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閱讀是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展開的探究性和結構化閱讀學習方式,旨在通過集體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達成閱讀共識,增加閱讀量,提升文學審美素養。作為提高學生閱讀學習質量的有效方法,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既貼合學生的語文學科發展需求,又能優化學生的閱讀學習方法,提高其閱讀能力。文章立足群文閱讀,從群文閱讀的內容整合、方向設定、形式創新三個方面進行探究,提出可行性教學建議,旨在通過群文閱讀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采用群文閱讀教學的方式,具有培養學生學科關鍵能力的教育價值。群文閱讀以多篇對比和滲透為主要方式,能夠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促進其閱讀思維延伸,同時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在滿足其多樣閱讀學習需求的同時,增加閱讀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教師應該樹立統領意識,平衡群文閱讀在課堂教學中的比重,聚合課堂閱讀探究方向,強調文本之間的關聯性,激發學生的群文閱讀興趣,開展靈活多樣的閱讀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
一、合理設定主題,整合群文閱讀內容
1. 精準分析學生需求,明確群文閱讀議題
群文閱讀教學的核心要素是議題,議題決定著群文閱讀的教學基調,關系著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關于群文閱讀議題的設定,教師應該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實現精準定位議題的目標。一方面,教師應該分析學生目前所處的閱讀能力水平,確保議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能激發其閱讀興趣;另一方面,教師應該研讀現有教材中的閱讀內容,將這些內容作為群文閱讀議題確定的參考依據。議題的確定將指向群文閱讀教學的具體目標,能夠幫助教師明確教學方向,尋找教學支點,確保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科學開展。
例如,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統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為童話故事題材,符合小學生喜愛聽故事的學習喜好。教師可以圍繞本篇課文設計群文閱讀教學架構體系,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能夠滿足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教師可以以本文為參照,分析其內容特點,明確教學議題,做好群文閱讀教學設計。本次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以“聆聽童話故事,感悟人性之美”為中心議題,結合議題,教師可以設計以下群文閱讀教學目標:(1)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童話故事,把握主要劇情走向和人物形象;(2)能夠結合童話故事的內容總結各個人物形象的特點,講述故事情節的發展特點,用自己的語言復述童話故事;(3)能夠分析童話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通過閱讀童話故事感悟人性的溫暖,鍛煉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圍繞此目標,教師要選擇一些故事性較強的內容,如統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的《在牛肚子里旅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或課外童話故事《海的女兒》《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灰姑娘》等,帶領學生遨游童話故事王國。
2. 把握文本內容聯系,優選群文閱讀材料
交互性是群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特點,具體體現在各篇文本內容之間的聯系上。由此,教師可以明確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重點要求是選擇的閱讀文本應具有關聯性。在圍繞群文閱讀教學議題整合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深入研讀文本內容,從多個層面分析文本之間的內在聯系,多元整合文本內容,做好充分的群文閱讀教學準備。教師要以此為思路,優化群文閱讀教學資源配置方案,以合適的文本內容為學生后續高效開展群文閱讀學習活動提供必要支撐。
