容
只有立足于實踐使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工作的開展,可以在產教融合的理念下,以工作項目為導向,以企業崗位實踐為依托,融合理論與實踐,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同時,校企合作應基于企業需求改革課程內容,可以按照計算機專業的職業資格標準內容進行課程內容的調整,也可以根據企業崗位要求實現對課程資源進行優化,這時不管是在課程結構的設計上,還是在教學內容上,都可以保證產教的有效融合使教學內容可以與學生未來的工作需求相一致。在一體化教學中,想要使企業和學校共同實施教學做,就要使教學改革的落實可以真正融入企業崗位的實踐中。只有在一線上進行實踐,并使所有工作流程的呈現更加全面,這時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實踐,并在實踐的過程中應用理念,將教學的過程與企業生產的過程進行結合。在現代化技術的發展下,中職院校計算機課程資源已經發生了改變,當前可以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來實現資源內容的呈現,因此企業和學校可以共同打造平臺并編寫適宜中職院校學生應用的教材內容。比如,建設數字化資源平臺,使所有專業的課程內容都有配套的資源庫,這樣不僅能為學生的自學提供有效的資源保障,也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
(三)打造混合教學新模式
在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工作開展中,產教融合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的有效使用,以及學校與企業的共同合作,構建新型課程教學模式。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進行整合,使教學做一體化得到充分體現,更有利于培育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通過中職院校與企業進行共同開發,打造適宜中職院校學生學習的在線網絡課程,并將計算機專業類課程內容進行教與學的深度融合,可以依托信息平臺的使用,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企業與學校的共同合作,以混合式教學法強化課堂教學的效果,有利于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畢竟,在數字化資源的使用下,通過網絡平臺可以為學生搜集更多的專業知識,也可以直接將學習的內容和生產實踐進行一體化呈現,這樣既可以在平臺上完成線上教學,也可以直接在線上進行測試,強化學生計算機技術的使用,并對企業的技術進行推廣,使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此外,在線下交流合作中,企業可以糾正學生認知中的錯誤,也可以對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不足完成查漏補缺,這能強化學生專業技能水平與就業能力。校企混合線下教學活動的有效構建,可以幫助學生在企業中了解最真實的行業發展前景,可以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變高,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好的基礎。
結語
在產教融合理念下,中職計算機教學工作的開展必須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而且也要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保證學生發展的全面性。因此,學校要與企業進行充分合作,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增強,使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得到發展,最終培育出符合社會、企業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朝.試論計算機專業1+X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3,25(4):70-74.
[2]程振.產教融合下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探討[J].數據,2022(10):147-149.
[3]馮長松.產教融合下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探討[J].黑龍江科學,2022,13(9):124-125.
[4]張丹丹.產教融合背景下中職計算機Photoshop教學設計與實踐[J].軟件,2022,43(2):184-186.
[5]林賽君.產教融合背景下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采用模塊教學的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4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