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詞匯教學作為國際中文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詞匯教學包括語音、詞義、語用等方面的內容。文章從同音異義、構詞法、語用文化三方面對比漢法語言的異同,指出針對法國漢語學習者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詞匯教學策略,以期為國際中文詞匯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 漢法對比;詞匯教學;法國漢語學習者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2.034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Vocabulary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French Comparison
SHI Zhishuo, TIAN Zezho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0)
Abstract Vocabulary teaching, as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runs through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Vocabulary teaching includes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phonetics, word meanings, pragmatics, etc. The article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rench languages from three aspects: homophones, word formation, and pragmatic culture. It points out the issues that French Chinese learn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en teaching and proposes targeted vocabulary teach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vocabulary teaching.
Keywords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French; vocabulary teaching; French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詞匯是語言三要素之一,漢語學習者在學習和運用漢語詞匯時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偏誤,如何進行詞匯教學是國際中文教師應關注的問題。外語教學可借助語言的對比研究提升教學效能[1]。法國作為較早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歐洲國家[2],漢語學習者人數較多。因此本文試圖通過漢法對比探究法國漢語學習者的詞匯教學,以期為國際中文詞匯教學提供借鑒。
1" 漢法對比下的漢語詞匯教學探析
漢法語言分屬不同的語系,存在形音義上的差異。受母語影響,法國漢語學習者在習得詞匯時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因此通過漢法對比探究國際中文詞匯教學有借鑒意義。
1.1" 從同音異義現象看漢語詞匯教學
受方言和漢語演變等影響,同音異義現象在漢語中普遍存在,法語中也有該語言現象。漢語學習者如果無法準確辨別詞義會造成理解和表達上的障礙。因此,國際中文教師在教學時應多關注漢法語言中的同音異義現象,厘清漢法詞匯的異同,有效進行漢語教學。
同音詞是語音相同,意義之間并無聯系的一組詞[3],分為同形同音詞和異形同音詞。漢語中的同形同音詞,如“怪”在“怪好看”和“怪脾氣”中分別是副詞“很”和形容詞“古怪”,意義毫不相關;花朵的“花”指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而花時間的“花”是耗費的意思,二者無聯系;獲得新生的“新生”指新生活,而新生報到的“新生”指新入學的學生。法語與漢語一樣存在同形同音現象,m€閙oire作為陽性名詞時指論文,作為陰性名詞時指記憶; livre陽性名詞有書的含義,陰性名詞有斤的意思。還有語法屬性相同的同形同音詞,如louer有出租和稱贊的意思,類似的還有mine、bise等。由于同形同音詞義項較多,漢語學習者在使用時易發生混淆,如:去年我是生人。將“生”不熟悉的義項誤用為學習的人,造成用詞偏誤。
漢語中的異形同音詞,比如反映和反應、功夫和工夫,雖讀音完全相同,但意義卻有細微差別;法語也有讀音相同意義不同的詞語。不考慮上下文語境單獨說一個詞,聽話人很難判斷講話人所表達的意思,如mer和m€鑢e、vert和vers等。受母語負遷移影響,學生易混淆使用異形同音詞,如學生必需五點起床,“必需”一詞使用錯誤,應為“必須”。
