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統編版語文教科書設置了“快樂讀書吧”欄目。每個學期,“快樂讀書吧”都有一個閱讀主題,并推薦閱讀3-5本世界名著。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學經典,不僅能提升語文素養,還能聯系課內學到的閱讀策略,為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統編版教材把課外閱讀作為教科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有的教師只是簡單布置學生在課外進行自主閱讀,這顯然是有違編者的初衷,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師要開展“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的閱讀指導,讓學生通過閱讀收獲快樂與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策略;課外閱讀
開展課外閱讀的指導,教師首先要做好文本教學解讀,明確中心、重點,并緊扣單元語文要素,有所側重地引導學生以愉悅的心情進行閱讀,并在閱讀中收獲精神上的快樂,以及因閱讀帶來收獲的滿足感。只有指導得法,才能讓學生越讀越愛讀,越讀越快樂,從而喜歡自主閱讀。學生在體驗閱讀樂趣的同時,還能聯系課內學到的閱讀策略,讀出整本書文字背后的意義,甚至達到“讀書得間”的佳境。
此外,教師還要合理制定“快樂讀書吧”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課外閱讀的指導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課外閱讀教學的活動是滾動前進的,有連續性的,不是在一節課里完全體現的,有些閱讀活動甚至要延續整個學期。
“快樂讀書吧”的閱讀指導,必須以生為本,借助開展有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閱讀的快樂體驗,激發他們課后持續閱讀的積極性。就像在學生的心靈里播下一顆愛閱讀的種子,通過各種趣味閱讀活動,讓這顆種子生根發芽。
以下結合筆者在開展教學中的經驗,試談如何開展“快樂讀書吧”所推薦的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一、讀前激趣,習得方法
“幫孩子閱讀,要讓孩子聞到書的芬芳,看到書的顏色”,整本書的閱讀指導,應該做到興趣與方法并重。
(一)觀察封面,獲取信息
閱讀一本書,首先閱讀的是封面。在開始讀書之前,教師可引導學生像個偵探一樣尋找封面上的“蛛絲馬跡”,如,觀察封面,看書名和作者,看封面圖畫里傳達的信息,以及瀏覽一下目錄等。
(二)巧用猜測策略,敲開好奇心之門
一般來說,課外書的封面都隱藏著大量的信息。教師可在指導學生閱讀封面、發現信息的同時,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猜想。學生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自然而然地對閱讀的興趣就更濃厚了。
此外,教師還可通過制造懸念、開展讀書分享會等來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如導讀二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推薦的《孤獨的小螃蟹》時,可以引導學生讀題目,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帶著好奇進入閱讀。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繪聲繪色地讀故事中的關鍵片段,也可以用動畫的形式播放故事的開頭,讓學生猜測后面會發生的事,使學生被故事情節所吸引,從而引發自主閱讀。學生通過讀故事、探情節,從中感受讀書帶來的樂趣,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從“書名大探討”的活動開始,讓學生通過題目指出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問的。通過同學間的交流探討,引發閱讀動機。教師也可以分享故事的精彩片段,讓學生借助故事展開神奇想象,這樣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如三年級上冊的《雪孩子》,可以這樣導入:雪孩子和小白兔是好朋友,他們在一起嬉戲玩耍,非常開心,可是有一天,雪孩子為了救小白兔而……此時教師故意停頓,不必繼續往下講,轉而說:“請你自己走進故事的世界里,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學生對故事情節充滿了好奇,便快速地進行閱讀。
(三)制定計劃,及時反饋
很多推薦閱讀的書目一般篇幅較長,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學生無法一次讀完。教師可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讓閱讀行為目標化。在開展閱讀活動前,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合理制定閱讀計劃,把閱讀計劃繪制成自己喜歡的形式。此外,在閱讀的不同階段,可以開展讀書分享交流會。在完成閱讀后,還可以指導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閱讀指導要有所放手,但又要有所“調控”,要定期組織各種讀書活動,如“好書推薦會”“讀書大家談”等,給學生提供讀書交流的平臺。此外,還可以在課室提供空間讓學生展示自己閱讀成果的“半成品”,如“讀書記錄卡”“讀書推薦卡”“自制小書簽”“我繪制的閱讀地圖”等。
二、讀中推進,一石激起千層浪