例如,統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海濱小城》這篇課文向學生介紹了一座美麗、整潔的海濱小城的獨特風光,表達了作者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師要在把握課文內容特點的基礎上,選擇同樣以景色描寫為主且具有強烈情感色彩的文章,有機整合群文閱讀材料內容。包括統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作者將小興安嶺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作為描寫重點,展現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物特色,營造了獨特的意境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統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作者通過把握關鍵詞,詳細介紹了西沙群島的海底物產,寫出了西沙群島的富饒,既展現了西沙群島的美麗風光,又蘊含著作者熱愛祖國的獨特情感。此外,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中的《海上日出》《記金華的雙龍洞》等課文也是描寫景物的,同樣具有將情感寄托于景物的寫作特點。教師可以整合該類型的文本,提煉“情景交融,以景抒情”的群文閱讀教學議題,引導學生就不同的文本內容展開對比分析,整理文本內容方面存在的聯系和差異,思考作者想要通過文本內容傳遞的情感,鍛煉其文本內容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把握教學重點,明確群文閱讀方向
1. 分析文本語言特點,拓展群文閱讀深度
相較于單篇閱讀學習以字詞句掌握為主的教學特點,群文閱讀強調鍛煉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文本內容分析是群文閱讀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學習的主要方向。雖然群文閱讀強調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鼓勵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閱讀學習方式,開展個性化閱讀,但是過度的自主權容易使學生迷失學習方向,忽視閱讀重點,影響學習效果。為此,教師應該提前在備課活動中梳理閱讀重點,結合重點語句、段落設計閱讀問題,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重點文本內容,實現深度學習目標。
例如,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這是一篇科普散文,選自法布爾所著的《昆蟲記》,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介紹了蟋蟀的習性及其“住宅”的特點。為了保證群文閱讀文本的關聯性,教師可以選擇與本文體裁相同或類似的文本作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材料,如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中的《夜間飛行的秘密》、五年級上冊中的《太陽》,要求學生結合各篇文本的關鍵語句,著重分析不同文本在語言表達方面的特點,體會各篇文本的寫作風格。教師依據各篇文本內容,設置相應的問題如下。
《蟋蟀的住宅》:描寫蟋蟀住宅的一段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夜間飛行的秘密》:為什么要用三次實驗來證明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
《太陽》:在介紹太陽具體信息的段落中,語言表達方式有何特點?
通過分析上述問題,學生能夠認識到:《蟋蟀的住宅》一文中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夜間飛行的秘密》一文通過三次實驗證明蝙蝠飛行原理,語言表達具有嚴謹性;《太陽》一文運用數據直觀介紹太陽的特點,同樣體現了語言表達簡明準確的特點。如此,學生能夠體會不同文本的語言風格,實現深度探究文本的閱讀學習目標。
2. 對比文本結構形式,積累豐富語言經驗
群文閱讀教學旨在打造綜合性、系統性的閱讀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要求教師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多元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在剖析文本內容、體會文本情感的基礎上,學生還應該掌握分析文本結構特點的方法,并在群文閱讀學習中,從文本結構形式角度切入,了解不同文本在段落劃分和內容結構方面的特點,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本內容,加深閱讀感悟。文本結構形式的對比,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文本語篇的故事情節和情感表達方式,從全新的角度了解文本,充實個人閱讀經驗,學習不同文本優秀的語言表達方式,積累文學素材。
例如,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貓》這篇課文以描寫動物為主,教師可以將本文與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中的《白鵝》、五年級上冊中的《珍珠鳥》組建為群文閱讀教學內容。首先,教師要求學生通讀三篇課文,從語言表達方式方面體會課文內容的異同點,并感悟作者所表達的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把握本次群文閱讀學習的基調和方向。其次,教師布置閱讀任務,要求學生重點分析三篇課文的結構特點,思考作者分別是以什么樣的編排結構來描寫各種動物的,有什么樣的好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貓》一文中能夠分析作者是以記敘自己與貓相處過程的方式進行文本結構設計的,語篇以記敘文的形式按照特定的順序呈現了貓的古怪、可愛等特點;《白鵝》一文主要從白鵝的生活習性切入,從“鵝的叫聲”“鵝的步態”“鵝的吃飯”三個方面說明鵝的高傲,文本結構呈現出簡單明了的特點;《珍珠鳥》一文,作者是按照時間順序記敘自己與珍珠鳥的相處過程,從珍珠鳥的活動范圍不斷擴大到可以落在作者的肩上,可以感受到一人一鳥之間已經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系,展現了一種和諧之美。學生在了解不同文本結構特點的基礎上,便能夠擴充語言知識儲備,積累相應的寫作經驗,提高綜合能力。
三、創新閱讀形式,豐富群文閱讀收獲
1. 鼓勵自由想象延伸,拓展群文閱讀思維
