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現代健美操教學理論與運動生理學理論,研究提出,健美操訓練通過提升學生的肌肉力量、協調性、柔韌性和節奏感,而實現對身體形態的積極改善。該研究為高職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以及深化體育教學方法的探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與實證基礎,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本文研究了健美操運動訓練對高職學生身體形態的影響,提出了高職院校開展健美操運動訓練的路徑建議,旨在為相關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健美操運動;身體形態;高職學生;體質健康;訓練效果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中圖分類號:G831.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27.000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21GJJG127)。
備注:無
作者簡介:張春艷(1979—),女,大學本科,副高級-副教授;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普通作者:石偉光(1979—),男,大學本科,副高級-副教授;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工作、排球以及體育旅游方面的研究。
李艷春(1992—),男,碩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體育類。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21GJJG127)。
作者簡介
張春艷(1979—),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石偉光(1979—),男,大學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工作、排球以及體育旅游方面的研究。
李艷春(1992—),男,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類。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Aerobics Training on the Physical Form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ZHANG Chunyan, SHI Weiguang, LI Yanchun
Xuanhua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Zhangjiakou, Hebei Province, 075000, China
Abstract: Combining modern aerobics teaching theory with sports physiology theory,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aerobics training achieves positive improvement in body shape by enhancing students' muscle strength, coordination, flexibility, and sense of rhythm.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and empir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physical health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moting thei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ies, and deepening the exploration of sports teaching methods, which has high practical value.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impact of aerobics training on the physical form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poses path suggestions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aerobics training,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educational work.
Keywords: Aerobics exercise; Body shap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training effect
在現代教育體制下,大學生的體質健康作為一個重要議題日益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也變得更加迫切[1]。尤其是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領域,學生群體的身體素質直接影響到他們未來的職業道路以及生活品質。健身操作為一種集音樂節奏感、肢體運動與舞蹈元素于一體的體育鍛煉方式,在提高群體身體素質方面展現了較大潛力[2]。它不單是對運動技巧的訓練,更是一種協調性、柔韌性、力量與耐力的全面提升。通過一系列針對性的動作設計和循序漸進的訓練模式,健身操能夠促進學生體型的優化,并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和改善肥胖、體態不正等健康問題。
1健美操運動訓練對高職學生身體形態具體影響
1.1身體形態評估指標的變化趨勢
