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項目化學習在小學勞動課程中的應用,通過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真實世界的情境相結合,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本文首先闡述了確定項目目標與設計項目內容的重要性,接著分析了創設真實情境和引入驅動性問題在激發學生興趣中的作用。之后,討論了制定實施方案和組織實踐探究的策略,最后強調了公開展示成果和采用綜合評價方式的重要性。通過這一系列策略,項目化學習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在勞動課程中的參與度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小學教育;勞動課程;應用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勞動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形式正不斷變化。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操作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當代教育的要求,而項目化學習作為一種強調實際操作和真實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逐漸被廣泛應用。項目化學習的目標在于通過真實情境中的項目活動,使學生在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能力。文章旨在探討項目化學習在小學勞動課程中的具體應用,為教師在教學中引入項目化學習提供參考。
一、確定項目目標,設計項目內容
項目化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通過實際的項目活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程內容。在小學勞動課程中,項目化學習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還能加強他們對勞動的認識與理解。
例如,“種瓜、種豆”這節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這一課,學生將有機會在實際操作中體驗勞動的樂趣,學習勞動的技能。在設計這個項目之前,教師首先需要明確項目目標,即通過種植活動,讓學生了解種植作物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并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耐心和細心。同時,通過參觀校外的種植基地,學生接觸到規?;r業生產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在項目內容的設計上,教師可以根據學校農場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作物,如茄子、辣椒和西紅柿等。然后,在開始活動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想要種植的作物,根據作物的特性準備合適的種植材料和工具。活動的第一步是讓學生在校內農場劃分種植區域,合理分配不同作物的種植位置。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作物對陽光、土壤和水分的需求進行規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習如何在實際操作中應用之前學到的知識,還需要通過合作與溝通解決實際問題。在種植期,學生將參與到不同的種植活動中,如松土、播種、澆水和搭架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提供必要的指導,但應盡量讓學生自主嘗試和操作。對于他們遇到的難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向種植員或農場工作人員請教,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待作物進入管理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往校外蔬菜種植基地參觀,讓他們親身體驗規?;r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在這個項目中,學生將有機會看到不同的專業農業設備,了解它們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通過農場種植員的介紹,學生可以對現代農業生產有更深刻的認識。在農場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學生還可以參與一些簡單的種植活動,如松土、種苗、搭架等。整個項目的設計強調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理解勞動的價值,并且在實際的勞動過程中學習新的技能。通過校外實地考察,學生可以將在校內學到的理論知識與農業生產聯系起來,進一步認識勞動與社會的緊密聯系。最后,這個項目的目標是讓學生不僅學會種植的技巧,還能在勞動實踐中體會勞動的樂趣,培養學生對勞動的積極態度。
二、創設真實情境,引入驅動性問題
項目化學習注重在真實情境中引入驅動性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真實情感體驗。在小學勞動課程中,真實的情境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于實際生活。
例如,“手工鋸”這篇便是這樣的一個例子,通過在課堂上創設“制作手工鋸”的項目情境,學生得以在真實的環境中體驗勞動的過程。在“制作手工鋸”的項目中,教師首先為學生提供基本的材料和工具,如鋸條、木柄、螺絲、螺絲刀、切削工具和打磨工具等。在實際操作之前,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觀察手工鋸,通過學習手工鋸的設計和結構理解其制作原理。學生通過觀察鋸把的小孔設計和鋸條的連接方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手工鋸的制作細節。接下來,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項目實踐。首先,確定螺孔的位置,確保鋸把和鋸條的連接穩定。學生在這一步需要通過測量和鉆孔,將螺絲位置準確無誤地標記并打孔。其次,切削和連接鋸把和鋸條的工作。學生需小心操作,將鋸條與鋸把緊密連接在一起,確保其在使用過程中保持穩定。最后,打磨鋸把,以確保手工鋸的舒適度。通過這種方式制作的手工鋸既能鍛煉學生的手工技能,又讓他們產生一種成就感,特別是在看到自己制作的手工鋸能夠正常使用時。在這個項目中,學生以“小工匠”的身份完成實際任務,體驗真實的勞動場景。通過親身實踐,學生不僅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更培養了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如何面對挑戰,如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更好的方法。這種真實的項目實踐,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勞動素養,也讓學生認識到了實際勞動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這種項目化學習的真實情境,能提升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了解勞動的真實價值。同時,通過手工鋸的制作,學生掌握了不同的技能,從材料的準備、工具的使用到最終成品的完成,所有的步驟都需要學生認真操作。這一完整的項目過程,使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逐步培養了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并在不斷實踐中鞏固和提升自身的勞動素養。