小學語文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重在拓展學生的閱讀學習思維,以思維能力培養對接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在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想象空間,鼓勵其通過思維延伸,提升對文本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深入挖掘文本的精神內涵,由此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教師還要創新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指導學生以高效的思維活動對文本展開合理想象,促使學生的精神世界與文本內容產生交集,提升閱讀學習的有效性。在群文閱讀中展開自由想象,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表達想象的事物和內容,也是鍛煉學生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的過程,使學生在閱讀延伸中能夠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良好發展。
例如,統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這篇課文以描寫四季景色為主,以簡潔、精練的語句寫出了四個季節獨有的景色特點,學生應該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為了加深學生的閱讀體會,教師可以圍繞“四季”這一主題整合閱讀材料,如《找春天》《夏天里的成長》《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濟南的冬天》。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批注式閱讀法。以《四季之美》一文為例,教師讓學生將自己想象到的四季景象以批注的方式體現在文本中。同時,在閱讀其他關于“四季”主題的文本過程中,仍以批注的方式圈畫出其中具有季節性描寫的語句內容,由此建立文本內容之間的聯系。學生將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文本內容展開深入思考和合理想象,實現閱讀思維的有效延伸,打破單篇閱讀學習思維的局限性,在群文閱讀中積累更多關于四季景物描寫的語句表達方式和寫作技巧,收獲良好的學習成果。
2. 活用思維導圖工具,提高群文閱讀效率
結合群文閱讀教學的特點,各篇文本內容需具有關聯性和邏輯性,而思維導圖是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學習活動的有力工具。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分析各篇文本的內在聯系,簡化學生對各篇文本共同點的分析思路,還能夠利用思維導圖從各個層面對不同文本進行直觀對比,分析其在主題、思想、語言等方面的共同點,有助于細化學生的群文閱讀學習過程。教師可以根據群文閱讀學習內容,設置相應的思維導圖任務,在引導學生以導圖思維開展群文閱讀學習的同時,深化其對文本內容的思考,高效達成群文閱讀學習目標。
例如,統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父愛之舟》這篇課文以“父愛”為主題,教師可以將其與同樣歌頌父愛的《背影》整合為群文閱讀學習材料。在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學習時,應該向其講解思維導圖在閱讀學習中的用法。首先,學生應該建立群文閱讀的基本思維框架,從“內容分析”“主題感悟”“情感剖析”三個層面對文本展開對比式閱讀。其次,應該基于思維導圖的框架體系,有序開展群文閱讀學習活動。學生需對比尋找文本中表達“愛”的場景,分析作者構建場景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法,進而體會語句、段落中所表達的情感,以橫向對比的方式體會文本的寫作風格。《父愛之舟》一文,“我”和父親第一次住旅店的場景,作者著重描寫父親的心理活動,寫出了父親對“我”深沉的愛;《背影》一文,作者在“父親爬上攀下列車月臺為我買橘子”這段內容中,側重通過動作描寫展現出父親跨越站臺十分吃力的模樣,以此渲染情感氛圍,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父愛的歌頌。以此為思路,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從不同層面對文本展開深層次分析,加深閱讀體會,掌握高效閱讀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認識到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將群文閱讀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閱讀方法,保證群文閱讀教學質量。群文閱讀教學應該以學生為服務對象,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現有閱讀水平,分析其學習需求,圍繞特定主題有機整合閱讀材料。教師應該基于不同的閱讀教學重點,開展多樣的群文閱讀學習活動,指導學生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提高閱讀學習效率。未來,教師要以群文閱讀為基本框架,創新閱讀教學模式,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柯長明. 以群文閱讀助推深度學習: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 家長,2023(32):145-147.
[2]徐曉琴.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群文閱讀能力[J]. 名師在線,2023(1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