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快樂讀書吧”所推薦的經典書目就是一把打開經典閱讀世界的大門。教師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引導學生走近大師,引領學生品味文學經典。
(一)小組交流,思想生花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讀書亦如此。讀書分享、共同交流會擦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教師根據讀書活動的進展,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讀書匯報會,引導學生在小組中講述自己讀故事的過程。學生可以談談印象最深的或分享書中最不可思議的部分,也可以提出疑問,共同探討。如三年級上冊的《安徒生童話》,可以讓學生談談在閱讀《安徒生童話》時最喜歡里面的哪一篇,并且說出喜歡的理由。當然,也可以提出自己對書中某個人物的看法。通過分享交流,使學生的思維火花發生碰撞,激發思考、交換意見,并習得一些讀書的方法,從而激發閱讀興趣。
(二)拋磚引玉,問題帶動
“快樂讀書吧”經典書籍所散發的獨有的魅力,深深吸引著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激發學生討論故事的興趣,并進行全班交流。例如指導閱讀六年級上冊的《西游記》時,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如提問:“你最喜歡《西游記》里的哪個角色?說說你喜歡的理由。”通過問題的引領,讓學生充分思考,自由表達,感受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又如在指導閱讀《紅樓夢》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出問題:“《紅樓夢》里出現了許多詩,你最喜歡哪一首?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除了發散性的提問以外,也要把問題指向“關鍵處”。如《魯濱遜漂流記》讀后分享交流時,可以以此進行交流:“說一說你對魯濱遜的印象。”通過學生的分享交流,進一步體會經典中那耐人尋味的藝術意境,受到審美、情感和語言的熏陶,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
三、讀后拓展,提升能力
法國評論家羅蘭·巴特曾說:“閱讀一段故事,不僅僅只是逐字看過,它更是從一個層次進入另一個層次的過程。”
基于兒童立場的閱讀指導,不僅要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理解,更要引導學生熱愛經典。學生閱讀完一本書,并不是閱讀活動的結束,閱讀活動還需要延伸,讓學生在文學閱讀中獲得深刻的審美體驗,促進閱讀思維的發展。
1. 好書齊分享,傳遞推薦卡。讓學生通過做讀書推薦卡的方式向同學推介自己最喜歡閱讀的書。
2. 厘清脈絡,繪制思維導圖。在六年級下冊“外國文學名著”單元中,語文單元要素是了解名著梗概、把握名著主要內容,以及學習寫“作品梗概”。那么,在指導學生閱讀《魯濱遜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和《愛麗絲漫游奇境》后,可以讓學生畫思維導圖,或者帶著學生畫一畫魯濱遜生活軌跡圖、尼爾斯的旅行地圖,甚至把愛麗絲的行進路線做成飛行棋的棋盤等。完成了這些有趣的閱讀筆記后,學生就在“玩”中輕松地掌握了概括名著主要內容和撰寫作品梗概的方法了。
3. 繪聲繪色,開辦小小故事會。故事會能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復述經典故事,增強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還提升了綜合素質。
4. 讀讀演演,舉辦開心小劇場。筆者在任教三年級時,曾經圍繞“童話”主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安徒生童話》里選擇一個故事在課外自導自演,并且要拍成小視頻,在閱讀分享會上播放。學生對這項活動特別投入,角色分工、準備臺詞、制作道具、配文字、配音、剪輯等一系列工作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家長偶爾從旁指導。這一個個童話小視頻的質量也很高。學生在觀看他們各組的表演視頻時,發出陣陣的笑聲,這就是最美的“花開的聲音”!活動過后“余音繚繞”,學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在回味有趣的閱讀體驗,在潛移默化中會更喜歡閱讀。這也在學生的心里播下快樂閱讀的種子,透過經典文學,讓學生的閱讀之旅“走深”“走遠”。
“快樂讀書吧”要使學生讀出快樂、讀出智慧。教師要結合語文課程特點,通過創設有趣、可操作的學習情境,以整體化、情境化的任務探究式設計,引導學生深入其中理解和感受語文的快樂與神奇。在有趣、創新的閱讀活動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語言運用等能力,還呈現可視化的學習結果,并提高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總之,“快樂讀書吧”的經典文學閱讀指導要“名副其實”,教師在閱讀教學要注意教學的整體性、學生的參與性、活動的趣味性和創新性。
參考文獻:
[1]陸德燕.小學高年級開展群文閱讀有效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08).
[2]錢理群.經典閱讀與語文教學[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3]張佩華.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優化策略[J].智力,2021(09).
[4]段鷗凌.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