漢法語言中都有同音異義現象,在國際中文詞匯教學中,教師應關注漢外語言的異同,拉近學習者同漢語之間的關系,增強親切感。另外,應結合語境,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同音詞教學,提高漢語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1.2" 從構詞法看漢語詞匯教學
漢法構詞法均包括復合構詞法和派生構詞法,但又有些許差異,通過對比構詞法,了解漢法語言的特點,提高國際中文教師的漢語理論知識,從而促進漢語詞匯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從構詞法看,漢語合成詞主要有復合式、重疊式和附加式的構成方式,法語中重疊式構詞法使用較少,因此本文僅從復合式和附加式進行分析。
漢語復合式包括五種結構類型:聯合型,如國家;主謂型,如地震;補充型,如立正、書本;動賓型,如管家;偏正型,如冰箱。有人認為復合詞的內部結構就是句法結構,李運富從短語詞匯化現象分析詞義的生成方式,將句法結構歸納為并列、動賓、主謂、定中、狀中、動補、連動七種[4]。法語復合詞構詞成分之間的語法關系可以分為三大類:隸屬關系、并列關系和動名結構復合詞,當然,法語中也有少數主謂式復合詞[5]。grand-m€鑢e、timbre-poste是表示隸屬關系的詞,分屬定中式和補充式;audio-visuel屬于并列式;porte-manteau、couche-t t和laissez-passer分別是動賓式、動補式和兼語式;rendez-vous是主謂式。
可見,漢法復合詞語素之間的語法關系具有相似性,幾乎是相互對應的,對比二者,便于法國學習者習得漢語復合詞。因此,國際中文教師在教學時應合理利用構詞法進行教學,如將法語中隸屬關系的clair de lune同漢語中偏正結構的月光對應,便于學習者理解漢語表達。
漢語詞匯派生方法分為前綴派生和后綴派生,前綴如老、初,后綴如子、頭。派生構詞法是法語常見的構詞法之一,法語派生構詞法包括加前綴派生(anti-)、加后綴派生(-eur、-ette)、逆向派生(garer-gare)和加前后綴合成(arme-armer-d€閟armer)。法語-eur和漢語-家的位置和意義基本類似,因此,法國學習者對歌唱家chanteur、企業家entrepreneur這類詞較易習得。
1.3" 從語用文化看漢語詞匯教學
語用文化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尤其是習俗文化決定的,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6]。中法兩國分屬漢字與非漢字文化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法文化詞有不同的內涵。
龍和鳳在中國文化中是高貴、權力的象征,人們自古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有很多龍和鳳的相關成語,比如飛龍在天、有鳳來儀、龍鳳呈祥等,都是褒義詞。在法國,龍dragon是邪惡的象征,法語C' est un vraiment dragon指這個人很難對付。雞在中國是勤奮、寧靜的象征,雞犬相聞、聞雞起舞將雞與中國人的勤勞形象和所追求的寧靜生活相契合。法國把coq雄雞作為國家象征,€阾re fier comme un coq中,雞有養尊處優、趾高氣揚之意,與中文含義不同。喜鵲在中國是吉祥、喜慶的象征,聽見喜鵲的叫聲人們認為好運即將到來,但法語中喜鵲有喋喋不休、多嘴多舌之意。
由于中法語用文化的差異,學習者有時難以理解漢語詞匯的文化含義。這就要求國際中文教師在進行漢語教學時,充分對比和理解中法詞匯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有效進行國際中文詞匯教學。
2" 漢語詞匯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受歷史、地理等因素影響,中法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存在差異,這要求教師在國際中文教學中注意一些問題,避免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或文化沖突。
注意中法語言的詞匯不對等現象。有些漢語詞在法語中沒有相對應的詞語,即詞匯缺失。詞匯缺失一般以風俗、宗教等抽象名詞和實物名詞為主,如氣、云錦等中國特色詞,在教學時應采用約定俗成的叫法或音譯,如litchi荔枝。有時用chinois代表中國特色,如ravioli chinois指中國餃子。一些事物法國有但中國沒有,如champagne香檳。香檳原指香檳產區出產的起泡葡萄酒,極具法國特色,是漢語中的外來詞,這些詞匯不對等現象應引起國際中文教師的關注。
關注方言的多樣性。得勁、瓜娃子、待見等有地域特色的詞,還有一些書面語相同,不同地方叫法不同的詞,也應引起教師的注意。方言教學雖然有助于來華留學生融入當地文化,但不利于不同地區人們間的溝通,因此在國際中文教學時教師應教授普通話的標準讀音。
考慮中法禁忌。老在法語稱呼中是一個禁忌詞,在漢語中稱某人為老奶奶有尊重的含義,但在法語中如稱呼年齡大的人為vieux Monsieur不僅不禮貌且有冒犯之意[7],這是由于vieux在法語中有過時、陳舊之意,他們不認為年紀大就應被尊重,這種稱呼讓人不舒服。因此,對法國學生教授“老”表尊稱時,不應用vieux,而應闡述其背后的內涵。
關注漢法異同與偏誤,減少負遷移。二語學習者在表達時難免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造成偏誤。有學生將年輕人寫作年輕人,一方面是由于二者同音意義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是由于它們在法語中都可用jeune表示。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偏誤,講清相近詞語的差異,提高學習者的漢語運用能力。
