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信息時代的到來與科技的進步推動了教育改革,傳統線下模式難以滿足大學師生的多元需求,而混合式教學模式因其高度的適應性日益受到青睞。該研究探討了混合式教學模式在“Java"Web編程技術”課程中的應用,通過將網絡工程專業的兩個班級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研究發現實驗組采用混合式教學后學生成績普遍提高。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考核方式表示滿意,同時研究還分析了混合式教學的益處、要求和教學評價體系的優勢,證實其能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培養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Java"Web編程技術;教學改革;課程建設
1"概述
“Java"Web編程技術”是一門基于Java語言解決互聯網Web相關領域的集成技術課程[1],該課程是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等計算機類相關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同時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學生的學習成果直接影響他們參與Web程序設計大賽、后續課程的學習、畢業設計以及就業等方面[2]。課程內容覆蓋HTML技術、CSS技術、JavaScript技術、jQuery技術、JSP技術、Servlet技術以及傳統的SSH框架技術。
“Java"Web編程技術”課程知識點繁多且掌握難度高,如果教師采用傳統授課方式,學生可能會面臨知識記憶困難和動手能力跟不上等問題。此課程的評估方法一般為考查,如果任課教師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公正的過程性評價,學生容易放松對知識的掌握。
混合式教學(Blended"teaching)[3]是傳統教學與“互聯網+”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與方法[4],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被視為未來教育模式的“新常態”[5],目前已普遍用于高校課程設計中。混合式教學方式既保留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又融合了互聯網自主學習優勢。它使學生從被動接收轉向主動探索,教師實時跟蹤進度并個性化指導,增進學生成績和課堂互動,彌補了傳統教學的局限。
在本節的第二段分析過傳統教學方法在“Java"Web編程技術”中的弊端,第三段介紹過混合式教學的相關概念和優點。鑒于此,本研究將探討混合式教學在“Java"Web編程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并進一步分析其優勢,以及它對學生和教師帶來的挑戰和要求。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選取廣東東軟學院21級網絡工程兩個班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由同一課程組的教師授課,使用參考文獻[1]作為教材。課程“Java"Web編程技術”總共64學時,包括48學時的理論課和16學時的實驗課。A班有52人作為對照組,B班有50人作為實驗組,教師對A班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對B班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B班學生按人數平均分為10組,每組選出組長負責協調內部事務和監督同學自主學習。
2.2"混合式教學工具
“Java"Web編程技術”采用混合線上線下教學,使用的教學工具有:
(1)超星學習通:部署課程在線資源、布置和批改作業、管理考勤。
(2)即時通信軟件:師生溝通、提問、討論、布置任務和提醒。
(3)在線會議等即時授課工具:課下召開在線教學會議、上課共享教師屏幕。
(4)MOOC網:學生自選相關課程自學,完成后領取認定證書,獲取課程積分。
2.3"理論課混合式教學實施方案
理論課混合式教學分為三個階段:課前線上預習階段、課堂教學階段和課后線上答疑鞏固階段。課程具體實施方案如下所述。
2.3.1"課前線上預習階段
教師在課前需明確教學內容、目標及重難點,并發布教學任務、章節、在線作業及小項目,同時提供教學視頻。針對本門課,學生應觀看至少兩個視頻,包括參考文獻[1]中的微信掃碼視頻和教師自制的視頻。學生需協作學習,制作“翻轉課堂”PPT,并可通過即時通信軟件提問,復雜問題留待課堂講解。教師應及時補充教學案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3.2"課堂教學階段
課堂教學是課程學習的重要環節,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線下課堂同樣扮演著核心角色。針對“Java"Web編程技術”課程的特殊要求,設計了以下線下教學方式。
首先,在新課開始前,需評估學生對上一節課內容的掌握。可通過隨機提問或搶答考查學生對上一課內容的理解,也可檢查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其次,引導全體同學復習上節課的核心知識。
再次,展開新課內容,本課程將采用“翻轉課堂”模式教學。初始階段,各小組基于預習成果使用PPT進行匯報。匯報后,教師及其他小組提出問題并進行評分。所有小組匯報結束后,教師會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重點講解課程關鍵難點,而非重點內容將不進行深入探討。
從次,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由各小組討論并記錄下討論結果,形式可以是解題步驟或是相應的代碼。討論結束后,教師將對各組提交的答案進行評價。
最后,教師會總結本次課程的核心內容,并通過超星學習通布置課后作業,同時預告下一次課的主題內容。
2.3.3"課后線上答疑階段
課后,學生可通過即時通信軟件向教師咨詢問題,教師在線解答。對于多數學生存在共同難點的問題,教師可使用在線會議工具進行實時授課和討論。此外,教師可在超星學習通或即時通信軟件發布與課程相關的拓展或基礎內容,以便學生根據自身需求深化或補充知識。
2.4"實驗課混合式教學實施方案
實驗課同樣采用混合式的執行方案,即以“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具體步驟可分為課前、課上和課后。