從生物力學的角度探究健美操運動對肌體結構的影響,可以發現肌肉群的力量得到增強,肌纖維的羅紋深度與彈性獲得顯著改善[3]。這對身體線條的流暢性和結構美具有直接的正向效應。研究中采用的肌電圖等技術手段,記錄下運動中肌肉活性的變化,為定量分析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健美操訓練的規律性對身體脂肪分布的重塑效應不可忽視,有序的運動節奏和多樣化的運動方式促進了脂肪燃燒效率的提升,進而使得身體脂肪比例逐漸趨于理想范圍。通過身體質量指數(BMI)、腰臀比(WHR)等指標的變化,體現了身體形態的積極變革。健美操的重復性與綜合性運動特點,也對身體的協調性與柔韌性產生了促進作用。長期堅持的話,運動者的身體協調能力和柔韌性得到顯著提高,這對改善體態和姿勢具有深遠影響。體態的改善也與健美操中對身心的整體調節密不可分。運動過程中釋放的內啡肽等神經遞質,有助于緩解心理壓力,進而間接促進身體形態的改善。
1.2健美操訓練對體質改善的作用機制
健美操本身融合了節奏感強烈的音樂以及流暢、多變的舞蹈動作,這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協調性和節奏感,也在無形中增強了他們的身體素質。在形態塑造方面,健美操的多樣化動作設計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肌肉線條的優化與塑形,尤其是對腰腹、大腿及臀部肌群的鍛煉最為顯著。而從體質改善的作用機制來看,健美操運動通過高強度、短時限的有氧運動,顯著提升了心肺功能的效能,這一機制的生理基礎在于心肌收縮力的增加與心室充盈量的提升,進而改善全身組織對氧氣的利用率和血液循環效率。同時,健美操中融入的力量訓練元素,能刺激骨骼肌肉纖維,提高基礎代謝率和肌肉耐力,這造就了更高效的燃脂環境和對能量代謝的正向影響。體質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過持續穩定的健美操訓練,遵循生物適應性原理,即身體組織在長期的運動刺激下發生的生理及形態的相應適應性變化。綜合健美操訓練的多維度影響,我們可見,其對身體形態的具體影響及體質改善的作用,呈現出復雜而系統的交互作用,這包括了肌力提升、體能耗費、心肺耐力增強及精神面貌的煥新等多方面的積極效應。
1.3健美操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綜合效應分析
健美操作為流行的體能訓練形式,在提升學生身體機能及雕塑美觀體型方面發揮著顯著效力[4]。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其在學業與生活壓力雙重負荷下,健美操能夠有效轉換負磁場,促進身心融洽發展。健美操通過有氧運動結合音樂節奏,提升學生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彈性。心肺耐力與血液循環效率的增進,為身體提供了更高效的氧氣與能量,在身體形態的優化上,使得學生外在的線條更加流暢和協調。肌肉的強化訓練不僅能塑造均衡的肌肉線條,更能通過提高新陳代謝率,促進脂肪燃燒,收獲理想的身型。健美操訓練中的節奏感和群體互動能強化學生的神經肌肉協調能力,提高精細運動技巧,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動作準確性與靈敏度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綜合體質的增強為學生提供了對挑戰性學業內容的身體支撐,充分顯示了健美操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方面的潛在益處。健美操對于學生的內在心理素質也有著積極影響。在呈現運動美的同時,學生在肢體語言的律動中尋找自我表達的空間,從而提升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此外,健美操的集體參與性質也鼓勵學生在非正式的社交環境中建立社會聯系,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實現個體心理與社交能力的雙向提升。
健美操作為高職學生身體訓練與心理調適的有效工具,其深遠影響不容忽視。運動訓練的合理構建與科學實施,將對提高高職學生的整體素質,塑造和諧校園文化,乃至培養未來社會棟梁之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到健美操在學生身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將其作為日常體育活動的重要內容,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扎實鋪筑道路。
2高職院校開展健美操運動訓練以改善學生身體形態實踐路徑
2.1 體態評估與運動處方定制
在高職院校內部開展健美操運動訓練,意在通過科學系統的方式改善學生的身體形態,這一目標的實現基礎在于精確的體態評估與個性化的運動處方。教師應進行體態評估不僅需關注身高、體重等基礎指標,還應涵蓋姿勢不對稱、肌肉發展情況以及骨骼結構等綜合要素,借助先進的生物力學分析工具,實現定量到定性的全方位評量。評估結果應用于構建運動處方時,則需綜合個體差異,確立訓練強度、頻率和持續期。針對健美操運動訓練,定制運動處方應從功能性訓練出發,深入挖掘肌肉群的協調和力量平衡,以達到塑形目的。針對體能基礎薄弱的學生群體,編制專門針對性強的腹背實力增強計劃;對于下肢實力不均勻發展者,規劃一系列的單足平衡訓練與爆發力練習。同時,在訓練課程中應融入多樣化的健身操元素,例如有氧健身和拉丁風格健身操,以此激發訓練的互動與趣味性。
在練習的進行過程中,教師需依循運動生理學及心理學的相關原理,確保活動安全,并逐漸增進活動的激烈度與復雜性,同時強化學生對身體狀態的自我感知與實時反饋,進而適度調整訓練的強度。運動指導方案的調整應避免固定模式,而需根據學生體能的變化及訓練效果的反饋做出即時的動態調整。定期進行再評估,以監測身體形態改進進度,是確保運動處方時效性和針對性的關鍵環節。訓練的科學性和個性化,不僅有利于學生達到身體形態的改善目標,更在于提升其生活質量及運動習慣的養成,助力其建立
2.2健美操訓練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