總之,國際中文教師應充分把握中法語言文化的異同,提前預測法國學習者在習得漢語詞匯時的難點及產生的偏誤,并借助語言對比,充分利用正遷移,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從而促進國際中文詞匯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3" 國際中文詞匯教學策略
在國際中文教學中,除通過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外,還應采取其他策略進行詞匯教學。
善用構詞法。教師在教學中采用語素法時,應重視語素的拆分與組合,分析并解釋詞匯的意義。教師在講解聾啞人時,可以分別解釋聾和啞,即耳朵聽不見和嘴巴發不出聲音,同時,結合翻譯法將聾啞人翻譯為sourd-muet幫助學生理解詞義,達到漢法雙語意思的一致性。也可擴展至其他相關詞匯,如耳聾,加強學生的理解。
了解中法文化的差異,發揮母語正遷移作用。國際中文教師應充分考慮漢法文化的背景差異,選取法國漢語學習者熟知的表達方式來翻譯詞語,拉近距離,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如負荊請罪意有向人承認錯誤,請求責罰之意。教師講解時,可以借用aller €?Canossa[8],其為來源于中世紀的歷史事件,有請罪的含義。二者意義相近,但也應注意略微的差別,aller €?Canossa有屈辱的意思,漢語負荊請罪則沒有。因此,在漢語成語教學時,可以利用母語正遷移使學生了解該詞語的意思,但也要指出二者之間的細微差異。
追根溯源。詞匯知識與文化輸出之間有統一性[9]。教師應講解詞匯背后的故事,即詞源和文化,尤其是寓言故事類和典故類,通過敘述故事使學生明白語言背后的深層含義和獨特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對于高水平漢語學習者,讓其觀看后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讓學生轉述、仿寫故事,甚至可以編寫小短劇,鍛煉學生的書面語和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其漢語水平。
語境教學。漢語學習者對于詞義的理解有時存于表層,這是由于在詞匯教學時,教師只講字面意義,不利于學生掌握漢語詞匯的用法,因此教師可以將詞語放于具體情境中以加強學生的理解。比如,在講解借這個詞時,讓同學之間互相借筆,使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熟悉詞語的用法。因此教師對于具有中國特色的實詞,可借助實際情景教學。目前,中國的一些習俗和文化在其他國家也很盛行。在春節時,法國巴黎市政廣場上會掛紅燈籠,商場會貼春聯、福字,這對學生學習春聯、燈籠等中國文化特色詞匯有積極的影響。
總之,在國際中文詞匯教學中,教師應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要使學生了解漢語詞匯的表層含義,也要了解其深層內涵,學會運用詞匯造句,從而提高學生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4" 結語
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從中法對比角度談國際中文詞匯教學,有利于提高漢語詞匯教學的教學效果。基于語言對比,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詞匯教學,不僅可以使課堂充滿趣味性,還有助于學生理解詞義,增強詞匯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文斌.對比語言學:語言研究之要[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7(5):29-44,147-148.
[2] 李寶貴,魏禹擎.中文納入法國國民教育體系現狀、動因、挑戰與對策[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15.
[3]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六版)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 李運富.論漢語復合詞意義的生成方式[J].勵耘學刊(語言卷),2010(2):123-143.
[5] 曹德明.現代詞匯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6] 金枚.對外漢語最基本的語用文化說略[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12):203-204.
[7] 楊寧霞.二外法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以稱呼語系統為例[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6(4):55-57.
[8] 蔡鴻濱.法語成語淺釋(四)[J].法語學習,1997(4):39-43.
[9] 陳遠川.對外漢語教學中基于物態文化層的中文詞匯教學研究[J].漢字文化,2022(1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