課前,教師將實驗要求和報告模板發布至超星學習通。學生需下載資料,復習相關知識,完成預習作業,搜集資料,理解實驗原理,規劃步驟,并安裝配置所需開發工具,如MySQL數據庫及IDEA開發工具。
課上,實行“翻轉課堂”模式,首先,學生匯報實驗原理、內容、技術及設計步驟,教師進行點評并補充知識。其次,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實時監督和解答疑問。實驗一般跨多節課完成,每段實驗結束時,每組指定一位學生展示成果并解釋代碼,面對教師和同學的提問。最后,實驗全部完成后,教師總結并點評。
課后,學生需要總結和反思實驗過程,撰寫并提交實驗報告。對于仍有疑問的學生,可以通過即時通信軟件向教師或其他學生尋求幫助。
2.5"考核評價
期末考核采用教考分離的方式,根據“Java"Web編程技術”課程的特點,本門課的考查方式更為合理,一般為應用本門課所學知識設計一個綜合性的Web應用程序,并在規定時間內提交考察報告。使用相同的題目考查A班(對照組)和B班(實驗組)。
根據混合式教學的特點,其總評成績應采用多樣化考核方式。實驗組的各項考核比率如下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各占50%。過程考核進一步分為理論課教學(30%)和實驗課教學(20%),兩者均涵蓋線上與線下教學模式。這種考核比率滿足混合式教學的要求。對照組A班則采用傳統考核方式,即總評成績由理論課成績(30%)、實驗課成績(20%)和期末考查成績(50%)組成。
2.6"教學效果反饋
為了驗證混合式教學的科學性,需要從學生的反饋中尋找答案。為此,本次實踐采取了與實驗組學生進行了面對面交流的方式,聆聽了他們的意見。從學生的意見中發現混合式教學的優勢和劣勢,并據此來推進未來的教學改革方案。面對面交流結束之后,實驗組的50名同學以匿名形式填寫了調查問卷并提交,課程組的教師們隨后對學生的調查問卷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工作。
3"結果
3.1"學生考核成績的比較
本次研究對兩組學生的平均成績進行了統計,其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看出,實驗組理論課平均成績(79.4±7.2)比對照組平均成績(67±12.3)高12.4分,增幅為18.5%;實驗組實驗課平均成績(91±4.2)比對照組平均成績(85±8.3)高6分,增幅為7.1%;實驗組期末考核平均成績(80±10.1)比對照組平均成績(76.3±12.6)高47分,增幅為6.2%。從中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學使學生的各項成績都有所提高,且各項成績的標準差在縮小,說明學生的成績整體在提高。
3.2"實驗組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
在2.6節中提到,本次研究會面對面地與實驗組學生進行溝通。溝通結束后,學生需要提交匿名調查問卷,通過這些問卷來統計有用的信息。調查問卷的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對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帶來顯著的提升;此外,混合式教學還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對于本門課程來說,它能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編程能力、資料檢索能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根據調查問卷的統計數據,混合式教學在本門課程的各項考核評價方案是合理的,且學生對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的整體滿意度高。
4"討論
4.1"混合式教學對學生的益處與要求
混合式教學對學生的益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混合式教學有三個階段:課前,學生需查閱資料、觀看視頻、準備PPT和完成作業,激發其預習熱情;課上,學生主動提問、參與討論,進一步調動課堂積極性;課后,學生需按時完成作業,解決問題,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此外,教師提供與課程緊密相關的教學案例,如“互聯網+”時代的網站設計,吸引對知識有追求的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識。
第二,混合式教學顯著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團隊協作、語言表達、知識掌握和資料查閱等方面,學生的能力均有顯著提高,滿意度超過85%。之所以有這么高的滿意度,就在于混合式教學的教學方式,即課前查詢資料培養了學生的資料獲取能力,小組分工和課堂匯報則增強了團隊協作和語言表達;課程作業多為小項目,需查閱資料完成,從而提升了知識應用和資料查閱能力。
第三,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增強。“Java"Web編程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傳統教學中,雖強調多練習代碼,但具體指導不足,易導致學生放松,編程能力未顯著提高。采用混合式教學后,學生課前需完成小項目,實驗課前清晰理解實驗原理及設計步驟,并進行課堂匯報,從實際上提升編程技能。此外,學生可在課堂上提出遇到的問題,通過與師生討論,積累經驗,拓展思維。
第四,最明顯的是學生的成績得到了提升。如3.1節所述,成績體現在平均分和標準差兩個指標上。數據顯示,混合式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成績,還縮小了學生間的成績差距,符合教學目標。成績提升的直接原因是混合式教學的特點及其多樣化的考核方式。
盡管混合式教學法有多項益處,但學生滿意度仍有提升空間。為達到百分之百滿意,學生需做到以下三點。
(1)熱愛學習,具備強烈的自主學習觀念。混合式教學核心的部分就在于以學生為主,學生主動接收知識。只有當學生擁有這樣的觀念,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功效。
(2)具備團隊合作意識。混合式教學中,學生分組完成課堂匯報和小組討論,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最大化地提升團隊成績。
