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文言文教學有助于學生真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從整體強化學生語文素養。鑒于此,本文首先對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價值進行簡要分析,在探討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的基礎上,總結了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群文閱讀
小學語文展開文言文教學,可為學生搭建了解我國古代文學及優秀傳統文化的橋梁,在長期的文字積累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語言素養,在不斷深入了解文言文內涵與價值的過程中,自發形成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敬意。因此,為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質量,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群文閱讀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被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在這種情況下,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積極探索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群文閱讀實施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的教學價值
文言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處于重要地位,主要在于文言文中蘊含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還能加深學生對古代文學、歷史及文化的理解,實現對學生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的全面培養。在積極倡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知識及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積極加強文言文教學,可使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更全面地把握文言文的語言特色、文體風格,在長期的語言積累中不斷提升語言運用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由此可見,在小學生人才培養中強化文言文閱讀教學,可以從語言、文化、思維等角度出發,綜合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最終為強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二、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重要性
群文閱讀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特定議題展開多篇文章的閱讀,經過深入分析及整體解析完成教學目標。這一教學模式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有明顯優勢,多文本的組合閱讀模式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從整體上看,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可拓展閱讀廣度上,引導學生積累文言文知識、強化思維訓練、文學鑒賞能力,從而促進文化傳承并增強民族認同感。
(一)拓展閱讀廣度,增加文言知識積累
文言文文體呈現一定的特殊性,具有語言凝練、意蘊深厚的特點,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然而,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在文言文學習中會因語言障礙和陌生的時代背景失去學習興趣,難以全面把握文言文深奧的語言和復雜的內涵。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能將多篇具有內在關聯的文言文文本進行整合,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由此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在引導學生接觸多樣化的文言文篇目過程中,促使學生逐漸領略不同風格、不同時期的文言文作品,不斷豐富其文言文知識的積累,最終實現拓展學生閱讀廣度并增加文言文知識積累的目標,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礎。
(二)強化思維訓練,提升文學鑒賞能力
群文閱讀是一種將多篇具有內在關聯的文本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在比較、分析中深化對文本的理解,進而構建提升學生閱讀鑒賞能力的教學模式,對于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具有重要意義。文言文文體具有抽象性,也是影響小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有助于高效展開文言文教學。教師為學生提供多篇文言文文本進行閱讀,并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促使學生在對比、思考過程中掌握多種文言文的語言風格、思想內容、藝術手法,加深學生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及鑒賞能力均可得到明顯提升。
(三)促進文化傳承,增強民族認同感
文言文主要以特殊文體及語言風格表達古人對社會、自然等的理解,具有語言精練、意蘊深遠的特點,而古雅、抽象的內容是小學生學習文言文時的最大困難。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文言文知識,實現我國優秀歷史文化傳承的目標,為學生形成較強的民族認同感奠定基礎。教師可以采用群文閱讀這一教學模式,通過整合文言文內容,為學生同時提供多篇文言文學習,這對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具有重要意義,促使學生不斷領略不同風格、不同時期的文學風貌。從長遠角度來看,這對實現文化傳承、增強民族認同感具有重要意義。
三、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實施路徑
(一)明確教學目標,選定群文閱讀篇目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注重將相關性較強的多個文本內容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展開閱讀,而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才能為學生合理選定群文閱讀篇目,實現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文言文閱讀效率的目標。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選定群文閱讀篇目時,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語言精練、意蘊深遠且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的文言文篇目,并設定引導學生樹立良好歷史文化背景和文學價值的教學目標,最終實現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人文精神的目標。針對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教學目標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并增強學生的文化傳承與民族認同感。
例如,在《兩小兒辯日》教學中,為了有效地落實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提升文言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其中涉及的文言詞匯和句式結構;培養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對比分析不同文本中人物形象和思想觀點的能力;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礎上選擇群文閱讀篇目時,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則可選擇《徐孺子賞月》和《元方善對》等與學生生活相符的文言文篇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兩小兒辯日》,講解課文中的文言詞匯和句式結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其所體現的思想觀點。隨后,教師可以引入《徐孺子賞月》和《元方善對》兩篇文本,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引入“這三篇文本中的兒童形象有何異同?”“它們各自體現了怎樣的智慧與思辨?”“這些文本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道德觀念對我們有何啟示?”等一系列問題,促使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帶著疑問進行思考與對比,實現判斷性思維培養目標。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并有效提升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和文學鑒賞水平。
(二)實施對比閱讀,深化文本理解
在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多篇風格、內涵相似的文言文文本,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蘊、語言和文學價值。教師以對比閱讀的方式指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審視文本,有助于學生發現不同文本之間的異同,實現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對比閱讀過程中,教師選擇群文閱讀的內容應在主題、人物、情節或文化背景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為學生自主進行對比分析提供可能。
例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其與《楊氏之子》《鐘氏之子》進行群文閱讀,經過對比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對比閱讀中教師應注重指導學生掌握對比閱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針對《王戎不取道旁李》《楊氏之子》《鐘氏之子》三篇文本,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主題、人物形象、情節發展及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為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提出“三篇文本中的主人公都表現出了怎樣的品質?”“學生在面對類似情境時,作出了怎樣的不同選擇?”“這些選擇背后反映了怎樣的社會價值觀或道德觀念?”等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對比分析,從而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閱讀內容和情節,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蘊和文學價值。更重要的是,在不斷探究中,學生還可以發現不同文本在語言表達、句式結構、修辭手法等方面的異同,進而感受文言文的多樣性和魅力,在教師引導下深化文本理解的過程對培養其的文學素養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三)開展聯結延讀,拓寬閱讀視野
聯結延讀是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有效實施的重要路徑,教師首先應對教材中文言文課文進行深入的文本解讀與剖析,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與文學價值,有針對性地選取與之相關聯的篇目進行推薦。群文閱讀的文本可以是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也可以是同一主題或同一題材的不同文本,通過聯結延讀引導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文言文的多樣性與豐富性。更重要的是,這一過程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導學生接觸到更多的文言文篇目,有效提升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例如,在《古人談讀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其與《〈論語〉十二章》《訓學齋規》進行聯結延讀,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對《古人談讀書》進行精讀,理解其中的主要觀點和思想;隨后,向學生推薦與讀書學習緊密相關的文言文篇目《〈論語〉十二章》和《訓學齋規》,引導學生進行延伸閱讀,并鼓勵學生探索讀書學習的態度、方法等異同之處,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文言文所蘊含的讀書學習之道。在充分應用聯結延讀的過程中,教師能幫助學生打破教材的限制,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促使學生接觸更多的文言文篇目,了解更多的文學知識與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這一過程可以促進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深刻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蘊含的智慧,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促使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創新思維方式與價值觀,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束語
文言文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將重點放在單篇文本的解讀上,不利于在整體上對學生思辨能力及語言能力的提升。在充分應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明確的教學目標,合理選定群文閱讀篇目,實施對比閱讀并開展聯結延讀,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柳雯勤.小學文言文教學中融入群文閱讀理念的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3(21):8-9.
[2]許志強.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引領下的小學文言文教學探究[J].新課程導學,2024(14):123-126.
[3]周曉霞.思而有源辨而有道:小學文言文教學“思辨周”任務群設置[J].小學教學設計,2023(13):54-59.
[4]王存.“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視角下文言文教學的基點與支點[J].教學月刊(小學版),2024(1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