三、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實踐探究
在小學勞動課程的項目化學習中,制定明確的實施方案是組織實踐探究的重要前提。學生需要圍繞驅動性問題明確項目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制訂合理的項目內容和任務計劃。這個過程中,學生應以組間合作、組內分工的形式,制訂解決問題的實施方案,然后根據方案開展實踐探究活動。
以“制作毽子”活動為例,核心任務是使用塑料繩制作毽子。在這個項目中,教師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培養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整個活動首先需要學生對毽子的起源和功能進行學習,這可以通過閱讀教材或者其他資料完成。了解了毽子的歷史后,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制作毽子的流程和意義。在設計實施方案時,學生需要先思考如何制作塑絲毽子,并列出制作過程中的關鍵步驟。例如,學生需要明確材料的選擇、剪裁和制作的方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發揮指導作用,可以提供實物材料,并與學生一起探索材料的用途,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在明確制作步驟和方案后,學生可以按照計劃開始制作毽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分工合作,有的負責剪裁塑料繩,有的負責固定材料,還有的負責裝飾和打磨。通過這種分工合作的方式,學生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項目任務,并在合作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毽子制作完成后,學生可以開展游戲,通過踢毽子體驗勞動成果。這種將勞動與娛樂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樂趣。在組織這一項目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前期發放學習單,幫助學生明確學習過程和任務目標。通過鏈式任務支架的設計,學生逐步將項目的知識內化,理解整個制作過程的邏輯。在逐步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信心不斷得到增強,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制定實施方案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對驅動性問題的理解和探索。學生通過制訂項目計劃書、項目流程圖及分配任務等步驟,逐漸培養了復雜思維和設計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規劃和實施項目,還養成了勤于思考、認真負責和團隊合作的良好習慣。這種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在今后面對實際生活中的新問題時自主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培育學生勞動素養的重要環節。
四、公開展示成果,提倡綜合評價
在項目化學習中,公開展示成果是項目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展示學生的項目成果,不僅能夠檢驗學習質量,還能讓學生在分享與交流中提升自信心與成就感。項目化學習的成果通常以作品和報告等形式呈現。由于驅動性問題的開放性,學生的勞動成果具有較強的個性化和創造性,從而體現出項目化學習的獨特魅力。展示形式包括作品展覽、報告會、經驗分享和課堂展示等。項目小組在展示成果時,應展示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確保每個成員都能參與展示,并與其他小組互動交流,促進共同成長。
以“絲網花”項目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絲網、軟鐵絲、塑料珠、綠膠紙等材料制作絲網花。作為一種常見的裝飾產品,絲網花對小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項目的樂趣,教師應在課程中留出足夠的課時,讓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學習基本的制作方法,還能自定目標探索各種不同形狀的絲網花,如玫瑰、馬蹄蓮、蝴蝶、金魚等。在這個項目中,教師應先讓學生充分思考,然后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并提供建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觀察實物圖了解絲網花的結構,再探索其制作方法,用創造性的方法完成任務。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讓他們在勞動創新中體驗到運用智慧進行創造的快樂。在評價方面,項目化學習的評價體系具有明確的目標和實踐導向。評價目標圍繞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四大核心素養展開。根據不同的勞動項目,可以在評價內容和側重點上有所不同。評價維度包括對學習實踐和項目成果的評價,在學習實踐中可以關注“信息收集整理”和“設計解決方案”等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成果評價包括成果本身和展示效果。評價方式提倡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可以通過檔案袋、勞動清單、KEL表、量規、勞動測試等多樣化的工具進行評價。多元評價是項目化學習的重要特點。在項目實施中,學生的勞動實踐涉及家庭、學校和社會,因此,評價不僅限于教師評價,還可以采用學生自評、組內互評、家長評價和專家評價等多維度綜合評價方式。通過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不僅能夠獲得技能和知識的提升,還能在合作、反思和創新的過程中全面提升勞動素養。
五、結束語
項目化學習的應用為小學勞動課程帶來了全新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在真實問題驅動的項目中,培養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通過探討項目化學習在小學勞動課程中的四個主要環節:確定項目目標、設計項目內容;創設真實情境、引入驅動性問題;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實踐探究;公開展示成果、提倡綜合評價,為教師提供了將項目化學習應用于小學勞動課程的具體思路。通過這些環節的實施,學生能夠在切身實踐中增長見識、提升技能,并且獲得團隊合作和自我表達的機會。這為勞動課程的教學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李青.小學勞動項目指導與評價的優化策略:以“校園標識牌我設計”為例[J].內蒙古教育,2023(12):49-56.
[2]徐德亮,林雅珍.小學勞動項目化評價堵點的破解:以嘉興市實驗小學為例[J].實驗教學與儀器,
2023,40(7):117-121.
[3]劉蓓蕓.以項目化學習為載體的小學生勞動教育路徑探索[J].現代教學,2023(12):25-29.
[4]汪丹.小學勞動課程項目化教學實施路徑[J].天津教育,2023(1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