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師不僅要教授生物基礎知識,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究意識,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項目式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闡述了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探討了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的重要意義,并從明確項目學習主題、設置項目學習任務、創設相應的情境、科學設置問題、開展小組合作實驗探究活動、結合生活實際探究知識、重視項目成果展示等方面探討了核心素養視域下項目式學習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旨在提高初中生物學教育質量。
關鍵詞:核心素養;項目式學習;生物教學
作者簡介:曹丹(1994—),女,甘肅省蘭州市第十一中學。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闡述了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指出生物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課程時代性,培育高素質的生物人才[1]。在此課標指導下,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傳統的生物學教學中,教師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無法得到有效發展。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并借助小組合作、問題引導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能推動初中生物學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2]。因此,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生物教師要注重應用項目式學習,優化設計教學活動,創新教學方法,構建核心素養教學評價體系,以此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生命觀念、探究實踐及態度責任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生物學教學效果。
一、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概述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了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及態度責任,提出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3]。在生命觀念方面,學生要了解生命的物質結構,關注生命活動的規律,能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正確運用生物學語言解釋生物概念、原理等。在科學思維方面,學生要具備嚴謹的科學態度,能夠借助比較、歸納等方法對問題進行多角度思考,并對現有的生物觀點進行審視,提出創新性觀點,培養思維能力。在探究實踐方面,學生要學會通過實驗探究發現和分析問題,并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問題。在態度責任方面,學生要具備社會責任意識和良好的道德品格。教師要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培養,有效促進學生生物技能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素養水平,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教師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模式時,需要明確項目主題,科學設置項目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項目式學習不僅強調對生物知識的傳授,還注重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小組合作、問題引導等教學手段,讓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能結合已有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加深對相關生物知識的理解,提升探究能力,獲得實踐技能的發展[4]。
(二)提升生物學課堂教學效果
項目式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運用項目式學習模式,能構建趣味性較強的生物課堂,增強課堂互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并且,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能相互學習和交流經驗,深入探討生物知識的內涵,提升學習效率。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項目式學習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明確項目學習主題,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主題是項目式學習的核心要素,是確保學生掌握關鍵知識技能的重要基礎。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時,教師要結合新課標的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科學設置項目學習主題,以此促使學生進行積極探索,讓其獲得豐富的項目學習成果[5]。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要對生物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創設主題項目,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構建系統的知識結構體系,深入探究相關知識。
例如,在“綠色植物的一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以“綠色植物的一生”為項目學習主題,整合植物生長、開花、結果等生物學知識,并引導學生圍繞項目學習主題進行探究,深入思考植物的生長現象,分析植物的生理作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以此讓學生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樹立保護植物、愛護環境的責任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二)設置項目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開展更高質量的項目式學習活動,教師需要科學設置項目學習任務,以核心素養為指引,以新課標教學要求為依據,明確學習目標,為學生指引正確的學習方向。在確定項目學習主題后,教師需要設置與主題相關的學習任務,為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奠定基礎。教師根據項目學習主題,設置對應的任務體系,借助任務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探索,能提升教學效果[6]。
例如,在“人的生長發育”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人的生命”為主題,引導學生圍繞人的生殖發育過程展開深入探討,并結合核心素養培養要求,設置如下三個學習任務。(1)獨一無二的我:結合之前對人生殖發育知識的探討,搜集整理自己的成長照片,記錄自己的成長過程,繪制成長歷程圖。(2)見證生命的誕生:結合之前對人的生命知識的探討,思考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掌握與昆蟲生殖發育有關的生物學知識,還能加深學生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使命:在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探討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結合生活實踐,提出保護生物的具體措施。
(三)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項目式學習活動,以此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可通過故事情境、圖片情境、視頻情境等,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植物的開花和結果”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花仙子米雅的花海五彩繽紛,米雅一直用心呵護著每一朵花,有一天她遇到了棘手的事情,百合花的花蕊和花瓣為了“誰是最主要的結構”爭吵起來,米雅左右為難,給同學們發來了求助信。要想幫助米雅,同學們就需要認識花的結構,認真學習本課知識。教師創設這樣的故事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四)科學設置教學問題,培養學生科學思維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模式時,教師合理運用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問題是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的基礎,不僅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對生物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學會合理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化問題,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7]。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設置的問題要有多樣性、啟發性、探究性及開放性的特點。
例如,在“人體的神經調節”一課的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教師可結合項目學習主題,科學設置如下問題:人體的神經系統由什么組成?中樞神經系統有哪些功能?小腦的作用是什么?神經沖動是如何產生的?反射弧由什么組成?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圍繞神經調節進行深入學習,并結合生活實際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探究。這樣的教學能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五)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模式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加深其對相應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可結合相應的生物學實驗,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教師結合生物學實驗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不僅能直觀呈現相應的生物學現象,讓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知識,還能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提升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8]。
例如,在“植物細胞結構”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相應的生物學實驗。教師可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制作相應的臨時裝片,并借助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制作植物細胞模型,以此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能夠直觀了解植物細胞的結構特征,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六)結合生活實際探究知識,培養學生態度責任素養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生物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生物學知識和技能,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態度責任素養,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模式時,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設計項目學習任務,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9]。
例如,在“生物圈中的生態系統”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入生活元素,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生態系統,并結合生活經驗,思考各生態系統中有哪些生物,以此加深學生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的認識。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這樣的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七)重視項目成果展示,優化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有效手段,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展示項目成果的機會,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為學生提供展示項目成果的機會,能增強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動力,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在“傳染病預防”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圍繞“預防傳染病”這一項目學習主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制作相應的學習課件和模型,展示常見傳染病類型、傳染源、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等知識。在學生完成這一項目學習任務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項目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環節,小組成員不僅要介紹本組的項目成果,還要進行自我評價,明確其在本次項目探究中存在的不足。同時,教師要引導小組之間進行成果互評和經驗交流,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此外,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成果展示,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活躍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結語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生物教師可運用項目式學習模式,借助具體的項目學習任務引領學生自主探究生物學知識,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具體而言,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模式時,教師可通過明確項目學習主題、設置項目學習任務、創設相應的情境、科學設置問題、開展小組合作實驗探究活動、結合生活實際探究知識、重視項目成果展示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生物學知識的內涵,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最終促進生物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陳采鳳,譚杰.初中生物學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實踐:“顏色的秘密”[J].生物學教學,2024,49(7):78-79.
陳玉蘭.項目式教學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名師在線,2024(13):65-67.
劉永學.STEM項目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2024(10):33-35.
林娟娟,張雪潔.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生物學跨學科實踐活動:以“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2024(11):58-60.
黃飛,高璇,劉春紅.“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的初中生物學項目式學習實踐[J].生物學教學,2024,49(5):81-82.
阮衛東.學科核心素養下初中生物項目式學習實踐探討[J].新課程導學,2023(24):64-66.
林青.初中生物學項目化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中學生物教學,2023(23):81.
陳媛媛.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生物學項目式學習設計與實施:以“向校園更青處探溯”為例[J].亞太教育,2023(15):58-61.
王潔.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生物學項目化學習實踐:以“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為例[J].生物學通報,2022,57(12):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