(3)保持積極態度。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挫折應積極應對,尤其是在混合式教學中遇到的難題。解決難題需要積極思考和運用多種方法,如查資料、咨詢教師和同學等。只有解決了問題,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4.2"混合式教學對教師的益處和要求
混合式教學對教師的益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混合式教學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僅通過期末考試和實驗報告評價學生,混合式教學結合期末和過程考核。過程考核通過小組匯報和討論,教師可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理解程度,針對性地補充未掌握的知識點。例如,在本課程中,學生對Web前端技術較為熟悉,讓學生主講,教師補充;而對于不熟悉的Servlet和易錯的JDBC數據庫連接,教師需重點講解和指導。
第二,混合式教學有利于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6]。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僅傳遞知識,更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學生主導學習進程,教師提供指導,上傳微課視頻至學習平臺如學習通,使學生可根據需要選擇觀看。學生還可以在MOOC平臺上選修符合專業和興趣的課程,促進個性化發展。教師在平臺上布置作業,挑戰有余力的學生探索更深層次的知識。通過在線聊天工具與學生互動,實時溝通,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
盡管混合式教學為教師帶來益處,但也挑戰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養,教師需投入更多精力完善課程設計和知識體系。以本課程為例,知識點復雜繁多,即便經驗豐富的Java開發工程師也難以全面掌握,要求教師加強Web編程基礎和學習最新技術。混合式教學還考驗教師的組織協調及管理能力[7],需有效協調小組活動,保證教學順利,并熟練使用各種網絡教學工具,如學習通、雨課堂、課堂派等。
4.3"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混合式教學已在國外信息化程度高的高校得到實踐,并被國內許多高校借鑒[8]。其成為教育改革主流的關鍵在于其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4]。混合式教學評價強調“重視過程、注重能力、多角度考核”,重點在于學生的主動參與、多項能力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評價。在本課程考核中,也采用了這種多角度評價方法,符合混合式教學的核心理念。調查問卷中,“課程考核評價方案”的滿意度達到86%,證實了該評價體系的有效性。
結語
混合式教學和傳統教學方式在上課形式、考核方式上有著本質的不同。上課形式由傳統的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其中教師扮演學習的管理者和指導者[9]。考核方式的多樣性則強調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這有助于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混合式教學在為學生和教師帶來各自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各自的挑戰。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充分發揮混合式教學的優勢,并克服面臨的挑戰,以此推動教學改革,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多層次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沈澤剛.Java"Web編程技術[M].3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2.
[2]徐正梅,楊穎,王慧玲,等.基于成果導向的JSP課程混合式教學探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18(01):121124.
[3]ELLIS"R"A,STEED"A"F,APPLEBEE"A"C.Teacher"conceptions"of"blended"learning,blended"teaching"and"associations"with"approaches"to"design[J].Australasian"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2006,22(3):312315.
[4]張玉心,楊瀅蚌,呂靜竹,等.混合式教學在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課程建設中的探索與實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2,43(04):139144.
[5]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36(03):1324.
[6]王鶄,楊倬.基于云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以華師云課堂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7(04):8589+102.
[7]馮曉英,吳怡君,龐曉陽,等.混合式教學改革:教師準備好了嗎——教師混合式教學改革發展框架及準備度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1(01):110117.
[8]劉巧梅,鄭媛媛.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推進[J].文教資料,2020(36):195196.
[9]金石,王璐露,宛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反思與策略優化[J].中國大學教學,2022(11):7277.
基金項目:廣東東軟學院校級科研項目“混合式教學在軟件開發類課程教學中實踐與探索”(項目編號:2023"DRXJ008)
作者簡介:馮偉平(1989—"),男,漢族,江西萍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軟件開發技術。