在高職院校融入健美操運動訓練課程的構建與實施過程中,務必采用精心策劃和科學化的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生身體形態的優化。教學課程設計應基于多維度分析學生的身體條件和運動需求,并根據健美操運動的特性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每一模塊的訓練內容都應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柔韌性、力量、耐力及協調性。課程設計需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將學生分為不同的水平組,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適宜的訓練強度和技術指導。對于初始水平的學生,教學內容應側重于基本技巧的掌握和運動習慣的養成;對于中高水平的學生,則可逐步引入更為復雜的動作組合和提升訓練難度,以此激發他們的訓練熱情,促進運動技能的全面發展。此外,課程中應納入體態分析和個體化指導,精準調整訓練內容,以優化學生的身體線條。
在健美操教學方法論中,教師應深度整合啟發式與體驗式學習模式,并輔以現代化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例如運用視頻分析、虛擬現實模擬等多樣化教學媒介,提升“教與學”的互動性,學習過程的趣味性。此類教學手法的優勢,在于其對學生理解標準動作的模仿與掌握有著顯著促進作用,亦有效地增強學生自我糾錯的能力及運動技藝的熟練水平。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將生理學知識、運動學原則以及音樂的韻律感統籌融合,這不但能使學生更精準地把握運動的節奏,促進運動效率的提高,同時還為訓練過程帶來了科學化和系統化的管理。為了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必須不懈地進行教學策略的評估與調整,以確保學生們在科學合理的引導下,能夠有效地優化身體姿態,并最終達到健美操訓練的既定目標。通過精準課程設計,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結合個體化的訓練計劃,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且有效的身體塑造和健康促進的教學環境。
2.3 效果監測與身體形態改善反饋機制
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健美操運動訓練以提升學生的體態,是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補充[5]。實施該項訓練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個系統性的效果監測與身體形態改善的反饋機制。彼此之間的密切協作,能夠確保訓練方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達致明顯提升學生體態的目的。教師應確立效果評估的科學標準和評價體系,這套體系應融合生物力學、運動解剖學、人體測量學等學科的理論基礎,結合健康體適能的相關參數,制定包括體質指數(BMI)、脂肪百分比、肌肉質量、體圍測量及姿態評估等在內的綜合評價指標。此外,運用現代化的測量工具和軟件,如三維體型掃描技術和肌電圖儀器,將提升數據收集的精準度與效率。關鍵在于制訂個體化、多維度的健美操訓練計劃。該計劃需基于先進的運動訓練學原理,如周期化訓練理論、超負荷原則和運動技能分解訓練法,對動作技巧進行科學設計,并根據評估結果中揭示的學生身體形態特點,逐一制定差異化的訓練內容和難度,使訓練具有高度的個性化和適應性。
教師須構建動態的、反饋驅動型的監測機制。該機制結合定期的績效評估,及時調整訓練計劃,并對學生的訓練進程進行跟蹤。運用數據管理系統將評估和訓練數據進行有效整合,不僅促進教師和訓練者對學生進步的即時了解,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對自我身體狀態的認知和興趣,從而形成積極主動的參與態度。教師應詳細提供個體化訓練的成果和進步,強化積極的心理建設,確立學生對健美操鍛煉長期堅持的信心與動力。通過可視化的進度表現和比較分析,學生能更直觀地掌握個人身體形態的改善過程,并調整其鍛煉的動機與心態。
訓練和監測系統應不斷迭代更新,引入跨學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如生物統計學的數據分析方法、心理學在運動訓練中的應用等,旨在優化和精煉訓練方案,以符合學生體態改善的長效需求。依托于科學的測量、個體化訓練、定期反饋及持續改進的閉環管理體系,高職院校能夠有效地開展健美操運動訓練,顯著改善學生的身體形態,進而強化其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充分發揮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
3結語
規律的健美操訓練不僅能夠塑造更佳的身體形態,還能夠提高學生們的整體健康水平。高職院校需要確定哪些健美操元素最為適宜融入校園體育課程,從而確保健美操在教育體系中的正確定位和有效實施。教師應當關注課程內容如何適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發展需求,如何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個性化訓練方案,以及如何評價和提升教學質量。未來校園體育活動應更多地融入健美操等項目,推廣全身性的健身運動,以期在學生群體中營造積極向上的體育氛圍,為構建健康校園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還需深入研究健美操對于學生成績、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長期影響,以進一步完善校園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
參考文獻
[1]Tabata訓練對高校公體健美操課女生身體素質和身體自尊影響的實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3.
[2]李愛霞.高校健美操實踐課非言語性教學方法的運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10):50-53.
[3]逯海洋.高校健美操教學現狀及發展研究[J].教育研究,2022,4(11):85-87.
[4]姚亞男.健美操運動對女大學生身體自尊與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2.
[5]趙大彥.民族健身操鍛煉對肥胖大學生身體形態、機能和身體自我的影響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